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如何提高母猪年产活仔数2012-10-23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35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的措施一、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次提高母猪年产窝数的可调因素只有早期断奶和断奶后促早期发情。
1、母猪早断奶。
传统的双月断奶法,每年最多只能产两窝,如果采用28-35天断奶,可使母猪年产2.2-2.3窝。
国外还采用14-21天断奶,年产窝数可达2.5-2.7窝。
2、保证母猪断奶后一周内发情。
⑴母猪分娩前和断奶时的体重落差控制在10-15公斤以内,断奶后就会尽快发情;⑵断奶后将母猪赶到公猪栏内刺激发情;⑶必要时可选用促性腺激素催情;⑷延长光照时间。
二、提高母猪产仔率,增加活仔头数1、控制初配年龄。
适宜的初配年龄既能获得初配后较高的受胎率、产仔率,又能延长种猪的利用年限。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母猪初配年龄和体重为:引进品种8-10月龄,体重80-90公斤;地方品种6-8月龄,体重60-70公斤。
2、提高精液品质。
提高猪的受精率,可从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入手。
选择优良公猪采精后进行镜检,精子活力在0.7以上即给发情母猪进行人工输精。
3、预防胚胎早期死亡。
针对胚胎三个死亡高峰(受精第9-13天卵子附着初期、妊娠第三周、第60-70天)合理地供给全价营养,不喂发霉变质、冰冻及有毒性的饲料,减少环境应激影响。
三、控制妊娠期营养水平,加强妊娠期管理1、控制妊娠期营养水平。
对妊娠期母猪采取前低后高的营养水平,即削减妊娠期的饲料给量,使妊娠增重控制在30-40公斤。
2、加强妊娠期管理。
妊娠母猪应适当活动增强体质,防止拥挤、鞭打等,预防死胎和流产,做好防暑防寒工作。
四、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和窝重1、保证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强化母猪泌乳期的营养,实行高能量、高蛋白质、不限量饲喂,同时,确保矿物质(钙、磷、食盐及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的营养需要。
2、哺乳仔猪护理。
需在产房内设保健箱或保温室,并在距保温箱底30-40厘米处挂1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
同时在产房内安装护仔栏,仔猪可自由出入,以免被压。
仔猪生后要人工辅助吃足初乳,以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动促进胎粪排出,增加营养,提高免疫能力。
猪场中提高母猪胎产仔数的八项技术措施
大幅提高要想用提高母猪每胎的产仔数,提高养猪的效益,就要
对由针对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各种因素,采取各项有效配套措施。
1、利用本地母猪特点多胎性的特征,以本地猪或其杂交一代做母本,用外来良种猪只作父本外来进行杂交,可比纯种猪自交提高短尾
率20%—30%。
2、母猪的排卵数和公猪的精液品质直接影响母猪的产仔数,因此,平时要加强公母的饲养切实加强管理,使公猪精液中精子密度大、活
力强,使母猪排卵数增加,以提高肥猪的产仔数。
3、适时配种,公母猪交配时长是否恰当,是决定能否受胎与产仔
数多少的关键一环。
配种必在母猪排卵之前的2—3小时,即发情后的19—30小时。
4、母猪怀孕后,胚胎有三次致死高峰,一是在13—18天阶段;二
是在第三周三十天;三是在怀孕60—70天时间段,为减少胚胎死亡,
提高母猪胎产仔数,增加母猪怀孕前期的营养是十分重要。
5、母猪在怀孕产子后的前三周对热很敏感,尤其是在第一周更明显,因此,母猪在怀孕的虎头三周时间,气温最好继续保持不超过28℃,如在夏季怀孕,应采取必要性的降温措施。
6、积极做好母猪的防疫工作,防止母猪生病。
特别是母猪怀孕后
期病倒,以免导致部分畸胎、死胎。
7、怀孕母猪对蛋白质特别重要,因此,在怀孕母猪日粮中要保证
蛋白质足量,还需添加维生素,矿物质饲料,保证胎儿生长,提高产
仔数。
8、为强化怀孕母猪前期胚胎存活数,母猪配种后,每隔7天注射
2毫升黄体酮,连注5—6次,另外肥猪还可不断增加母猪的光照时间(每天17小时)以减少胚胎死亡,提高母猪产仔数。
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一、品种选择选择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母猪品种,如经产母猪、高产母猪等。
