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七章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精选教学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13.01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可使()A.我们的生存环境即刻变得美好B.我们认识到每一位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C.我们的政府注意环境保护D.我们的学习进步2.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哪一项是科学的?()A.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B.禁止砍伐C.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整齐美观D.喷洒农药,消灭森林害虫3.下列是垃圾分类的几种方法,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A.生活垃圾类、建筑垃圾类、工业垃圾类、其他类B.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C.玩具类、包装类、食品类、其他类D.生物类、非生物类4.下列与“低碳”理念不相符的是()A.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B.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C.少开汽车多走路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A.使用含磷洗衣粉B.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6.★温室效应是指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
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探究创新7.★当你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垃圾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居民小区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分类放置。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学案教案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设计人:宁阳十中刘海洋学习目标:1.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2.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他人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判断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
3.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难点: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分别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片及自然被破坏后人类面临困境的图片,形成强烈的对比,唤起学生强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愿望和意识,再简要介绍人类目前面临的十大类主要环境问题。
那么,我们本地又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呢你认为哪些环境问题是最主要的其现状如何你们将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调查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讨论完成调查方案。
以小组展开讨论,并确定所要调查的重点项目,并确定调查方案,同时作好必要的分工。
1、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2、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3、关于这个问题我市(我国)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提示:调查前,要做好以下工作:(1)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指出所选题目宜小不宜大,并事先准备几道题目供学生选择。
(2)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或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3)制定可行性的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应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
学习任务二:汇报调查结果1.分组上讲台汇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他组的成员提出质疑,并对其汇报进行打分,并派代表作简要的点评(如汇报的成功点在哪里,调查还存在哪些不足等)汇报注意事项:(1)计划要抓住关键问题,不能主次不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案XXX《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汇报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状况;(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献计献策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3)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和动手制作再生纸的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调查结果。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和动手制作再生纸的实践活动,完成设计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和课外制作再生纸。
(3)知识拓展方法和视频演示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和固体废弃物的有关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这一活动中,体会到每个公民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
【教学重点】1.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调查结果。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情况的计划,献计献策保护生态情况,从我做起。
【教学难点】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和动手制作再生纸的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视频;家乡美的音乐活跃课堂;知识拓展开阔视野;拟定计划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调查问题、分析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退耕还林;家乡美音乐;收集有关固体废弃物和退耕还林还草的知识;笔记本;笔;制造的再生纸2.学生准备:调查当地的生态的环境状况;按照介绍制作再生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XXX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XXX,菜花黄。
”(XXX《行香子》)词中所描绘的村庄美如图画,让无数人向往。
你自己现在所生活的地方也是这样优美吗?为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你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拟定关于保护生态情况的计划,共同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2、新课讲解教师讲述:优美的环境愉悦人的心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建议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在前两节引导学生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探究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生已经意识到要对环境进行保护。
在此基础上,本节引导学生付诸行动,即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本节是本章的最后一节,以“落实行动”结尾,其中也蕴含着保护环境需要我们付诸实际行动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环境保护意识调查表,进行讨论分析,评价自己的环保意识。
2.通过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能够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教学重点】
1.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教学难点】
完成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一、评价自己的环境意识
二、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前两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拟定计划,唤
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付诸具体行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调查环境现状”“拟定计划”和“课外实践”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学生活动,所以教师要做好统筹安排,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以便顺利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
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
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
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
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四、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2、认同每个公民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重点难点预测: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学习方法:自学法◆阅读下列资料:资料一:目前,中国的城市垃圾以每年9%一10%的速度增长,人均城市垃圾产生最大为500 kg左右,在中国各个城市中,特大城市的人均产生垃圾最较多。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主要以填埋、焚烧和堆肥为主。
1.填埋填埋是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最有效也是其他各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法最终的处理方式。
填埋方法占用大量的土地,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并目垃圾堆放过程中会产生易燃气体。
容易发生火灾。
2.焚烧垃圾焚烧处理可使生活垃圾体积减少、重量减轻,只需将灰渣与其他的不可燃物作填埋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填埋量、节省土地资源。
此外,焚烧设施经过改进,能够供电、供热。
3.堆肥堆肥化就是依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将垃圾中的易腐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营养物质,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
资料二:我国传统的垃圾消纳倾倒方式是一种不负责的“服务于当代,遗害于子孙”的“污染物转移”方式。
