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作文讲评
- 格式:ppt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31
“前行路上的起点与终点”材料作文讲评一、作文题目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历经万险,达到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2020年底,“脱贫攻坚”历时八年,披荆斩棘,圆满完成目标。
路是走出来的,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以“丝绸之路”为新起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连通世界。
2021年。
中国开启“乡村振兴”新计划。
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
上述材料,给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前行中的终点与起点”为主题,综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
二、审题立意方法1:关键词+任务方法2:扣字眼,读材料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历经万险,达到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2020年底,“脱贫攻坚”历时八年,披荆斩棘,圆满完成目标。
路是走出来的,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
扣字眼的方法: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路”既实指“道路”,也可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圆满完成目标”,意指我们不仅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路上,而且要有实现目标、到达终点的信念与勇气,方能开创非凡的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
路是走出来的”,照应“历经万险,达到西域”“历时八年,披荆斩棘”,突出到达终点、实现目标的过程是艰辛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需要不畏艰险、勇敢卓绝的精神。
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是一种相信圆梦的信心与勇气。
指材料中的“开辟了丝绸之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以“丝绸之路”为新起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连通世界。
2021年。
中国开启“乡村振兴”新计划。
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
“每个人都在路上”,指走在“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的路上的,是每一个中国人。
“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指出“一带一路”是以“丝绸之路”为“起点”,“乡村振兴”是以“脱贫攻坚”的圆满完成为“起点”,“终点”即新的“起点”。
上述材料,给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前行中的终点与起点”为主题,综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
“立足当下”,是指考生在写作时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国家现状;“面向未来”,是指考生写作时要有长远眼光,放眼未来,着眼全局。
作文《难忘》评讲材料【评讲目标】1、能写作规范的记叙文。
2、能写出真情实感。
【评讲重点】写出真情实感。
【主要问题】1、写成了夹叙夹议的散文,文体走样。
2、不能详细具体地写一个人或记一件事。
3、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
4、胡编故事或不加改编地照搬别人写过的故事。
5、相当一部分同学卷面相当糟糕。
6、错别字、病句出现的频率太高。
【学生习作选登】【修改稿】难忘得分高三(10)陆鑫焱我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中穿行,目光在街道两旁一遍一遍地搜索那个熟悉的身影。
爷爷,你究竟在哪里……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天。
天空阴沉沉地,似乎快要下大雨。
我一边走在路上,一边将脚边的石子踢得远远的,真希望心里的不爽也能像这石子一样一下子就能从心中踢掉。
我望了望手上已经脱胶的运动鞋,叹了口气,继续无奈地向前走着。
现在的商家,在你买东西时,比孙子还乖,提到售后服务就比老子还拽。
我这双鞋才穿了一个星期就裂了个一条口子。
当服务员口中当初美好的承诺变成了现在不耐烦的驱赶时,我只能自认倒霉!唉!真是太郁闷啊!我走到路旁的公交站台,扔下鞋,准备等车回家。
“小伙子,这鞋要不要我帮你修一下啊?”我循声望去,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向我微笑。
他坐在一个小木凳上,身上套着一件满是油污的衣服,像松树皮一样布满褶皱的双手在机器上忙碌着,脸上的皱纹几乎要把眼睛挤没了。
我看了看他干枯的双手、浑浊的眼睛,心想:“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能把鞋修好吗?”我犹豫着,但转念一想:反正也不能穿了,还不如让他试试。
我把鞋递过去,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站在一旁,看他怎么修。
老人一拿到鞋,浑浊的眼睛好像立马亮了起来。
双手利索地从木箱中拿出一个皮包,穿针,缝补,十分的利索。
这哪里像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我看得出了神,但再一想却慌了:我还没和他谈价钱呢,等一下他漫天开价怎么办?我看了看地上,那些花花绿绿的线每种都用了不少,看样子就不便宜。
补一只鞋干什么要用那么多线啊!他肯定是想趁机多要点钱!看,他又要上胶了,一下子还倒那么多!哟,他还要对我笑一下,那笑脸多么邪恶啊,好一副奸商样!我冷冷地站在一旁,最后决定不管他要多少,付5元就走,让他的如意算盘落空……“小伙子,补好了,这下保证耐穿了!”他乐呵呵地说。
“果戈里”材料作文评讲作文辅导0316 07:49::审题决定生死,立意决定高下——“果戈里”材料作文评讲【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
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斯基请来。
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
年迈的茹科夫斯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
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
”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思考】(请你思考以下立意的角度,按由优到劣分成三类)1.严格要求出精品。
2.直面缺陷。
3.要敢于“推倒重来”。
4.影响的力量是巨大的。
5.对自己创造的成果应取审慎态度6.瞌睡——最好的批评。
7.何必付之一炬?8.别让习惯成为一种破坏。
9.学会尊重他人。
10.勿急,徐图之。
11.虚心是完善的重要条件。
12.别让误解阻拦了自己的发展。
13.忌仅凭主观来判断世界。
14.相信自己。
15.别被表象迷惑了眼,要去了解真相。
优等立意:中等立意:劣等立意:【语段欣赏】1.我想起了司汤达和他的《红与黑》。
《红与黑》这部小说,开创了“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为现在的世人称道。
然而,当年著名的批评家圣佩韦读完小说后,很不看好这部作品,明确表示自己无法耐着性子去读那些跳跃的文字和长达十几页的心理描写。
