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参数、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5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液作为一种生物体代谢产物,其化学成分反映了人体内部的生化代谢情况。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通过对尿液样本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测量,可以提供关于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1.蛋白质分析:蛋白质在尿液中的异常含量通常与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有关。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可以测定尿液中的总蛋白质、白蛋白和其他各种类型的蛋白质,有助于评估肾功能和检测肾病。
2.糖类分析:尿液中的糖类通常是血糖浓度的指示器。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可以测定尿液中的葡萄糖、酮体等指标,有助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和检测糖尿病。
3.电解质分析:尿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反映了体内电解质平衡的状态。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可以测定尿液中的钠、钾、氯等电解质成分,有助于评估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情况。
4.肾功能分析:尿液中的肌酐和尿素氮等物质是肾功能的指标。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可以测定尿液中的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有助于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功能损伤程度。
5.炎症标志物分析:尿液中的白细胞酯酶和脱氨酶等物质可作为炎症标志物进行检测。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可以测定尿液中的炎症标志物,有助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和炎症。
首先,操作人员将尿液样本放入分析仪的样本槽中。
然后,分析仪根据预设的程序和参数,自动进行各种化学指标的测定。
1.高效性: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化学指标,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2.准确性:尿液干化学分析仪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质量控制系统,保证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自动化: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样本的自动进样、自动稀释、自动测量和自动数据分析等功能,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4.数据管理: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可以将测定结果自动保存并生成报告,方便医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病情评估。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其临床意义尿液干化学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它通过将尿液样本经过干燥处理后,利用化学试剂对尿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尿液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干化学法和化学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显色反应来定量分析。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变化,有助于诊断和监测肾脏疾病。
尿液中的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肾小球滤过后的水平。
利用尿液中糖与具有氧化性的试剂(如铜离子)发生反应,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糖含量。
尿液中糖的检测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非常重要。
酮体是由于酮酸代谢增加而在体内产生的产物,尿液中的酮体含量可以用化学试剂与酮体发生反应来检测。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脂血症等疾病时,尿液中的酮体含量往往较高。
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产生的代谢产物,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可以用干化学法进行检测。
尿液中大量的胆红素含量通常意味着肝功能异常或溶血等疾病。
尿液的酸碱度可以通过改变尿液中的酸碱度试剂的颜色来进行判定。
酸碱度的改变可以反映肾脏排酸功能的变化,对于肾小管酸中毒和尿液成分异常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尿液干化学分析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定量分析,可以提供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诊断方案和监测疗效的重要依据。
尿液分析可以帮助诊断一系列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障碍、肝功能异常等,并且可以预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此外,尿液干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且成本较低,因此得以推广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综上所述,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它可以提供有关疾病的重要信息,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结果可靠等优点。
因此,尿液干化学分析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参数1、酸碱度(PH)采用酸碱指示剂法。
测试模块中含有甲基红与溴麝香草酚蓝,联众知识界适量配合可反映尿液pH4、5~9、0得变异范围,颜色由橙红经黄绿到蓝色得变化。
2、比密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尿液中所含盐类成分得高低可由试剂块中得酸碱指示剂变化显现出来,颜色由蓝经绿、茶绿至黄色变化,进而换算成尿液得比密值。
3、葡萄糖(GLU)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试剂模块中得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于尿液中得葡萄糖,产生H2O2,试剂模块中得过氧化酶再进一步作用于H2O2,使色素原(碘化钾、邻联甲苯胺)呈现不同得颜色变化,呈色得深浅与葡萄糖含量呈正比。
4、蛋白质(PRO)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在pH3、2得条件下,溴酚蓝产生得阴离子,与带阳离子得蛋白质结合发生颜色变化。
当尿液中含有蛋白时,由于蛋白质离子对指示剂相反电荷得吸引而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得进一步电离,当超过缓冲范围时,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
