运用品管圈提高颈椎病患者牵引过程舒适率的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3
品管圈在提高颈椎病患者甲状腺手术体位训练依从性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于合并颈椎病的甲状腺患者体位训练依从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间来我院接受全麻下开放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合并颈椎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品管圈管理前的35例(2016年5-11月)作为对照组,实施品管圈管理后的35例(2016年12月-2017年5月)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体位训练依从性和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体位训练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在合并颈椎病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训练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帮助患者提高其训练的依从性,有效降低其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加速术后康复。
关键词:品管圈;甲状腺;颈椎病;体位训练;体位综合征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基于甲状腺在颈部的特殊解剖位置,为使术野暴露充分,术中需将患者肩背部垫高和头后仰,即尽可能使下颏、气管、胸骨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头颈过伸卧位是标准手术体位[1]。
该体位容易导致患者术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喉痉挛;术后头颈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称为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这些因头颈过伸引起的症状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及舒适感。
近年来,甲状腺开放手术采用全身麻醉较多,虽然术后体位综合征相对减少,但发生率仍高达44.6%[2]。
若患者在术前能得到有效的手术体位训练,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3]。
但由于颈椎病患者不耐受头颈过伸体位,且护士指导标准化不足,导致该类患者体位训练依从性一直较低。
本次研究我们将品管圈管理的方法应用到合并颈椎病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训练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来源和方法1.1研究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接受全麻下开放手术治疗的合并颈椎病甲状腺患者70例,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护士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落实率的应用发表时间:2015-11-25T14:56:11.36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蒋阳郭美凤[导读] 常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与治疗和健康指导保持一致的程度[2]。
蒋阳郭美凤(常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213000)【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护士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落实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骨科护士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落实率为活动主题,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率和患者功能锻炼的完成率明显提高。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护士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落实率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骨科护士功能锻炼落实率【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139-02 现代的骨科治疗理念不只是手术、药物,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1]。
在疾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对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是骨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功能锻炼的落实率偏低,针对这种情况,我科于2014 年4 月成立品管圈,开展以提高骨科护士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落实率的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4 年4 月-2014 年6 月在我科室住院骨伤患者中功能锻炼的100 例患者,男65 例,女35 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 例,初中25 例,高中26 例,专科及以上36 例,股骨骨折22 例,胸腰椎骨折19例,胫腓骨骨折18 例,肱骨骨折7例,尺桡骨骨折16 例,颈椎骨折6 例,其他12 例(活动前);选择2014 年10 月-2014 年12 月在我科室住院骨伤患者中功能锻炼的100 例患者,男54 例,女46 例,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11 例,初中21 例,高中30 例,专科及以上38 例,股骨骨折26 例,胸腰椎骨折22 例,胫腓骨骨折13 例,肱骨骨折10 例,尺桡骨骨折21 例,颈椎骨折5 例,其他3 例(活动后)。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颈椎病保健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摘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对颈椎病保健知识知晓率中的效果。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头脑风暴选定主题为提高住院患者对颈椎病保健知识知晓率,并对此做好原因分析,制定护士多次宣教、患者表格回访、组织学术会等措施并实施。
经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患者对颈椎病保健知识的知晓率。
关键词:品管圈;颈椎病;保健知识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症状[2]。
在住院患者中,发现对颈椎病保健操知识知晓率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科建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对颈椎病保健知识知晓率,目前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科人员通过自愿报名,投票选拔的方式圈定品管圈小组成员,按时设定圈名与圈徽,选出辅导员1名、圈长1名、圈员7人。
活动主题为提高住院患者对颈椎病保健知识知晓率。
品管圈活动实施日期2016年6月8日—2016年9月14日。
1.2 现状调查由责任护士对住院患者进行颈椎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2 选定主题召开圈会,激发圈员积极性,每个圈员运头脑风暴提出一个有关于缺陷的改善主题。
共选出3个候选主题。
根据评价法,依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项打分,选出排名第一的主题。
确定主题后我圈立刻投入现状调查,对颈椎病保健操知识知晓率进行汇总,数据显示在院患者全部会做保健操占49.3%,此项有待于提高,可以未病先治,并且增进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对保健操知识的知晓率为本科室本期品管圈改善主题。
3 拟定活动计划利用品管圈工具拟定活动计划,制作甘特图,每个圈员负责一个步骤,有助于调动圈员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及责任感。
工作单位:655000 曲靖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杨秋芸:女,本科,护师收稿日期:2018-07-10当代护士2019年12月第26卷第34期(上旬)封三 ※经验与创新颈部固定垫的设计与应用杨秋芸 钱红艳 施丽香关键词:牵引;颈椎损伤;固定垫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34-封三-01 颅骨牵引常作为颈椎损伤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也是术前、术中牵引复位的重要手段[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常见的脊柱畸形,对于Cobb角大于90°的患者,矫正术前进行头颅-骨盆环牵引,可改善纠正效果[2]。
牵引期间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头颈部需制动,处于被迫卧位,患者舒适度极差,而且容易带动牵引带、牵引砣,影响牵引效果,后脑勺位置由于长期受压,易产生压疮[3]。
不需牵引的颈椎疾病患者,常需持续颈托固定,也存在以上问题。
目前临床上医护人员主要通过用软枕、毛巾等分别垫于枕骨粗隆和颈后,以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度;颈部两侧放置0.5kg的盐袋以保持头颈部中立位。
软枕和毛巾使用时存在软硬不适中、受力不均匀,枕骨粗隆处未悬空、舒适度差,固定头颈部的盐袋易向两侧移动,固定不稳等不足。
而市场上的颈部用气圈,仅起到预防枕部压疮的作用,多数患者反映其舒适度不够,对保持头颈部制动的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本科室护理人员设计了一款集软枕、毛巾、气圈、盐袋等功能于一体的颈部固定垫。
1 材料与设计材料为高密度海绵与柔软棉布。
随机抽取30人,年龄18~60岁,男性15人,女性15人,分别测量去枕平卧时双肩峰连续中点与双耳廓上1cm连线中点的垂直间距(22cm)+颅骨牵引弓的半径15cm(为固定垫总长度),双侧肩峰的间距(为固定垫总宽度),双侧肩胛岗连线中点与枕骨粗隆中点作垂线,测量垂线与颈部生理弯曲最高点的间距(为固定垫高度),取平均值,分别为38cm、40cm、4cm。
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一、引言1. 提高护理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品管圈的核心理念是不断循环地进行“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过程。
在护理服务中,品管圈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标准化程度。
