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应用

浅析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应用

浅析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应用
浅析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应用

浅析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13T11:10:42.320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7期作者:冉初萌1 胡金伟2 侯新建2 [导读] 机组自启停系统是机组自动启动和停运的控制中心,它按照设计的先后顺序、规定的时间和各控制子系统的运行情况

冉初萌1 胡金伟2 侯新建2 (1. 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3270;2.华东电力设计院上海 200063)摘要:机组自启停系统是机组自动启动和停运的控制中心,它按照设计的先后顺序、规定的时间和各控制子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大量的条件与逻辑判断,自动发出各个设备/系统的启动或停运命令,以最终实现整个发电机组的自动启动或自动停运。关键词:机组自启停系统;控制;断点一,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概述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即Automatic Power Plant Startup and Shutdown System,简称APS)能根据机组不同工况实现冷态、温态、热态、极热态四种启动方式,将机组从启动升至满负荷;停机时,则依据停机条件,可以让机组从满负荷安全停运。APS系统对电厂的控制是电厂常规控制系统与上层控制逻辑共同配合实现的。这里提到的常规系统包括:顺序控制系统(SC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协调控制系统(CCS)、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汽轮机旁路控制系统(BPC)以及其他控制系统(如电气控制系统ECS、电压自动调节系统AVR等)。在没有投入APS的情况下,常规控制系统独立于APS实现电厂的控制;在APS投入时,常规控制系统给APS提供支持,实现对电厂机组的自启停控制。

二,APS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APS是衡量机组自动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得到应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很多电厂都实现了机组自启停功能。目前多数国产机组的顺序控制仅做到了功能子组或功能组级,电厂运行人员通过对每一个主、辅设备的功能子组或功能组的操作,最终完成机组的启动、停止和事故处理。国产机组未考虑机组自启停功能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国产机组主、辅机的可控性无法满足机组自启停功能的控制要求,另一方面国内的分散控制系统供货商和组态单位也很少有设计APS的经验。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高速发展、自动化水平和国产机组主、辅机可控性的提高,一些大容量、高参数的国产燃煤机组也逐步开始设计APS 功能。

三,APS的总体结构

实现机组级自启停要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来实现。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不但较高水平地完成DCS各个功能,又能实现APS功能且不影响DCS其它功能的实现,APS的结构方案成了关键。DCS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采用金字塔形的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总体上是四层,即机组控制级、功能组控制级、功能子组控制级和设备控制级。APS系统属于最高层的机组控制级,是整个机组启停控制的管理中心,它根据系统和设备运行情况及既定的控制策略,向功能组及功能子组发出启动和退出的指令,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对功能子组和相关设备的控制则主要由功能组控制级来完成。要实现强大的自启停控制功能,功能组控制级的功能越完善,把各子系统内的设备有效地组织到一起,就越能减少机组控制级的压力,减少DCS网络的通讯数据量,提高机组的自动化水平。

采用这样的分层控制方式,每层的任务明确、界限分明,同时4层之间联系密切可靠。这种分层的结构将机组复杂的控制系统分成若干个功能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功能组,减轻了APS系统作为机组控制级统筹全厂控制的压力,简化了控制系统的设大型火电机组工艺系统复杂,多个流程相互交叉相互影响,部分设备状态的自动判别准确性不够高,所以在启动和停止过程中的个别主要节点(断点)还需有经验的运行人员进行判断与确认。采用断点的方式也符合火电机组的运行工艺要求,对于火电机组的点火、冲转、并网等均要人为的确认才能进行。另外,采用断点的控制方式,各个断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只要条件满足,均可独立执行,这样适合火电机组多种多样的运行方式,符合电厂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

四,机组自启停断点设置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APS启动过程一般设置6个断点,停止过程拟设置3个断点。

4.1 APS机组自启动断点及各断点主要完成的功能 a)机组启动准备断点,完成功能如下: 1)凝补水系统启动 2)闭式冷却水系统启动; 3)循环水系统启动; 4)启动磨煤机油站; 5)启动电动给水泵和给水泵汽轮机油站; 6)启动汽机旁路油站(如采用液压旁路阀); 7)汽机油系统启动; 8)锅炉底渣系统启动; b)冷态冲洗及真空建立断点,完成功能如下: 1)凝结水系统启动; 2)凝结水上水并进行凝结水系统清洗; 3)凝结水水质合格; 4)炉水泵注水; 5)投入辅汽系统; 6)锅炉疏水排气;

电厂汽轮机运行优化措施探讨

电厂汽轮机运行优化措施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自身的规模和效益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就意味著电力企业将会因此而迎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利益空间。所以,企业在发电过程中虽然有所损耗,但也能在控制损耗的过程中提升效率。 标签:电厂汽轮机;运行优化;措施 一、电厂汽轮机运行能耗分析 (一)汽轮机的配气方式 目前我厂汽轮机的配汽和运行方式:主汽门和调门各自均有独立的执行机构和调节回路,高压调节阀有两种控制方式,第一为单阀控制,所有高压调节阀同时同行程开关,节流调节全周进汽,有利于对汽轮机进行暖机。规定机组每次冷态、温态启动后,单阀状态下运行24小时,以减少固体粒子的腐蚀。第二为顺序阀控制,高压调门按一定顺序依次开启,节流损失少,效率高。两种方式可无扰切换。 (二)汽轮机启动与停止产生的耗损 汽轮机的启动与停止简单来说就是汽轮机转子应力变化。汽轮机运行时,转子表明的蒸汽参数会发生升降变化,促使转子内部的温度不稳定,当转子长时间在这种状况下工作,若是没有合理有效地处理好参数,那么汽轮机启动与停止中产生的损耗就很大,进而导致汽轮机运行效率下降,使用寿命缩短。 (三)汽轮机组运行损耗 在电厂生产运行中,汽轮机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能量转化提供动力支持。汽轮机运行复杂,汽配方式也较为复杂,进而导致汽轮机组运行能耗较大。汽轮机组中的汽阀表现较为明显,而汽阀的调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单阀调节,另一种是顺序阀调节,其中单阀调节就是指直接利用汽轮机表面蒸汽参数进行控制,而顺序阀调节是指利用喷嘴对蒸汽阀门开关进行控制。在汽轮机运行中汽阀压力很大,喷嘴室、外缸非常容易发生变形,密封性降低等情况都会导致汽轮机运行能耗增加。 (四)汽轮机空冷凝汽器损耗 汽轮机中的空冷凝汽器直接影响着汽轮机的热传递效率,若是空气冷凝器出现问题就必定会降低热效率,进而导致整个汽轮机热传递效率被降低。另外,影响热传递效率的还有凝结水溶氧因素,若是溶氧发生问题,不仅会影响热传递效率,还会对设备和管道造成氧化腐蚀。在气温低的状况下,空冷凝汽器还容易出现流量不均衡现象,从而造成汽轮机工作效率被降低。

