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技术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759.83 KB
- 文档页数:2
母猪场降本增效的方法和措施母猪场降本增效的方法和措施随着现代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母猪场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采取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母猪场降本增效的方法和措施: 1. 优化饲料管理:饲料是母猪场的关键因素之一,优化饲料管理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可以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定期检测饲料质量,及时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确保母猪得到充足的营养。
同时,注意避免饲料浪费,制定合理的饲料分配计划,以减少浪费。
2. 加强疫病防控:母猪场的疫病防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场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同时,要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及时预防和治疗母猪的疫病,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可以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如智能化养殖系统、自动化喂食系统、自动清粪系统等,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工劳动成本。
同时,注意优化生产过程,如合理组织母猪的分娩、交配、繁殖等流程,减少浪费和成本。
4. 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母猪场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
要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严格执行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
同时,要注意收集和分析财务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优化方案,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5. 加强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提高母猪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品牌,提高母猪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要注意维护品牌形象,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质量,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综上所述,母猪场降本增效的方法和措施包括优化饲料管理、加强疫病防控、提高生产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和加强品牌建设等。
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母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猪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技术措施养好母猪,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一头母猪一年能提供更多的,健壮的仔猪。
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母猪哺乳期和母猪断奶到再配种的间隔时间,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就能达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饲养母猪经济效益乃至整体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一.增加胎产活仔数(一)强化免疫在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都可不同程度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失败。
如何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免疫程序,在配种前必须切实搞好免疫,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
(二)饲养优良品种实践证明,地方良种和杂交(土杂、良杂)猪具有产仔数的遗传特性。
选留优良地方品种和杂交猪作种猪,能增加胎产活仔猪数。
(三)科学饲养管理1.创造一个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一是勤消毒,减少环境病原微生物。
二是温度适宜,冬暖夏凉,避免高温应激。
三是通风。
四是栏舍内干燥、干净、卫生。
五是供给清洁卫生新鲜饮水。
六是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2.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科学饲喂。
按饲养标准配制饲料,满足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
饲料新鲜,不得饲喂变质、霉败、冰冻和带毒性及刺激性的饲料。
实行科学饲喂,看膘投料,保持一个健康的体质。
3.提高精子活力。
公猪适度运动,适度的配种强度,保持健康的体质,旺盛的精力和性欲,才能保持优良的精液品质,精子活力好,受胎率高。
4.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工作,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产仔数的关键和保证。
母猪的发情鉴定采用外部观察、压背法和公猪试情法综合判定。
当母猪阴道粘膜由深红变成浅(粉)红色、外阴肿胀开始消退出现细皱,流出白色稍带粘性液体,接受公猪爬跨或用手压背腰出现呆(静)立反应:母猪往往表现两耳竖立,两后肢叉开,呆立不动,频频排尿,尾向上或一侧移动,这时为适宜配种期。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母猪是我们养猪业的重要生产要素,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猪业的重点工作之一。
本文将从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遗传改良三个方面,介绍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
一、饲养管理1.合理饲料配比。
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所以饲料要根据不同期的需要进行合理配比。
