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文言文断句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24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文言断句(一)断句原则及方法1.遵循三原则(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
切忌边看边断。
2.方法(1)词性断句法。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2)语序、句式断句法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③固定句式:“何┅之有”“如(奈、若)┅何”“唯┅是┅”“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得无┅乎”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对话标志:“曰”“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
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方法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方法一、断句“四要求”1.通读语段,整体理解文言文断句的根本,在于对语段意义的正确理解。
因此,我们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反复诵读这个语段,力求通过诵读对语段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如果是文言文阅读整篇文章中抽取的语段,我们还应该注意联系相关的上下文,正确理解其意义。
在熟读语段、把握文意后,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不确定的部分,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
2.借助虚词,确定首尾文言虚词有多方面的作用,有许多虚词也能为断句提供方便。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利用虚词断句,有以下几种情况:(1)经常出现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惟、盖、故、凡、且、且夫、唯、盍、若夫、得无、何其”等词,可在其前面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2)经常出现在句首的谦敬词、人称或指示代词有“窃、请、敬、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在其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纵使、向使、假使、虽、虽然、于是、然而、无论、若、至若、是以、故、是故、继而、然则、犹且、至于”等,在其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4)常在句首的时间副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是时、昔者、乃今、有顷”等,可以在其前面断句。
(5)常在句首的疑问词有“何、谁、孰、安、胡、焉、奚”等,可以在其前面断句。
(6)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虚词有“乎、哉、矣、也、者、耶、邪、焉、欤、兮、耳、而已”等,可以在其后面断句。
*例如: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新疆开放大学《古代汉语2》课程复习题课程ID:00528 试卷号:22391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C )。
A.《国语》B.《左传》C.《史记》2.(A )是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
A.人称代词B.指示代词C.疑问代词3.“愚以为营中之事,奚以咨之。
”(《出师表》)该句中“奚”的词性和意思是(B)。
A.动词,奚落B. 副词,全、都C. 代词,什么4.“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郑伯克段于鄢》)该句中“及”的词性和含义是(CA. 连词,和B.动词,等到C.介词,到5.下列加点连词中,表示因果关系的一项是(A )。
A.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
”故中御而从齐侯。
(《齐晋睾之战》)B.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6.下列加点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的一项是(B)。
A.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段太尉逸事状》)B.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冯谖客孟尝君》)C.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史记·高祖本纪》)7.杜预给下列哪部典籍做了注释?(A)A.《左传》B.《诗经》C.《论语》8.“辨志”指的是( B)。
A.辨别文字B.辨解文句内容C.标点符号9.关于“赋”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A.铺张辞文是赋的特点B.赋是在楚辞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体C.骚赋是模拟《诗经》而写的赋10.古人把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作( C )。
A.韵目B.用韵C.韵部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属于“历(歴)”的引申义用法的是(ABD )。
A.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B.仲尼圣人,历世天下。
《贾谊传》)C.足历王庭。
(《报任安书》)D.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隆中对》)12.古代汉语在人称代词后面加上( ABC)等名词,表示多数。
江苏盐城市2014年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含解析2高考语文2014-05-25 1620盐城市2014/2014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附加题(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
(2014分)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耄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20.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4分)(1)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请写出他的姓名:▲(1分);看到春申君故城宫室之盛,意在探讨▲(1分)(2)说春申君糊涂(耄)的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1.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呐喊》以日记体的形式,纪录了“狂人”的心理活动;小说集中小说每篇有各自的主题,又有着共同的大主题;人物既个性鲜明,又具有典型性。
B.巴金作品《家》中的大哥觉新善良懦弱,逆来顺受,奉行“作揖哲学”;觉民沉着温和,只关心个人幸福;觉慧单纯热情,决不跟旧势力妥协。
C.《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诗集,诗歌形式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具有瑰丽的浪漫色彩。
《棠棣之花》《炉中煤》《太阳礼赞》等均是其中的名篇。
D.《哈姆雷特》继承古希腊罗马戏剧的“三一律”,不再受单一严整规则的限制。
作品在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设置了复杂曲折的情节线索。
E.《欧也妮·葛朗台》中,用漫画式的夸张,真实的细节描写和典型的个性化语言入木三分地塑造了著名的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葛朗台。
22.(1)《三国演义》中有诗曰:“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该诗说的是小说中的哪个人物?请你写出表现该人物“义”和“勇”的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并作简述。
(5分)▲▲(2)阅读《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含答案】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在朗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停顿的情况有以下八种: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语宾语之间也要停顿,如“衔远山,吞长江”。
2.两个单音节之间要停顿,如“可以一战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句首虚词之后可停顿,如“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4.关联词之后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如“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5.“也”用在句子中做语气词,其后要停顿,如“余闻之也久”。
6.较复杂的定语、状语、补语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应停顿,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如“山肴野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停顿,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非死则徙尔”。
在这个句子中,“非死则徙尔”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不可拆分。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这个句子中,“山不在高”和“有仙则名”是两个完整的意义单位,不可拆分。
1、句首的语气助词和关联词应该有停顿。
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甚至全段,例如“至”、“夫”、“XXX”、“盖”、“故”、“惟”等。
读的时候应该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
因此,要分开读。
例如:“故天将大任XXX是人也。
”、“可/以一战。
”3、停顿应该根据语言顺序来进行,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的顺序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永之人/争/奔走焉。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该连读。
如果分开读,就会错误地将状语当成主语,改变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