根据尿液中蛋白质(主要就是清蛋白)含量得高低,试剂模块发生由黄经绿到蓝得颜色变化,颜色得深浅与蛋白质得含量成正比.5、酮体(KET)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氰化钠可与尿液中得乙酰乙酸、丙酮起反应,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紫色得颜色变化,颜色得深浅与酮体含量成正比。
6、胆红素(BIL)采用偶氮反应法。
在强酸性介质中,结合胆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起耦联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
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得颜色变化,颜色得深浅与胆红素含量成正比。
7、尿胆原采用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
在强酸性条件下,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生成樱红色复合物.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得颜色变化,颜色得深浅与尿胆原含量成正比.8、红细胞或血红蛋白(BLD)采用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
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试剂块中得过氧化氢烯钴与色素原,色素原脱氢氧化而呈色。
颜色得深浅与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含量成正比。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参数1.酸碱度(PH)采用酸碱指示剂法。
测试模块中含有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蓝,联众知识界适量配合可反映尿液pH4.5~9.0的变异范围,颜色由橙红经黄绿到蓝色的变化。
2.比密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尿液中所含盐类成分的高低可由试剂块中的酸碱指示剂变化显现出来,颜色由蓝经绿、茶绿至黄色变化,进而换算成尿液的比密值。
3.葡萄糖(GLU)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试剂模块中的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于尿液中的葡萄糖,产生H2O2,试剂模块中的过氧化酶再进一步作用于H2O2,使色素原(碘化钾、邻联甲苯胺)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呈色的深浅与葡萄糖含量呈正比。
4。
蛋白质(PRO)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在pH3.2的条件下,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发生颜色变化.当尿液中含有蛋白时,由于蛋白质离子对指示剂相反电荷的吸引而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的进一步电离,当超过缓冲范围时,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
根据尿液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含量的高低,试剂模块发生由黄经绿到蓝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
5。
酮体(KET)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氰化钠可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应,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紫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酮体含量成正比。
6。
胆红素(BIL)采用偶氮反应法。
在强酸性介质中,结合胆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起耦联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
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胆红素含量成正比。
7.尿胆原采用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在强酸性条件下,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生成樱红色复合物。
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胆原含量成正比.8。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BLD)采用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
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试剂块中的过氧化氢烯钴和色素原,色素原脱氢氧化而呈色。
颜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含量成正比。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参数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尿液中各种化学物质浓度的仪器。
它可以提供临床医生一些重要的指标,帮助他们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水电解质平衡、糖代谢、蛋白质代谢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以下是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常见检测参数、临床意义以及注意事项。
一、常见检测参数:1.pH值:尿液的酸碱度通常是通过pH值来表示的。
正常尿液的pH值在5.0~7.0之间,可以反映酸碱平衡状态。
2.蛋白质:尿液中的蛋白质可以用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3.葡萄糖: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可以提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4.酮体:酮体的检测可以用来辅助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以及酮症性高尿酸血症。
5.潜血:潜血的检测可以用来筛查尿路感染、肾脏疾病以及尿路结石等情况。
6.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尿路感染。
7.肌酐:肌酐是一个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8.尿比重:尿比重可以帮助监测水电解质平衡状态,以及肾浓缩功能。
9.尿酸:尿酸的测定有助于诊断和监测痛风等疾病。
二、临床意义:1.评估肾功能: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可以测量肌酐、尿比重等指标,帮助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以及肾浓缩功能。
2.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测量尿液中的葡萄糖和酮体浓度能够帮助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3.痛风的诊断和监测:通过测量尿液中尿酸浓度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
4.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通过测量尿液中的潜血和亚硝酸盐可以帮助尽早发现尿路感染。
