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树
- 格式:doc
- 大小:41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七章 树木生长量测定习题一、填空题1.施耐德材积生长率的公式为 ,式中 。
2.树木生长包括 、 、 基本过程。
3.Logistic 方程 、Gompertz 方程 和单分子式 。
4.树木生长量分为 、 、 、 、 等五类。
5.某解析木长7.9米,用一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米。
6.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生长量。
7.总平均生长量是 被 所除之商。
8.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是呈 形。
9.树木生长率是某调查因子的 生长量与 的百分比。
10.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 、 、 。
二、名词解释1.树木的生长方程2.理论生长方程3.树干解析4.普雷斯勒生长率公式5.定期平均生长量三、简答题1.Richards 生长方程的生物学假设。
2.简述树木生长的特点。
3.简述树木年龄的测定方法。
4.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1.推导说明Mistcherlich (单分子式)生长方程()1(kt e A y --=式中:A ,k 为方程参数;y 为林木大小;t 为年龄)性质,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2.推导说明理查德生长方程(c kt e A y )1(--=式中:A,k,c 为方程参数;y 为林木大小;t 为年龄)性质,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五、证明题1.推导Gompertz 生长方程,并讨论其性质。
2.树木的生长率与时间平方的倒数成正比,试推导该生长方程,并讨论其性质。
(提示:请代入边界条件求特解)六、计算题1.某一树高3年,6年和9年时的总生长量分别为1.2cm,2.6cm,5.0cm, 试求各龄阶平均生长量及连年生长量。
2.有两株树做树干解析(按等长区分),一株H=29.3米,一株H=8.7米,问各树梢底径位置及截取圆盘的个数。
3.一株落叶松人工林树高总生长方程为:t e H /64.185.32-= 试计算该树30年(t=30)时的树高连年生长量。
4.某一株树高3年和6年时的总生长量分别为1.0m ,2.6m ,试计算5年时的树高。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知识树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的知识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球的运动: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解释造成昼夜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2. 气候与气象:介绍气候和气象的概念,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认识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和分布。
3. 气象要素:介绍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气象图解: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气象图,包括天气图、气温图、降水图等,了解它们的符号和表示方法。
5.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6. 自然灾害与预防: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和飓风等,学习如何预防和减轻其影响。
7. 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了解如何使用地图和卫星图像进行地理研究和分析。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地理现象,培养对地球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第七章园林树木栽植地环境与适地适树以往园林树木的栽植,考虑换土等改造因素较多,对栽植地环境研究认识不够,这样做既不科学又费工费时。
由于科学认识和预见不够,往往达不到应有的功能效果。
植物所生活的空间叫做“环境”,任何物质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植物的环境主摹包括气候因子(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土壤因子、水文因子、地形地势因子、生物因子及人类的活动等。
园林树林栽植的环境,广义地说包括自然保护区(相当于欧美的国家公园、游览区内的一切经保护,不加人为改造,只修路和少量进行饮食、住宿服务的设施)、风景名胜区(由自然景观和历史上人为等因素所形成的一类游览资源)、城市园林绿地(基本是由人造或经艺术创造的生活环境)这三大类,其中最典型而有代表性的是城市环境。
园林树木栽植的城市环境是自然和人类生境的综合体,一方面,城市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水文等特征制约着园林树木的树种、品种的选择以及林木生长发育的规律,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另一方面,城市独特的下垫面性质,决定了城市树木的生长环境与区域大环境在小气候、土壤、水文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尤其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深刻地影响、改变着城市树木生长着的环境,并使树木的生长发育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就是说树木既要生长在于己不利的有别于自然环境的环境之中,又要使树木的生长发育满足、符合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群体的特定需要为目的。
因此,为使园林树木满足其功能和艺术上的需要,研究园林树木栽植地的环境,从城市特定的下垫面性质出发,结合树木自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真正做到适地适树,从而使树木能健康长寿的生长,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图7—1)。
第一节城市环境概述一个城市的建成、改建和扩建,对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的影响极大。
在原有平原、江河两岸、海滨、湖滨、山谷、山地等地修建城市,包括居住建筑、工厂建筑、道路、广场和其它公共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部分地形地貌,各种建筑物、道路等代替了植物的覆盖,即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进而影响城市的光热状况和土壤状况。
