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八纲辨证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8
辩证之八纲辨证中医主要辩证法: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
即在通过四诊掌握辨证资料的基础上,对疾病类别、病位深浅、疾病性质、邪正盛衰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里表、寒热、虚实八类证候的辨证方法。
表里反过来写为了记忆方便,便于区分阴阳。
(一)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根据疾病证候所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证与阳证两个主要方面。
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可隶属于阳证的范围;里证、寒证、虚证可隶属于阴证的范围,故阴阳两纲在疾病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张景岳:“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纲领。
”(二)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及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侵犯肌表皮毛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里证是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中期、后期或内伤杂病,具有病因复杂,病位广泛,证候繁多的特点。
邪在表者,病位浅,病情轻;邪在里者,病位深,病情重。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表邪入里表示病情加重,里邪出表反映邪有去路,病情减轻,因而掌握表里出入的变化,对于推断疾病的发展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由于表里病位和虚实性质的不同,寒证又有表寒、里寒、虚寒、实寒之分,热证又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之分。
(四)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生理机能不足5所产生的证候。
实证是指邪气盛实,体内病理产物停留所表现的证候。
枟素问·通评虚实论枠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证是从正气的角度而言的,实证是从病邪的角度而论的。
在疾病的过程中,虚实可以互相转化,而出现由虚转实、由实转虚、虚实错杂的证候。
八纲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
通过四诊,掌握了辩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八类不同的征候,称为八纲辨证。
疾病的表现尽管是极其复杂的,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纳。
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病位的浅深可分为表证与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邪正的盛衰,可分为实证与虚证。
这样,运用八纲辨证就能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纲领性证候,从而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
其中,阴阳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属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在诊断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挚领的作用。
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
无论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科,无不应用八纲来归纳概括。
在八纲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脏腑辨证;结合气血津液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气血津液辨证;结合温病的病变特点,则分支出卫气营血辨证等等。
任何一种辨证,都离不开八纲,所以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础。
八纲辨证并不意味着把各种证候截然划分为八个区域,它们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如表里与寒热虚实相联系,寒热与虚实表里相联系,虚实又与寒热表里相联系。
由于疾病的变化,往往不是单纯的,而是经常会出现表里、寒热、虚实交织在一起的夹杂情况,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
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在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
阴证、阳证也是如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疾病可以由阳入阴,由阴出阳,又可以从阴转阳,从阳转阴,因此,进行八纲辨证,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各类证候的特点,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才能正确而全面认识疾病,诊断疾病。
中篇辨证绪论: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学应有的、独特的内容,它是医治时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
无论疾病病种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依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灵敏地处理,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学对疾病的处理能力。
二、证的内涵“证〞是中医学特有的理性概念,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是认识论、科学观与生命科学、医学实际内容的结合。
三、辨证的方法与关系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病症、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精确的证名。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是区分证候的性质,属于根底证;脏腑辨证是以病位为主的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是中医学辨证分类的方法。
第七章八纲辨证【教学目的】熟悉八纲、八纲辨证,八纲证候相兼、错杂、转化、真假等概念;掌握八纲根本证候的临床表现,熟悉其证候分析。
【教学内容】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2.表里辨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6.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类型;证候真假的含义、类型、证候特征、病机、辨证要点;证候转化的含义、类型、实质。
7.八纲辨证的意义。
【教学要求】一、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1.了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2.熟悉八纲辨证的概念;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的辨证意义。
二、八纲根本证候1.熟悉表与里、表证与里证概念的相对性;表里两纲的辨证意义。