在母猪怀孕初期,可以适量减少饲料的含量,避免母猪发胖影响胎儿发育;在后期,可以增加饲料含量,保证母猪的生产需要。
2.定时定量喂养。
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需要精心的喂养,每天要求定时定量,以保证母猪的健康和生产。
母猪要分时段饲喂,以避免成年母猪饥饿和过度喂养。
3.建立科学舒适的环境。
母猪需要建立一个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
必须确保动物住房宽敞、通风良好,有良好的保暖条件,饮水设施干净卫生。
二、疾病防治疾病和疾病传播是母猪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必须采取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定期检查和治疗。
定期检查和治疗母猪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必须确保母猪得到预防药和疫苗接种,防止疾病的传播。
2.合理使用药品。
合理使用药品是防治疾病的重要环节。
必须确保使用的药品是有效的,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不会对母猪造成不良影响。
3.建立消毒措施。
建立良好的卫生条件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必须确保母猪饮水和饲料的消毒,保持母猪住房的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播。
三、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遗传改良手段,可以大幅度提高母猪的生产力,从而提高养猪业的效益。
1.选育优良品种。
选育优良品种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必须确保母猪有良好的血统和品种,以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2.选择适应能力强的品种。
适应能力强的品种对于提高母猪年生产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必须根据当地环境和气候,选择适应能力强的品种,并对这些品种进行稳定生产。
3.实施良好的遗传改良措施。
遗传改良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随着养猪业的发展,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已经成为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
高效的生产力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养猪业的竞争力。
那么,如何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呢?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
1. 选用优质种猪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第一步是选用优质的种猪。
选择生产性能良好、遗传优良的种猪,可以为后代猪只提供更好的遗传基因,从而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生产力。
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饲养管理是影响母猪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养殖户们应该合理制定饲料配方,保证母猪获得充分的营养,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也要注重母猪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和饮水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确保母猪的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3. 合理进行发情检测和配种母猪的发情周期较短,一般为1-3天,所以对母猪的发情进行及时、准确地检测尤为重要。
适时地进行配种,避免错过母猪的发情期,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生育率和产仔率。
4. 合理进行妊娠管理母猪的妊娠期为114天左右,这段时间内需要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妊娠管理,保证母猪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尤其是在妊娠前三个月,要特别关注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的营养供应充足,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5. 加强分娩护理母猪分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需要养殖户们加强分娩护理,确保母猪及胎儿的安全健康。
在母猪分娩前,要准备好分娩室和相应的器具,为母猪提供安静、干净的环境。
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母猪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6. 加强仔猪管理母猪产仔后,也需要对仔猪进行科学的管理。
保证仔猪的饮水、饲料、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要对仔猪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
7. 注重品种改良和科学繁殖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养殖户们还可以通过选育新品种、开展改良研究,不断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也可以尝试采用科学的繁殖技术,比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母猪的生育率和繁殖效果。
如何有效提高母猪年生产力1. 选择优质种猪:选择合适的种猪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
要选择健康、遗传优良的种猪,能够提高后代的生长速度和生产力。
2. 合理饲养管理:健康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饲料配比、定时喂食、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等都能对母猪的生产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母猪定期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提高母猪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对母猪生产力的影响。