机组自启停APS系统说明

十、机组自启停APS系统专题 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是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APS是实现机组启动和停止过程自动化的系统,其优势在于可以提高机组启停的正确性、规范性,大大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机组启停时间,从整体上提高机组的自动化水平。 FOXBORO公司根据应用经验,做如下说明: APS功能设计 APS功能包括机组自动启动与自动停止。其中自动启动有冷态、温态、热态和极热态四种启动方式,对于汽机来说,其区别主要在于汽轮机自动开始冲转时对主蒸汽参数的要求不同,因而汽轮机冲转前锅炉升压时间不同。 ●冷态方式:第一级金属温度≤120℃ ●温态方式:第二级金属温度>120℃,且≤300℃ ●热态方式:第一级金属温度>300℃,且≤380℃ ●极热态方式:第一级金属温度>380℃ 对于锅炉来说,区分以上4种启动方式,主要由汽包壁温、汽包压力和停炉时间来决定。 四种启动方式都可分为九步,每步设计为1个断点。只有在前一步完成的条件下,通过所提供的按钮确认启动下一步,APS才会开始下一步,在每一步的执行过程中,均设计“GO/HOLD”逻辑,这九步为: 1)启动准备 2)汽机抽真空 3)锅炉初始清洗 4)锅炉冷态清洗 5)锅炉点火 6)热态清洗 7)汽机冲转 8)并网、带初负荷 9)升至目标负荷(40%BMCR) 第九个断点即加负荷断点中进行到由APS设定负荷指令为40%MCR并实现后,发出由CCS进行负荷控制并投入协调方式的命令,断点完成后,APS退出,此时机组的启动已完成,机组负荷由CCS 系统控制升至操作员的设定值或由中调(AGC)给出的设定值方式。为了适应随后整个生产过程的全程自动控制,CCS必须能根据负荷指令要求自动地投切燃烧器,适应不同的负荷要求。 投入APS前,必须具备启动允许条件,如锅炉加药系统、汽水采样系统、锅炉排污系统、灰处理系统、锅炉补水系统具备投入条件,凝结水、给水系统上水,循环水系统上水,开闭式冷却水系统上水、压缩空气系统、化学精处理系统、凝汽器胶球清洗系统、凝汽器铜管造膜系统具备投入条件,启动密封油系统,发电机充氢等已准备好。 机组自动停止也可设6步,也设计“GO/HOLD”逻辑,这6步分别为: ①减负荷 ②最小负荷 ③解列 ④汽机跳闸 ⑤真空破坏及燃烧器退出

柴油发电机组启动步骤

柴油发电机组启动步骤 及注意事项 一、启动前的准备。 每次在开机前必须要检查柴油机水箱内的冷却水或防冻液是否满足,如缺少要加满。拔出机油油标尺查看润滑油是否缺少,如缺少要加到规定的“静满”刻度线,再仔细检查有关部件有无故障隐患,如发现故障要及时排除方可开机。 二、严禁带负荷启动柴油机。柴油机在启动前要注意发电机的输出空气开关必须处在关闭状态。普通型发电机组柴油机启动后要经过3-5分钟的怠速运转(700转/分钟左右)冬天气温偏低,怠速运转时间要适当延长几分钟。柴油机启动后首先要观察机油压力是否正常和有无漏油、漏水等不正常现象,(正常情况下机油压力必须在0.2MPa以上)如发现异常要立即停机检修。如无异常现象将柴油机转速提升到额定转速1500转/分钟,此时发电机显示频率50HZ,电压400V,则可以合上输出空气开关投入使用。发电机组不允许长时间空载运行。(因为长时间空载运行会使柴油机喷油嘴喷出的柴油不能完全燃烧导致积碳,造成气门、活塞环漏气。)如果是自动化发电机组,则不需要怠速运行,因为自动化机组一般都配备水加热器,使柴油机缸体始终保持在45℃左右,柴油机启动后可在8-15秒内正常送电。 三、注意观察运行中的工作状态。发电机组在工作中,要有专人值班,经常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故障,尤其要注意机油压力、水温、油温、电压、频率等重要因素的变化。另外还要注意备有足够的柴油,在运行中如燃油中断,客观上造成带负荷停车,有可能会导致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及相关元器件的损坏。 四、严禁带负荷停机。每次停机前,必须先逐步切断负荷,然后关闭发电机组输出空气开关,最后将柴油机减速到怠速状态运转3-5分钟左右再停机。 以下是安全操作规程: 一、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发电机,其发动机部分的操作按内燃机的有关规定执行。二、发电机启动前必须认真检查各部分接线是否正确,各连结部分是否牢靠,电刷是否正常、压力是否符合要求,接地线是否良好。三、启动前将励磁变阻器的阻值放在最大位置上,断开输出开关,有离合器的发电机组应脱开离合器。先将柴油机空载启动,运转平稳后再启动发电机。四、发电机开始运转后,应随时注意有无机械杂音,异常振动等情况。确认情况正常后,调整发电机至额定转速,电压调到额定值,然后合上输出开关,向外供电。负荷应

