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习题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习题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习题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习题

四、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习题

(一)名词解释.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1.1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2.2

)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3.

)P/O(P/O.4.磷氧比4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5.5.

)能荷(energy charge6.6.

(二) 填空题

1.1.生物氧化有3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2.2.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参与。3.原核生物的呼吸链位于_________。

0'为负值是_________反应,可以G_________进行。4,△00'为_________。1时,△G.△G '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式为_________,当Keq=56.生物分子的E'值小,则电负性_________,供出电子的倾向_________。07.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

8.细胞色素a的辅基是_________与蛋白质以_________键结合。

9.在无氧条件下,呼吸链各传递体都处于_________状态。

10.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磷酸甘油与苹果酸经穿梭后进人呼吸链氧化,其P/O比分别为_____和_____。

12.举出三种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举出4种生物体内的天然抗氧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举出两例生物细胞中氧化脱羧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15.生物氧化是_________在细胞中_________,同时产生_________的过程。

16.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用_________表示,标准自由能变化用_________表示,生物化学中pH 7.0时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则表示为_________。

17.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_________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被称为能量代谢的_________。

18.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

_________。

19.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_________作用,即参与从_________到_________

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

的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

20.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_________的载体依次向_________的载体传递。

21.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重组实验证实了线粒体内膜含有_________,内膜小瘤含有_________。22.鱼藤酮,抗霉素A,CNˉ、Nˉ、CO,的抑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3_________。23.磷酸源是指_________。脊椎动物的磷酸源是_________,无脊椎动物的磷酸源是_________。24.HS使人中毒机理是_________。225.线粒体呼吸链中电位跨度最大的一步是在_________。26.典型的呼吸链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_________不同而区别的。

27.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_________,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_________于1961

年首先提出的。

_________其递氢体有内膜上。_________呼吸链组分定位于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28.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_________差,同时被膜上_________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 + Pi →ATP

+ 进入线粒体基质中。个HFADH转移到_________必然释放出229.每对电子从230.细胞色素aa辅基中的铁原子有_________结合配位键,它还保留_________游离配位键,3所以能和

_________结合,还能和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而受到抑制。

31.体内CO的生成不是碳与氧的直接结合,而是_________。232.线粒体内膜外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_____;而线粒体内膜内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_____。33.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34.在离体的线粒体实验中测得β-羟丁酸的磷氧比值(P/O)为2.4~2.8,说明β-羟丁酸氧化时脱下来的2H是通过_________呼吸链传递给O的;能生成_________分子ATP。2

(三) 选择题

1.如果质子不经过F/F-ATP合成酶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01A.氧化B.还原C.解偶联、D.紧密偶联

2.离体的完整线粒体中,在有可氧化的底物存时下,加入哪一种物质可提高电子传递和氧气摄入量:

A.更多的TCA循环的酶B.ADP C.FADH D.NADH 2

3.下列氧化还原系统中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是:

A.延胡索酸琥珀酸B.CoQ/CoQH2

)/Fe D.NAD/C.细胞色素a(Fe NADH

+++23

4.下列化合物中,除了哪一种以外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NAD B.ADP C.NADPH D.FMN

+A

5.下列反应中哪一步伴随着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

A.苹果酸→草酰乙酸B.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

C.柠檬酸→α-酮戊二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

6.乙酰CoA彻底氧化过程中的P/O值是:

A.2.0 B.2.5 C.3.0 D.3.5

7.肌肉组织中肌肉收缩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以哪种形式贮存:

A.ADP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ATP D.磷酸肌酸

8.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中,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的组分为:

+B.FMN C.CoQ A.NAD D.Fe·S

9.下述哪种物质专一性地抑制F因子:0A.鱼藤酮B.抗霉素A C.寡霉素D.缬氨霉素

10.胞浆中1分子乳酸彻底氧化后,产生ATP的分子数:

A.9或10 B.11或12 C.15或16 D.17或18

11.下列不是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

A.磷酸甘油酸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D.琥珀酸硫激酶

12.在生物化学反应中,总能量变化符合:

A.受反应的能障影响B.随辅因子而变

C.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D.与反应途径无关

13.在下列的氧化还原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是:

) a (FeB.细胞色素a (Fe)/细胞色素A.NAD/NADH

十++32

C.延胡索酸/琥珀酸D.氧化型泛醌/还原型泛醌

14.二硝基苯酚能抑制下列细胞功能的是:

A.糖酵解B.肝糖异生C.氧化磷酸化D.柠檬酸循环

15.活细胞不能利用下列哪些能源来维持它们的代谢:

A.ATP B.糖C.脂肪D.周围的热能

16.如果将琥珀酸(延胡索酸/琥珀酸氧化还原电位+ 0.03V)加到硫酸铁和硫酸亚铁(高)的平衡混合液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0.077V 亚铁氧化还原电位/铁.

A.硫酸铁的浓度将增加B.硫酸铁的浓度和延胡羧酸的浓度将增加C.高铁和亚铁的比例无变化D.硫酸亚铁和延胡索酸的浓度将增加

17.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是不对的:

A.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B.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酶合成ATP

+C

.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D

18.关于有氧条件下,NADH从胞液进入线粒体氧化的机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NADH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而进入

B.磷酸二羟丙酮被NADH还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在内膜上又被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同时生成NADH

C.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停留于线粒体内

D.草酰乙酸被还原成苹果酸进人线粒体,然后再被氧化成草酰乙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天冬氨酸,最后转移到线粒体外

+经苹果酸穿梭后,每摩尔产生ATPNADH+H的摩尔数是:19.胞浆中形成A.1 B.2 C.3 D.4

20.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A.c→b→c→aa→O;B.c→c→b→aa→O;112332C.c→c→b→aa→O; D.b→c→c→aa→O;112323

(四) 是非判断题

+ +区分与NAD没有,利用这个性质可将NADH340nm )1.NADH在处有吸收峰,NAD(

开来。

( )2.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FAD与酶蛋白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 )3.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

( )4.NADH和NADPH都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链。

( )5.如果线粒体内ADP浓度较低,则加入DNP将减少电子传递的速率。

( )6.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贮存形式,可随时转化为ATP供机体利用。( )7.解偶联剂可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 )8.电子通过呼吸链时,按照各组分氧还电势依次从还原端向氧化端传递。

++,更容易经呼吸链氧化。的氧还势稍低于)9.NADPH / NADPNADH / NAD (

( )10.寡霉素专一地抑制线粒体FF-ATPase的F,从而抑制A TP的合成。001( )11.ADP的磷酸化作用对电子传递起限速作用。

( )12.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五)完成反应方程式

2+ + 3+ +(-Fe )1.4-细胞色素a-Fe+ O+ 4H 细胞色素→4-a32 3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 +3A TP + 4H NADO ) + 3ADP + ( NADH2.→+ H + 0.5O22

(六)问答题(解题要点)

1.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2.氰化物为什么能引起细胞窒息死亡?其解救机理是什么?

3.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的NADPH,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如何进一步氧化?4.在体内ATP有哪些生理作用?

