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4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2006修订)111631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开展棉花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10.20•【文号】工商明电[2006]40号•【施行日期】2006.10.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开展棉花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工商明电[2006]40号)河南、河北、湖北、安徽、山东、湖南、江西、江苏、新疆省(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进入2006年棉花年度以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真开展棉花市场监管工作,棉花市场秩序总体呈现平稳有序的态势。
但是,棉花收购和加工环节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无照收购棉花的现象突出;未取得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未注册登记等非法加工棉花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地扰乱了棉花市场秩序。
9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专报信息》(第1090期)上作了“对新棉收购工作要加以部署”的重要批示。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棉花市场监管,严厉查处无照收购棉花、非法加工棉花的行为,维护棉花市场秩序。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从即日起至12月30日开展棉花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增强加强棉花市场监管的责任感。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和最近颁布的《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切实加强棉花市场监管,维护棉花市场正常的流通秩序。
二、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收购棉花的行为,切实维护棉花收购市场秩序。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棉花收购不再实行资格认定制度,从事棉花收购的企业和个人,应当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核准登记。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无照收购和超范围收购棉花的行为,严厉打击棉花流通环节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维护棉花收购市场秩序。
棉花质量监督管理的制度棉花是世界上比较重要的纤维产业原材料,不仅广泛应用于纺织业、轻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同时也是农民群体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棉花工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国家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棉花生产和质量,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棉花的品质和经济效益,而棉花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棉花是典型的灵敏原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棉纺织品的质量。
因此,建立健全的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棉花生产、流通、销售、检验等环节制定的完整和科学的规章制度,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保证棉花的质量和安全性棉花作为纺织品的原材料,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只有品质过硬的棉花才能在市场上立足,保证纺织品的生产质量和纺织品持久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棉花质量保证制度的建立能够遏制一些木马商人的恶意操作,使得质量合格的棉花得到充分利用。
2、加强棉花品质的把控棉花生产工艺繁多,不同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生产环节中加入质量监督系统,能够更全面的把控棉花各生产环节中的品质问题。
3、提高棉花工业的经济效益建立完善的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保证棉花质量,确保纺织品生产质量,还能够提高棉花的经济效益。
因此,制定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利用棉花之间的差异性,为棉花工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二、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应用如何建立保障棉花品质的监督管理制度呢?一般来说,要建立此制度,需要从生产、流通、销售、检验等环节进行规划。
1、生产阶段制度(1)、制定生产环节,保护棉花的生长环境、生产管理环境,避免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残留农药、土壤污染、生物成分和药品成分等初始化臭味物质接触棉花。
(2)、制定种植标准,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棉种,选用不含各种杂草和病虫害的土壤种植。
(3)、制定农药使用标准,遵循农作物、生禽等添加的法律法规,规定农药使用量、使用时期和使用方法,避免过度使用、错期使用和安全使用。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管理,维护棉花市场秩序,保护棉花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棉花经营者(含棉花收购者、加工者、销售者、承储者,下同)从事棉花经营活动,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棉花经营者从事棉花收购、加工、销售或者承储等经营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资格认定。
棉花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棉花质量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第四条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主管全国棉花质量监督工作,由其所属的中国纤维检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棉花质量监督工作。
设有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的地方,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没有设立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的地方,由质量监督部门在其管辖范围内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和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并列使用时,统称棉花质量监督机构)。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包庇、纵容本地区的棉花质量违法行为,或者阻挠、干预棉花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对棉花收购、加工、销售、承储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棉花质量违法行为,均有权检举。