4. 控制母猪的疲劳和应激:减少母猪的运输、搬迁、淘汰和分离等应激事件对母猪的影响,减轻母猪的疲劳,能够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5. 对母猪进行科学的配种和繁殖管理: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体征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配种和繁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6. 做好母猪的妊娠保健工作:做好母猪的妊娠保健工作,对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在妊娠期的健康和营养,能够有效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总之,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需要养猪户们在种猪选择、饲养管理、疫苗接种、疲劳和应激控制、配种和繁殖管理以及妊娠保健等方面做好功夫,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养猪管理问题。
养猪户们需要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注意很多细节,从而影响母猪的生长和生产。
以下将继续介绍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养猪户们有效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7. 做好产房管理:在母猪产房中,需要为母猪提供干净、舒适的生产环境,确保产房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此外,产房内的饲料和饮水也需要保持新鲜和清洁,避免母猪在产房中受到压力和紧张。
8. 精心挑选母猪产房员工:对母猪的产房员工要求严格,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产房管理经验,有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能够及时观察母猪产房的情况,保障母猪在分娩过程中的顺利。
9. 饲料科学化: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饲料科学化。
充分利用各种秸秆料、饲草、副产品等,保障母猪养分的均衡摄取,从而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和仔猪的生存率。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技术母猪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年产窝数与窝均仔猪头数。
提高母措的生产能力就要从决定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
一、选择优良猪种的杂种母猪是提窝母猪产仔数的基础因为杂种母猪在繁殖性能上具有杂种优势。
所以,在我国工厂化养猪中普遍采用。
在选择后备母猪时,体型上应平直或微倾,腹部比较大而松弛,腹部过度收缩的母猪繁殖力都比较差。
母猪奶头排列要整齐均匀,一般在7对以上,奶头饱满不能有瞎头、副乳头等。
保持中等膘情的母体(不肥不瘦)繁殖性能较好,瘦肉率过高的母猪,其繁殖性能较差。
在三元杂交体系中,对母本不要求瘦肉辜。
二、适时配种是提高窝产仔数的重要措施长(长白猪)大(大约克夏)或大长杂种后备母猪配种,一般以体重达到,110~115千克为宜。
高于或低于这一体重对产仔数有影响,偏离越远,影响越大。
后备母猪从有明显发情表现到排卵的间隔,一般为36~40小时,经产母猪为38~44小时,排卵时间平均为2~7小时。
因此,开始发情后8~12小时配第一次,间隔12小时进行复配,通常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发情不明显的母猪有必要进行二次复配。
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10天内发情,妊娠后的母猪都要控制饲喂量,保持中等体况能够提高其窝产仔数。
三、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提高繁殖水平正常生产状态下,有个别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对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后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该及时淘汰。
母猪一般第3~6胎产仔数最高;到第9~10胎时降低,且带仔性明显变差,这种母猪应淘汰。
对哺乳性能差或产后无奶的母猪应作记录,若以后出现同类情况时则应淘汰。
四、加强种公猪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为减少母猪返情和产死胎、畸型仔猪的发生。
要求种公猪体质结实,四肢稳健,性欲旺盛。
一般坚持每周检查梢液1~2次,对精浓密度偏低、活力较差的公猪即刻停用。
公猪每天应运动两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要配制专用的公猪饲料并限量饲喂,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供给,并不使公猪过肥。
繁殖母猪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方式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养殖已经越来越重视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
母猪的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是养殖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将介绍影响母猪生产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方式。
1. 饲料:母猪的饲料是影响其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饲料能提供母猪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保持其身体健康。
不同阶段的母猪所需的饲料种类和含量也不同。
2. 环境:母猪需要一个温度适宜、干净卫生、通风透气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减少母猪生病的几率,提高其生产效率。
3. 疾病:母猪生病将严重影响其生产效率。
常见的疾病有猪流感、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
必须采取防病措施,预防和治疗疾病。
4. 饮水:母猪需要清洁、新鲜的饮水,以保持身体健康。
饮水水源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将对母猪产生不良影响。
5. 品种: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母猪品种能提高其生产效率。
1. 给予适宜的饲料:根据母猪生长阶段和特殊情况,为其配备适宜的饲料,能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增加其体重和生产效率。
2. 维持良好的环境:确保母猪养殖场干净卫生、通风透气、温度适宜,以及其他基本养殖条件。
3. 预防和治疗疾病: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检查,尽早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 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母猪需要持续清洁、新鲜的饮水以保持其健康。