5.有人曾经考虑过使用解偶联剂如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减肥药,但很快就被放弃使用,为什么?

6.某些植物体内出现对氰化物呈抗性的呼吸形式,试提出一种可能的机制。

.什么是铁硫蛋白?其生理功能是什么?7.

8.何为能荷?能荷与代谢调节有什么关系?

9.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是怎样偶联的?

三、习题解答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2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和H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22使ADP转变成ATP。2.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 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3.氧化磷酸化: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的主要方式。

4.磷氧比: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 TP 的分子数)称为磷氧比值(P/O)。如NADH的磷氧比值是3,FADH的2磷氧比值是2。5.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 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 TP。

如在糖酵解(EMP)的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后产生的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激酶催化下形成ATP的反应,以及在2-磷酸甘油酸脱水后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催化形成ATP的反应均属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另外,在三羧酸环(TCA)中,也有一步反应属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如α-酮戊二酸经氧化脱羧后生成高能化合物琥珀酰~CoA,其高能硫酯键在琥珀酰CoA合成酶的催化下转移给GDP生成GTP。然后在核苷二磷酸激酶作用下,GTP又将末端的高能磷酸根转给ADP生成ATP。

6.能荷: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

ATP-ADP-AMP系统的能量状态。

能荷=

(二)填空题

1.脱氢;脱电子;与氧结合

2.酶;辅酶;电子传递体

3.细胞质膜上

4.放能;自发进行

0'=-RTlnK'eq;0 5.△G

6.大;大

7.焦磷酸化合物;酰基磷酸化合物;烯醇磷酸化合物;胍基磷酸化合物;硫酯化合物;甲硫键化合物

8.血红素A;非共价

9.还原

10.复合物I;复合物Ⅲ;复合物Ⅳ

11.2;3

二硝基苯酚;缬氨霉素;解偶联蛋白2,4-.12.

13.维生素E;维生素C;GSH;β-胡萝卜素

14.丙酮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

15.燃料分子;分解氧化;可供利用的化学能

16.ΔG;ΔG°;ΔG°'

17.释放的自由能大于20.92kJ/mol;ATP;即时供体

18.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

19.呼吸;底物;氧;电子;生物合成

20.低氧还电势;高氧还电势

21.电子传递链的酶系;F-F复合体0122.NADH和CoQ之间Cytb和Cytc之间Cytaa和O2 1 323.贮存能量的物质;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

24.与氧化态的细胞色素aa结合,阻断呼吸链325.细胞色素aa→O 2326.NADH;FADH;初始受体227.化学渗透学说;米切尔(Mitchell)

28.线粒体;质子泵;氧化还原电位;ATP

29.CoQ

.5个;1个;O;CO;CN 。231.有机酸脱羧生成的

-30

32.NAD;FAD

33.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34.NADH呼吸链;3个分子ATP

(三)选择题

1.C:当质子不通过F进人线粒体基质的时候,ATP就不能被合成,但电子照样进行传递,0这就意味着发生了解偶联作用。

2.B:ADP作为氧化磷酸化的底物,能够刺激氧化磷酸化的速率,由于细胞内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之间紧密的偶联关系,所以ADP也能刺激电子的传递和氧气的消耗。

3.C:电子传递的方向是从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低的成分到标准氧化还原电位高的成分,细++23))最接近呼吸链的末端,因此它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最高。/Fe 胞色素a(Fe

+ 和NADPH的内部都含有ADP NAD基团,因此与ADP一样都含有高能磷酸键,4.D:烯醇式丙酮酸磷酸也含有高能磷酸键,只有FMN没有高能磷酸键。

5.B: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是糖酵解中的一步反应,此反应中有ATP的合成。

6.C:乙酰CoA彻底氧化需要消耗两分子氧气,即4个氧原子,可产生12分子的A TP,因此P/O值是12/4=3

7.D:当ATP的浓度较高时,ATP的高能磷酸键被转移到肌酸分子之中形成磷酸肌酸。8.C:CoQ含有一条由n个异戊二烯聚合而成的长链,具脂溶性,广泛存在于生物系统,又称

泛醌。

9.C:寡霉素是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它能与F的一个亚基专一结合而抑制F,从而抑制了10A TP 的合成。

10.D:1分子乳酸彻底氧化经过由乳酸到丙酮酸的一次脱氢、丙酮酸到乙酰CoA和乙酰CoA

再经三羧酸循环的五次脱氢,其中一次以FAD为受氢体,经氧化磷酸化可产生ATP为1×3+4×3+1×2=17,此外还有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个ATP,因此最后产A TP为18个;而在真核生物中,乳酸到丙酮酸的一次脱氢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产生NADH,此NADH在经α-磷酸甘油穿棱作用进入线粒体要消耗1分子ATP,因此,对真核生物最后产A TP为17个。

11.B: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与琥珀酸硫激酶分别是糖酵解中及三羧酸循环中的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转移酶,只有磷酸果糖激酶不是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

12.D:热力学中自由能是状态函数,生物化学反应中总能量的变化不取决于反应途径。当反应体系处于平衡系统时,实际上没有可利用的自由能。只有利用来自外部的自由能,

才能打破平衡系统。

13.B:由于电子是从低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向高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流动,而题目中所给的氧十+23)在氧化呼吸链中处于最下游的位置,所以细/aa(FeFe化还原对中,细胞色素3十+23)的氧化还

原电位最高。Fe(Fe /胞色素aa314.C:二硝基苯酚抑制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使呼吸链传递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不能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所以二硝基苯酚是一种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

15.D:脂肪、糖和ATP都是活细胞化学能的直接来源。阳光是最根本的能源,光子所释放的能量被绿色植物的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所利用。热能只有当它从热物体向冷物体传递过程中才能做功,它不能作为活细胞的可利用能源,但对细胞周围的温度有影响。

16.D:氧化还原电位是衡量电子转移的标准。延胡索酸还原成琥珀酸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标++32)的)还原成硫酸亚铁(亚铁特,而硫酸铁(高铁FeFe准的氢电位对比是+ 0.03V

氧化还原电位是+ 0.077V伏特,这样高铁对电子的亲和力比延胡索酸要大。所以加进去的琥珀

酸将被氧化成延胡索酸,而硫酸铁则被还原成硫酸亚铁。延胡索酸和硫酸亚铁的量一定会增加。17.B:化学渗透学说指出在呼吸链中递氢体与递电子体是交替排列的,递氢体有氢质子泵的作用,而递电子体却没有氢质子泵的作用。

18.D:线粒体内膜不允许NADH自由通过,胞液中NADH所携带的氢通过两种穿梭机制被其它物质带人线粒体内。糖酵解中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被NADH还原成3-磷酸甘油,然后通过线粒体内膜进人到线粒体内,此时在以FAD为辅酶的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重新生成磷酸二羟

丙酮穿过线粒体内膜回到胞液中。这样胞液中的NADH变成了线粒体内的FADH。这种α-磷酸甘油穿梭机制主要存在于肌肉、神经组织。2另一种穿梭机制是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这种机

