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结构表
- 格式:ppt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8
经济与社会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1.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关系;
2.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3.不同经济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4.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二、经济体系的结构与职能
1.经济体系的分类和概念;
2.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与职能;
3.计划经济体系的结构与职能;
4.混合经济体系的结构与职能;
5.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作用。
三、经济学常识
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商品和货币的概念;
4.经济交流的基本方式。
四、市场与价格
1.市场和市场经济基本内容;
2.市场供求关系和影响因素;
3.市场价格的确定;
4.市场失灵和措施。
五、消费与储蓄
1.消费和储蓄的概念;
2.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因素;
3.消费和储蓄的关系;
4.消费、储蓄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六、货币与银行
1.货币的概念和功能;
2.货币的种类;
3.银行的概念和职能;
4.商业银行的组织和管理。
七、国际贸易与外汇
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2.国际贸易的分类;
3.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4.汇率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八、财政与税收
1.财政和税收的概念;
2.财政支出的组成;
3.财政收入的来源;
4.财政赤字和债务的管理。
九、市场经济的运行与调控
1.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和运行机制;
2.市场经济的失灵;
3.政府的宏观调控;
4.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框架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第5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宏观框架】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微观图解】
3.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
第6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宏观框架】
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3.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调整
【中观图示】
4.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
【微观图解】
5.经济危机的两种解决方式
6.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7.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四大新变化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7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宏观框架】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2.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发展及瓦解图示
3.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改革和失败
【中观图示】
4.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发展及瓦解
5.苏联的改革
【微观图解】
6.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7.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第8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宏观框架】
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中观图示】
4.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5.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趋势
【微观图解】
6.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7.“布雷顿森林体系”
8.从欧共体到欧盟
9.三大区域经济组织
10.全球化七大推动因素。
空间几何体
柱
锥
台
球
旋转体:由一
个平面图形绕
它所在平面内
的一条定直线
旋转所形成的
封闭几何体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
棱台:用一个平行
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
间的部分是棱台.
、Rt⊿SOB
、Rt⊿BHO
.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
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
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
的部分是圆台.
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
体.
简单组合体
棱锥的表示方法:S-ABCD
棱柱的表示方法:如:
ABCDE- A1B1C1D1E1
棱台的表示方法:如棱台CD-A1B1C1D1
棱锥
棱台
结构特征
圆锥圆台
球
简单组合体。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结构框架图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结构框架图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数学
1、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2、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重视课后复习,提高作业质量。
学数学最好的办法是“做数学”。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及时发现和弥补学习中的遗漏和不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课下作业就是应用课堂所学知识
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不要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很多人说:到了高中女生就会比男生笨,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科学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男女在在智力水平上并没有什么差异,只是因男女性别的差异,会导致在智力上各有特点,各有优势,比如,在思维特点上,男生在抽象思维方面有一点优势,而女生在形象思维方面又胜男生一筹。
但具体到某一个人智力水平还是有区别的,但不能因此得出女性不如男性的结论,生理上的不同并不能成为智力水平高低的理由,只它只是导致智力特点差异的生理基础。
精品文档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原子结构A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Z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 号元素,熟悉1~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 个),次外层不超过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元(7 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素(7 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 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 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 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 共7 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 个副族(18 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 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高中数学必修 2 知识点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 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往后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 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 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 轴的线长度不变;(3). 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 棱柱、棱锥的表面积:侧视图:从左往右各个面面积之和俯视图:从上往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2 圆柱的表面积S圆锥的表面积S rl4 圆台的表面积S rl2Rl R2球的表面积R21 柱体的体积V S底锥体的体积3 台体的体积1V3(S上S上S下S下)球体的体积1S底h3底4R3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 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A∈B∈A∈B∈公理 1 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 A 、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 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 直线。
符号表示为: P ∈α∩β => α∩β =L ,且 P ∈ L 公理 3 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必修二经济(物质文明)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提示】本专题主要涉及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古代经济政策四部分内容。
古代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
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发展技艺世界领先。
在重农抑商的古代社会,商业及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压抑,发展缓慢.【知识结构】1、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的演进②生产工具:汉代的生产工具、牛耕的演变、灌溉工具.③水利事业: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郑国渠一、农业经济①商周时期的井田制;3、古代土地制度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4、古代赋役制度5、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三种形态: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古①纺织业:类型、发展概况代二、手工业经济 2、主要成就②冶炼业:类型、发展概况中③陶瓷业:发展概况国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经济 1、古代历朝商业活动概况:在三、商业经济 2、历代“市”的发展:基 3、商业都会的崛起:本 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结构①含义:与 1、重农抑商政策②产生标志:特③产生原因:点四、经济政策④特点(表现):⑤评价①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②历代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2、工商业的管理 A含义③“海禁”政策 B产生原因:C影响①产生概况:3、资本主义萌芽②特征:雇佣关系③发展状况及原因: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主要涉及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过程中重点把握民族工业发展历程:①产生: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一批军事工业企业。
②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③短暂春天:一战期间;④短暂发展:国民党统治前期;⑤陷入困境:国民党统治后期;注意:资本主义的产生需要几个基本要素:①资本的原始积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