而现有的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大部分垃圾仍为露天集中堆放状态,对环境的即时和潜在危害很大,污染事故频出,问题日趋严重。
主要表现为:(1)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
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
(2)严重污染空气。
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蚊蝇孽生,大量的污染物向大气释放。
(3)严重污染水体。
垃圾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
(4)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
中国城市垃圾处置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持续递增。
据统计,1999年我国的垃圾产生量为1.1亿t,垃圾处理量约为7000万t,处理率为60%左右;如果以处理设施的真实技术水平测算,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比率仅为15%左右。
生命生态安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生命生态安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课程总目标在新课标下,本学期生物要实现的是:(1)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2)继续培养学生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5)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6)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一)教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
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人与生活的关系。
(二)学生情况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生物有一定的理解,而且本学期主要学习生物圈中的人,与自己息息双关,学生都比较感受兴趣。
但有些学生觉得人体的内部恐怖将生物拒于门外。
但总的来说,学生能认识到生物的重要性,能较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但部分学生比较害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如:让学生表演与本内容有关的事物等;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教学手法灵活、应变,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
课标要求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课标解读
1.教材在前面两节引导学生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探究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生已经意识到要对环境进行保护。
在此基础上,本节引导学生付诸行动,即模拟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以“落实行动”结尾,其中蕴含着保护环境需要我们付诸实际行动的含义。
2.本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外出调查,完成调查报告,相互交流,让学生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
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重点难点难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准备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有关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多媒体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分组,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制定可行性的调查方案。
教学策略本节通过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并且指导学生尝试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在本节课要带领学生外出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计划和组织学生交流,所以教师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调查,同学们知道了一些
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
都是振聋发聩的警钟。
环境的恶化已经使得我
们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并由此引出一系列灾
难性的后果:(出示图片)水因为污染严重而无
法作为饮用水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席卷着
半个中国……环境的恶化让我们忧心忡忡,我
们应该清醒地知道这个结局的肇端是人类对
地球的肆意破坏。
这节课,我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对校园
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乡镇的生态环境进行实
地调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地区的各项生态指
标是否符合标准,并拟定一个保护当地生态环
境的计划。
看图片,认真思考。
通过观
察图片,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望,唤起学生强烈的保护生态
环境的愿望和意识。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阅读教材P112的“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的计划”和P114的“退耕还林还草”两部分
内容。
问题设疑:
1.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什么?
2.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书上和电视里的信息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获
得的?
4.如何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现在,如果我们想调查本地区生态环
境的状况应该怎么做,基本步骤有哪些?大家
按小组进行讨论,制定各自的调查方案。
①课前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组织学生进行
社会实践,亲自获得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第一
手材料。
阅读教材,并小组讨论相关
问题并回答。
1.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
尘暴。
2.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坡种
粮。
3.实地调查得来的。
4.退耕还林还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②课上交流,制定计划。
我们本地又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
呢?你们认为哪些环境问题是最主要
的?其现状如何?你们将通过什么途
径进行调查?这些都是我在上节课就
已经布置大家讨论的,那么,等一下
我们将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在之前,
我先作一些简要的指导。
阅读教材。
小组讨论并制定自己小组的计划。
1.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
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2.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
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
得我们重视的。
3.关于这个问题我市的现状怎样?
对校园周围环境进行局部调查,写成校园环境保护条例。
③到环保部门或环保网站,了解当地的空气状况、水源状况、城市垃圾的处理状况、植被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状态等。
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
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以小组展开讨论,并确定所要调查的重点项目,并确定调查方案,同时作好必要的分工。
鼓励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课下分组实施,并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使环保意将查找的资料,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分享,互相交流,形成从现在做起的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总结“拟定计划的方法步骤”。
相互交流,形成综合报道,拟订一
份切实可行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
划。
板书设计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一、目的要求
二、材料用具
三、方法步骤
1.分组
2.选择问题
3.写出保护计划
4.汇报计划
四、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环境保护是百年大计,任何一个真正关心国家、社会前途命运胜过关心自己的人必然关心环境问题。
本课就是让学生制定一个保护自己身边环境的计划,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环境的保护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探究一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如何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应该如何保护?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1.调查当地生态环境: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调查目的,如调查当地的水污染情况等。
调查方法有实地调查、查阅资料或环保部门咨询等。
并做好调查记录,最后汇集写出调查报告。
2.拟定计划:根据调查情况,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结合当地近年来人口数
量的变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分析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指出当地有关部门和公民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应当如何做。
注意抓住关键问题,并力求措施的可实施性。
3.保护措施:(1)解决燃料问题,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无污染或其他污染小的能源。
(2)多组织宣传、咨询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3)组织同学们利用双休日到街道、市场、广场捡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4)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5)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
(6)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等。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退耕还林还草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为什么要退耕还林还草?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1)我国西部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尘暴。
(2)造成的原因:毁林毁草、陡坡种粮。
(3)得到启示和改善措施: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