制在胞液及线粒体内的脱氢酶辅酶都是+NAD,所以胞液中的NADH到达线粒体内又生成NADH。就能量产生来看,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优于α-磷酸甘油穿梭机制;但α-磷酸甘油穿梭机制比

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速度要快很多。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肾及心脏的线粒体中。

19.C:胞液中的NADH经苹果酸穿梭到达线粒体内又生成NADH,因此,1分子NADH再经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生成3分子ATP。

20.D:呼吸链中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根据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的。(四)是非判断题

1.对:

2.对: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FAD与酶蛋白的一个组氨酸以共价键相连。

3.错:只要有合适的电子受体,生物氧化就能进行。

4.错:NADPH通常作为生物合成的还原剂,并不能直接进入呼吸链接受氧化。只是在特+上,然后由NADHNAD进人呼吸链。殊的酶的作用下,NADPH上的H被转移到5.错: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是紧密偶联的,低浓度的ADP限制了氧化磷酸化,因而就限制了电子的传递速率。而DNP是一种解偶联剂,它可解除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紧密偶联关系,在它的存在下,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不再偶联,因而ADP的缺乏不再影响到电子的传递速率。

6.对:磷酸肌酸在供给肌肉能量上特别重要,它作为储藏~P的分子以产生收缩所需要的ATP。当肌肉的ATP浓度高时,末端磷酸基团即转移到肌酸上产生磷酸肌酸;当A TP的供应因肌肉运动而消耗时,ADP浓度增高,促进磷酸基团向相反方向转移,即生成ATP。

7.错:解偶联剂使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脱节,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以热形式散发,不能形成ATP。

8.对:组成呼吸链的各成员有一定排列顺序和方向,即由低氧还电位到高氧还电位方向排列。+++通常不进入相同,并且NADPH / NADP的氧还势与NADH / NADNADPH / NADP9.错:呼吸链,而主要是提供生物合成的还原剂。

10.对:寡霉素是氧化磷化抑制剂,它与FF-ATPase的F结合而抑制F,使线粒体内膜1001外侧的质子不能返回膜内,造成ATP不能合成。

的氧化磷ADP.对: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是紧密偶联的,因而11.

酸化作用就直接影响电子的传递速率。

12.对:在生物系统中ATP作为自由能的即时供体,而不是自由能的储藏形式。

(五)完成反应方程式

2+ + 3+ +(2HOa-Fe+ O+ 4H)—→4-细胞色素-Fe1.4-细胞色素a232 3催化此反应的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或末端氧化酶)

++ +3A TP + 4HNADO

PO) —→2.NADH+ H + 0.5O+ 3ADP + (3H2432

(六)问答题(解题要点)

1.答: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

(1)鱼藤酮(rotenone)、阿米妥(amytal)、以及杀粉蝶菌素(piericidin-A),它们的作用是阻断电子由NADH向辅酶Q的传递。鱼藤酮是从热带植物(Derriselliptiee)的根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它能和NADH脱氢酶牢固结合,因而能阻断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鱼藤酮对黄素蛋白不起作用,所以鱼藤酮可以用来鉴别NADH呼吸链与FADH呼吸链。阿米妥的作2用与鱼藤酮相似,但作用较弱,可用作麻醉药。杀粉蝶菌素A是辅酶Q的结构类似物,由此可以与辅酶Q相竞争,从而抑制电子传递。

(2)抗霉素A(antimycin A)是从链霉菌分离出的抗菌素,它抑制电子从细胞色素b到细胞色素c1的传递作用。

(3)氰化物、一氧化碳、叠氮化合物及硫化氢可以阻断电子细胞色素aa3向氧的传递作用,这也就是氰化物及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2.答:氰化钾的毒性是因为它进入人体内时,CNˉ的N原子含有孤对电子能够与细胞色+3以配位键结合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aa3的氧化形式——高价铁Fe,使其失去素aa32,结果呼吸链中断,细胞因窒息而死亡。而亚O传递电子的能力,阻断了电子传递给++23。部分血红蛋白的血红

氧化为硝酸在体内可以将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辅基上的FeFe++23——高铁血红蛋白,且含量达到20%-30%时,被氧化成Fe高铁血红素辅基上的Fe+3)也可以和氰化钾结合,这就竞争性抑制了氰化钾与细胞色素aa3的结合,蛋白(Fe从而使细胞色素aa3的活力恢复;但生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数分钟后又能逐渐解离而放出CNˉ。因此,如果在服用亚硝酸的同时,服用硫代硫酸钠,则CNˉ可被转变为无毒的SCNˉ,此硫氰化物再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3.答:葡萄糖的磷酸戊糖途径是在胞液中进行的,生成的NADPH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合成代谢的供氢体。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参加线粒体的呼吸链进行氧化,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但是线粒体内膜不允许NADPH和NADH通过,胞液中NADPH 所携带的氢是通过转氢酶催化过程进人线粒体的:

1)NADPH + NAD →NADP + NADH

+十(

(2)NADH所携带的氢通过两种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进行氧化:

a 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后生成FADH。2

b 苹果酸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后生成NADH。

4.答:ATP在体内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

(1)是机体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在生物氧化中,ADP能将呼吸链上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电化学能以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贮存起来,因此ATP是生物氧化中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2)是机体其它能量形式的来源:ATP分子内所含有的高能键可转化成其它能量形式,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例如可转化成机械能、生物电能、热能、渗透能、化学合成能等。体内某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供能,而以其他三磷酸核苷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如糖原合成需UTP供能;磷脂合成需CTP供能;蛋白质合成需GTP供能。这些三磷酸核苷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并不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直接生成的,而是来源于A TP。

(3)可生成cAMP参与激素作用:ATP在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下,可生成cAMP,作为许多肽类激素在细胞内体现生理效应的第二信使。

5.答:DNP作为一种解偶联剂,能够破坏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质子梯度,使质子梯度转变为。在解偶联状态下,电子传递过程完全是自由进行的,底物失去控A TP热能,而不是

制地被快速氧化,细胞的代谢速率将大幅度提高。这些将导致机体组织消耗其存在的能源形式,如糖原和脂肪,因此有减肥的功效。但是由于这种消耗是失去控制的消耗,同时消耗过程中过分产热,这势必会给机体带来强烈的副作用。

6.答:某些植物体内出现对氰化物呈抗性的呼吸形式,这种呼吸形式可能并不需要细胞色素氧化酶,而是通过其他的对氰化物不敏感的电子传递体将电子传递给氧气。

7.答:铁硫蛋白是一种非血红素铁蛋白,其活性部位含有非血红素铁原子和对酸不稳定的硫原子,此活性部位被称之为铁硫中心。铁硫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与电子传递有关的蛋白质。铁硫蛋白中的铁原子与硫原子通常以等摩尔量存在,铁原子与蛋白质的四个半胱氨酸残基结合。根据铁硫蛋白中所含铁原子和硫原子的数量不同可分为三类:FeS中心、Fe-S中心和Fe-S 中心。在线粒体内膜上,铁硫蛋白和递氢4224体或递电子体结合为蛋白复合体,已经证明在呼吸链的复合物I、复合物Ⅱ、复合物Ⅲ中均结合有铁硫蛋白,其功能是通过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化合价变化来传递电子,而且每次只传递一个电子,是单电子传递体。

