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母猪的繁殖性能及年生产力水平
- 格式:ppt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16
配怀管理要点(一)作者:昌捷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0年第10期摘要:母猪配种期和怀孕期的管理决定产房管理的成败和子代一生的生产成绩。
本文重点介绍了配怀阶段的配种管理,要点包括待配母猪管理、发情鉴定、精液管理和配种管理。
关键词:母猪;配种;发情中图分类号:S815.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10-0083-04相比产房管理,种猪配种和怀孕(以下简称“配怀”)管理往往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
如果说产房是繁殖场的核心,那么配怀阶段是原动力,也是产房管理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决定子代一生的生产成绩。
正确的配怀管理有助于充分发挥种猪的繁殖性能,为优秀的育肥成绩打好基础。
1 配种管理配种是繁殖场新一轮生产的开始,配种质量决定产仔率,是影响种猪繁殖性能和商品猪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配种的成功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最适配种期母猪,健康的公猪(本交)或者质量好的精液(人工授精)以及人的积极参与。
要想取得良好的配种成绩,以下几个条件至关重要,即合格的待配母猪、发情鉴定、精液管理、授精过程以及配种后的返情管理。
1.1 待配母猪管理高效的人工授精必须依赖于具备良好受孕能力的母猪。
1.1.1 待配母猪准备配种母猪有两种,即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
通常来说,配种的后备母猪处于第二个情期或者第三个情期。
对于8月龄之后发情的母猪,将在其第一个情期配种。
将计划配种的后备母猪提前14 d转入配种舍进行大栏饲养,有发情前期表现后,赶到配种栏准备配种。
经产母猪断奶后赶到配怀舍配种栏,以适应配种舍环境,便于集中催情、查情和短期优饲。
1.1.2 催情管理(1)公猪刺激把性欲旺盛、唾液分泌多的公猪赶到待配母猪前,让公猪与母猪“嘴对嘴”接触,每天两次,每次5 min~10 min。
对于采用大栏饲养的后备母猪群,每天将公猪赶到栏里,让其与后备母猪进行直接的身体接触,每次10 min~15 min,每天两次。
母猪背膘测定参数计算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商品猪约为25头,而国内平均水平为19~20头,集团猪场也就在22头左右,国内生猪品种和国外差别不大,什么原因导致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上不来呢?经过研判,问题可能出在妊娠母猪体况评定方法上。
国内现行母猪体况评定方法是评分员根据经验目测母猪体况并打分,但体况评分并不能准确反映猪群总体肥度的背膘水平,不同的评分员会对同一头母猪的体况打出不同的分数,即使是同一评分员在不同时间点可能对同一头母猪打出不同的分数。
据统计,无论一个猪群中总体母猪群的体况如何,体况评分往往在1.5 - 4.0的范围内,这说明使用现有的目测打分法存在较大的误差。
仅仅根据体况评分确定饲喂水平的做法并不合理。
国内对母猪的饲喂量就是根据存在较大误差的体况评分来确定的。
体况评定结果不同,母猪的给料量就不同。
而妊娠母猪供料量的微小差异会导致母猪体增重和背膘水平的巨大差异,这是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低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来判定母猪体况并据之确定母猪的饲喂水平呢?有,那就是世界通行的母猪P2点背膘。
P2点背膘(图1)是国际养猪业通用的一个基础数据,是指猪最后一根肋骨处距背中线6.5厘米处的背膘厚度。
通过对母猪的P2点背膘厚度进行测定,以数字化的方法来对母猪体况进行测定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图3 活体背膘测定仪现代瘦肉型母猪在配种初期由于脂肪储备低(P2点背膘<18mm),会给繁殖性能带来不良影响。
近30多年育种工作的成绩是母猪的脂肪减少了50%,使繁殖母猪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了;而脂肪的储备是可以通过调控营养水平来控制,这在制定母猪饲养方案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饲养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事实上,猪的不同养阶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母猪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后备阶段、初情到第一次配种、未成熟的繁殖周期(通常指的是第一胎)、成熟的繁殖周期(经产阶段)等四个阶段。
