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2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14
送元二使安西注释和译文
送元二使安西注释和译文: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
1.送元二使安西:元二:人名,未详。
安西:唐朝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被谱曲传唱后,称《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3.浥(yì):湿润。
4.客舍:旅馆。
5.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6.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送元二使安西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送元二使安西,感谢您的阅读!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
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从盛唐时期开始广为流传。
送元二①使②安西③唐·王维渭城④朝雨浥(yì)⑤轻尘,客舍⑥青青柳色⑦新。
劝君⑧更⑨尽⑩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 ì):湿润,沾湿。
(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7)君:指元二。
(8)更:再。
(9)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0)故人:老朋友,旧友。
(11)更尽:再喝完。
作品译文: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赏析【赏析】安西,安西都护府。
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
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
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
“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
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原文及翻译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原文及翻译《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清晨细雨打湿了渭城浮尘;青砖绿瓦旅店和周围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唐代大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
《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
小学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鉴赏小学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鉴赏《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为何会被那么多人传唱。
接下来,语文小编跟您一起领略这首诗歌的艺术魅力!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赏析】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鉴赏这是唐代诗人王维送好友元常赴塞外从军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情画意,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浓烈的人情味!不知道为什么,时常读来或者触情生情想起这首诗,总会觉得有一种暖流在心中迅速传递开来。
渭水北岸,一座宁静的小城,拂晓时分开始飘起了一阵小雨,淅淅沥沥,一些雨水顺着青瓦悄悄滑落在檐下,或者是从树叶上被风吹落吧,落在地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就这样惊醒了沉睡的人们。
王维起身推开窗户,迎面扑来一阵清新的空气,只见路面上湿漉漉的,已经有早起的人了,三三两两行走在街市,不见了往日街市上因为人来人往荡起的尘灰,有的打起油纸伞,有的没有打伞,就那么悠然地走着。
远远望去,几棵柳树泛起了绿的微光,那些枝叶似乎从来没有这么新鲜过。
王维伸出手试探一下,只有零星的雨丝,落在掌面,静静地。
他感觉到一丝凉意,心想今天是好友元常奔赴塞外的日子,不免怅然,“难道老天也知道元常要离我远去,将这原本尘灰的路面打扫干净,特意为远行的朋友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说了很多,酒也喝了不少,可面对即将远去千里塞外的老朋友,王维总觉得在心头赫然有一种缺失!人生的别离再一次展开时,是要叩问何年何月再次相见啊!元常确实喝了不少,已经有些醉意了,侧身对王维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多的酒也盛不下朋友的深情厚谊!元常此去塞外,与君日后要相隔万水千山,他日有故人来,定会捎书信再续诗情画意!”元常的话在王维心头顿时激起一层难以节制的感动,迅速传遍全身,涌向了眼睛,似乎要湿润了。
王维再一次斟满酒杯,端到元常面前,劝道:“干了这一杯酒吧,出来了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元常也不推辞,扬起脖子,一饮而尽,对着王维说:“一切尽在酒中!”说完紧紧握住王维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⑴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
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⑵使:出使。
⑶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⑷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⑸浥:(yì) :湿润。
⑹客舍:旅店。
⑺青青柳色新:亦作“依依杨柳春”。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在文中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⑻更:再。
⑼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⑽故人:老朋友。
⑾尽:喝尽。
一作“进”。
⑿君:元二。
(13)尽:喝(完)【古诗今译】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
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名句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
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
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
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标签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乐府、友情、小学古诗、送别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赏析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原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洗净尘埃,客舍青翠柳色崭新。
劝你再喝一杯美酒,西去阳关没了朋友。
【正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沉寓意而被广泛传颂。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的离别和孤独之感,同时也映射出边塞的荣辱与风景的变幻。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送元二使安西》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的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是作者勉励某使者西行时的开场,渭城常常被朝雨所沐,雨水洗去了尘埃,也隐喻着洗净灵魂的涤荡之力。
而“朝雨浥轻尘”一句则更强调了雨小、轻柔,勉励途中的使者,如朝雨一般洗刷疲倦,重新出发。
接下来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则是在诗中描绘出西行路上的客栈,青青的柳色意味着旅途愈发靠近春天,新的绿意迎面而来,也让人联想到人们在此辗转的旅行时所期待的温暖与希望。
而“劝君更尽一杯酒”则是诗人对使者的劝勉,认为即将离别的使者应该再喝一杯酒,以增添壮别之情。
送行之际,一杯酒不仅仅是为了消除一些思乡之苦,更是表达对他的赞美与希望。
最后的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是对离别的回响。
王之涣以西行的使者为镜,映射出自己和他人的离别之情。
阳关意指边塞,没了故人表达了当时年少的边塞守卫生活的孤独与荒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离别之痛。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塑造出了离别与孤独之情,以及边关风景的荣辱与变幻。
它不仅仅是一首送别的诗,更是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在时光荏苒与生活琐碎中的不安与彷徨。
然而,诗人在表达孤独离别之时并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来勉励,让人们在离别的时刻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虽然边关无故人,但人们可以通过坚强的内心和对未来的希望来面对离别和孤独。
正如诗人所说,“西出阳关无故人”,那就更要勇敢地继续前行,不畏艰险,永远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送元安使安西古诗意思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如下:《送元二使安西》翻译: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伏禅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其送行之地是渭城。
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
古诗古体诗是诗歌体裁,根据诗句的字数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古体诗与近孝厅派体诗相对,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巧贺歌”、“行”、“吟”三种载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
《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
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注释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4、渭城:即秦代咸阳古城,汉改渭城。
5、朝(zhāo)雨:早晨下的雨。
6、浥(yì):湿。
7、客舍:驿馆,旅馆。
8、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9、更尽:再喝干,再喝完。
10、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11、故人: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