汽轮机启停注意事项

汽轮机启停注意事项 汽轮机启动是指汽轮机从静止的或备用的状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冲转、升速暖机、定速、并网接带负荷至额定值的全部过程。汽轮机启动过程可分为启动前准备、冲转升速暖机和并网带负荷三个阶段。汽轮机停机是指机组由带负荷运行状态到卸去全部负荷、发电机从电网中解列、汽轮发电机组转子由转动至静止的过程。汽轮机停机过程是金属部件逐渐冷却的过程。 汽轮机的启动和停机是汽轮机最重要的运行阶段。在启停过程中,汽轮机各金属部件和管道处于不稳定的传热过程中,机械状态的变化比较复杂。因此,启动和停机过程应充分考虑并处理各个金属部件的机械应力,热应力及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推力、振动、汽缸和转子的热膨胀和胀差等问题。金属部件的温差大小主要取决于蒸汽参数,蒸汽温度变化率,暖机、暖管和疏水方式。冲转参数应根据高压缸第一级和中压缸金属温度,选择适当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 针对机组启动、停机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托电#1~#8机组及#11、#12号机组近300次启停机的实际总结出各阶段的注意事项。 一、机组启动前的准备 (一)机组启动前各系统投入 1、循环水系统投入注意事项 1)循环水出口装有联络管的机组,循环水系统注水前,要充分排尽联络管内的空气,否则启动循环水泵时,管道内发生水锤导致管道阀门垫损坏大量漏水,循环水系统被迫停运。 #1、#2机组循环水系统“两机三泵”改造后,初次投入循环水系统时,由于循环水出口联络管位置较高,管道内积空气,系统注水时未排出聚集的空气,在启动循环水泵时,导致管道联络门垫损坏大量漏水,被迫停运循环水泵处理,延误了机组启动时间。 2)启动第一台循环水泵前,凝汽器水室上方8个自动排空气阀前手动门必须开启,否则水室内易造成水锤将凝汽器水室法兰垫损坏。即使自动排空气阀正常运行时漏水,在启泵前也必须开启,待启泵后水室内空气排尽后再关闭。 3)启动第一台循环水泵前,应防止另一台循环水泵因压力低联启。可联系热工

电器逻辑控制技术——电机启停控制

电气逻辑控制技术——电机启停控制 周璟瑜

目录 设计目的 (2) 设计指标与要求 (2) 设计报告 (2) 1、关于本设计的基本功能介绍 (2) 2、设计任务分析 (2) 3、模块设计 (3) a. 输入模块的设计 (5) c. 处理环节的设计 (6) d. 输出模块的设计 (7) 4、总体设计及调试 (9) 设计总结 (10) 参考书目 (11) 附件 (12) 设计目的 1. 通过本次设计,加深对PLC软硬件的设计与编程,并对继电器,接触器;梯形图,指令

表等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2. 要求在掌握MicroWIN软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能够独立进行梯形图的设计与编程。设计指标与要求 “电气逻辑控制技术”大作业设计题目:自拟 功能指标要求: 1)根据PLC担负的任务,明确PLC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种类和数量,编制输入输出信号表;2)制定控制结构框图,选择控制方案; 3)按选定的方案,制定相应的图表; 4)编写PLC梯形图程序(熟悉PLC语句程序); 5)程序调试运行; 6)编制程序使用说明书和其他文件; 设计报告 1、关于本设计的基本功能介绍 本次设计涉及到了时间继电器、互锁、顺序控制器、调用子程序等多个任务命令,实现了两台电机顺序正转3秒,然后停止3秒,其次反转3秒,最终返回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执行命令。 2、设计任务分析 先根据当前当前制定的工艺要求来绘制出当前的电路图纸,其次根据电路图纸列出当前的IO符号表,最后根据要求进行软件程序设计。 3、模块设计 如下图所示,是本次设计的PLC管脚的输入和输出部份,分别是输入部分是I0.0急停按钮功能、I0.1是启动按钮功能、I0.2是停止按钮功能、I0.3是电机一号故障报警输入、I0.4是电机二号故障报警输入;输出部分是Q0.0是一号电机正转、Q0.1是一号电机反转、Q0.2电二号电机正转、Q0.3电二号电机反转。

集控运行机组优化运行管理技术措施(120503)

