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伤损检测》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4
钢轨伤损标准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铁道部、铁运2006(146)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钢轨、尖轨、可动心轨、辙叉伤损标准第3.4.3条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折断三类。
一、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见表3.4.3—1、表3.4.3—2和表3.4.3—3。
探伤人员、线路(检查)工长认为钢轨有伤损时,也可判为轻伤或重伤。
二、钢轨折断标准钢轨折断是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1.钢轨全截面断裂;2.裂纹贯通整个轨头截面;3.裂纹贯通整个轨底截面;4.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50mm且深度大于10mm的掉块,允许速度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30 mm且深度大于5 mm的掉块。
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表3.4.3—1钢轨头部磨耗轻伤标准表3.4.3—2注:①总磨耗=垂直磨耗+1/2侧面磨耗。
②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1/3处(距标准工作边)测量。
③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16 mm.处测量。
钢轨头部磨耗重伤标准表3.4.3—3普通线路和无缝线路缓冲区的重伤和折断钢轨应及时更换。
换下的重伤和折断钢轨应有明显的标记,防止再用。
无缝线路钢轨重伤和折断,应按第条的规定处理。
在桥上或隧道内的轻伤钢轨,应及时进行更换或处理。
第3.9.7条尖轨、可动心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一、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不靠贴大于1mm。
二、尖轨、可动心轨侧弯造成轨距不符合规定。
三、尖轨、可动心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可动心轨顶面低于翼轨顶面2 mm及以上。
四、尖轨、可动心轨顶面宽50nm及以下断面处,尖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可动心轨顶面高于翼轨顶面2 mm及以上。
五、尖轨、可动心轨工作面伤损,继续发展,轮缘有爬上尖轨、可动心轨的可能。
六、内锁闭道岔两尖轨相互脱离时,分动外锁闭道岔两尖轨与连接装置相互分离或外锁闭装置失效时。
钢轨伤损标准(一)钢轨伤损标准什么是钢轨伤损?钢轨伤损是指铁路线路中的钢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磨损、裂缝、损伤等情况所造成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铁路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钢轨伤损的危害钢轨伤损会对铁路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1.削弱钢轨的承载能力,增加了轮渡时的异响和震动,影响行车的安全性。
2.改变轮轨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接触点的压力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进一步加剧了钢轨的损伤。
3.增加了参数调整的工作量,增加了铁路的维修成本。
钢轨伤损的标准为了确保铁路的稳定和安全,铁路部门制定了一整套的钢轨伤损标准,对钢轨不同程度的伤损问题进行了分类和处理:1.轻微伤损:包括小裂纹、翘起等,不会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但是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维修。
2.中等伤损:包括较大的裂纹、破碎、变形等,可能会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需要及时更换或维修。
3.严重伤损:包括断裂、脱轨等,可能会对行车安全带来重大危害,必须立即停开,更换钢轨。
钢轨的检测铁路部门为了及时发现钢轨的伤损,保障铁路的安全和效率,定期对钢轨进行检测,主要的检测方式有以下几种:1.目视检查:利用肉眼观察钢轨表面的情况,查找是否有明显的裂纹、磨损等问题。
2.回波超声检测:利用声波对钢轨的内部结构进行扫描,发现表面看不出来的问题,如铁腐、裂纹等。
3.磁吉氏检测:利用磁场对钢轨材料进行探测,发现一些表面看不出来的裂纹、缺陷等问题。
钢轨维修对于伤损的钢轨,应该及时维修或更换,以确保铁路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钢轨的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焊接:对于轻微的伤损问题,可以进行焊接处理,尽可能的保留现有的钢轨。
2.更换:对于严重伤损的钢轨,必须进行更换,以确保铁路的运行安全。
3.加固:对于一些机务性能较好的钢轨,在其长期使用中,可以采用加固方式进行处理。
通过以上方式,对于不同程度的钢轨伤损问题有了清晰的处理标准和方法,可以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和效率。
钢轨伤损问题的治理除了钢轨的及时检测和维修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治理钢轨伤损问题,包括:1.加强铁路线路的维护和保养,保证铁路线路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减少钢轨的磨损和损伤。
《轨道工程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高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轨道工程检测技术的能力。
它要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土木工程材料”、“轨道测量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轨道线路养护与维修技术”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铁路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检测人员等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联合多家铁路局和工程局等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轨道工程检测的工作任务所需能力,融入最新标准、规范和方法,并结合校内实训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在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以书本知识的传授变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结合职业技能,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标准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教育中相关技能考核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轨道检测系统知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解决轨道检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轨道检测基本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具体目标1.专业能力(1)能正确理解轨道工程基本概念及相关工程术语。
(2)能够掌握轨道线路静态检测和各部分结构检测内容。
(3)能够正确描述钢轨常见伤损类型以及成因。
(4)能够准确掌握四种无砟轨道类型检测内容和要求以及检测原理。
(5)能够掌握道岔的结构组成以及几何形位。
2.方法能力(1)能够识别出常见钢轨伤损类型,并会使用钢轨探伤仪进行简单的探伤作业。
(2)能够熟练使用轨检小车以及轨道常用检测仪器对轨道线路以及轨道结构进行检测作业。
(3)能够熟练承担施工现场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精调精调工作。
(4)能够胜任施工现场轨道精调工作,并进行数据分析。
(5)能够在现场完成一系列轨道检测的工作。
3.社会能力(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探索的兴趣,在平时学习实践中不断获取成就感、满足感和兴奋感,并引发他们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渴望。
钢轨伤损标准钢轨是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列车行驶的安全和舒适度。
钢轨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
为了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制定了钢轨伤损标准,以便对钢轨的损伤进行评估和处理。
首先,钢轨的伤损可以分为表面伤损和内部伤损两大类。