8.答:细胞内存在着三种经常参与能量代谢的腺苷酸,即A TP、ADP和AMP。这三种腺苷酸的总量虽然很少,但与细胞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紧密相联。三种腺苷酸在细胞中各自的含量也随时在变动。生物体中ATP-ADP-AMP系统的能量状态(即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在数量上衡量称能荷。

能荷的大小与细胞中ATP、ADP和AMP的相对含量有关。当细胞中全部腺苷酸均以ATP形式存在时,则能荷最大,为100‰,即能荷为满载。当全部以AMP形式存在时,则能荷最小,为零。当全部以ADP形式存在时,能荷居中,为50%。若三者并存时,能荷则随三者含量的比例

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百分值。通常情况下细胞处于80‰的能荷状态。

能荷与代谢有什么关系呢?研究证明,细胞中能荷高时,抑制了A TP的生成,但促进了A TP的利用,也就是说,高能荷可促进分解代谢,并抑制合成代谢。相反,低能荷则促进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

能荷调节是通过ATP、ADP和AMP分子对某些酶分子进行变构调节进行的。例如糖酵解中,磷酸果糖激酶是一个关键酶,它受ATP的强烈抑制,但受ADP和AMP促进。丙酮酸激酶也是如此。在三羧酸环中,丙酮酸脱氢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等,都受ATP的抑制和ADP的促进。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速度同样受A TP抑制和ADP促进。9.答:目前解释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如何偶联的假说有三个,即化学偶联假说、结构偶联假说与化学渗透假说。其中化学渗透假说得到较普遍的公认。该假说的主要内容是:

(1)线粒体内膜是封闭的对质子不通透的完整内膜系统。

2)电子传递链中的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是交叉排列,氢传递体有质子(H)泵的作用,++(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不断地将质子(H)从内膜内侧基质中泵到内膜外侧。

3)质子泵出后,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回到内膜内侧,这就形成内膜外侧质子(H)浓度高于内+(

侧,使膜内带负电荷,膜外带正电荷,因而也就形成了两侧质子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梯度。这两种跨膜梯度是电子传递所产生的电化学电势,是质子回到膜内的动力,称质子移动力或质子动力势。

4)一对电子(2eˉ)从NADH传递到O的过程中共有3对H从膜内转移到膜外。复2十合物十(

Ⅰ、Ⅲ、Ⅳ着质子泵的作用,这与氧化磷酸化的三个偶联部位一致,每次泵出2个H。

(5)质子移动力是质子返回膜内的动力,是ADP磷酸化成A TP的能量所在,在质子移动+力驱使下,质子(H)通过FF-ATP合酶回到膜内,同时ADP磷酸化合戚ATP。01

(完整版)生物进化的秘密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生物进化的秘密》 教学设计 邵 府 小 学 科学教师:赫立娟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生物进化的秘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作用与平衡”这一概念,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从教材内容呈现顺序来看,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本节课是在前两节基础上,通过故事,对长颈鹿、桦尺蠖等动物进化过程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分析环境的变化给生物带来的影响,初步理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浅层含义。本课围绕“生物进化的秘密”这一主线,设计了三个活动:1、“达尔文的故事”:通过收集和阅读达尔文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2、“长颈鹿的进化过程”,让学生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解释生物的进化现象。3、“游戏环节”捕食猎物,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自然选择”学说。 二、学情分析: 《生物进化的秘密》为《生物的进化》单元第三课,学生在学习了前两课《生命从哪里来》和《寻找生物进化的证据》,对生命起源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从网上获书中了解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很自然会想到那些原始的生命是如何演变成现在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的,生物进化的秘密是怎样的。本课从观察种类繁多的动物开始,

从观察理解有些生物已经灭绝有些名字相同但是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处的环境不用,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差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进行资料的阅读与整理,通过模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探究目标:能运用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等生物的进化原因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生物是一直在进化的观点;学习达尔文尊重事实,坚忍不拔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材料理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理论。 教学难点:通过长颈鹿等生物的进化历史说明“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理论。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和阅读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查找某一种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模拟实验材料:大米、黑米、盘子、记录表等。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3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13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单元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与比较 1. 生物氧化与燃烧 2. 氧化还原电势与氧化还原电势差 3. 自由能变化与标准自由能变化 4. 氧化磷酸化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5.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与抑制 6. 甘油-3-磷酸穿梭系统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7. ATP/ADP交换体与F1F0-ATP酶 8. NADH呼吸链与FADH2呼吸链 9. 磷氧比与能荷 (二)填空题 1.生物氧化是在细胞中,同时产生的过程。 2.有机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和。 3.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用表示,标准自由能变化用表示,生物化学中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则用 表示。 4.△G<0时表示为反应,△G>0时表示为反应,△G =0时表示反应达到。 5.所谓高能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生物界的。 6.化学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平衡常数有密切的关系,即△G0′=。 7.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势(E0′)有密切的关系,即△G0′=。如细胞色素aa3把电子 传给分子氧的△G0′= kJ/mol。 8.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定位于。原核细胞的呼吸链存在于上。 9.电子传递链中的铁硫蛋白中铁与或无机硫结合而成。 10.NADH脱氢酶是一种蛋白,该酶的辅基是。 11.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在呼吸链中以的变价进行电子传递,每个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每次传递 个电子。 12.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复合体Ⅳ已具备同时将个电子交给1分子氧气的机制。 13.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氧化还原电势的载体依次向的载体传递。 14.呼吸链的复合物Ⅳ又称复合物,它把电子传递给02,又称为。 15.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中,鱼藤酮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抗霉素A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CN-、 N3-和CO则专一地阻断由到的电子传递。 16.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小分子物质是,它在呼吸链中起的作用。 17.电子传递体复合体的辅基主要有、、、。 18.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与细胞色素b、c、c1中的辅基是,细胞色素aa3中的辅基是。 19.氧化态的细胞色素和的血红素A辅基中的铁原子参与形成个配位键,它还保留个游离配位键,所以能 和结合,还能和、、结合而受使此酶活性受抑制。 20. 在呼吸链上位于细胞色素c1的前一个成分是,后一个成分是。 21. 在电子传递链中氧化还原电位差最大的一步在与之间。 22. 除了含有Fe以外,复合体Ⅳ还含有金属原子。 23. 杀粉蝶菌素作为呼吸链上类似物,能够阻断呼吸链。 24. 细胞内呼吸链类型主要有和。从NADH和FADH2分别将电子传递给氧的过程中自由能变分别为 和。经测定这两条呼吸链的P/O分别为、。 25. ATP→ ADP+Pi的△G O′为。由NADH→02的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理论上足以偶联ATP合成的3个部位 是、、。 26.解释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机制的三个假说是、、 . 27. 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认为在传递过程中被从线粒体内膜泵到膜外形成,由此形成的为ATP 合成提供能量。 28. 线粒体内膜上能够产生跨膜的质子梯度的复合体是、和。 29.线粒体ATP酶是由和两部分组成,质子从线粒体外返回基质要经过,ATP合成是在 中,合成一个ATP需质子。 30.质子驱动力(pmf)的大小与跨膜梯度(△pH)和膜电位(△ψ)有密切关系,pmf = 。 31.可以使用学说很好地解释F1F0-ATP酶的催化机理。 32.线粒体外的NADH可以通过和二个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然后被氧化。 33.在含有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酶活性的细胞匀浆液中,彻底氧化一摩尔丙酮酸、NADH、葡萄糖和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各产生、、和 ATP 。 34. 生物氧化体系主要可由为、和三部分组成。 35. 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的反应实现的,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是通过 形成的。 36. 理论上,OAA、苹果酸、还原性维生素C、葡萄糖氧化成C02和H20时的P/O值分别是、、、。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一、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bioogical oxidation)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磷氧比(P/O)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能荷(rnergy charge) 化学渗透理论(chemiosmotic theory) 解偶联剂(uncoupling agent) 高能化合物(high energy compound) 电子呼吸传递链(repiratory electron-transport chain)