熟悉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掌握表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里证的概念、形成里证的三类原因。
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八纲辨证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百度首页|登录注册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帮助首页分类频道特色百科玩转百科百科用户百科校园百科合作手机百科个人中心收藏50辨病论治编辑中医诊疗疾病的一种基本方法,即根据不同疾病的各自特征,作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并针对不同疾病,进行相应的或特异的治疗。
一种具体的病往往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和症状,因而显示其特异性,并反映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
因此,辨病论治可以把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变化,有利于从疾病的全局考虑其治疗方法,而且还能采用某些特异性治法和方药,进行特异性治疗。
目录1概述2与辨证的关系3沿革1概述中医诊疗疾病的一种基本方法,即根据不同疾病的各自特征,作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并针对不同疾病,进行相应的或特异的治疗。
一种具体的病往往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和症状,因而显示其特异性,并反映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
因此,辨病论治可以把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变化,有利于从疾病的全局考虑其治疗方法,而且还能采用某些特异性治法和方药,进行特异性治疗。
2与辨证的关系各种疾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形成不同的,或由于患者的年龄、体质、饮食习惯等个体差异,以及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某种疾病既便在同一阶段,也可表现为不同类型,形成不同的证。
因此“病”和“证”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辨病与辨证结合运用,既识病,又辨证,则既可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注意不同疾病的不同特点,又能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并注意到不同疾病在某些阶段所表现的共同证候。
因此,辨病论治和既不可相互割裂,也不可相互代替,二者相结合是目前中医临床最常用的诊治疾病的方法。
3沿革辨病论治伴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而产生。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辨纲目:即辨明疾病的证候,即疾病的本质和表现。
八纲辨证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将疾病分为八个方向,即汗、下、温、清、里、虚、实、阴阳。
每个方向都有特定的证候和治疗方法。
2. 辨辨证:即辨明疾病的证型,即疾病的表现。
八纲辨证的证型包括汗证、不下证、温证、清证、里证、虚证、实证、阴阳实证等。
每个证型都有特定的证候和治疗方法。
3. 辨脏腑:即辨明疾病的脏腑所属。
八纲辨证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脏腑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辨经络:即辨明疾病的经络归属。
八纲辨证认为,经络是疾病发生、发展和传递的主要通道,经络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辨气血:即辨明疾病的气血状况。
八纲辨证认为,气血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的重要基础,气血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辨精神:即辨明疾病的和精神状况。
八纲辨证认为,精神因素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精神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辨治疗:即辨明疾病的治疗方案。
八纲辨证根据疾病的证候、脏腑、经络、气血、精神等各个方面,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治疗疾病。
拓展: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不仅能够准确辨证,还能够全面治疗。
通过辨证论治,中医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
治疗的优势。
此外,八纲辨证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头痛、发热等。
八纲辨证对比八纲辨证对比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通过病人的望闻问切来辨证,找出病因,明确病机,从而对症下药,治疗疾病。
辨证的基本方法有八纲辨证,以及其衍生出的辩证类型。
八纲辨证是根据中医学中的基本理论,以病情的寒热表现、身体的虚实状态为主要依据,将病情归纳为八个方面进行辨证。
这八个方面分别是寒热、外里、虚实、表里、上下、气血、阴阳和邪正。
寒热辨证主要根据病人的面容、舌苔、体温等来判断,寒证多见于寒冷季节,病人面色苍白、喜热饮,舌苔白腻;热证多见于高温环境下,病人面色红润、喜冷饮,舌苔黄燥。
外里辨证是指病人的病变部位,寒热病变在体表为外证,寒热病变在体内为内证。
虚实辨证是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来判断,虚证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脉濡弱,实证主要表现为精神亢奋、面色红润、舌质红、脉濡数。
表里辨证是指病变的内外之分,表证即为寒热病变在皮肤、筋脉、毛发等表面部位,里证即为病变在内脏、骨髓等内部器官。
上下辨证是指病变的部位高低之分,上证即为病变在上半身,下证即为病变在下半身。
气血辨证是指病变的特征,气证主要表现为气虚,血证主要表现为血瘀。
阴阳辨证是指病变的阴阳特征,阳证主要表现为病情较重、病程短,阴证主要表现为病情较轻、病程较长。
邪正辨证是指病情的病因是否来自外邪,正证主要表现为病因由内因引起,邪证主要表现为病因来自外在侵袭。
八纲辨证方法简明有效,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八纲辨证方法是辨证的一种基本方法,但不是适用于所有病症的唯一方法。
对于某些复杂的疾病,可能需要结合其他的辨证方法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八纲辨证方法对辨证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要求较高。
由于疾病表现形式的差异,不同的医生可能会根据个人的经验和学识,给出不一样的辨证结果。
这就需要医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辨证方法,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除了八纲辨证,中医学还有很多其他辨证方法,如卫气营血辨证、五脏辨证、六经辨证等。
中医试题及答案简答一、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确定病因、病位、病性,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何为“阴阳五行”学说?答案:“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并通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3. 中医的“四气五味”理论是什么?答案:“四气五味”理论指的是中药的性质和味道,四气包括寒、热、温、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