第二章棉花质量义务第七条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应当建立、健全棉花收购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具备品级实物标准和棉花质量检验所必备的设备、工具。
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时,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排除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后确定所收购棉花的类别、等级、数量;所收购的棉花超出国家规定水分标准的,应当进行晾晒、烘干等技术处理,保证棉花质量。
棉花经营者应当分类别、分等级置放所收购的棉花。
第八条棉花经营者加工棉花,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按照国家标准,对所加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进行分拣,并予以排除;(二)按照国家标准,对棉花分等级加工,并对加工后的棉花进行包装并标注标识,标识应当与棉花质量相符;(三)按照国家标准,将加工后的棉花成包组批放置。
纤维质量监督管理考试题库与答案(最新版)1.【多项选择题】《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棉花销售企业不得有以下行为()。
A、购买、销售非法加工的棉花;B、销售的棉花没有有效的质量凭证;C、棉花等级、类别、重量与质量凭证、标识不相符;D、棉花包装、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本题答案:A,B,C,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多项选择题】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对棉花质量公证检验以外的棉花,可以在棉花()的现场实施监督检查。
A、收购B、加工C、销售D、承储本题答案:A,B,C,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多项选择题】茧丝经营者销售茧丝,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茧丝的标识、质量凭证、质量、数量;B、每批茧丝附有有效的质量凭证,质量凭证有效期为一年;C、茧丝的质量、数量与质量凭证、标识相符;D、经公证检验的茧丝,必须附有公证检验证书。
有公证检验标记粘贴规定的,应当附有公证检验标记。
本题答案:A,C,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单项选择题】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棉花质量违法行为,均有权()。
A、检查B、处罚C、检举D、禁止本题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多项选择题】公共再用纤维制品指在公共场所,供不同人反复多次使用的纤维制品。
其产品种类包括()等。
A、床上用品B、毛巾C、一次性餐巾D、病员服本题答案:A,B,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多项选择题】严禁茧丝经营者在收购、加工、销售、承储等茧丝经营活动中().A、掺杂掺假B、以次充好C、以假充真D、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本题答案:A,B,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多项选择题】茧丝经营者收购蚕茧,应根据仪评的结果真实确定所收购桑蚕鲜茧的(),并在与交售者结算前以书面形式将仪评结果告知交售者。
A、类别B、等级C、数量D、质量本题答案:A,B,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多项选择题】《江苏省纤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并执行医用纤维废弃物的收集()以及监督管理制度。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对《棉花质量监督处罚暂行办法》
有关问题请示的批复
【法规类别】产品质量责任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1999.10.08
【实施日期】1999.10.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对《棉花质量
监督处罚暂行办法》有关问题请示的批复
中国纤维检验局:
你局《关于新的棉花国家标准实施后及棉花价格放开后如何适用〈棉花质量监督处罚暂行办法〉的请示》已收悉。
《棉花质量监督处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解释权属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经我局研究,为符合新修订的棉花国家标准(GB1103—1999《棉花细绒棉》国家标准)和棉花价格放开的新要求,现决定对《办法》做出以下解释。
一、《办法》第三条所称“棉花国家标准”是指现行有效的棉花国家标准,GB1103—1999《棉花细绒棉》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
1 /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1.09.01•【文号】国办发[2001]65号•【施行日期】2001.09.0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副产品购销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修订,新法规名称为《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日期:2006年10月10日实施日期:2006年10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1〕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当前,棉花市场监管不严、法制建设滞后、市场秩序较为混乱、棉花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棉花收购放开后,为避免出现“一放就乱”的状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正确处理好棉花购销放开与加强市场及质量管理的关系,严格市场准入和资格认定,加强市场管理,这是直接关系到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成败和成效大小的关键。
为加强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的监督管理,保护国家棉花资源,维护棉花正常流通秩序,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二00一年九月一日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的监督管理,保护国家棉花资源,维护棉花正常流通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棉花的收购、加工、销售、承储,生产、销售棉花加工机械,进行棉花收购、加工资格认定和对棉花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棉花是指进入流通领域的籽棉及经过加工的皮棉,不包括废棉、落棉、回收棉及短绒。
本办法所称棉花资格认定制度是指设立棉花收购、加工企业,除应具备一般经营条件外,还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相应条件,经资格认定机关审查认定后核准并授予其棉花收购、加工资格的前置审批制度。
新时期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职能作用十大解读作者:徐贵勇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01期2001年,《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2006年修订,下文简称《条例》)颁布实施,实现了纤检事业发展的历史转折,标志着纤检事业发展开始全面走向法制化。
《条例》颁布实施十余年来,纤检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新时期,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工作领域逐步扩展,工作能力持续增强,工作成效显著突出。
各级专业纤检机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职能,深化纤维流通体制改革,服务于纤维产业经济良性发展。
本文旨在结合现有规定以及纤检机构履职现状,对新时期专业纤检机构职能作用进行深入解读。
