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铁制农具和 的广泛使用) 古代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奴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新航路:(1)新航路的开辟 四条航线 (雏形)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2)英国殖民扩张、海上殖民霸权地位确立 (拓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基本形成)发生条件: 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产生(最终建立)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目的: 口号: 代表: 近代工业的起步) 内容:影响 (20世纪60——710年代)主要分布:东南沿海(Why?)民族工业诞生并曲折发展(19世纪70年代——一战期间)特点:数量 规模 资本总额地域上“春天”出现的原因: 短暂的春天“春天”出现的表现: “春天”消失的原因: 1927-1936 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表现: 曲折发展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在国统区1945念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美国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前提: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基本内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提前完成;56年底,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困难时期 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年代:形式更加多样,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迅速城乡生活水平提高 城乡化进程加快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 时尚中国,更显个性化 第五单元知识结构图学案 装 订 线服装、发型、食品、住房风俗习惯交通:火车、轮船、航空通讯:邮政、电话、电报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背景: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二单元知识结构新航路:(1)新航路的开辟 四条航线 见P27 (雏形)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 (2)英国殖民扩张、海上霸权地位确立 (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进入蒸汽时代 (基本形成) 3、工业革命 发生条件: 表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产生 (最终建立)第三单元知识结构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目的:见P41 洋务运动 口号: 代表: (标志着中国 近代工业的起步)作为:见P41 影响 20C 60-70 S )主要分布:东南沿海(WHY ?)民族工业诞生并曲折发展(19世纪70年代—一战期间)特点:数量 规模 资本总额 地域上“春天”出现原因: “春天”消失的原因: 短暂的春天 “春天”出现的表现: 1927-1936 较快发展,原因在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运动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P41 ,在国统区 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45年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P41 美国第五单元知识结构服装、发型、食品、住房 物质生活 风俗习惯 交通:火车、轮船、航空 交通与通讯 通讯:邮政、电话、电报 大众传媒: 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的革新或兴起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欧洲共同体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成因素表现。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新航路:(1)新航路的开辟 四条航线 见P27 (雏形)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 (2)英国殖民扩张、海上霸权地位确立 (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进入蒸汽时代 (基本形成) 3、工业革命 发生条件: 表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
时代,垄断产生 (最终建立)
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目的:见P41 洋务运动 口号: 代表: (标志着中国 近代工业的起步)作为:见P41 影响 20C 60-70 S )主要分布:东南沿海(WHY ?)
民族工业诞生并曲折发展(19世纪70年代—一战期间)
特点:数量 规模 资本总额 地域上
“春天”出现原因: “春天”消失的原因: 短暂的春天 “春天”出现的表现: 1927-1936 较快发展,原因在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运动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P41 ,在国统区 市场
的
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
的
变
动 中国
民
族资本
主义的曲
折
发展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P41 美国
第五单元知识结构
服装、发型、食品、住房 物质生活 风俗习惯 交通:火车、轮船、航空 交通与通讯 通讯:邮政、电话、电报 大众传媒: 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的革新或兴起
中
国
近
现代
社
会
生活的
变迁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
欧洲共同体
欧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利:
弊:
促成因素
表现。
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二、农业生产的不断进步
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封建社会)
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难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二、
三、
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二、纺织业
三陶瓷业
四、
1、五、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②③④(笔记)
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各时期及不同发展概况)
1、原始社会时期
2、商朝
3、周朝
4、春秋战国时期
5、隋唐
6、宋代
7、元代
8、明清
二、城市的发展
汉: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兴起:
唐宋: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明清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原因:①②③(笔记)
三、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2、原因:①②③④⑤(笔记)
3、演变历程(书本):战国前---战国到秦汉---中唐以来(唐宋)---明清
4、评价:封建社会前期(积极)、封建社会末期(消极)
第六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表现:农业①②③④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商业:①②③④
2、作用: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GDP在世
界总值中占比重年增长率远高于欧洲;50
万人口城市多;是当时世界经贸中心之一;
会经济全面高涨、综合国力强盛。
(二)、资本主义萌芽
1、含义(书本)
2、出现时间、地点、部门
3、本质特征及表现
4、发展情况:发展缓慢
二、近代前夜的迟滞
(一)、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①②③④
(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
2、原因:①②③
3、影响:积极、消极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综述
第七课新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笔记、全优)
1、经济根源
2、商业危机
3、社会因素
4、宗教动力
5、政治因素
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笔记)
1、主观条件:①②
2、客观条件:①②③
三、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人物
2、时间
3、支持国家
4、新航路
四、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笔记):
1、对欧洲:①②③④
2、对美洲:①
3、对亚洲:①②
4、对非洲:①
5、对世界:①②③
(注意史观角度: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
第八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一、资本主义发展
1、发展方式(手段)
2、发展规模(程度)
二、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对比)
1、时间
2、殖民范围
3、殖民重点(手段、方式)
三、、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对比)
1、时间
2、殖民范围和贸易范围
3、殖民贸易或扩张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