总之,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只有照顾好各方面的因素,才能让母猪健康成长,并在生产方面发挥最好的效果,为养殖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母猪年生产力的概念及提高的主要途径和措施简介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母猪在一年内所能产下的仔猪数量,它是衡量母猪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
高年产仔猪数能够有效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提高母猪的配种率、受胎率和产仔率。
母猪的年生产力主要受到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疾病防控和环境条件等多个影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介绍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至关重要。
•合理的繁殖组织管理:选择合适的月龄配种、合理配种时间、控制配种次数等措施。
同时,加强母猪的监测与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繁殖问题。
•科学的母猪舍设施: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同时,做好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体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
•养殖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对养殖员的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养殖管理知识和技能。
通过技术指导,及时纠正养殖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益。
2. 合理的饲料营养合理的饲料营养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和年产仔猪数。
•精细化饲喂:根据母猪的不同生理阶段,提供合适的饲料配方和饲喂方式。
比如,在配种和哺乳期给予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定期检测和调整饲料配方:通过定期检测母猪的体重、体况评分和血液指标,调整饲料配方,使其满足母猪日常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
•添加特殊营养物质:根据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需要,添加一些特殊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
3. 做好疾病防控疾病是影响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措施可以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和繁殖效益。
•定期疫苗接种:根据疫情变化和养殖场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保证母猪的免疫力。
•疾病监测和早期预防:定期对母猪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母猪的异常情况。
定期进行疾病防治措施,如体内外寄生虫的防治、细菌和病毒的防治等。
福建畜牧兽医第36卷第6期2014年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技术措施
钟秋萍福建省武平县畜牧兽医水产局364300
摘要母猪年生产力的指标是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乳仔猪头数与体重。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有两个途径,一是缩短哺乳期,实施仔猪早期断乳,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二是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母猪平均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1]。
关键词早期断乳产仔窝数窝断乳数窝重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4)06-0048-02
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生产全局的重要指标。
有多种因素可造成繁殖力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就必须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怎样才能实现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缩短哺乳期,实施仔猪早期断乳,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
1.1实施仔猪早期断乳仔猪的年产窝数受分娩间隔的制约,分娩间隔包括妊娠期、泌乳期和待配期(断乳至配种),妊娠期是一恒定的组分,待配期是一基本恒定的组分,泌乳期是一可变的组分。
可见,仔猪的提前断乳是缩短分娩间隔、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仔猪早期断乳,是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的主要方法。
目前国外养猪发达国家多提倡仔猪21~35日龄断乳,根据我国实际(猪舍、饲料条件等)可采取30~40日龄断乳。
据养猪户反映,仔猪在30~ 40日龄断乳,60日龄出售,这样的仔猪适应植物性饲料较早。
食欲好、增重快、不腹泻、非常好养。
对早期断乳的仔猪,5~10日龄即应进行吃料训练,并注意科学补饲。
仔猪离乳后可在原圈饲养,待其适应后再分群饲养。
同时要做好防寒保温和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仔猪生病[2]。
1.2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1.2.1提倡重复配种给母猪第1次配种后经8~ 12h,再配第2次,提高母猪的受胎率。
对17头母猪进行对比试验:重复配种24窝产仔305头,平均每窝12.7头;1次配种9窝,产仔88头,平均每窝9.8头,产仔率提高了29.59%。
重复配种,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很好措施[3]。
1.2.2促使母猪在哺乳期发情配种在母猪哺乳20~40d内催情,使其能够发情配种,可以既哺乳又妊娠,大大缩短母猪生产周期。
促使母猪哺乳期间发情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人工间隔断乳法。
即人为控制并延长仔猪吃乳的间隔时间,白天只让仔猪吃乳1~ 2次,夜间让其母仔在一起。
由于仔猪吃乳间隔拉长,使母猪乳房内积存大量乳汁,造成乳房膨胀,从而限制了催产素的分泌,血液中催产素减少,降低了卵泡刺激素的抑制作用,因而能促进母猪的发情与排卵。
二是利用公猪诱情。
对有公猪的养猪户,可在人工隔乳期间,将公猪赶到母猪运动场内诱情,每次15~20min,1次/d,连续3~4d后母猪即可发情。