解读一:棉花质量监督检查职能不断强化,确保棉花质量和市场秩序持续稳定,同时监督检查工作作用仍需进一步发挥。
棉花作为我国优势纤维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和纺织原料,棉花质量直接关系到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棉纺织产品的竞争力。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棉花质量,多次强调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管理,维护棉花市场秩序,保护棉花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按照《条例》规定,各级专业纤检机构作为棉花等各类纤维质量的行政执法主体和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棉花质量实施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棉花质量违法行为。
通过多年努力,目前已逐步建立起包括棉花收购加工质量监督检查、棉花质量公证检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和专项执法打假的质量监督工作模式。
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各地专业纤检机构对重点问题和质量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推动了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不断深入。
近年来,全国专业纤检机构年均检查收购加工企业一万余家,年均查处棉花质量案件两千余件,区域性、系统性、成规模地棉花掺杂使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一般性质量违法案件逐年下降,保证了棉花质量和市场秩序持续稳定。
当前,棉花质量监督工作还面临难点:混等混级和异性纤维问题影响棉花质量,扰乱市场秩序,棉花加工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意识的目标尚未充分实现。
法规RegulationsI举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纲;铸爱党爱国敬业爱岗魂;立企业强寓行业兴盛本;树诚信和谐公平竞争德;筑美丽建材员工富裕梦。
(2001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4号公布;根据2006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管理,维护棉花市场秩序,保护棉花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棉花经营者(含棉花收购者、加工者、销售者、承储者,下同)从事棉花经营活动,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棉花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棉花质量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第四条 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主管全国棉花质量监督工作,由其所属的中国纤维检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棉花质量监督工作。
设有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的地方,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没有设立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的地方,由质量监督部门在其管辖范围内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和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并列使用时,统称棉花质量监督机构)。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包庇、纵容本地区的棉花质量违法行为,或者阻挠、干预棉花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对棉花收购、加工、销售、承储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棉花质量违法行为,均有权检举。
第二章 棉花质量义务第七条 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应当建立、健全棉花收购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具备品级实物标准和棉花质量检验所必备的设备、工具。
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时,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排除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后确定所收购棉花的类别、等级、数量;所收购的棉花超出国家规定水分标准的,应当进行晾晒、烘干等技术处理,保证棉花质量。
棉花品级实物标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6年12月5日,中国纤维检验局,中纤局棉发[2006]9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棉花品级实物标准(以下简称实物标准)的制作和管理程序,保证实物标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稳定性,维护正常的棉花收购、加工、经营、储备和使用秩序,提高棉花质量,根据《棉花品级实物标准管理办法》、《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发(1985)92号文和GB 1103《棉花细绒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实物标准的采样、制作(仿制)、审定、发布、保管和使用。
第三条根据GB 1103《棉花细绒棉》中的品级条件和品级条件参考指标制作(仿制)实物标准(包括锯齿棉和皮辊棉两种)。
各级实物标准都是底线。
第四条鉴于实物标准容易变异,为保持原有各级的品级程度,实物标准应每年更新。
第五条实物标准的更新,应根据上年度基本标准的品级程度,体现更新因素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实物标准分基本标准和仿制标准。
基本标准分保存本、副本、校准本。
保存本为基本标准每年更新的依据;副本为品级实物标准仿制的依据;校准本用于仿制标准损坏、变异等情况下的修复、校对。
仿制标准分为国家仿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和省级仿制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制作省级仿制国家标准的依据。
第七条中国纤维检验局负责制作和更新基本标准。
中国纤维检验局负责组织实施国家标准的制作。
省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负责省级仿制国家标准的制作。
黄棉、灰棉、拔杆剥桃棉,由各产棉省、自治区、直辖市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参照国家标准的品级程度制作参考棉样。
最高品级不高于四级。
第八条省级仿制国家标准作为本辖区棉花收购、加工、经营、储备、使用和质量监督各环节检验棉花品级的依据。
如省级仿制国家标准与国家标准品级程度不一致时,以国家标准为准。
第九条在销地检验棉花品级时,应以产地省级仿制国家标准作为依据。
第十条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经营、储备、使用和质量监督的单位应配备适当数量的省级仿制国家标准。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发展棉花生产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3.27•【文号】农办农[2006]15号•【施行日期】2006.03.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发展棉花生产的意见(农办农[2006]15号)各产棉省(自治区)农业(农林)厅(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今年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分析棉花产需形势(一)国内棉花供不应求。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7590万亩,总产量570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9.8%;同期全国纱产量1440万吨,同比增长11.5%,棉花总消费量950万吨左右。