二、填空题: 1、生物氧化有3种方式:、和。 2、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和参与。 3、原核生物的呼吸链位于。 4、ΔG0‘为负值是反应,可以进行。 ‘值小,供出电子的倾向。 5、生物分子的E 6、生物体高能化合物有、、、、、等类。 7、细胞色素a的辅基是与蛋白质以键结合。 8、无氧条件下,呼吸链各传递体都处于状态。 9、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 10、举出3种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和。 11、举出2例生物细胞中氧化脱羧反应、。 12、生物氧化是在细胞中,同时产生的过程。 13、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指水解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能量代谢的。 14、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 15、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参与作用,即参与从到的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的转移到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 16、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氧化还原电势的载体依次向氧化还原电势的载体传递。 -、CO抑制作用分别是、和。17、鱼藤酮、抗霉素A、CN-、N 3 18、典型呼吸链包括和两种,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不同而区别的。 19、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公认学说,是英国生物化学家于1961年首先提出。 20、化学渗透假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内膜上,其递氢体有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差,同时被膜上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Pi→ATP。 的生成不是碳与氧的直接结合,而是。 21、体内CO 2

《生物化学》作业及答案

《生物化学》作业 一、填空 1. 组氨酸的pK1(α-COOH)是1.82,pK2 (咪唑基)是6.00,pK3(α-NH3+)是9.17,其pI是(1)。 2. 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以增强蛋白质的溶解度,这种现象称(2),而高浓度的中性盐则使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这种现象称(3)。 3. 对于符合米氏方程的酶,v-[S]曲线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的截距 为__(4)__。 4. 维生素B1的辅酶形式为(5),缺乏维生素(6)易患夜盲症。 5. 在pH >pI的溶液中,氨基酸大部分以(1)离子形式存在。 6. 实验室常用的甲醛滴定是利用氨基酸的氨基与中性甲醛反应,然后用碱(NaOH)来滴定(2)上放出的(3)。 7. 对于符合米氏方程的酶,v-[S]曲线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纵轴上的截距 为__(4)_。 8. FAD含有维生素(5),NDA+含有维生素(6)。 9. 在pH<pI的溶液中,氨基酸大部分以(1)离子形式存在。 10. 在α螺旋中C=O和N-H之间形成的氢键与(2)基本平行,每圈螺旋包含(3)个氨基酸残基。 11. 假定某酶的v-[S]曲线服从米-门氏方程,当[S]等于0.5 K m时,v是V max的(4)。 12. 氨基移换酶的辅酶含有维生素(5),缺乏维生素(6)_易患恶性贫血。 13. 蛋白质在酸性溶液中带净(1)电荷。 14. 蛋白质中的α螺旋主要是(2)手螺旋,每圈螺旋含(3)个氨基酸残基。 15. 缺乏维生素(5)易患佝偻病,维生素C和维生素(6)是天然抗氧化剂。 填空 1.(1)7.59 2. (2)盐溶(3)盐析 3. (4)1/Km 4. (5)TPP (6)A 5.(1)负 6.(2)氨基(3)H+ 7.(4)1/V 8.(5)B2 (6)PP 9.(1)正10.(2)螺旋轴(3)3.6 11.(4)1/3 12.(5)B6(6)B12 13.(1)正14.(2)右(3)3.6 15. (5)D (6)E (二)判断 1. 错 2. 对 3. 对 4. 错 5. 错 6. 错 7. 对 8. 对 9. 对10. 错11. 错12. 对13. 错14. 错15. 错16. 错17. 对18. 对19. 对20. 错21. 错22. 对23. 错24. 错 二、判断 1. 糖蛋白的O-糖肽键是指氨基酸残基的羧基O原子与寡糖链形成的糖苷键。 2. 在水溶液中,蛋白质折叠形成疏水核心,会使水的熵增加。 3. 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4. 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5. H+顺浓度差由线粒体内膜内侧经ATP酶流到外侧,释放的能量可合成ATP。

生物氧化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 al use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五章生物氧化 授课题目第一节线粒体氧化体系 第二节A TP的生成与能量的利用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生成 教学地点 第七教室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 实训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 时间 教学分析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必修课程,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识) 1、生物氧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理解A TP的生成方式与流程 能力目标:(专业能 力、方法能力、社 会能力) 通过生物氧化中能量的变化,训练学生分析、理解、综 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呼吸链 2、ATP的生成方式。 教学难点1、呼吸链中电子与氢的传递 2、A TP的生成方式 教学设计 利用讲授、讨论、多媒体课件、提问、测试、等教学手段给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本节课内容。 学法设计 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入课堂,引起学生兴趣,并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第二版教材 教案、PPT、讨论话题 教学内容(任务)及过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或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和时间分配 导入:什么是生物氧化? 1.概念: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也称为组织呼吸。 2、特点: (1)反应条件温和,温度为37℃,pH近中性,有水参加,在酶 10min 导入新课讨论 5min 板书讲解

生物参考资料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答案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 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 和H2O 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 转变成ATP。 2.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 磷酸化生成ATP 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 的主要方式。 4.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内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为柠檬酸,进行一系列反应又生成草酰乙酸,同时乙酰基被彻底氧化为CO2 和H2O,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5.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如在糖酵解(EMP)的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后产生的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激酶催化下形成ATP 的反应,以及在2-磷酸甘油酸脱水后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催化形成ATP 的反应均属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另外,在三羧酸环(TCA)中,也有一步反应属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如α-酮戊二酸经氧化脱羧后生成高能化合物琥珀酰~CoA,其高能硫酯键在琥珀酰CoA 合成酶的催化下转移给GDP 生成GTP。然后在核苷二磷酸激酶作用下,GTP 又将末端的高能磷酸根转给ADP 生成ATP。 6.能荷(energy charge)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ATP-ADP-AMP 系统的能量状态。能荷=([ATP]+ 1/2[ADP])/([ATP]+[ADP]+[AMP]) 7.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8.乳酸循环: 乳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 糖异生作用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 酸循环。 9.发酵: 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 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 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10.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 代谢最主要途径。 11.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 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12.肝糖原分解: 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13.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 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 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第五章 生物氧化(含答案)