这些品种的母猪具有较高的排卵数和较好的受孕率,有助于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二、营养管理合理的营养摄入对母猪的繁殖性能至关重要。
在配种前和妊娠期间,应提供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此外,适当添加一些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E、硒等,有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三、饲养环境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和适宜的温度对母猪的繁殖性能至关重要。
高温和低温环境都可能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
因此,应合理控制室内温度,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猪舍干燥整洁。
四、繁殖管理在配种前,应对母猪进行生殖系统检查,以确保其处于适宜的繁殖状态。
在配种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配种方法,如人工授精等,以提高受孕率和产仔数。
在妊娠期间,应定期进行妊娠检查,以确保母猪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
五、兽医保健定期对母猪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旦发现母猪患病,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对母猪造成永久性损伤,影响其繁殖性能。
六、人工授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公猪精液的质量和受孕率,进而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在人工授精前,应对公猪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和精液质量分析,以确保精液的质量和受孕率。
七、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和产仔数。
通过将优质胚胎移植到母猪子宫内,可以实现多胎多产的目标。
在进行胚胎移植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移植过程的顺利进行。
八、饲养管理在妊娠期间,应合理安排饲养时间和饲料种类,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在分娩前后,应适当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以促进母猪的产后恢复和哺乳。
同时,应定期检查母猪的饲料和水质,避免摄入有害物质影响其健康和繁殖性能。
九、遗传选育通过遗传选育技术,选择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种猪进行繁殖,可以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通过选择具有优良繁殖性能的公母猪进行配种,可以遗传优良繁殖性能的基因,进一步提高后代母猪的产仔数。
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率?一、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按正常规律:母猪怀孕期为144天,哺乳期为60天,断奶后525天发情,一个繁殖周婀为190200天,每头母猪每年只能产1.5-1.8窝。
要使母猪年产两窝或两窝以上,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缩短母猪哺乳期母猪血配虽然能提高年产窝数,但于母猪和仔猪的体质都不利,不宜提倡。
最好的办法是缩短母猪哺乳期。
即在仔猪7:10日龄时就开始调教开食,20日龄时就能正式吃食,3540日龄时断奶,这样就使母猪配种时间提前 2025天。
只要饲养管理得好,提早断奶的仔猪到:60日龄时的体重与60日龄断奶的仔猪无显著差异。
(二)确保繁殖母猪体况对繁殖母猪要加强饲养管理,喂料做到二重,三轻。
二重,即怀孕后期和晡乳期,:多喂精料、青绿多汁饲料和矿物饲料:三轻即怀孕初期、空怀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饲料,适量喂精饲料,使母猪常年七、八成膘。
(三)药物催情仔猪断奶后,即用中草药给母猪催情,使其及时发情配种。
其配方是:①赤药、肉苁蓉、阳起石各15克;益母草、当归、故纸、淫羊霍各20克,煎水后加糠35克喂服。
