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标准

课时数:60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部分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等先修课。

二、课程理念

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

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4.《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虑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认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增强对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患者的意识,将关爱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

5.《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0学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疾病康复学》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学生在医院、

康复中心应掌握的常见疾病拓展知识。重点掌握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和诊断方法,构建诊断思维模式,为后续临床常见疾病康复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疾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的方法。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2.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特点、治疗原则,药物治疗要点。

(二)能力目标:

1.学生会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问诊。

2.能够独立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3.了解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提出初步诊断。

4.通过与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学生初步熟悉执行处方、医嘱。(三)素质教育目标

1.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创业,并貝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2.培养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慧者服务的职业道徳素质,具有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内容选取

表1 课程项目和学习情境设计一览表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发都必须有一本较理想的教材,力争使编写的教材便于学生学习,便于教师教学。《临床医学概论》教材内容应与临床医学相关类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要充分体现人文、突出医学相关类的特点。目前使用教材:《临床医学概论》主编胡中亚曾华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8月第1版。《临床医学概论》的编写除应遵循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外,还应体现以下特点:

1.坚持“终身学习、能力本位、方便学习”的课程理念。

2.课程功能变原有的知识本位为态度、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并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突出能力培养的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3.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紧扣课程标准,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体现相关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总体上减少纯理论方面的探讨,尤其是删减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的内容,简化病因学方面的内容,优化诊断和治疗内容。

4.突出医学类教材的人文性,加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和融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促进医学人文属性的回归。

5.教材的体例形式上体现时代性,增加“知识链接”、“知识拓

展”等条目,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

课堂教学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寻找信息和知识的空白点,起到加强自学、团结协作、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PBL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思维,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应用,促进临床思维的形成。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过程。再如探究式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等,当然教无定法,教师要善于改革和创新,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医学相关类模式也由功能制医学相关类、责任制医学相关类向整体医学相关类转变,这对医学相关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代医学相关类人才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宽泛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本身就是与患者打交道。因此,加强医学相关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医学相关类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