第五章生物氧化 解释题 1 .呼吸链 2 .磷氧比值 3 .氧化磷酸化作用 4 .底物水平磷酸化 填空题 1 .代谢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 和_____ 。 2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_____ 进行的,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 _____进行的。 3. 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反应实现的,生物氧化产生的 H20 是通过_____形成的。 4. 典型的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氧化体系是由 _____、 _____和_____ 三部分组成的。 5. 典型的呼吸链包括_____ 和 _____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 _____不同而区别的。 6. 填写电子传递链中阻断电子流的特异性抑制剂: NAD → FAD → CoQ → Cytb → Cytc l → Cytc → Cytaa3 → O2 ()()() 7. 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 _____,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 _____于 1961 年首先提 出的。 8. 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内膜上。其递氢体有_____ 作用,因而造成内膜 两侧的_____ 差,同时被膜上 _____合成酶所利用,促使 ADP + Pi → ATP 。 9 .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生成 ATP 的偶联部位是 _____、_____ 和 _____。 10 .绿色植物生成 ATP 的三种方式是_____ 、 _____和_____ 。 11 .细胞色素 P 450 是由于它与结合后,在处出现_____ 峰而命名的,它存在于 _____中,通常 与 _____作用有关。 12 . NADH 通常转移_____ 和 _____给 O 2 ,并释放能量,生成_____ 。而 NADPH 通常转移_____ 和 _____给某些氧化态前体物质,参与代谢。 13. 每对电子从 FADH 2 , 转移到 _____必然释放出两个 H + 进人线粒体基质中。 14 .细胞色素 P 450 在催化各种有机物羟化时,也使_____ 脱氢。 15 .以亚铁原卟啉为辅基的细胞色素有 _____、_____ 、_____ 。以血红素 A 为辅基的细胞色素是 _____。 16. 惟有细胞色素_____ 和_____ 辅基中的铁原子有 _____个结合配位键,它还留_____ 个游离配位 键,所以能和 _____结合,还能和 _____、 _____结合而受到抑制。 17. NADH 或 NADPH 结构中含有 _____,所以在_____ nm 波长处有一个吸收峰;其分子中也含有尼克酰胺的,故在 _____nm 波长处另有一个吸收峰。当其被氧化成 NAD + 或 NADP + 时,在 nm 波长处的吸收峰便消失。 18. CoQ 在波长_____ nm 处有特殊的吸收峰,当还原为氢醌后,其特殊的吸收峰。 19. 氧化型黄素酶在_____ 和_____ nm 波长处有两个吸收峰,当转变成还原型后在 nm 波长的吸收峰消失。 20. 过氧化氢酶催化_____ 与_____ 反应,生成和_____ 。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全部万能模板.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复述、列举 ____ (2)解释、说明、概述 ____ (3)完成、解决 ____ 例: 说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解释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 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过程与方法 (1)感受、参与 ____ ,提高 ____ (2)讨论、交流 ____ ,提高 ____ (3)尝试、分享 ____ ,提高 ____ 例: 通过图文结合,提高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活动体验和情景体验,提高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3.通过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 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同、关注 ____ (2)形成、养成 ____ (3)确立、树立 ____ 例: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验合作精神,形成生物学习的兴趣; 认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 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态度; 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 4. 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 1) ____ 2.难点 ( 1) ____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活动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提问:(1)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能是怎么转变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光合作用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又是依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呢? (叶绿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 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2.讲授新课 探究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 体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强调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不同,其中纸层析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 着重讲解,通过 F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 工合作。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五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特点及高能化合物 生物氧化的实质是脱氢、失电子或与氧结合,消耗氧生成CO 2和H 2O ,与体外有机物的化学氧化(如燃烧)相同,释放总能量都相同。生物氧化的特点是:作用条件温和,通常在常温、常压、近中性pH 及有水环境下进行;有酶、辅酶、电子传递体参与,在氧化还原过程中逐步放能;放出能量大多转换为ATP 分子中活跃化学能,供生物体利用。体外燃烧则是在高温、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剧烈游离基反应,能量爆发释放,并且释放的能量转为光、热散失于环境中。 (一)氧化还原电势和自由能变化 1.自由能 生物氧化过程中发生的生化反应的能量变化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可用热力学上的自由能变化来描述。自由能(free energy )是指一个体系的总能量中,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能够做功的那一部分能量,又称为Gibbs 自由能,用符号G 表示。物质中的自由能(G )含量是不易测定的,但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 )是可以测定的。 B A ?→← ΔG =G B —G A 当ΔG 为负值时,是放能反应,可以产生有用功,反应可自发进行;若ΔG 为正值时,是吸能反应,为非自发反应,必须供给能量反应才可进行,其逆反应是自发的。 ][] [ln B A RT G G o +?=? 如果ΔG =0时,表明反应体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平衡常数为K eq ,由已知的K eq 可求得ΔG °: ΔG °=-RT ln K eq 2. 氧化还原电势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倾向(或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倾向)的大小,

生物化学(6.3)--作业生物氧化(附答案)

第六章 生物氧化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 解偶联剂: 呼吸链: 细胞色素氧化酶: NADH氧化呼吸链: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P/O比值: 解偶联作用: 高能磷酸化合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化学渗透假说: α-磷酸甘油穿梭(a-glycerophosphateshuttle)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malate-asparateshuttle) 加单氧酶: 问答题 1. 简述体内能量以及水生成的方式。 2. 以感冒或患某些传染性疾病时体温升高说明解偶联剂对呼吸链作用的影响。 3. 何谓呼吸链,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4. 试述线粒体体外的的物质脱氢是否可以产生能量?如可以,是通过何种机制? 5. 给受试大鼠注射DNP(二硝基苯酚)可能引起什么现象?其机制何在? 6. 当底物充足时(如乳酸等),在呼吸链反应系统中加入抗霉素A,组分NADH和Cytaa3的氧化还原状态是怎样的? 7. 何谓加单氧酶(monooxygenase)?简述其存在部位、组成、催化的反应及其特点。 8. 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的NADPH,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如何进一步氧化? 9. 生物氧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试说明物质在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有哪些异同点? 10. 人体生成A TP的方式有哪几种?请详述具体生成过程。 11. 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有何区别? 12. 胞浆中的NADH如何参加氧化磷酸化过程?试述其具体机制。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 [答案]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是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过程。