表面伤损主要包括磨耗、腐蚀、裂纹等,而内部伤损则包括变形、断裂、松动等。
这些伤损会直接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进行评定和处理。
其次,钢轨伤损标准应包括了对各种伤损类型的描述和分类,以及相应的评定标准和处理措施。
例如,对于钢轨表面的磨耗,应包括了磨耗的程度、位置和对列车行驶的影响等内容,以便进行合理的评定和处理。
对于内部伤损,应包括了对断裂、松动等情况的描述和评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和要求。
此外,钢轨伤损标准还应包括了对伤损的监测和检测要求。
铁路运输系统中,对钢轨的监测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钢轨的伤损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处理,以保障列车行驶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钢轨伤损标准应包括了对监测和检测设备的要求,以及监测和检测的频率和方法等内容。
最后,钢轨伤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密切配合。
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钢轨伤损的评定和处理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
只有各方密切配合,才能保障钢轨的质量和安全,确保铁路运输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钢轨伤损标准是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保障列车行驶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钢轨伤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高度重视钢轨伤损标准,加强对钢轨伤损的评定和处理,为铁路运输的发展贡献力量。
钢轨伤损标准
钢轨是铁路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
列车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因此,对钢轨的伤损进行标准化管理显得
尤为重要。
钢轨伤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面损伤。
钢轨的表面损伤是指钢轨表面出现的划痕、磨损、锈蚀等情况。
表面损伤会导致钢轨的表面粗糙度增加,降低列车通过时的平稳性,甚至影响到列车的制动效果。
因此,钢轨的表面损伤应当按照一定
的标准进行分类和评定,以便及时采取修复或更换措施。
二、几何尺寸损伤。
钢轨的几何尺寸损伤是指钢轨的轨面、轨腰、轨底等部位出现
的变形、磨损、变形等情况。
几何尺寸损伤会直接影响列车的行驶
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对钢轨的几何尺寸损伤也需要进行标准化
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三、内部损伤。
钢轨的内部损伤是指钢轨内部出现的裂纹、变形、断裂等情况。
内部损伤是最为严重的钢轨损伤,往往会在列车通过时引发严重的
事故。
因此,对钢轨的内部损伤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定,并且
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四、声音和振动。
钢轨的声音和振动是评定钢轨伤损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列
车通过时的声音和振动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钢轨的异常
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综上所述,钢轨伤损标准是铁路运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对钢轨进行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列车的安
全运行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钢轨伤损标准
的制定和执行,为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钢轨伤损检测》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本专业技能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钢轨判伤、超声波探伤、探伤设
备调试、探伤作业。
主要培养学生钢轨探伤的能力,使学生能胜任钢轨探伤工作的要求。
本课程是以《铁路轨道》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铁道工程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钢轨探伤工作领域的各项工作任务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钢轨探伤的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满足钢轨探伤的实际需求为主要依据而确定的。
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方面,将以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而展开的课程内容,使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具体项目的学习既学会如何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又构建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本课程最终确定了钢轨判伤、超声波探伤、探伤设备调试、探伤作业四个学习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进一步地改善教学效果。
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门课程建议学时为60学时。
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伤损检测基础知识,常用探伤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掌握钢轨判伤,掌握超声波探伤方法,按照探伤作业标准进行操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防范的意识,养成按作业流程、作业标准和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作业的习惯。
2.1知识目标
●掌握钢轨判伤标准;
●了解钢轨伤损分类;
●了解常用无损探伤方法;
●掌握超声波探伤方法及基本原理;
●掌握探伤设备的使用和调试方法,;
●掌握钢轨伤损处理配套技术。
2.2技能目标
●能(调试钢轨探伤仪)进行钢轨探伤仪三级灵敏度测试;
●能对通用探伤仪进行标定及探伤灵敏度测定;
●能利用各类试块对探伤仪进行一般性能测试;
●会编制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建议废除,该项为中级内容及要求
●能按照钢轨探伤标准作业;
●能对钢轨焊接质量进行检查。
2.3态度目标
●培养认真负责、务实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
●养成不断进取、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防范的意识;
●培养学生工作中善于与他人配合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教材应按照课程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程的理念;
●教材中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内容,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材内容的表述应尽可能地精准和科学;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纳入教
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2教学建议
●采用项目教学方式,贴近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提倡“做中学,学中做”,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根据专业领域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正确引导学生,在提高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
4.3教学评价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终成绩(70%)两部分组成,其中期终成绩理论考试占50%、
实作技能考试占50%。
4.4资源利用
●不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
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合作,“工学”交替,满足学生
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主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