这一理论用于指导中药的配伍和应用。
4. 何为“经络”?答案:经络是指人体内的气血运行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是中医理论中气血运行和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
5. 请解释“五脏六腑”的概念。
答案:“五脏六腑”是中医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分类,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6. 中医的“七情”指的是什么?答案:中医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认为它们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7. 何为“八纲辨证”?答案:“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位置,将疾病分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进行辨证。
8. 请简述“三因制宜”原则。
答案:“三因制宜”原则是指在中医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环境和季节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9. 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是什么?答案:“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用来解释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理论,五运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气候类型,六气指的是风、热、火、湿、燥、寒六种气候状态。
10. 何为“四诊合参”?答案:“四诊合参”是指中医诊断疾病时,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以获得全面、准确的病情信息。
以上简答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了解中医的八纲辨证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辨证论治,其中的八纲辨证理论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八纲辨证,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辨证的基本概念中医辨证论治是指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表现,结合中医理论和经验,以及四诊(望、闻、问、切)来确定病证的方法。
辨证主要包括辨别疾病的性质、病因、病机、病位等,以便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
它将人体的病理变化分为八个方面,包括寒热、表里、里外、虚实。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症状,判断疾病属于哪一纲,进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寒热辨证寒热是中医辨证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表征了人体体内的温度状态。
寒属阴,病在内;热属阳,病在外。
通过判断患者的体温、舌质、舌苔等症状,给出寒热的辨证结论,以确定治疗的方向。
四、表里辨证表里辨证是根据疾病的病位来进行分类和辨证的方法。
表证是指疾病表面症状明显,感受到外界因素的侵害;里证是指疾病深部病症明显,内脏功能异常。
通过分析患者的发热、寒战等症状,确定是表证还是里证,以便针对性地治疗。
五、里外辨证里外辨证与表里辨证有相似之处,但是侧重点不同。
里外辨证主要是根据病变的范围及其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影响来进行分类,以确定疾病的主次病变部位。
六、虚实辨证虚实辨证是根据疾病的病理变化程度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实证是指疾病病情较重,病变比较明显;虚证是指疾病病情较轻,病变不明显。
通过判断患者的舌苔、脉象等症状,确定是虚证还是实证,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七、辨证的意义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通过获取患者的全面信息,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症状和病机,进而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八、总结中医的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寒热、表里、里外、虚实等八个方面的辨证,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的性质、病因、病机等,为中医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辨证论治概述》辨证论治——中医学的灵魂● 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辨证论治的历史 ● 孕育于《内经》 ● 发挥于《伤寒杂病论》 一、辨证论治的含义 1、 什么是辨证论治?辨 —— 辨别、明察 证 —— 证候 论 —— 评定、决定 治 —— 治疗(1)对证的认识是理解辨证论治的关键证(Syndrome )——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概括,包含着病因、病位、性质、正邪力量对比状况等。
(疾病的本质反映)(2)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的过程,是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论治的过程,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对病证具体施治的过程。
(3)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
●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治疗结果又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和论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统一。
2、 证与病和症的关系症(Symptom )—— 指单个的症状,如头痛、发热、腹痛等。
(疾病的外在表现) 证(Syndrome )——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概括,包含着病因、病位、性质、正邪力量对比状况等。
(疾病的本质反映)病(Disease )—— 是指病名,反映疾病的全部过程和基本规律,如感冒、黄疸。
(疾病全过程基本矛盾的概括)认识疾病的过程治疗疾病的过程病症证证与病和症的关系示意图3、证的现代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历年均将证的研究作为重点资助领域;●证是机体整体对致病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血瘀证、肾虚证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4、中医常见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总纲脏腑辨证——内伤杂病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外感病三焦辨证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二、辨证论治的特性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Treating the Same Disease with Different Methods)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出的证不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辩证大全01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百度首页|登录注册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帮助首页分类频道特色百科玩转百科百科用户百科校园百科合作手机百科个人中心收藏50辨病论治编辑中医诊疗疾病的一种基本方法,即根据不同疾病的各自特征,作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并针对不同疾病,进行相应的或特异的治疗。