生物教学设计,怎么写

篇一:生物教学设计与教案的比较 贵州师范大学 研究生作业(论文) 作业(论文)题目:生物教学设计与教案的比较 课程名称:生物学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 任课教师姓名:宋锡全、李亚军研究生姓名:陈洪达 学号:4201320000511 年级: 2013级 专业:学科教学(生物) 学院(部、所):生命科学学院任课教师评分: 年月日 生物教学设计与教案的比较 陈洪达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长期以来,有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和教案是一回事,认为两者没什么本质区别,这是不正确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设计教案区别 生物教学设计和教案二者既有相通相类的地方,又有着不同的地方。教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课时教学计划,是备课结果的直接体现,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剧本”。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然而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是对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评价的计划、安排或方案。由此看来,教案与教学设计虽有深厚的渊源,却也存在差异。 教案,即通常所说的课时教学计划,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生物教案即是以生物的某一课时或研究主题为基本单元确定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目标及其达成途径的教学设想,是对生物教学过程的设想,其制定的依据是生物学教学大纲,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教学设计”有时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或“系统开发”。是以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是对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评价的计划、安排或方案。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 二、对应范围不同 教案即课时教学计划方案,它是辅助教师个人教学的的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案,严格来说,教案是以某一课时或者某一课题为研究对象来确定的具体教学方案。因此,教案的研究范围较为集中,表现为“微观性”。换句话说,单从研究对象范围来说,教案仅是教学设计的一重要部分,在对应层次上不及教学设计的宽泛。 教学设计则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单从一堂课来说,不仅要考虑这堂课中的各个要素,把它本身作为整体来看待,同时,还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是与本课程教学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要求的对应研究范围是整个与教学有关的各种动态的复杂教学因素构成的教学系统。是把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强调以“学”为中心,推动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即第三代id模式。总的来说,教学设计的层次包括以系统、课堂、产品为中心的三个设计层次,它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以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因此,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范围要比教案的宽广,表现出明显的“宏观性”。 三、理念不同

生物化学B作业1-5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B》第1-5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作业1答案 A型题: 1. 具有抗凝血作用的是[C ] C.肝素 2. 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是[A ] A.亚麻酸 3. 含有α-1,4-糖苷键的是[ A] A.麦芽糖 4. 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消化的是[D ] D.纤维素 5. 用班氏试剂检验尿糖是利用葡萄糖的哪种性质[B ] B.还原性 6. 属于戊糖的是[A ] A.2-脱氧核糖 7. 下列说法符合脂肪概念的是[E ] E.脂肪是三脂酰甘油 8. 主要的食用糖是[C ] C.蔗糖 9. 胆固醇不能转化成[B ] B.乙醇胺 10. 脂肪的碘值愈高表示[B ] B.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愈高 11. 可发生碘化反应的是[B ] B.三油酰甘油 12. 不属于卵磷脂组成成分的是[B ] B.乙醇胺 B型题: A.果糖 B.乳糖 C.葡萄糖 D.透明质酸 E.糖原 13.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 C] 14. 被称为动物淀粉的是[ E] A.胆固醇酯 B.磷脂酰胆碱 C.胆汁酸盐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单酰甘油 15. 血浆运输不饱和脂肪酸的方式之一是[A ] 16. 对食物中脂类的消化吸收起重要作用的是[ C] 17. 对脂肪的运输有协助作用的是[B ]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成酯反应 D.成苷反应 E.半缩醛反应 18. 葡萄糖生成山梨醇是[B ] 19. 果糖与磷酸生成6-磷酸果糖是[C ] 20. 葡萄糖生成甲基葡萄糖苷是[D ]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作业2答案 A型题: 1. 标准氨基酸的分子中没有 D.醛基 2. 下列氨基酸除哪个以外属于同一类氨基酸 B.牛磺酸 3. 两种蛋白质A和B,现经分析确知A的等电点比B高,所以下面一种氨基酸在A的含量可能比B多,它是 B.赖氨酸 4. 选出非编码氨基酸 B.胱氨酸 5. 单纯蛋白质中含量最少的元素是 E.s 6.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E.蛋白质溶液的酸碱度越偏离其等电点越容易沉淀 7. 第一种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 C.激素 8. 根据元素组成的区别,从下列氨基酸中排除一种氨基酸 C.胱氨酸 9.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中和蛋白质所带电荷,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 10. 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二硫键,所以该蛋白质含有 C.半胱氨酸 11. 泛酸是人体所需的一种维生素,但它本身没有生物活性,而是在人体内与ATP及一种氨基酸合成为辅酶A后才在代谢中发挥作用。这种氨基酸是 D.半胱氨酸 12. 维系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化学键是 D.氢键 13. 从组织提取液中沉淀蛋白质而又不使之变性的方法是加入 A.硫酸铵 14. 选出不含硫的氨基酸 D.组氨酸 15. 改变氢键不会改变蛋白质的 A.一级结构 16. 根据基团结构,从下列氨基酸中排除一种氨基酸C.脯氨酸 17. 哪种成分在人体内含量最稳定 D .DNA 18. 请选出分子量较大的氨基酸 C.色氨酸 19. 一条蛋白质多肽链由10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它的分子量的可能范围是 C.10 000~12 000 20.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生物氧化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2.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ATP的利用。 3.了解:化学渗透假说;ATP合酶的结构及ATP合成的机制;机体其他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酶、超氧物岐化酶和微粒体中的氧化酶——加单氧酶和加双氧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 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教学难点: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胞液中NADH的氧化。 三、教学方法设计: 1、结合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三个阶段,以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引出生物氧化的概念,导入本章的内容,同时结合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及一些临床疾病(如CO中毒等)的发生与生物氧化的关系,说明学习生物氧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2、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抓住关键,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教具:电脑、投影仪、话筒、粉笔、教鞭、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做到图文并茂; 2、语言表达、适当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关于生物氧化作业与答案

生物氧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中,典型的呼吸链有两种,它们是NADH 呼吸链和 FADH 呼吸链。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2 载体不同而区别的。 2、在呼吸链中,惟一的非蛋白组分是辅酶Q ,惟一不与线粒体膜紧密结合的蛋白质是细胞色素C 。 3、细胞色素是一类含有铁卟啉辅基的电子传递体,铁硫蛋白是一类含有非卟啉铁和对酸不稳定的硫的电子传递体。 4、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化学渗透学说,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Peter Mitchell 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5、一对电子从NADH传递至氧的过程中,还原力逐渐降低,氧化力逐渐增强。 6、合成1分子ATP需 3 个质子通过ATP合酶,每个ATP 从线粒体基质进入胞质需消耗 1 个质子,这样每产生1分子ATP,共需消耗 4 个质子。 7、生物氧化中NADH呼吸链的P/O比值是每消耗1摩尔的原子 呼吸链的P/O比值 1.5 。生成的ATP摩尔数,FADH 2 8、用特殊的电子传递抑制剂可将呼吸链分成许多单个反应,这是一种研究氧化磷酸化中间步骤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抑制剂及作用如下:①鱼藤酮、安密妥等抑制电子由NADH 向CoQ 的传递。 ②抗霉素A抑制电子由细胞色素b 向c 的传 1