:②石楠叶20克、益母草30克、王不留行50克,煎水喂服,每天一次, 55~7天可见效。
(四)适时配种母猪发情后,根据不同品种、年龄,适时进行配种。
(五)淘汰不合格母猪对低产以及患有生殖器官疾病的母猪要及时淘汰。
二、提高母猪窝产仔数.遗传力和环境条件是影响母猪窝产仔数的重要因素。
在生产实践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选好配种用公、母猪利用本地猪多胎性的优点,以本地猪或其一代杂种做母本,用外来良种公猪 (如长白猪。
苏白猪和约克夏猪等)作父本进行杂交。
其结果可比国外的纯种猪自交,提高产仔率20%30%。
(二)抢在母猪排卵前配种在母猪排卵前6~12小时配种,可提高产仔数。
由于母猪年龄不同,排卵时间也就不同,所以配种的时间还要灵活掌握。
一般来说,其原则是老配早、青配晚、中年母猪配中间。
(三)减少胚胎死亡母猪怀孕后,胚胎有三次死亡高峰。
在农村养猪,怎样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做好这些你也可以提高产仔数养殖户经营猪场,母猪的窝产仔数是养殖户考察猪场的生产指标,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投资回报的考察指标。
降低母猪的窝产仔数,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提高了养猪养蜂效益。
这一路是多少养猪人努力提高自己的饲喂管理水平和养殖技巧,今天养猪人就把常见的提高生女增加数的小窍门给养猪人说一说,相信看完之后觉得受益说实话终身。
在农村养猪,怎样提高猪只的产仔数?做好这些你也可以提高产仔数第一、肯定是通过提供优质精子,科学管理母猪可以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俗话说:母猪好,好几窝;公猪好,好满坡。
数量多质量提高高的公猪精子对不断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做好种猪的选择工作:最合适优秀的种猪体型一般是根据他的体型外貌,繁殖性能,生长育肥和胴体性能,还有就是适时配种。
养殖户或猪场工作人员要密切观察母猪的发情情况,适时配种。
母猪一般18-22天发情一次,持续时间为3-5天;配种一般在11月份、5月份进行,3月、9月份产仔;第一次配种后间隔6-8个小时再以配种一次,降低配种成功几率,提高母猪产仔量。
第二、要想提高产子数,最重要的就是让母猪多排卵,一般的母猪排卵数在22-30个左右(中原养猪人在此提醒这里有一个度,不是越多越好,越多巴氏承受不住,合适的在14-16个左右小虎是最好的)。
母猪排卵少,可以给母猪多喂点胡萝卜,有促排卵的作用,或者配种前注射促排六号,也能增加排卵数。
要注意的是,配种完成后,一定要确保母猪的饲料有足够的营养,投喂的量也要随着日期调整呢,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3个月后就而后可以让它自己找吃到的了。
第三、对于培育品种,以及国外引进猪种以及杂种母猪,其发情持续期较短,排卵较早,应适当早配。
对各异年龄的母猪,要掌握好“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原则,适时配种。
做好母猪分娩教育工作,提高分娩仔猪成活率。
母猪分娩时间一般在2—3小时内生产完成,每头仔猪分娩间隔时间为30分钟,因此,在接产时警觉应注意产仔间隔时间,若分娩时间过长,应及时采取助产(人工)免得仔猪窒息死亡。
怎样有效提高母猪繁殖率1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次提高母猪年产窝数的可调因素只有早期断奶和断奶后早期发情,现在通常采用28~35天断奶,可使母猪年产2.2~2.3窝。
国外采用14~21天断奶,年产窝数可达2.5~2.7窝。
保证母猪断奶后一周内发情,是提高年产窝数的又一因素。
一要控制体重,母猪分娩前和断奶后的体重落差控制在10~15千克以内,断奶后就会尽快发情;二要缩短哺乳期,实行早期断奶,提高一次情期受胎率,缩短发情间隔;三是断奶后可将母猪赶到公猪栏内以刺激发情,必要时可选用促性腺激素催情,延长光照时间也是加快发情、增加排卵的有效措施。
2提高母猪产仔率,增加活仔头数一要控制初配年龄。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母猪初配年龄和体重为:引进品种8~10月龄,体重80~90千克;地方品种6~8月龄,体重60~70千克。
二要提高猪的受精率,母猪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发情持续期5天左右。
适时配种时间是从发情中期,母猪出现“呆立”反应开始。
一次配种后间隔8~12小时再重复配种一次,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率。
也可给发情母猪进行人工授精,能提高受胎率,增加产仔头数。