104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23年40卷第6期遗传改良GENETIC IMPROVEMENT不同杂交组合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蒲红州 1,3,查 琳 4,涂 志 1,2 * (1.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 402460;2.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重庆 4024601;3.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南江 635600;4.内江猪研究所,四川 内江 641000)0 前言母猪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础,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影响生猪企业生产效益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指标,母猪的繁殖性能受众多因素影响。
繁殖性能是涵盖范围很广、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指标集合。
我国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多数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在生猪品种杂交中通常作为母本来利用。
繁殖性能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同时具有纯种选育进展相对缓慢、杂交利用易获得比较明显的杂种优势等特点。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杂交的方式来获得更好的繁殖性能,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杂交组合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来源于重庆市荣昌区、四川省大型种猪企业的数据库,各种猪企业的母猪存栏均在1 000余头。
共收集了4个不同杂交组合长白(L ♀)×长白(L ♂)220头、大白(Y ♀)×长白(L ♂)540头、长白(L ♀)×杜洛克(D ♂)265头、基金项目: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先导科技项目(22601,22602)、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35)作者简介:蒲红州(1989—),男,汉族,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生,E-mail :*****************通信作者:涂志(1971—),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猪场生产管理工作,E-mail :******************荣昌猪(R ♀)×长白猪(L ♂)298头,共计1 323头母猪的繁殖数据。
1.2 统计项目统计各企业不同胎次、不同杂交组合条件下各杂交组合的产仔数、活仔数、木乃伊胎等相关指标。
母猪的淘汰标准是评估母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在猪场生产中,母猪的淘汰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母猪的适宜繁殖年限通常为3-5年,超过这个年龄的母猪繁殖能力会下降,且容易患病,应考虑淘汰。
2. 生产性能:如果母猪的生产性能低下,如产仔数少、哺乳能力差等,会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效益,需要考虑淘汰。
3. 健康状况:母猪患有严重疾病或长期患病无法治愈,会影响其繁殖性能和哺乳能力,应考虑淘汰。
4. 后代品质:如果母猪所产的后代品质不佳,如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等,会影响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需要考虑淘汰。
5. 饲养成本:如果母猪的饲养成本过高,且无法通过管理措施降低成本,可以考虑淘汰。
在制定母猪淘汰标准时,需要考虑猪场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目标,制定合理的标准。
淘汰母猪时,需要做好记录和统计工作,分析淘汰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猪场生产效益。
同时,还需要及时补充优秀的母猪,保持猪场繁殖群体的健康和生产力。
伊比得配套系伊比得配套系猪是法国古龙--桑得斯集团下属伊彼得种猪优选公司选育的种猪,伊彼得种猪优选公司成立于1972年,公司致力于优秀配套系种猪选育和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肉食品原料。
在种猪选育上,伊彼得种猪突出健康、持续高繁殖力、生长速度快和饲料转化率高,确保食品的安全、富有营养和符合需要的口味。
为实现这个目标,公司选用世界上优秀的猪种,如长白猪、大白猪、皮特兰猪等猪种作为配套系猪选育的素材,运用生物技术、测定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技术,经过30余年的系统的性能测定、选择淘汰和配合力测定等,分别育成了若干个专门化父系和母系。
父系主要选择生长速度、背膘厚度、氟烷敏感基因状况、眼肌面积及肉质等性状,为确保商品猪的性能好,选择母系时,同时对生长速度、背膘厚度和饲料转化率进行选择,但选择标准与父系不尽一致,而主要对繁殖性能进行选择,如奶头发育、产仔能力等,各专门化品系各具特点,通过杂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组合方式,确保杂种后代具有优秀的生产性能。
根据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2000年选择引进FH016、FH019这两个父系和FH012、FH025这两个母系的原种,组成了伊彼得四系配套的繁育体系,这是目前在我国饲养的伊彼得配套系猪。