第七章树木生长量测定一、名词解释1.生长量2.早材与晚材3.年轮4.树木的生长方程5.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6.数量成熟龄7.生长率8.树干解析9.解析木10.定期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11.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12.生长曲线13.树木生长理论方程二、填空1.在测树学中,、及是重要的“三大量”。
2.树木生长量的大小及生长速率,一方面受_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的影响。
3.树木生长量按调查因子划分有、、、、和等;按时间划分为、、等;按树木各部分划分有、、等。
4.由于生长率是说明树木生长过程中某一期间的相对速度,所以可以用于及等。
5.在树干解析过程中,应注意截取的圆盘不易过厚,要视树木直径大小的不同而定,一般~cm为宜。
在圆盘的非工作面上要标明,并以分式形式注记,分子为和,分母为_和。
6.Pv=(k+2)Pd成立的条件是。
7.产生断轮的原因通常是由于。
8.由于树木的生长速度是随树木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即由_-_-_-_。
9.一个理想的树木生长方程应满足、等条件,且最好能。
10.施耐德材积生长率公式的表达式为。
三、简答1.简述常见的年轮变异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利用年轮法测定树木年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简述树木生长方程的性质。
4.简述几种常用的树木理论方程。
5.简述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6.简述三种最常用的生长率公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7.简述各调查因子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8.简述伐倒木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9.简述立木材积生长量的测定步骤。
10.简述树干解析的外业及工作内容。
11.简述树木生长理论方程与树木生长经验方程的区别。
12.在实践中,为何可以认为普雷斯勒生长率方程是复利式公式的近似式?13.简述Richards生长方程的生物学假设。
14.简述逻辑斯蒂方程的性质。
15.简述伪年轮的一般特征。
16.简述平均生长量的主要用途。
四、计算1.已知一株红松,60年生时的材积为0.2746m3,70年生时为0.3921 m3,计算其70年生时的总生长量、总平均生长量,以及60-70年间的定期生长量、定期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
数据结构作业第7 章1.假设每个结点值为单个字符,而一棵树的层次遍历序列为ABCDEFGHIJ,则其根结点的值是。
A.A B. B C. J D. 以上都不对2.在一颗3 次树中度为3 的结点数为两个,度为2 的结点数为一个,度为1 的结点数为两个,则度为0 的结点数为个。
A.4 B. 5 C. 6 D. 73 . 对于一棵具有n 个结点、度为4 的树来说,。
A.树的高度最多是n-3B. 树的高度最多是n-3C. 第i 层上最多有4(i-1)个结点D. 至少在某一层上正好有4 个结点4.在任何一棵二叉树中,如果结点a 有左孩子b、右孩子c、则在结点的先序序列、中序序列、后序序列中,。
A.结点b 一定在结点a 前面B. 结点a 一定在结点c 前面C. 结点b 一定在结点c 前面D. 结点a 一定在结点b 前面5.设a、b 为一颗二叉树上的两个结点,在中序序列时,a 在b 之前的条件是。
A.a 在b 的右方 B. a 是b 的祖先C. a 在b 的左方D. a 是b 的子孙6.若二叉树的中序序列是abcdef,且c 为根结点,则。
A.结点c 有两个孩子B. 二叉树有两个度为0 的结点C. 二叉树的高度为5D. 以上都不对7.设有13 个值,用他们组成一颗哈夫曼树,则该哈夫曼树共有个结点。
A.13 B. 12 C.26 D. 258.在n 个结点的线索二叉树中(不计头结点),线索的数目为。
A.n-1B. nC. n+1D. 2n9.一棵度为2 的树中,其结点个数最少为。
10.设某棵树中结点值为单个字符,其后根遍历序列为ABCDEFG,则根结点值为。
11.一共8 层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个结点,具有100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数为。
12.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值为单个字符)的先序序列为abdecf,则该二叉树的中序序列为、层次序列为。
13.一棵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序列分别如下,其中有一部分未显示出来。
习题7
三、填空题
1.孩子链表表示法、双亲孩子表示法、孩子兄弟表示法。
2.11。
3. FEGHDCB、 BEFCGDH
4.先序、中序。
5.二叉树
四、应用题
1.所给树如下图:
(1)根结点是a,
(2)叶结点是d, m, n, f, j, k, l,
(3)g的双亲是c,
(4)g的祖先是a,
(5)g的孩子是j,k,
(6)e的子孙是m,n,
(7)e的兄弟是d, f的兄弟没有,
(8)结点b和n的层次各是2和5,
(9)树的深度是5,
(10)以结点c为根的子树的深度是3,
(11)树的度数是3。
2.答:度为2的有序树无左右子树之分,而二叉树有左右子树之分。
如含3个结点的有序树只有1棵,含3个结点的二叉树有5棵。
如下图所示。
含3个结点的度为2的有序树含3个结点的二叉树
3.试分别画出具有4个结点的树和4个结点的二叉树的所有不同形态。
解:如下图。
含4
个结点的树
5
棵只有右子树的二叉树
5
棵只有左子树的二叉树
4棵左右子树都有的二叉树
4.第i层的结点数目是k i-1个
(1) 编号为i 的结点的双亲结点(若存在)的编号是⎥⎥⎤⎢⎢⎡k
i (2) 编号为i 的结点的第j 个孩子结点(若存在)的编号是3i+j-1
(3) 编号为i 的结点有右兄弟的条件是结点个数大于⎥⎥⎤
⎢⎢⎡k i k ⨯,其右兄弟的编号是⎥⎥
⎤⎢⎢⎡k i k ⨯+1 与第6章的5、6、8一样
8. 一棵有n(n>0)个结点的d 度树, 若用多重链表表示, 树中每个结点都有d 个链域, 则在
表示该树的多重链表中有多少个空链域? 为什么?
答:dn-n+1个。
因为n 个结点共dn 个指针域,除根节点外,其余n-1个结点使用了n-1个
指针域,所以空闲的指针域共dn-n+1个。
9.一棵共有n 个结点的树,其中所有分支结点的度均为K ,求该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
10.写出图1所给树的先序和后序遍历序列,并将此树转化成二叉树。
先序序列为:abdegfchijk
后序序列为:dgefbihkjca
对应的二叉树为:
11.写出图2所给森林的先序和中序遍历序列,并将此森林转化成二叉树。
先序为:abcdfeghkijlmno
中序为:cfdebakhiljgnom
对应的二叉树为:
12、二叉树对应的森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