③氰化物、CO等抑制电子由细胞色素(a+a 3 ) 向分子氧的传递。 9、穿梭作用主要有磷酸甘油穿梭系统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两者进入呼吸链氧化,其P/O值分别是 1.5 和 2.5 。 10、ATP 是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供应者。脂肪是肌肉中能量的贮存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哪一叙述不是生物氧化的特点?:(D ) A、逐步氧化 B、必需有水参加 C、生物氧化的方式为脱氢反应 D、能量同时释放 2、能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的细胞色素是:( D ) A、Cyt aa 3B、Cyt b C、Cyt c 1 D、Cyt c 3、真核细胞的电子传递链定位于:( C ) A、胞液 B、质膜 C、线粒体内膜 D、线粒体基质 4、下列关于NADH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可在胞液中生成 B、可在线粒体中生成 C、可在胞液中氧化生成ATP D、可在线粒体中氧化并产生ATP 5、在生物氧化中FMN和FAD的作用是( D ) A、转氨 B、加氧 C、脱羧 D、递氢 6、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高能化合物?( A ) A、葡萄糖-6-磷酸 B、肌酸磷酸 C、GTP D、1,3-二磷酸甘油酸 7、电子传递抑制剂会引起下列哪种效应?( A ) A、电子传递停止,ATP合成停止 B、电子传递停止,ATP 正常合成 C、氧不断消耗,ATP合成停止 D、氧不断消耗,ATP正常合成 8、解偶联剂会引起下列哪种效应?( B ) A、氧不断消耗,ATP正常合成 B、氧不断消耗,ATP合成停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的内容,具体内容: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一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构建模型,体验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情感态度方面 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两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

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此外,还应重点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会运用该模型解释相应的生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是对问题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相关问题的好奇与有趣水平,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所以教师的思维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节课利用科学史实验资料,设计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基于资料和问题的课堂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按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达到一定深度,使学生顺利由感性认 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难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引入新课 2.讲述膜的磷脂排布 3.演示电镜照片 4.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构建模型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选择题 1.生物氧化的底物是: A、无机离子 B、蛋白质 C、核酸 D、小分子有机物 2.除了哪一种化合物外,下列化合物都含有高能键?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磷酸肌酸 C、ADP D、G-6-P E、1,3-二磷酸甘油酸 3.下列哪一种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 A、延胡羧酸→丙酮酸 B、CoQ(氧化型) →CoQ(还原型) C、Cyta Fe2+→C yta Fe3+ 、Cytb Fe3+→Cytb Fe2+、NAD+→NADH E D 4.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有一组分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这就是: A、NAD+ B、FMN C、FE、S D、CoQ E、Cyt 5.2,4-二硝基苯酚抑制细胞的功能,可能是由于阻断下列哪一种生化作用而引起? A、NADH脱氢酶的作用 B、电子传递过程 C、氧化磷酸化 D、三羧酸循环 E、以上都不是 6.当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被CN-抑制后,这时偶联磷酸化: A、在部位1进行 B、在部位2 进行 C、部位1、2仍可进行 D、在部位1、2、3都可进行 E、在部位1、2、3都不能进行,呼吸链中断7.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A、c1→b→c→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8.在呼吸链中,将复合物I、复合物II与细胞色素系统连接起来的物质是什么? A、FMN B、Fe·S蛋白 C、CoQ D、Cytb 9.下述那种物质专一的抑制F0因子?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寡霉素 D、苍术苷 10.下列各种酶中,不属于植物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的为: A、内膜外侧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 B、内膜内侧对鱼藤酮不敏感NADH脱氢酶 C、抗氰的末端氧化酶 D、a-磷酸甘油脱氢酶 11.下列呼吸链组分中,属于外周蛋白的是: A、NADH脱氢酶 B、辅酶Q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a- a3 12.下列哪种物质抑制呼吸链的电子由NADH向辅酶Q的传递: A、抗霉素A B、鱼藤酮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 13.下列哪个部位不是偶联部位: A、FMN→CoQ B、NADH→FMA C、b→c D、a1a3→O2 14.ATP的合成部位是: A、OSCP B、F1因子 C、F0因子 D、任意部位 15.目前公认的氧化磷酸化理论是: A、化学偶联假说 B、构象偶联假说 C、化学渗透假说 D、中间产物学说16.下列代谢物中氧化时脱下的电子进入FADH2电子传递链的是:

第六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作业题萧蓓蕾(0)

第六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氧化磷酸化 2. 底物水平磷酸化 3.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4.磷氧比(P/O) 5.解偶联作用 二、填空题 1.按H的最初受体不同可将呼吸链分为和两种呼吸链。 2.苹果酸经穿梭系统进入呼吸链氧化,其P/O比为。 3.鱼藤酮、抗霉素A和CN-、N3-、CO的抑制部位分别是、和。 4.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和。 5.胞浆中的NADH通过、穿梭机制进入线立体。 三、选择题 1.下列代谢物经相应特异脱氢酶催化脱下的2H,不能进入NADH呼吸链氧化的是:( ) A.柠檬酸 B.苹果酸 C.α-酮戊二酸 D.琥珀酸 2. 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的组分为( )。 A.NAD+ B.FMN C.CoQ D.Fe-S 3.呼吸链中细胞色素的排列顺序是( )。 A.c-c1-b-aa3 B.c1-c-b-aa3 C.b-c1-c-aa3 D.b-c-c1-aa3 4.氢原子经NAD呼吸链传递氧化成水时,磷氧比是:() A.3 B.2 C.1 D.1/2 5.P/O比值是指:() A.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分子数 B.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数 C.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原子数 D.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分子数 E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数 6.2,4-二硝基苯酚抑制细胞的功能,可能是由于阻断下列哪一种生化作用而引起?( ) A.NADH脱氢酶的作用 B.电子传递过程 C.氧化磷酸化 D.三羧酸循环 E、以上都不是 7.氰化物中毒是由于它抑制了电子传递链上的()。 A.Cyta B. Cytb C. Cytc D. Cytaa3 8.呼吸链磷酸化是在什么部位()。 A.线粒体内膜 B.线粒体外膜 C.线粒体基质 D.细胞质 9.氧化磷酸化作用是将生物氧化过程释放的自由能转移并生成()。 A.NADPH B.NADH C.ATP D.FADH2 10.下列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线粒体内膜对H+离子没有通透性 B.线粒体内膜能由内向外通透H+离子 C. 线粒体内膜由外向内通透H+离子 D. 线粒体内膜能自由通透H+离子 11.辅酶Q是线粒体外膜()。 A.NADH脱氢酶的辅酶 B.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C.二羧酸载体 D. 呼吸链的氢载体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呼吸链?简述NADH和琥珀酸(FADH2)呼吸链各组成成分是如何排列的。 2. 举例说明真核细胞中的NADH是如何进入线粒体中被再氧化的。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中,代谢物脱氢产生的NADH或FADH2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时,所释放的自由能用于ADP磷酸化形成A TP,这样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 2. 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利用代谢中间产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产生ATP的磷酸化类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