一种具体的病往往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和症状,因而显示其特异性,并反映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
因此,辨病论治可以把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变化,有利于从疾病的全局考虑其治疗方法,而且还能采用某些特异性治法和方药,进行特异性治疗。
目录1概述2与辨证的关系3沿革1概述中医诊疗疾病的一种基本方法,即根据不同疾病的各自特征,作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并针对不同疾病,进行相应的或特异的治疗。
一种具体的病往往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和症状,因而显示其特异性,并反映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
因此,辨病论治可以把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变化,有利于从疾病的全局考虑其治疗方法,而且还能采用某些特异性治法和方药,进行特异性治疗。
2与辨证的关系各种疾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形成不同的,或由于患者的年龄、体质、饮食习惯等个体差异,以及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某种疾病既便在同一阶段,也可表现为不同类型,形成不同的证。
因此“病”和“证”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辨病与辨证结合运用,既识病,又辨证,则既可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注意不同疾病的不同特点,又能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并注意到不同疾病在某些阶段所表现的共同证候。
因此,辨病论治和既不可相互割裂,也不可相互代替,二者相结合是目前中医临床最常用的诊治疾病的方法。
3沿革辨病论治伴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而产生。
如疟、疥、蛊、龋等20余种疾病的名称在殷墟甲骨文已有记载;西周《山海经》有瘿、痔、痈、疽、痹等23种固定病名;长沙《五十二病方》共载医方280多个,所治疾患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种疾病100多种;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木简《治百病方》,记载了治疗内、外、妇、五官各科疾病的医方30多个。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1、阴阳⼋纲辨证法⼀、辨阴和阳阴阳两纲是中医⼋纲中的总纲。
⾥、虚、寒属阴;表、实、热属阳。
根据上述六纲分析,阴阳的整体病程中,有兴奋与抑制、亢进与减退、有余与不⾜,在阴证阳证之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把复杂多变的证候,概括为阴证、阳证两⼤类型。
1、阴证:症见精神萎顿,语⾔低微,⾯⾊暗晦,⽬光⽆神,动作迟缓,近⾐喜暖,⼝中合,如⾯向壁卧,闭⽬恶明,不欲见⼈,⾝寒肢踡,呼吸微,欲得温,不渴⾝寒,⼿⾜冰冷,便溏,⼆便清⽩,脉沉或迟,苔⽩滑,脉沉迟⽆⼒等。
2、阳证:症见精神兴奋,烦躁谵语、发热⾯⾚,⾝热多⾔,⾝仰肢展,⾝轻神烦,去⾐喜凉,⽓粗⼝渴,语⾳粗壮,开⽬望明,喜于见⼈,⼿⾜温⼝渴引饮,便秘溲⾚,⾆苔黄燥,脉浮或数,或脉数⼤有⼒等。
3、真阴不⾜和真阳不⾜:均是由于阳⽓和阴⽓偏虚,所表现的两种不同病情。
《医学⼼语》说:“假如脉数⽆⼒,四肢倦怠,唇淡⼝合,肌冷便溏,饮⾷不化,此真阳不⾜也。
”程国彭说:“脉数⽆⼒,虚⽕时炎,⼝燥唇焦,内热便结,⽓逆上冲,此真阴不⾜也。
”《沈⽒尊⽣书》说:“阳虚阴虚皆属肾。
”“阳虚者,肾中真阳虚也,真阳即真⽕也;审是虚⽕,右尺必弱;阴虚者,肾中真阴虚也,真阴即肾⽔,审是⽔虚,脉必细数。
”⼆、辨表和⾥是鉴别疾病病位内外,及病势深浅、轻重的两个纲领:《内经》:“⽪⽑经络为外,外有病属表属轻;脏腑⾻髓为内,内有病属⾥,属深属重。
”1、表证:是病变于机体表部的症状。
为外感六淫所致的疾病。
温病时邪在卫属表,邪在太阳属表,表证多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发热恶寒或恶风,苔薄⽩,脉浮为主,或兼见头痛,⿐塞,咳嗽等。
若邪⼊少阳,属半表半⾥证。
症状:疾病恶风,恶寒,发热,有汗或⽆汗,头痛脉浮,⾆苔薄⽩者,为表证。
应鉴别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表邪⼊⾥证,以便进⾏治疗。
(1)表寒和表热共有证:头痛、⾝热、脉浮;(2)表寒:明显恶寒,发热轻,脉浮紧;(3)表热:恶寒轻,或不恶寒,发热重,脉浮数;(4)表虚和表实共有证:恶寒、发热、脉浮;(5)表虚:有汗、脉浮缓;(6)表实:⽆汗、脉浮紧。
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一、四诊法望闻问切望:面色、舌苔、脉象、眼底、舌诊闻:声音、呼吸、嗅觉、口臭问:病史、症状、饮食、排泄切:腹部、脉搏、痛点、温度二、辨证论治辨证:辨别疾病特点论治:根据辨证结果制定治疗方案三、八纲辨证八纲:表里、寒热、虚实表证:外感病、表现在体表里证:内伤病、表现在体内寒证:寒邪侵袭、表现寒冷症状热证:热邪侵袭、表现热症状虚证:气血亏虚、表现虚弱症状实证:邪气壅盛、表现实证症状四、五运六气辨证五运:金、木、水、火、土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辨证: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判断病情五、脏腑辨证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辨证: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判断疾病六、病机辨证病机: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辨证:根据病机判断疾病类型七、病因辨证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辨证:根据病因判断疾病类型八、病位辨证病位:疾病发生的部位辨证:根据病位判断疾病类型九、病势辨证病势:疾病发展的趋势辨证:根据病势判断疾病类型十、病情辨证病情:疾病的严重程度辨证:根据病情判断疾病类型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是中医学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记忆口诀,能够快速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
其中,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
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等特点,确定疾病的性质。
五运六气辨证是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脏腑功能的失调,确定疾病的病机。
病因辨证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确定疾病的类型。
病位辨证是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确定疾病的类型。
病势辨证是根据疾病发展的趋势,确定疾病的类型。
病情辨证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确定疾病的类型。
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是中医学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记忆这些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