机组优化运行管理技术措施 编制:王毅薛德仁张喜来赵志良吴焕清审核:支国庆 批准:杨邺张忠 北方联合电力临河热电厂

机组优化运行管理技术措施 1、主机运行优化 1.1机组启停阶段 1.1.1机组启动阶段 1.1.1.1恢复待启动机组循环水系统时,如另一台机组运行,则启动初期,循环水系统由运行机组串带。 1.1.1.2恢复待启动机组开式水系统时,如另一台机组运行,则启动初期(接带负荷50MW前),由运行机组循环水系统串带,开式水系统保持静压供水。 1.1.1.3恢复待启动机组闭式水系统时,如另一台机组运行,则启动初期(接带负荷50MW前),由运行机组串带。注意:串带时,注意监视机组闭式水箱水位。 1.1.1.4系统冲洗 系统冲洗阶段,采用采用纯汽泵方式,电泵停转备用。当汽包压力达0.8Mpa 左右时,利用辅汽冲转汽泵。启停机中若电泵运行应尽量减少阀门的节流损失;用调节给水泵转速来调节给水流量和给水压力,以提高效率。并且再循环阀关至10-20%,减小电动给水泵电耗。 锅炉点火前3小时左右,辅汽至汽泵汽源管道暖备至主汽门前。如主汽门、调速汽门严密性差,应暖备至电动主汽门前。 1.1.1.4.1通过凝补泵(除盐水泵)给除氧器上水至 2.0米,放水至凝汽器进行冲洗。 1.1.1.4.2凝汽器放水至-4米高悬浮废水坑。 1.1.1.4.3当凝结水及除氧器出口水含铁量大于1000微克/升时,应采取排放冲洗方式。 1.1.1.4.4当冲洗至凝结水及除氧器出口含铁量小于300微克/升时,启动变频凝结泵,凝结水系统投入运行,采取循环冲洗方式,并投入凝结水精处理装置,使水在凝汽器与除氧器间循环。投入凝结水系统加氨处理设备,控制冲洗水PH 值位9.0-9.3,以形成钝化体系,减少冲洗腐蚀。 1.1.1.4.5当除氧器出口含铁量小于200微克/升时,凝结水系统、低压给水系统冲洗结束。无凝结水精处理装置时,应采用换水方式,冲洗至出水含铁量小于100微克/升。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研究及应用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研究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18T10:32:49.6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秦晓洁 [导读] 摘要:APS是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APS基本概念、体系框架及其重点技术,并结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控制特点,对APS应用在联合循环机组中提出了规划方案,并提出了在APS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APS是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APS基本概念、体系框架及其重点技术,并结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控制特点,对APS应用在联合循环机组中提出了规划方案,并提出了在APS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APS;自启停控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 概述 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中,通过控制燃机的负荷即控制燃机的排气量和排气温度,使其按合理的温度梯度加热锅炉蒸汽,满足进入汽轮机的主蒸汽的流量和温度及压力的参数要求,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联合循环机组的启动时间,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APS可以使机组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完成机组的自动启停,这不仅大大简化了运行人员的操作强度,还可使机组的启停做到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机组的安全可靠性,避免误操作;另外APS也缩短了机组的启动时间,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联合循环机组,设置APS将为电厂以后的运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2 APS的主要研究内容 2.1 APS的体系框架 APS采用4 层金字塔形结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机组级控制层、功能组级控制层、子功能组级、驱动级,该结构采用合理的层控制方式,APS的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APS体系框架示意图 采用上述分层控制方式,每层任务明确,层与层之间接口界限分明,同时,各层之间联系密切可靠。将整个机组控制化大为小,将复杂的控制系统分成若干个功能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功能组,减轻了机组控制级统筹全厂控制的压力,简化了控制系统的设计。 2.2 APS的断点设计 断点方式将APS启动和停止这个大顺控分为若干个顺控来完成,每个断点的执行均需人为确认才能开始。采用断点控制方式,各断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只要条件满足,各断点均可独立执行,符合电厂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 断点设计是APS的核心技术之一,断点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APS应用和实施的成败,APS的断点设计要结合机组设备实际情况和运行人员的经验和需求(控制断点一般不多于10个),要按机组自启停的过程来设计。各断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要适合机组各种的运行方式,符合电厂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既可给APS 系统提供支持,又可满足对各单独运行设备及过程的操作要求。 3 联合循环机组工程设想 3.1 总体设计思想: (1)项目逻辑模块化:根据阶段单元、步骤单元、信号单元、状态显示等各种完成特定功能的控制逻辑设计成模块化。 (2)步骤阶段化:通过合理而有效的设备控制程序的阶段和步骤,以及对危及机组安全的反向判据的连续监控,使机组的启停程序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 (3)判据条理化:一次判据、二次判据、反向判据、指令时间、允许时间、等待时间、判据的有效区及其对程序重定位的影响,都是APS的充分考虑因素。 (4)运行经验化:注重实际操作指导的功能。 3.2 框架设计方案 按照APS的分级原则,将热力系统工艺流程分解成若干局部的独立过程。由设备级控制设备实现相对独立的启停阶段;再由功能组级联系设备级完成单系统启停和自动控制;最终由机组级协调功能组级、相对独立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等,来共同实现机组的全程启停控制。 机组级:机组自启停主控程序(APS)。 功能组级:余热锅炉系统(给水系统等),机组SCS系统(凝结水系统、疏放水系统、工业水系统、除氧给水系统、润滑油系统、循环水系统等),燃机控制系统(燃机自启停),高低压厂用电系统(励磁系统、自动准同期等)。 子功能组级:高压给水、中压给水、凝结水泵、给水泵、工业水泵、低压厂用电备用自投、高压厂用电备用自投子组等。 驱动级:单台电动机,电动门,电磁阀,断路器等控制系统。 3.3 断点设计方案

实验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停控制实验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停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接触器以及其它控制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通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停控制电路的实验,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图1-1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启停电路。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首先合上电源开关QF5 ,再按下“启动”按钮,KM5得电并自锁,主触头闭合,电动机得电运行。按下“停止”按钮,KM5失电,主触头断开,电动机失电停止。 实验步骤: 1.按图1-1完成控制电路的接线; 2.经老师检查认可后才可进行下面操作! 3.合上断路器QF5,观察电动机和接触器的工作状态; 4.按下操作控制面板上“启动”按钮,观察接触器和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5.按下操作控制面板上“停止”按钮,观察接触器和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6.当未合上断路器QF5时,进行4和5步操作,观察结果。 图 1-1 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启停控制 三.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主电路电压为380VAC,请注意安全。 四.实验用仪器工具 三相异步电动机 1台 断路器(QF5) 1个 接触器(KM5) 1个 按钮 2个 实验导线若干 五.实验前的准备 预习实验报告,复习教材的相关章节。 六.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实验中所用异步电动机的名牌数据; 2.弄清QF5型号和功能; 3.比较实验结果和电路工作原理的一致性;