前提是公猪的精液品质要好,选优良公猪采精后进行镜检,精子活力在0.7以上即可。
三要减少胚胎死亡,针对三个死亡高峰(受精第9~13天胚胎附植初期、妊娠第三周、第60~70天)合理地供给全价营养饲料,不喂发霉变质、冰冻及有毒饲料,减少环境应激影响和胚胎死亡,争取多产活仔。
3控制妊娠期营养水平,加强妊娠期管理一是对妊娠期母猪应该确立前低后高的营养水平,即削减妊娠期的饲料供给量,使妊娠增重控制在30~40千克。
二是妊娠母猪应适当活动增强体质,防止拥挤,减少应激刺激,如鞭打、驱赶、跨沟等,对妊娠母猪实行一猪一圈,防止相互咬架,造成死胎和机械流产,减少胚胎死亡。
4保持适宜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高温或低温会降低存活率,尤以高温影响较大。
母猪妊娠第一周气温短时间内达32℃~39℃,易使胚胎死亡。
摘要:随着养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 标准化的发展,规模母猪场的数量急 速增加,母猪存栏数也在大幅度增加, 如何提高母猪产仔数,需要改进母猪 的营养状况,保持母猪良好的配前体 况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非常明显。
关键词:提高;母猪产仔数;措施随着我国养猪产业的发展,从科 学饲养公猪,合理的配种时间与方式, 加强饲料与营养管理、鉴定母猪排卵 情况等4个方面作出简要分析。
1科学养公猪,确保母猪的配前体况科学的饲养公猪,使公猪能产出 优质的精液,提髙母猪受胎率,增加 产仔数量。
公猪出生后10个月,体重 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使用,公猪应单畜业技术资源育繁独圈养,适当活动,公猪舍与配种舍 要有一定距离。
公猪选用上一定要选 用可以产出大量精液的公猪,并提供 丰富的饲料,在配种或采精期间适当 加入蛋白质。
做好公猪防疫工作,保证公猪健康是提髙母猪产仔数的基础。
母猪营养与身体健康对繁殖能力有一 定影响,针对母猪配种前的身体状况 改善生活环境与营养状况。
如配种前 两周左右选用优质饲料可提髙排卵数, 且在原有饲料基础上增加2~3k g 混合 精料,在配种结束后即可改变这种饲 养方式。
2合理配种时间与方式从母猪的生理情况看,一般在发 情后24h 左右,待母猪阴门红肿刚开 始消退时会有黏液流出,等到母猪后 躯不动时可进行交配。
针对初产母猪, 配种时间根据母猪的体重和年龄进行 判断,母猪第一次发情时可不进行配 种,间隔半个月后会第二次发情,排 卵数量也会增加,这时就可以进行配 种。
决定母猪是否怀孕和仔猪的产量, 需要科学的配种方式,当母猪阴部有 黏液流出,臀部不动后方可交配。
对 于地方品种母猪,在8个月左右,体 重达到规定范围内,发情后2~3d 就可 以交配。
为提髙产仔数量,可通过重 复交配,在配种后10d 左右,再次进 行配种[1]。
3加强母猪的饲料与营养管理母猪产仔数的髙低与母猪营养管 理有紧密联系,将母猪年产胎数量、 分娩率和仔猪的存活率作出参考依据。
提高母猪多产仔的秘籍提高母猪多产仔的秘籍母猪年产仔窝数关系整个猪场的产仔数,更是猪场经济收入的根本。
大幅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养猪收入,但是怎样才能大幅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下面的阅读。
第一点,早期断奶。
早期断乳也就是通过缩短哺乳期来达到缩短生产周期,增加母猪最终目标年产仔窝数的目的,从小仔猪生理角度看,在3到5默氏断奶比较合适,因为,此时小猪已经利用了母猪泌乳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体质比较健壮,另外,仔猪已经能够从饲料中赚取自身需要以获取的营养,但仔猪早期断奶采行必须采取想用的措施,如何造就适宜的环境条件,有良好的育仔设备,如采用保育箱,红外线灯,配制全价的猪仔料和人工乳,做到早开食,适时补料。
第二点,提高发情期受胎率,如果母猪发情没有配准,就得等21天再次发情后才能配种。
这不仅加大了饲养成本,而且拉长了生产周期。
势必减少母猪年产仔窝数,发情期受胎成功率越高,越能增加年产仔个数。
生产中通常有时采用提高水貂精液品质,母猪适时保护措施配种和应用激素等措施,来提高母猪初生受胎率。
第三点,哺乳期配种,研究与实践表明,母猪产后有3次发情,第一次是产后3到5天,但由于内分泌和泌乳的原因,此次母猪发情不非常明显,卵子发育不成熟,因而不能利用。
第二次是在产后27到32天,是一次正常两次发情排卵的发情期,母猪可以配种利用,第3次是在断奶后3到7天。
哺乳期配种虽然可以减短生产周期,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但此时母猪尚未断奶,兼有激素育仔和妊娠怀仔的双重任务,所以必须保证泌乳母猪的全价饲养。
另外,哺乳期配种对雌性鉴定,配种实施等技术准许相对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