比如针对骨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可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规范化的护理服务。
2. 加强护理服务的团队合作品管圈的实践需要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共同合作,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质量管理的工作。
在骨科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中,不同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品管圈的实践能够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加强各个岗位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从而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服务水平。
3. 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品管圈的开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检查和改进,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改进。
通过不断地改进,可以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提升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护理服务。
4. 优化患者的护理体验品管圈的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护理服务。
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也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体验,让患者在接受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康复的顺利进行。
5. 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品管圈的实践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尤其是在骨科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护理任务,一旦出现错误或疏忽,就可能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造成严重的影响。
通过品管圈的实践,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6. 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意识品管圈的实践需要医务人员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起高度的服务质量意识。
在骨科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通过品管圈的实践,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4]综合监督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消毒剂使用指南的通知[EB/OL].(2020 02 19)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002/b9891e8c86d141a08ec45c6a18e21 dc2.shtml.[5]医政医管局.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EB/OL].(2020 01 23)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1/f492c9153ea9437bb587ce2ffcb ee1fa/files/39e7578d85964dbe81117736dd789d8f.pdf.[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 2010[S].北 京,2010.[7]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 2012[S].北京,2012.[8]岳磊于,卓瑜,余建英.COVID 19疫情期间精神科封闭式病房管理策略[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2):159 162.[9]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通知[EB/OL].(2020 01 27)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001/e71c5de925a64eafbe1ce790debab5c6.shtml.(本文编辑:曾丽琼)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7.078工作单位:655000 曲靖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钱红艳:女,本科,护师收稿日期:2018-12-05品管圈在降低骨科牵引患者无效牵引发生率中的应用钱红艳 施丽香 杨秋芸摘要 目的 降低骨科牵引患者的无效牵引发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
第1篇一、实验背景颈椎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颈椎退行性变、姿势不当、长期低头工作等因素引起。
颈椎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还可能引起头晕、恶心、上肢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常用方法,能够缓解症状,改善颈椎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讨坐位颈椎牵引对颈椎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坐位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
2. 观察坐位颈椎牵引对颈椎病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
3. 分析坐位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50名颈椎病患者,年龄在20-60岁之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
2. 实验设备:颈椎牵引床、牵引带、血压计、听诊器等。
3. 实验方法:(1)实验组:采用坐位颈椎牵引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
(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每次服用药物剂量遵医嘱,每周服药5次,共治疗4周。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神经根压迫症状评分等指标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颈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神经根压迫症状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颈椎疼痛症状、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3.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0%。
五、实验讨论1. 坐位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坐位颈椎牵引通过牵引带对颈椎进行牵拉,使颈椎间隙增大,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根、脊髓、血管的受压,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从而改善颈椎病症状。
2. 坐位颈椎牵引的疗效:本实验结果显示,坐位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缓解颈椎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坐位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1)牵引前应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禁忌症。
(2)牵引过程中,注意调整牵引角度和重量,避免过度牵引。
(3)牵引后,加强颈部肌肉锻炼,巩固治疗效果。
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骨科骨牵引患者无效牵引率的效果马敏敏;王芸;赵志欣;崔红【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24(22)5【摘要】目的:通过“降低骨牵引患者无效牵引率”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性,促进临床护士的健康成长,提升圈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对骨科病房无效骨牵引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找出造成无效骨牵引的原因,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按照PDCA循环进行管理。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无效牵引率从活动前的66.13%下降到18.55%,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掌握了骨牵引的基本常识,并对病房内的骨牵引患者实施了全面管理,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通过一系列的品管圈活动,护士学会了品管圈的运用技巧,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增强了活动信心与荣誉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加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工作中展现了很好的责任心与激情。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骨牵引患者的无效牵引率,不断改进医疗和护理的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使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达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总页数】4页(P137-140)【作者】马敏敏;王芸;赵志欣;崔红【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相关文献】1.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下肢骨折患者骨牵引无效率中的应用2.品管圈在提高下肢骨牵引患者有效牵引率中的应用3.PDCA模式在降低下肢骨牵引无效牵引率中的应用4.品管圈在降低骨科牵引患者无效牵引发生率中的应用5.新型骨牵引针稳定器在降低老年骨牵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