4.说明6步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 七.思考题 1.控制回路的控制电压是多少? 2.接触器是交流接触器,还是直流接触器?接触器的工作电压是多少 3.如果将A点的连线改接在B点,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为什么? 4.控制电路是怎样实现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的? 5.电动机为什么采用直接启动方法? 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PLC的实际操作和使用方法; 2.学习和掌握利用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采用PLC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正反转控制,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接线图分别为图2-1和图2-2 。图中:正向按钮接PLC的输入口X0,反向按钮接PLC的输入口X1,停止按钮接PLC 的输入口X2,KM5为正向接触器,KM6反向接触器。继电器KA5、KA6分别接于PLC的输出口Y33、Y34。 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合上QF1、QF5, PLC运行。当按下正向按钮,控制程序使Y33有效,继电器KA5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接触器KM5的线圈得电,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正转;当按下反向按钮,控制程序使Y34有效,继电器KA6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接触器KM6的线圈得电,主触头闭合,电动机反转。 实验步骤: 1.在断电的情况下,学生按图2-1和图2-2接线(为安全起见,控制电路 的PLC外围继电器KA5、KA6以及接触器KM5、KM6输出线路已接好); 2.在老师检查合格后,接通断路器QF1、QF5 ; 3.运行PC机上的工具软件FX-WIN,输入PLC梯形图; 4.对梯形图进行编辑﹑指令代码转换等操作并将程序传至PLC; 5.运行PLC,操作控制面板上的相应开关及按钮,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 制。在PC机上对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同时观察继电器KA5、KA6和接触器KM5 、KM6的动作及变化情况,调试并修改程序直至正确; 6.记录运行结果。

和利时优化控制方案6--HOLLiAS APS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

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Automatic Power Plant Startup and Shutdown System)是机组自动启动和停运的信息控制中心,它按规定好的程序发出各个设备/系统的启动或停运命令,并由以下系统协调完成:协调控制系统(CCS)、模拟量自动调节控制系统(MCS)、锅炉炉膛安全监视系统(FSSS)、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锅炉汽机顺序控制系统(SCS)、给水全程控制系统、燃烧器负荷程控系统及其它控制系统(如ECS电气控制系统、A VR电压自动调节系统等),以最终实现发电机组的自动启动或自动停运。 【概述】 在设计有APS功能的机组时,CCS、MCS、FSSS、DEH等系统均要围绕APS进行设计,协调APS完成机组自启动功能。APS的控制多采用断点控制方式。各断点下设计相关功能组完成特定的功能。 断点方式是将APS启动过程根据既定的控制策略分为若干个系统来完成,每个断点的执行均需人为确认才能开始。采用断点控制方式,各断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只要条件满足,各断点均可独立执行,适合火电机组多样的运行方式,符合电厂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有关APS断点的设置,应根据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满足各常规控制系统的运行要求,从而实现机组的自启停控制,也可满足对各单独运行工况及过程的操作要求。 断点下的各功能组的不是单纯的顺控,而是一个能自动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组,功能组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作为中间的连接环节,向下协调有关的控制系统(如MCS)按自启停系统的要求控制相关

的设备,向上尽量减少和APS的接口,成为功能较为独立的一块,这样就减轻了上一级管理级APS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即使在APS不投运的情况下,运行人员仍然可调用该功能组,实现某些可以自动控制自动管理的功能。例如在给水全程自动控制中,APS与MEH、SCS等系统相互协调,自动完成汽泵之间的启动、停止、并泵等功能,以满足全程给水自动控制功能。 【功能】 分为机组启动顺序控制和机组停止顺序控制两组; 实现对各设备系统子组顺控功能组的调度工作; APS控制系统状态控制及显示; 机组APS控制系统设置为按需使用,不投入时不影响机组的正常控制; 采用断点的形式,将机组各种系统按机组启动或停止要求进行分类控制; 具有对系统子组状态的监控功能; 具有一定超驰控制能力,例如断点自动选择以及并行系统的跳步运行; 每个断点顺控组应具有中断及恢复功能。按设备的运行情况选择执行步序; 操作员站上具有根据系统控制逻辑的操作画面及指导。 【逻辑结构】 机组自启停系统可分为三层管理结构:

机组自启停系统应用策略与调试

机组自启停系统应用策略与调试 Application Strategy and Experiment about Autom atic Pow er Plant Start2up and Shut2dow n System 余振华 YU Zhen2hua (广东湛江电力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099) 摘要:机组自启停系统(APS)是大型机组自动控制的潮流和方向,文章结合工程应用实例,介绍了奥里油电厂APS的逻辑框架及相关的断点设置原则,及APS调试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APS;应用;调试 中图分类号:T K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80(2007)05-0027-03 1 概述 湛江奥里油发电厂2×600MW机组锅炉系东方锅炉厂生产的D G2030/17.4-I1型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单炉膛平衡通风,燃烧器分三层奥里油,三层轻油,采取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汽机是由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N600-16.7/ 537/537、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四缸四排汽、高中压分缸、双流低压缸、单轴冲动凝汽式机型;发电机为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QFSN-600-2,水—氢—氢冷却方式机型;机组DCS系统采用北京ABB公司的SYMPHON Y系列分散控制系统,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作为DCS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达到从机组启动准备到机组带满负荷以及机组满负荷到机组停机全过程自动控制。 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是机组自动启动和停运的信息控制中心,它按规定好的程序发出各个设备/系统的启动或停运命令,并由以下系统协调完成:机组自动控制系统(APS)、模拟量自动调节控制系统(MCS)、协调控制系统(CCS)、锅炉炉膛安全监视系统(FSSS)、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锅炉给水泵小汽机调节系统(M EH)、汽轮机旁路控制系统(BPC)、锅炉汽机顺序控制系统(SCS)、给水全程控制系统、燃烧器负荷程控系统及其它控制系统(如ECS电气控制系统、AVR电压自动调节系统等),以最终实现发电机组的自动启动或自动停运。2 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架构及应用 2.1 APS总体架构 机组自启停系统总体架构分为3层: ①第一层为操作管理逻辑。其作用为选择和判断APS是否投入,是选择启动模式还是停止模式,选择哪个断点及判断该断点允许进行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则产生一信号使断点进行。可以直接选择最后1个断点(如升负荷断点),其产生的指令会判断前面的5个断点是否已完成,如没有完成则先启动最前面的未完成断点,具有判断选择断点功能,从而实现机组的整机启动。 ②第二层为步进程序。其是APS的构成核心内容,每个断点都具有逻辑结构大致相同的步进程序,步进程序结构分为允许条件判断(与门),步复位条件产生(或门)及步进计时。当该断点启动命令发出而且该断点无结束信号,则步进程序开始进行,每一步需确认条件是否成立,当该步开始进行时同时使上一步复位。如果发生步进时间超时,则发出该断点不正常的报警。 ③第三层为各步进行产生的指令。指令送到各个顺序控制功能组实现各个功能组的启动/停止,各个组启动/停止完毕后,均返回一完毕信号到APS。APS的总体策略框图如图1所示。 收稿日期:2007-05-1072 2007年第5期 广西电力