㈠伊彼得配套系种猪配套模式与繁育体系伊彼得配套系猪配套模式与繁育体系见图㈡母系和父系的一般特征特点选育母系突出繁殖性能好,但要求生长速度、背膘厚度和饲料转化率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够选做继代种用,主要表现在:体长结实、体躯高大结构好,第二性征明显,如奶头、外阴部发育好,发情明显、产仔数多而整齐、健壮活泼,母猪泌乳力强。
父系的选育方向是育肥性能好,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氟烷敏感基因阴性,腰、臀、腿部肌肉发达丰满,背膘薄,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
终端商品育肥猪(又称杂优猪)体重大,整齐,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屠宰率高,瘦肉率高、肉质好、无应激、肌内脂肪2.8%,肉质细嫩多汁。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选种改良三个方面。
1. 饲养管理(1)合理的饲养环境:母猪的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母猪的圈舍应该宽敞,并装有舒适的床木和保温设备,以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合理饲料搭配:母猪的饲料应该均衡搭配,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饲料中对瘦肉和鱼粉等高蛋白原料的添加有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3)精细化喂养:母猪的饲养过程中要实施精细化喂养,根据母猪的生理状态和需求量进行适量的饲料供应。
特别是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要提供高能量、高营养的饲料。
(4)定期体重监测:定期对母猪进行体重监测,掌握母猪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2. 疾病防控(1)疫苗接种:对母猪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保证其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提高母猪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
(2)疾病预防:加强对母猪的疾病预防控制,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证母猪的健康状况。
对母猪进行消毒、驱虫和防止跨栏感染等措施。
(3)健康管理:对母猪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证母猪的身体健康。
并且要定期对母猪进行产后复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难产、子宫炎等问题。
3. 选种改良(1)优质品种选育:选择具有良好繁殖性能的优质品种繁殖母猪,以提高后代的繁殖力。
(2)遗传改良:通过基因选择和控制发育,选育出优良的母猪,提高它们的繁殖性能。
(3)种公猪管理:对种公猪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定期体检、合理配种、避免过早配种和过度配种等,以确保种公猪的繁殖能力和质量。
(4)避免近亲交配:避免近亲交配,防止遗传缺陷的传递,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选种改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提高生产效益。
也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和不断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猪场PSY、MSY、LFY、RSY代表什么含义?一、猪场PSY、影响PSY的主要因素及计算方法,如何提高猪场PSY 呢?12、养猪场PSY的计算方法:PSY=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成活率。
3、事实上影响猪场PSY的主要因素有一下几点:1)胎次;2)遗传因素;3)排卵率和胚胎死亡率;4)营养因素;5)配种管理;6)公猪效应;7)管理水平;8)繁殖疾病。
4、提高猪场提高猪场PSY的方法:主要从胎次、遗传因素、排卵率和胚胎死亡、营养因素、配种管理、公猪效应、管理水平、繁殖疾病等几个方面入手。
1、胎次母猪的胎次影响母猪的产仔数。
其中三至六胎产仔数较高,应将猪群中三至六胎的比例维持在45%以上的水平,平均胎次保持在大约2.5到3.0之间,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繁殖性能,但具体的最佳胎次分布还和品种、管理和设施有关。
2、遗传因素不同品种、基因型的猪群之间在产仔数方面差异很大。
但是,窝产仔数的遗传力较低(10~15%),因此在群内对窝产仔数进行选育的效果很差。
对瘦肉率和生长率的选育并未影响对窝产仔数。
3、排卵率和胚胎死亡排卵率决定了窝产仔数的上限。
然而对排卵率进行的选育并没有能够增加窝产仔数,原因是随着排卵率的增加,胚胎死亡率也会增加,二者的作用抵消了。
4、营养因素将能量和营养供给胚胎发育,不过这部分养分的需要量很少。
因此,在正常条件下,妊娠期的营养水平不会影响到窝产仔数。
研究还显示,在采用正常日粮的母猪群中即使将维生素的供应提到很高的水平也不会增加窝产仔数。