尽管遭到了讥讽与批评,但司汤达仍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出版小说。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红与黑》如今早已成为了公认的名著。
如果当年司汤达因为别人的批评而将自己全部否定,文学长廊上也就少了一颗亮丽的明珠。
(邵逸凡)2.或许,我们真该放下全盘否定的冲动,即使是真的有缺陷的东西,修改完善总比付之于一场大火更有价值。
“快时代与慢生活”作文评讲材料一、题目回放: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二、审题立意:(切记:高考作文审题的过程就是厘清界定概念的过程;概念明确了,思维就又有了指向性)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
木心的《从前慢》(春节晚会上,歌手刘欢深情演唱了“同名曲”,因此《从前慢》这首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小诗概括了我们当代人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
日色慢,是说时间缓缓流逝;车、马、邮件这几个事物是旧日生活节奏和缓的代表性意象。
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
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机理,那就是一种“心若止水”的沉静、悠然的姿态;或者如朱自清那种“匆匆”的对于日子跟光阴的一种别样怜惜的情调。
“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是模糊的,不需要作具体的界定,一个简简单单的“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可以了。
与眼下愈来愈快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确实能打动人心,这种“慢”可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透射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等等。
现在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很快,还是如古印第安人说:“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第二个分句“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非常可取的,所谓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为了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与时间赛跑;但是,分秒必争的人生,并不见得就赢了人生岁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岁月充满生命的质感。
第二个层面,可以理解为被高速度、快节奏现代生活所“绑架”的一种机械的人生,人们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而不得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匆忙人生”,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得人生。
[文题展示]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
你看我体肤粗糙,棱角分明,血性方刚。
我和我的兄弟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形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自拟题目。
一、题意阐述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以寓言的形式设计了山石与卵石的对话。
他们对话的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与别人。
从对话来看,山石对卵石很是不屑,认为卵石细小,不如它自己高大挺拔;认为卵石体肤平滑,肌理莹润,不如它自己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
山石在卵石的面前,是骄傲的、自信的。
这些固然没错,但山石的不足在于,它在看到自己高大雄奇、充满阳刚之气的同时,不应当对同出一源的卵石采取排斥、鄙视的态度。
大千世界的事物存在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美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大固然可敬,小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山石的口气比较霸气,唯我独尊,唯我独优,毫无谦逊,这不是一种值得认可的为人之道。
山石的傲气、霸气值得一评。
对山石既可正面立论,肯定它的自信、它的豪气;也可反面立论,批评它的傲气、霸气、偏见,等等。
跟山石相比,卵石就显得温和许多。
但卵石在高大的山石面前,并没有失去自信,并没有丧失自我,它据理力争,柔中带刚,阐说自己苦难的经历,阐说自己也有独特之美,阐说自己“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的实际贡献。
跟傲气的山石相比,人们往往把爱意更多地投向了卵石。
因此对卵石一般宜正面立论。
文章既可整体综合立意,将山石与卵石相互比照提出观点,也可选点立意,从山石或卵石的所具有的某一个小点立意,引申开去。
二、立意角度的探究常见立意:傲气/豪气/霸气/大千世界万千之美/物尽其材各有所用/磨练/异样人生/异态之美/外形与内质/认同对方/不要拘泥一种形态/经历磨难是一种财富/自信是一种力量/谦虚/排斥/唯我独尊/大与小……若从“石头”的角度,正面立论的话,肯定“棱角分明”的石头是一种本色之美、个性之美,可以有以下立意:①保持本色之美②追求人生的个性之美,活出精彩③做人应“棱角分明”,刚直,充满阳刚之气,等等。
材料作文讲评“无用与有用”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英国人说,我们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
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这些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
你有什么看法或感受?请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
”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
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
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
”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庄子又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选择适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一、审题审材料。
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
然后,一个疑问句,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
引用庄子的语录,是为了启发同学们思想。
联想与思考:1、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
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
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其人才观是狭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