三是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对分娩后18~32d的哺乳母猪,注射2000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注射后第4~5d进行2次人工授精,哺乳母猪妊娠率可达70%[4]。
2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母猪平均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
2.1增加胎产活仔数以提高窝断乳仔猪数,强化免疫提高仔猪存活率在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都可不同程度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失败。
如何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免疫程序,在配种前必须切实搞好免疫,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
所以,要加强免疫程序推广应用,降低经济损失。
为了保障生猪健康生长,制定并推广有效的免疫程序:一是在4~5月份对每头母猪注射乙型脑炎疫苗,减少因该病引起母猪流产。
二是在母猪产前20~21d注射K88、K99疫苗,防止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三是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注射猪瘟疫苗,断乳后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预防猪病的发生[5]。
2.2科学饲养管理以提高仔猪窝重
1)提高乳脂率和蛋白质水平以促进断乳窝重增加。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浓度可提高母猪泌乳量及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
近年的研究表明,支链氨基酸对泌乳过程有重要影响,较高水平的缬氨酸(Va1)和异亮氨酸(Ile)在整个泌乳期都提高了乳脂率。
较高的乳脂率可为仔猪提供更多的能量,从而为促进仔猪生长提供了可能性[6]。
随着日粮蛋
48
福建畜牧兽医第36卷第6期2014年
白质水平提高,断乳窝重也增加。
研究发现,随着母猪赖氨酸(Lys)摄入量的提高,每窝仔猪增重也提高。
近年许多研究发现,母猪日粮中添加缬氨酸(Val)可促进仔猪生长,仔猪断乳重随缬氨酸(Val)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7]。
2)仔猪应早吃初乳,吃足初乳。
必须保证仔猪在出生后2h内吃上初乳,初乳中含有抗体、镁盐,初乳的蛋白质是常乳的3倍,其中免疫球蛋白占60%~70%,吸足初乳可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8]。
3)注意看护仔猪,防压防踩。
4)尽早认食,提早开食,改善消化道发育。
在仔猪出生7d左右,应开始补充饲料。
提早开饲可刺激消化道的发育,锻炼仔猪的消化能力[8]。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提高猪场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
养好母猪,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使一头母猪一年能提供更多、健壮的仔猪。
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母猪哺乳期和母猪断乳到再配种的间隔时间,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就能达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饲养母猪经济效益乃至整体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公社.养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05-
207.
[2]余良土,姜金荣.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J].畜牧兽医
科技信息,2006(9):39-45.
[3]徐惠兰,李序曲.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技术措施研究
[J].湖南畜牧兽医,1993(1):14-15.
[4]李炳坦.养猪生产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2:89-90.
[5]高作信.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44-256.
[6]谭广梅.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J].南方养猪,
2006(4):22-23.
[7]黄庆.日粮中添加大豆油脂对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8]王春梅,王庆林.提高仔猪断乳窝重的措施[J].上海畜牧兽
医通讯,2010(4):95.
警犬的情感与依恋性和服从性的关系
杨天林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福建晋江362200
方杰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结合警犬训练工作实际,阐述、分析警犬的情感与依恋性和服从性的关系。
关键词警犬情感依恋性服从性训练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4)06-0049-03
在人与各种动物交往的过程中,犬对主人的情感最强,远远超过其他动物,最适合作为人类的伙伴,它们与人类一样,也有着喜、怒、哀、乐、爱、憎、孤独、恐惧、戒备和防卫等心理活动及表现。
而犬在跟人的交往中,往往会表现出理解人的行为,主人的喜、怒、哀、乐会直接影响犬的心理和行为,犬亦表现出相应的喜、怒、哀、乐;主人离开,犬会表现出等待、焦虑、孤独;主人回来,犬就会在主人的身前、身后表现出盘跑跳跃等欣喜若狂的亲昵行为。
这些都说明犬是富有情感的动物,而训导员对警犬的训练,也正是利用犬与人的这种情感基础[1-2]。
1警犬的服从性和依恋性的建立与情感的关系《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1.1警犬的情感是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体验警犬有自己的语言,但人类听不懂,它亦无法将自己的情感用文字描述出来,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它的表情、动作来了解它的这种情感的存在。
警犬训导员对警犬的训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奖励与惩罚,而奖励与惩罚在训练中两者都不可或缺,猎犬、比赛犬、表演犬等,这些经过训练的犬都经历过奖励与惩罚,奖励是为了使它乐于接受训练,惩罚是为了使它的行为达到训导员的规范。
有人做过一个关于犬对人的依恋性和服从性的试验。
把试验犬分为三组,第一组犬,当它们靠近试验人员时给它们惩罚;第二组犬,当它们靠近试验人员时给它们爱抚;第三组犬,当它们靠近试验人员时它们得到的对待完全是随机的,爱抚和惩罚。
随着试验的进行,最终发现,第三组犬对人的依恋最大,服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