WinCC组态控制电机启停详细操作步骤和截图

W i n C C组态控制电机启停详细操作步骤和截 图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实验二 WinCC控制电机启停 在上位机WinCC组态画面中控制电机的单向启停 步骤 一、编写PLC程序 1.按照实验一中的步骤创建新项目、进行硬件组态,保存并下载 2.参考试验一中的步骤编辑符号表并保存,如下图所示 3.参考试验一中的步骤在OB1编写程序,保存并下载到PLC,如下图所示 二、创建WinCC监控 1.打开WinCC 2.创建新项目

3. 添加驱动程序,创建连接 注意:上图中“服务器列表”中列出的是操作者使用的计算机名,应为系统自动生成,可能与图中的“AUTOMATION”不同,一般不需要修改 注意:本例中“插槽号”为2,代表CPU的位置 4. 在新建连接中创建变量

再按照同样方法创建“停止1”和“运行输出”变量,注意修改地址。“运行地址”变量的“数据”选项应选择“输出” 5. 创建监控画面 打开图形编辑器 创建按钮

双击按钮打开“对象属性”对话框,在“事件”选项卡中选择“鼠标”,在“按左键”后的图标上单击右键,选择“直接连接” 入下图所示设置参数,单击下图所示位置选择变量,然后单击“确定” 同样在“释放左键”后的图标上单击右键,选择“直接连接”,并如下图设置参数 用“启动”按钮同样方法创建并设置“停止”按钮,不同的是“按左键”和“释放左键”的目标变量选择“停止1”

添加一个圆作为指示灯 双击港添加的圆形组件打开设置窗口,在“属性”选项卡中选择“颜色”,在“背景颜色”后的灯泡图标上单击右键,选择“动态对话框” 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布尔型”,单击“表达式/公式”栏后面的“...”按钮,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运行输出”变量,确定后回到当前窗口,双击“背景颜色”标题下的色块来改变颜色,单击“触发器”图标,在弹出窗口中双击“2秒”并改为“根据变化”,确定后单击“应用” 单击“运行系统”图标进行操作和监视

火电机组运行优化指导意见

附件: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火电机组运行优化指导意见 (试行) 安全生产部 二○一二年九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机组启停方式优化 (2) 3 汽机运行优化 (6) 4.锅炉运行优化 (12) 5 电气设备运行优化 (18) 6 热工控制系统优化 (21) 7 辅助系统方式优化 (23) 8 供热优化 (28) 9 空冷系统运行优化 (29) 10 运行参数优化 (30) 11 负荷经济调度 (31)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专项活动部署,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深入挖掘设备潜力,全面优化机组运行方式,降低运行消耗,提高火电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水平,制定本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明确了火电机组运行优化的围、容、基本要求、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运行优化工作提供指导。 本指导意见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组织起草。 主要起草单位:大唐国际发电股份。 主要起草人:大唐国际祝宪、博生、德勇、黄俊峰、黄治军、王军、彦鹏、冬、郝晨亮,发电公司利平,分公司董志勇、艾秋菊、马清贵,发电公司满辉、杜俊鸿,分公司陆元湖,发电公司业盛。 本指导意见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1 总则 1.1 运行优化是根据机组主、辅机设备运行状况,在与设计值、行业标准值同类型机组标杆值对标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性能试验及综合分析,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运行调整方法和控制程序,使机组始终保持最安全、最经济的运行方式和最佳的参数控制,降低机组运行消耗。 1.2 运行优化必须坚持“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基本原则,任何系统、设备、操作的优化方案均不准违反“两措”的要求。 1.3 运行优化要以机组设计值和行业标准值为基础,对每台机组及公用系统开展对标分析、性能试验,全面分析查找影响机组节能降耗的问题;通过加强操作调整、设备治理和改造,实现机组运行指标达到设计值的目标。 1.4 运行优化的主要容包括机组启停过程优化,汽轮机、锅炉、电气、除尘脱硫、燃料输送、热工控制、辅助系统、供热、空冷系统、运行参数、负荷经济调度优化等。各火电企业要结合设备、系统和运行人员积累的宝贵经济调整经验,不断完善优化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运行优化工作,杜绝生搬硬套。 1.5 运行优化要以机组耗差分析系统为参考依据,以绩效考核为保障,深入开展指标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全员的节能降耗意识,实现机组参数压红线运行。 1.6 运行优化不是简单的运行方式和参数的调整,而是一