艾尔博特大学的几项试验证明,在泌乳期当中任何一周,如果对母猪强烈限饲,将会影响到下一胎的排卵数和胚胎死亡率。
5、饲养管理为了母猪每窝高产和缩短周转率,要求母猪断奶后尽量早的发情,每胎排卵数和受精率要高。
为此要保证母猪泌乳期结束后的膘情,为了这个目的,要对母猪整个繁殖周期的饲喂量有个整体控制,必须保证母猪泌乳期高的采食量,除了泌乳期饲料质量的保证外,要在妊娠期控制母猪的采食量,因为妊娠期高的采食量,会导致泌乳期采食量降低。
=================================================================================================== 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猪的屠宰率2、饲料转化率3、外三元仔猪4、重复配种5、杂交优势6、自繁自养7、胴体重8、出栏率二、简单题1、试述哺乳仔猪培育的技术措施。
2、简述如何合理利用种公猪?3、妊娠母猪如何饲养管理?4、简述肉猪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猪的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
胴体重为屠宰后去头、蹄、尾和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
2、饲料转化率:也称为饲料报酬,指消耗单位饲料重量与所得到的动物产品重量的比值。
3、外三元仔猪:三元杂交的三个亲本均为国外引入品种,如DL Y仔猪的三个亲本为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
4、重复配种:为了提高母猪受胎率,配种时对适宜配种时间内配两次,前后相间4~12h,第一次在发情母猪有"候配反应”时配种。
5、杂交优势:具有不同遗传型的物种经过杂交,其后代的某些性状如生长速度、生活力、繁=================================================================================================== 殖率、抗逆性和产量等优于亲本的现象。
6、自繁自养:自繁自养是指父母代猪场与商品代育肥场相结合,自己繁殖猪苗,自己育肥肉猪的养猪生产模式。
7、胴体重:屠宰后,除去头,尾,四肢,内脏等剩下的部分的重量。
8、出栏率:本年度出栏商品肉猪的数占上年度未存栏数的百分比。
二、简答题1、试述哺乳仔猪培育的技术措施。
抓三食,过三关是仔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措施:(1)抓乳食,过好初生关。
一是固定乳头,吃好初乳,必要时实行仔猪寄养;二是加强保温,防冻防压。
(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
第1篇一、前言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全面了解生猪生产情况,本报告以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等官方数据为基础,对2023年生猪生产进行月度评估。
二、生猪生产概况1. 存栏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23年3月末,全国生猪存栏4.42亿头,环比增长1.6%,同比下降0.4%。
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42亿头,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2.8%。
从数据来看,我国生猪存栏量呈现缓慢增长态势。
2. 生猪及猪肉价格2023年三季度前期,生猪及猪肉价格呈现上涨趋势。
其中,活猪平均价格为16.98元/公斤,环比上涨17.94%,同比下降21.71%;猪肉价格为26.58元/公斤,环比上涨13.47%,同比下降21.53%。
三季度后期,生猪及猪肉价格出现同比环比双降现象。
截至2023年8月份,白条猪价格为22.50元/公斤。
3. 养殖效益从生猪及猪肉价格走势来看,养殖效益有所下降。
然而,在饲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养殖成本也相应提高。
因此,养殖户的利润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生猪生产形势分析1. 遗传改良进展为贯彻落实《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推进全国种猪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提高我国种猪整体质量,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对国家核心育种场进行了遗传评估。
截止至2022年4月10日,共收集种猪生长性能数据5,493,743条,母猪繁殖性能数据2,611,751条。
从数据来看,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2. 湖北生猪市场调研根据湖北生猪市场调研报告,湖北地区开始去产能,但整体去产能效果较小。
西部地区生产保持稳定,恩施地区存在逆市扩张现象。
从养殖成本来看,饲料价格上涨对养殖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3. 非洲猪瘟影响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产生较大影响。
从数据来看,非洲猪瘟影响时间主要集中在1-3月份,对行业产生10-15%的影响。
四、生猪生产建议1. 加强遗传改良工作,提高种猪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