纺织服装出口达1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
(二)进口棉花急剧增加。
目前,棉花已成为我国继大豆和食用油之后的第三大进口农产品。
2001-2005五年共进口原棉566.6万吨(2001、2002、2003、2004分别为5.6万吨、17万吨、87万吨、190万吨和257万吨),其中2005年进口棉花占同期世界棉花贸易量的29%,占同期国内棉花消费量的27%。
(三)棉花生产基础不牢。
我国大部分棉田基础设施薄弱,远不能抵御洪涝灾害,棉花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棉田土壤有机质下降,养分失调,土质结构变差,耕地地力下降较为严重;棉田土壤中病菌积累增加,老棉区枯、黄萎病混生、蔓延暴发。
同时,棉铃虫抗性增强,部分棉田非靶标害虫大发生等问题也对棉花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贸易环境有所改善。
2005年在香港召开的WTO部长级会议决定从2006年起,发达国家全面取消棉花出口补贴,棉花的国内外价差将有所缩小,有利于扩大国内棉花生产。
2006-07-04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2006修订)111631.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
总之,四大皆空!2006-07-04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2006修订)111631.txt爱情就像脚上的鞋,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赤脚走路是什么滋味骗人有风险,说慌要谨慎。
不要爱上年纪小的男人,他会把你当成爱情学校,一旦学徒圆满,便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你。
【发布单位】国务院【发布文号】国务院令第470号【发布日期】2006-07-04【生效日期】2006-07-04【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2006修订)(国务院令第470号)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六年七月四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决定对《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三条第一款修改为:“棉花经营者从事棉花加工经营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资格认定。
”二、将第二十四条修改为:“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不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排除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后确定所收购棉花的类别、等级、数量,或者对所收购的超出国家规定水分标准的棉花不进行技术处理,或者对所收购的棉花不分类别、等级置放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管理,维护棉花市场秩序,保护棉花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棉花经营者(含棉花收购者、加工者、销售者、承储者,下同)从事棉花经营活动,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棉花经营者从事棉花加工经营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资格认定。
棉花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棉花质量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第四条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主管全国棉花质量监督工作,由其所属的中国纤维检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棉花质量监督工作。
设有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的地方,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没有设立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的地方,由质量监督部门在其管辖范围内对棉花质量实施监督(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和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并列使用时,统称棉花质量监督机构)。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包庇、纵容本地区的棉花质量违法行为,或者阻挠、干预棉花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对棉花收购、加工、销售、承储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棉花质量违法行为,均有权检举。
第二章棉花质量义务第七条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应当建立、健全棉花收购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具备品级实物标准和棉花质量检验所必备的设备、工具。
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时,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排除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后确定所收购棉花的类别、等级、数量;所收购的棉花超出国家规定水分标准的,应当进行晾晒、烘干等技术处理,保证棉花质量。
棉花经营者应当分类别、分等级置放所收购的棉花。
第八条棉花经营者加工棉花,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按照国家标准,对所加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进行分拣,并予以排除;(二)按照国家标准,对棉花分等级加工,并对加工后的棉花进行包装并标注标识,标识应当与棉花质量相符;(三)按照国家标准,将加工后的棉花成包组批放置。
棉花经营者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皮辊机、轧花机、打包机以及其他棉花加工设备加工棉花。
第九条棉花经营者销售棉花,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每批棉花附有质量凭证;(二)棉花包装、标识符合国家标准;(三)棉花类别、等级、重量与质量凭证、标识相符;(四)经公证检验的棉花,附有公证检验证书,其中国家储备棉还应当粘贴公证检验标志。
第十条棉花经营者承储国家储备棉,应当建立、健全棉花入库、出库质量检查验收制度,保证入库、出库的国家储备棉的类别、等级、数量与公证检验证书、公证检验标志相符。
棉花经营者承储国家储备棉,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维护、保养承储设施,保证国家储备棉质量免受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变异。
棉花经营者不得将未经棉花质量公证检验的棉花作为国家储备棉入库、出库。
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强令棉花经营者将未经棉花质量公证检验的棉花作为国家储备棉入库、出库。
第十一条棉花经营者收购、加工、销售、承储棉花,不得伪造、变造、冒用棉花质量凭证、标识、公证检验证书、公证检验标志。
第十二条严禁棉花经营者在收购、加工、销售、承储等棉花经营活动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第三章棉花质量监督第十三条国家实行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制度。
前款所称棉花质量公证检验,是指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棉花的质量、数量进行检验并出具公证检验证书的活动。