火电机组启动和深度调峰期间 环保达标排放的运行优化措施

火电机组启动和深度调峰期间环保达标排放的运行优化措施摘要:环保设施中,基于设备工作原理及特性,脱硫和除尘器系统均可实现随 机启停,能够保证并网后二氧化硫和烟尘的达标排放。但是,脱硝系统的投运受SCR区入口烟气温度限制,不能随机启动,运行中因负荷低被迫多次退出,造成 氮氧化物超标而被环保考核或不能获得环保补偿电价,因此确保氮氧化物达标排 放是环保达标的木桶短板,及时、合理投入脱硝装置是保证氮氧化物达标排放的 主要因素,也是保证机组环保达标排放的关键。 关键词:火电机组;环保;脱硝;运行优化。 Operational optimization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discharge during start-up and deep peak shaving of thermal power units Jianzhong Liu Qingtongxia Aluminium Power Generation Co.,Ltd.;Qingtongxia,Wuzhong,Ningxia;751600 ABSTRACT: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based on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quipment,the desulfurization and dust collector systems can achieve random start and stop,which can ensure the emission of sulfur dioxide and soot after the grid connection.However,the operation of the denitration system is limited by the inlet flue gas temperature in the SCR,and it cannot be started randomly.During the operation,it is forced to exit several times due to low load,resulting in excessive nitrogen oxides and being environmentally assessed or unable to obtain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electricity price.Therefore,to ensure the nitrogen oxide discharge i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 of wooden barrel short board.The timely and reasonable input of denitration device is the main factor to ensure the emission of nitrogen oxides,and it is also the key to ensur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unit. KEY WORD:Thermal Power Uni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esulfurization;operation optimization. 1 问题研究及优化策略 1.1 问题研究 目前,很多煤电企业通过设备改造以适应深度调峰和机组启停期间的环保考核,尚未从运行优化调整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试验,设备改造不但投资成本较高,而且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且又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运行操作的难度。因此,我们提出:立足现有生产设备,深入挖潜、合理利用环保政策、硫酸氢氨、锅炉 和环保设施的特性,通过开展设备综合治理、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喷氨优化试验 等工作,从运行优化调整方面确定合理方案,实现准确控制喷氨量,减少氨逃逸 和氨消耗量,全负荷环保达标排放,从而低成本解决机组全负荷达标排放的问题。 1.2 优化策略 1.2.1机组启停: 锅炉不能产生爆燃等隐患;减少受热面吸热和快速增加负荷提高脱硝装置入 口烟气温度,尽快投运脱硝装置;充分利用环保考核值采用小时均值。 1.2.2深度调峰: 减少炉膛出口氮氧化物浓度;维持烟气温度,保证脱硝装置正常运行。 2 控制措施 2.1 启动过程中优化措施

发电机组启动步骤及规程

发电机组启动步骤 启动前检查: 冷却系统:主要功能:提供足够的热传递能力,使局部热量散开 检查项目:风扇皮带,进风排风系统冷却液,机组有 无漏水现象,补充冷却液 润滑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在柴油机的运动部件之间提供持久 的保护油膜来降低摩擦和磨损。 检查项目:检查机油标尺应在尺码标线中间位置,检 查机油中有无含水现象,机座上有无漏油现象。 燃油系统:主要功能:提供足够的油料,以供柴油机在长时间内 进行工作。 检查项目:油箱油位能否保证发电机组运行时间, 春秋季柴油标号0# 冬季柴油标号-10# 蓄电池电源系统:主要功能:提供给柴油机随时启动的动力能源。 检查项目:电解液面应在上线与下线之间,比重在 25℃条件下,一满电的电瓶比重在1.270酸浓度,电 池存放超过三个月,充电时间可以为8小时,将电池 电量充满。

发电机控制箱:主要功能:自动控制发电机的工作状态,提供运行参数 及信号。 检查项目:检查控制面板、开关位置及箱内的保险是否在 备用启动前状态,查看面板指示器,是否正常。 发电机配电柜: 确认配电机柜主开关,接顾山站配电室开关及接东之尼 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 启动发电机组:当启动发电机组运行后,要听机组运行声音是否正常, 查看各运转部件运转正常,查看控制面板显示正常。 夏季空转15分钟后水温 +40℃ 冬季空转30分钟后水温 +40℃ 待空转时间、温度达到要求后检查设备运转正常,可 带负载运行 随时增加巡检次数,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转。 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防止触电、机械事故的发生。

停市电送发电机步骤: 1)分配电屏主电源开关 1)分进线屏断路器开关(按钮) 2)分进线屏隔离开关 3)将配电屏市电---停---发电转换开关操作到发电机位置 4)合发电机组自带输出断路器 6) 合发电机配电机柜主开关 7) 合发电机配电柜顾山站断路器(发电机配电柜东之尼断路器上 挂上“禁止合闸”标识牌) 8) 合配电屏主电源开关 9) 电源送出 10) 检查各开关位置正常并在进线屏隔离开关处挂上“禁止合闸” 标识牌 11) 检查配电输出屏信号灯是否正常

电气控制电动机先后启停控制系统

目录 一控制要求 .................... (1) 二控制系统设计 (1) 1 基本设计思路 (1) 2 主电路设计 (2) 3 PLC 控制系统设计 (2) 3.1、I/O点数确定及PLC外部接线 (2) 3.2 、梯形图的设计与分析 (3) 3.3 、指令语言的编写 (5) 三柜内外安装布置图设计 (5) 1 元器件的选择 (5) 2 柜内外安装布置图 (6) 四安装接线图的设计 (6) 五电动机先后启停控制系统使用说明书 (6) 1 主要技术指标 (7) 2 使用方法 (7) 附录一元件明细表附录二图纸目录表

、控制要求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够设计出满足控制要求的电气原理图,以及安装布置图、接线图和控制箱的设计,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其具体控制要求为: 设计一个电气控制系统。该系统由两台三相鼠笼电动机拖动,其控制要求如下: 1. M1的功率5.5KW可以直接起动,停车时采用反接制动。 2. M1起动20s后,M2直接起动,功率4KW 3. M2停车后10s, M1自动停车。 4. 起动、停车都要求两地控制。 5. 设置必要的电气保护。 二、控制系统设计 1、基本设计思路 根据控制要求(1),系统电路共有主电路、信号电路和控制电路等三部分组成。根据M1 的起停控制要求,采取直接起动,它是三相异步电动机应用最多的一种起动方式,也是起停方式中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对于小功率电机这种应用方式占有绝对优势。停车时利用速度继电器采取反接制动,将KV的常开触点作为PLC 的输入,接通反接电源电路,此种方法有制动力大,制动迅速的优点。起动后信号指示灯HL1亮,故障时HL3指示灯亮。 根据控制要求(2),M2采取直接启动,利用PLC中定时器TIM00指令达到延时作用。将TIM00的常开触点串入M2的起动回路中,延时20秒动作后M2 起动。起动后HL2指示灯亮,故障时HL4指示灯亮。 根据控制要求(3),利用按钮断开M2电动机的回路,并令TIM01此时开始定时,将TIM01 的常闭触点串入M1 的起动电路中,延时时间为10s,TIM01 动作后即可断开M1。

