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
- 格式:pptx
- 大小:791.74 KB
- 文档页数:43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案教学目标1.发现并梳理常见的逻辑谬误类型。
2.探究逻辑的四大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3.学会识别和反驳生活中常见的逻辑谬误。
教学重难点1.探究逻辑的四大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2.学会识别和反驳生活中常见的逻辑谬误。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请大家欣赏辩题为“博物馆着火了,救猫还是救画”的《奇葩说》片段。
教师总结:视频中的两个辩手,发现对方逻辑的谬误后,进行质疑和反驳,把辩论拉回到理性的道路上。
生活中也一样,我们要善于发现逻辑的谬误,培养理性精神。
今天,让我们来炼一炼发现逻辑谬误的慧眼。
二、辩一辩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老师这里有四段话,用来试试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尝试发现其中的逻辑谬误。
1、PPT展示: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②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
”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③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
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
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④《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2、学生分析。
3、教师展示并分析逻辑的四条基本规律。
同学们指出的四条谬误,恰恰为我们揭示了逻辑学的四条基本规律。
我们要掌握基本的逻辑原则,才能避免违反这些原则而造成的谬误。
让我们来看一看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哪些:PPT展示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和判断(A)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一致,即“A是A”。
在语言过程中,我们不能偷换概念或话题,否则会违背逻辑学中的同一律而造成谬误。
请大家欣赏这段文字: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讲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逻辑思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逻辑谬误,导致思考和表达出现偏差。
本讲义将帮助大家了解常见的逻辑谬误类型,学会识别并避免它们,从而提升我们的思维和表达的准确性。
一、什么是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或论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会导致结论不成立或不可靠。
逻辑谬误可能是由于思维混乱、信息不准确、语言表达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二、常见的逻辑谬误类型1、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改变了某个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使得前后论述中的概念不一致。
例如:“苹果是水果,水果有益健康,所以苹果能治疗所有疾病。
”在这里,“有益健康”和“能治疗所有疾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等同。
2、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根据个别、局部的事例就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比如:“我遇到的几个_____人都很不友好,所以_____人都是不友好的。
”这种仅仅基于少数人的表现就对整个群体做出判断的方式是不正确的。
3、滑坡谬误滑坡谬误是指声称某个小的初始行为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灾难性的后果,但实际上这些后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像是:“如果你今天迟到一次,以后就会经常迟到,最终会被公司开除。
” 一次迟到并不必然导致后面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4、虚假两难虚假两难是指在论证中,只给出两种极端的选择,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情况。
比如:“要么你支持我们的方案,要么你就是反对我们。
”但实际上,可能存在其他的态度或者解决方案。
5、循环论证循环论证是指用结论来证明前提,也就是把要证明的结论当作前提的一部分。
例如:“这本书是最好的,因为它比其他书都好。
”这里“最好”的结论被用来作为证明它“最好”的理由。
6、诉诸情感诉诸情感是通过操纵人们的情感而非理性来赢得论证,而不是依靠有力的证据和合理的逻辑。
比如:“如果不支持这个政策,那些可怜的孩子就会受苦,难道你忍心吗?”这种论证方式不是基于政策本身的合理性,而是试图通过激发同情心来让人接受。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讲义在我们的日常交流、阅读和思考中,逻辑无处不在。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陷入逻辑谬误的陷阱,导致我们的观点和论证出现偏差。
了解并能够发现这些潜藏的逻辑谬误,对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增强沟通效果以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的逻辑谬误类型1、滑坡谬误这种谬误认为,如果 A 事件发生,那么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越来越糟糕的 B、C、D 等事件发生。
但实际上,A 事件与后续的一系列事件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只是一种过度夸张的推测。
例如:“如果我们允许学生在考试中使用计算器,那么他们就会依赖计算器,不再学习数学运算,最终导致数学能力的全面下降。
” 然而,允许使用计算器并不一定会必然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2、稻草人谬误故意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其变得更容易被攻击,就像树立了一个稻草人作为攻击的靶子,而不是真正针对对方原本的观点进行辩论。
比如,A 说:“我认为应该适当提高税收来增加教育投入。
”B 回应:“你居然想大幅提高税收,让大家都生活在沉重的负担中,这太不合理了!” 这里 B 就曲解了 A 关于适当提高税收的观点。
3、诉诸情感通过操纵情感而非理性来赢得论证。
比如在广告中,常常看到一些可怜的动物或者贫困的儿童,以此来激发人们的同情,促使人们购买产品或者捐款,但却没有提供关于产品质量或者捐款用途的理性分析。
4、虚假两难只给出两种极端的选择,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中间情况。
例如:“要么你支持这个政策,要么你就是反对国家的发展。
” 但实际上,对于这个政策,可能存在既不完全支持也不完全反对的中立态度,或者有其他改进的建议。
5、循环论证把需要证明的结论当作前提来使用。
比如:“上帝是存在的,因为圣经里这么说,而圣经是上帝的启示,所以肯定是真的。
” 这里用圣经证明上帝的存在,又用上帝来证明圣经的真实性,陷入了循环。
6、以偏概全根据个别、有限的事例就得出普遍的结论。
比如:“我认识的几个北方人都很豪爽,所以北方人都很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