第十四条棉花经营者向用棉企业销售棉花,交易任何一方在棉花交易结算前,可以委托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对所交易的棉花进行公证检验;经公证检验后,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出具棉花质量公证检验证书,作为棉花质量、数量的依据。
第十五条国家储备棉的入库、出库,必须经棉花质量公证检验;经公证检验后,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出具棉花质量公证检验证书,作为国家财政支付存储国家储备棉所需费用的依据。
经公证检验的国家储备棉,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粘贴中国纤维检验机构统一规定的公证检验标志。
第十六条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进行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必须执行国家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技术规范和时间要求,保证客观、公正、及时。
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出具的棉花质量公证检验证书应当真实、客观地反映棉花的质量、数量。
棉花质量公证检验证书的内容应当包括:产品名称、送检(委托)单位、批号、包数、检验依据、检验结果、检验单位、检验人员等内容。
棉花质量公证检验证书的格式由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实施棉花质量公证检验不得收取费用,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
第十八条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经棉花质量公证检验的棉花组织实施监督抽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经棉花质量公证检验的棉花组织实施监督抽验。
监督抽验的内容是:棉花质量公证检验证书和公证检验标志是否与实物相符;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实施的棉花质量公证检验是否客观、公正、及时。
监督抽验所需样品从公证检验的留样中随机抽取,并应当自抽取样品之日起10日内作出检验结论。
第十九条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对棉花质量公证检验以外的棉花,可以在棉花收购、加工、销售、承储的现场实施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的内容是:棉花质量、数量和包装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棉花标识以及质量凭证是否与实物相符。
第二十条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在实施棉花质量监督检查过程中,根据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一)对涉嫌从事违反本条例的经营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二)向棉花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涉嫌从事违反本条例的经营活动有关的情况;(三)查阅、复制与棉花经营有关的合同、单据、账簿以及其他资料;(四)对涉嫌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其他有严重质量问题的棉花以及专门用于生产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棉花的设备、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第二十一条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根据监督检查的需要,可以对棉花质量进行检验;检验所需样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从收购、加工、销售、储备的棉花中随机抽取,并应当自抽取检验样品之日起3日内作出检验结论。
依照前款规定进行的检验不得收取费用,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
第二十二条棉花经营者、用棉企业对依照本条例进行的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和棉花质量监督检查中实施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或者中国纤维检验机构申请复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或者中国纤维检验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作出复检结论,并告知申请人。
棉花经营者、用棉企业对复检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三条经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认可的其他纤维检验机构,可以受委托从事棉花质量检验业务。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第四章罚则第二十四条棉花经营者收购棉花,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不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排除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后确定所收购棉花的类别、等级、数量,或者对所收购的超出国家规定水分标准的棉花不进行技术处理,或者对所收购的棉花不分类别、等级置放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棉花经营者加工棉花,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不按照国家标准分拣、排除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不按照国家标准对棉花分等级加工、进行包装并标注标识,或者不按照国家标准成包组批放置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资格认定机关取消其棉花加工资格。
棉花经营者加工棉花,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棉花加工设备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没收并监督销毁禁止的棉花加工设备,并处非法设备实际价值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资格认定机关取消其棉花加工资格。
第二十六条棉花经营者销售棉花,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销售的棉花没有质量凭证,或者其包装、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质量凭证、标识与实物不符,或者经公证检验的棉花没有公证检验证书、国家储备棉没有粘贴公证检验标志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棉花经营者承储国家储备棉,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未建立棉花入库、出库质量检查验收制度,或者入库、出库的国家储备棉实物与公证检验证书、标志不符,或者不按照国家规定维护、保养承储设施致使国家储备棉质量变异,或者将未经公证检验的棉花作为国家储备棉入库、出库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以上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棉花经营者隐匿、转移、损毁被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查封、扣押的物品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处被隐匿、转移、损毁物品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棉花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伪造、变造、冒用棉花质量凭证、标识、公证检验证书、公证检验标志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