机组启停优化运行措施

运行管理部技术管理措施 运行〔2015〕011号 机组启、停节能优化措施 为了积极开展“节能双提升”工作,进一步适应电力发展的形势,按照“完善节能管理工作”的工作要求,通过优化机组启、停方案,从而优化启、停操作,降低发电成本,实现全厂机组的整体经济运行,提高我厂整体经济效益,特制订本方案。 一、机组启、停操作原则 1、服从电网调度机构的指令,满足调度负荷曲线和机组性能、辅助服务要求。 2、充分考虑到各台机组的实际情况,按机组性能合理操作,不超参数、不牺牲机组和公用系统运行安全性,确保机组安全启、停。 3、服从值长调度,值长对各专业之间的操作必须有一个超前意识,有一个时间的估算。在上一步操作即将完成之际进行下一项操作,减少相互等工况的过程,延长启动时间也就增加能量的消耗。 二、机组启、停节能操作措施 锅炉方面 1、锅炉启动时,采用等离子点火系统。在锅炉启动前应检查等离子点火系统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及时消除缺陷,保证点火时正常使用。

2、控制好锅炉进水时间与速度,与汽机除氧器加热协调进行,控制进水温度与汽包壁温差不大于40℃,上水完毕后,投入锅炉底部加热系统,逐步提高汽包壁温≥100℃后即进行点火,减少锅炉为提高给水温度而消耗的燃料量。 3、省煤器再循环门在锅炉进水时应关闭,点火前再打开,以利于对汽包金属的加热。 4、控制好风烟系统启动时间,炉膛吹扫后即进行点火。风机启动前,必须使各项工作都具备点火要求,吹扫条件满足。锅炉启动初期可采用单风机启动,即先启动一组吸、送风机进行点火,待并网前再并另一组吸、送风机,以降低启动时风机电耗。 5、启动中总风量选择必须即安全又经济,最好控制在40%总风量左右,低了会造成未完全燃烧,在尾部烟道死角沉积,高了造成送吸风电量的浪费,并且降低炉膛温度影响着火效果,同时增加排烟损失。 6、锅炉启动时采用电泵启动,待负荷达80MW时暖泵,负荷大于120MW切换炉水泵运行,降低炉水泵电耗。 7、上水水位适当放低,避免点火后汽水膨胀引起水位高而放水。 8、启动中应合理地使用各种旁路,旁路实际上是一种利用一定的能量损失来满足启动参数要求的方法,应将这种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10、启动过程中按规程规定升温升压速度达上限,从而保证主,再热蒸汽参数尽快符合冲转条件,根据汽机冲转参数要求合理调整5%旁路疏水开度,减少工质排放损失。 11、发电机并网后锅炉应及时关闭5%旁路及以减少工质排放造成的补水和热能损失。

机组自启停APS系统说明

机组自启停A P S系统 说明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十、机组自启停APS系统专题 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是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APS是实现机组启动和停止过程自动化的系统,其优势在于可以提高机组启停的正确性、规范性,大大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机组启停时间,从整体上提高机组的自动化水平。 FOXBORO公司根据应用经验,做如下说明: APS功能设计 APS功能包括机组自动启动与自动停止。其中自动启动有冷态、温态、热态和极热态四种启动方式,对于汽机来说,其区别主要在于汽轮机自动开始冲转时对主蒸汽参数的要求不同,因而汽轮机冲转前锅炉升压时间不同。 冷态方式:第一级金属温度?120℃ 温态方式:第二级金属温度>120℃,且?300℃ 热态方式:第一级金属温度>300℃,且?380℃ 极热态方式:第一级金属温度>380℃ 对于锅炉来说,区分以上4种启动方式,主要由汽包壁温、汽包压力和停炉时间来决定。 四种启动方式都可分为九步,每步设计为1个断点。只有在前一步完成的条件下,通过所提供的按钮确认启动下一步,APS才会开始下一步,在每一步的执行过程中,均设计“GO/HOLD”逻辑,这九步为: 1)启动准备 2)汽机抽真空 3)锅炉初始清洗 4)锅炉冷态清洗 5)锅炉点火 6)热态清洗 7)汽机冲转 8)并网、带初负荷 9)升至目标负荷(40%BMCR) 第九个断点即加负荷断点中进行到由APS设定负荷指令为40%MCR并实现后,发出由CCS进行负荷控制并投入协调方式的命令,断点完成后,APS退出,此时机组的启动已完成,机组负荷由CCS系统控制升至操作员的设定值或由中调(AGC)给出的设定值方式。为了适应随后整个生产过程的全程自动控制,CCS必须能根据负荷指令要求自动地投切燃烧器,适应不同的负荷要求。 投入APS前,必须具备启动允许条件,如锅炉加药系统、汽水采样系统、锅炉排污系统、灰处理系统、锅炉补水系统具备投入条件,凝结水、给水系统上水,循环水系统上水,开闭式冷却水系统上水、压缩空气系统、化学精处理系统、凝汽器胶球清洗系统、凝汽器铜管造膜系统具备投入条件,启动密封油系统,发电机充氢等已准备好。 机组自动停止也可设6步,也设计“GO/HOLD”逻辑,这6步分别为: ①减负荷 ②最小负荷 ③解列 ④汽机跳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