三、注意事项:1.样本采集:尿液样本采集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避免污染和稀释现象的发生。
2.仪器操作: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使用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误差的产生。
3.校正和质控: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和质控,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结果解读:结果的解读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避免结果的片面性。
5.储存和保存:尿液样本的储存和保存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避免样本的变质和污染。
尿液分析仪的质量管理及使用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近年来, 随着干化学尿液分析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发展, 尿液分析仪逐步在国内普及,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检测少量尿液可获得多项参数, 提高了实验室结果的精密度、敏感性、准确性, 也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工作很有必要, 否则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仪器性能的检测每天早上开机时, 用标准试剂带打印一次, 对照标准如有差异应请专业检修人员校正。
2对试剂带质量的检测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
因为不同型号的试剂带的敏感度不同, 使用时必须注意批间差。
每筒试剂带使用前先取一条用蒸馏水浸润后测试, 除pH外, 其他各项结果均应正常, 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对不符合要求的试剂带应弃去以免误导。
目前生产试剂带的厂家很多, 应采用质量可靠的同一厂家的试剂带。
3测试时应注意的问题应将试剂带中的所有试剂块完全浸入尿样中, 吸去多余尿液, 放置试剂带架上, 注意浸入时间不宜过长, 应按要求操作。
不然, 浸入尿中时间延长可使测定结果数值增大[1]。
操作时应注意:尿液标本必须新鲜, 留尿后应尽快测试, 以免白细胞破坏导致干化学法与镜检法人为的误差。
4沉渣镜检沉渣镜检是保证尿液分析结果准确的基础, 非常重要, 不可忽略。
特别是提示蛋白阳性, 隐血阳性的标本, 镜检可见各种细胞或管型, 有利于临床医师诊断疾病[2]。
有少数标本仪器测定打印结果正常, 但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可见较多的白细胞、红细胞。
据分析泌尿系统下段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 出现较多的白细胞, 而肾脏血管通透性正常, 大分子蛋白颗粒并未漏出因而蛋白测定呈阴性;红细胞如未溶血破裂, 血红蛋白没有释放入尿, 隐血试验也会呈现阴性, 所以不能光报告打印结果而忽略沉渣镜检。
5仪器检测的灵敏度电脑尿液自动分析仪均存在一个灵敏度高的问题[3](与手工测定相对而言), 经长期实践, 一般情况下镜检红细胞2~3/HP可打印出血红蛋白“+”, 而镜检红细胞“+”, 仪器测血红蛋白“++~+++”;尿糖手工测试“+”, 仪器测试可能为“++”, 这是因为手工用的是班氏还原法, 而仪器用的是氧化酶法, 灵敏度比前者高, 这些情况检验人员有义务向临床医师和病员解释。
尿干化学十一项检测内容
尿干化学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十一项检测内容:
1. pH值:测量尿液的酸碱程度,正常值在5.0到9.0之间。
2. 比重:测量尿液中溶质的浓度,反映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
正常值在1.005到1.030之间。
3. 蛋白质: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异常的蛋白质,可以提示肾脏疾病。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低。
4. 糖: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糖尿病。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糖。
5. 酮体: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酮体,可以指示过度酮症酸中毒或饥饿状态。
6. 潜血: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隐血,可能提示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或其他疾病。
7. 胆红素: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胆红素,可以提示肝脏疾病。
8. 尿胆原:检测尿液中尿胆原的含量,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肝胆系统疾病。
9. 亚硝酸盐: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如尿路感染。
10. 白细胞酯酶:检测尿液中白细胞酯酶的含量,可以指示尿
路感染。
11. 维生素C:检测尿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了解个体对维生素C的摄取情况。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其临床意义(二)(二)引言概述:尿液干化学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尿液样本进行干化学反应,可以获得与疾病状态相关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原理以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正文:1.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原理1.1 尿液成分的干化学反应- 干化学试剂与尿液中的物质发生特定反应,产生显色或沉淀等特征变化。
- 不同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不同成分,如蛋白质、糖类、酮体等。
1.2 反应结果的定量测定- 通过比色法、比浊法或仪器测定等方法,对反应结果进行定量测定。
-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尿液比重、pH值、葡萄糖含量等。
2.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临床意义2.1 疾病诊断与鉴别- 尿液中的特定成分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鉴别不同疾病。
- 例如,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可以提示肾脏疾病,出现酮体可以提示糖尿病等。
2.2 疾病监测与疗效评估- 尿液干化学分析可以用于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
- 例如,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反映肾脏功能改变,通过连续监测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2.3 健康状况评估- 尿液干化学分析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 例如,尿液的比重和pH值可以反映水代谢和酸碱平衡情况。
3.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常见指标3.1 葡萄糖- 检测血糖控制状态,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 干化学反应中葡萄糖与试剂产生特定颜色反应。
3.2 蛋白质- 检测肾脏功能,鉴别肾脏疾病。
- 干化学反应中蛋白质与试剂产生显色或沉淀反应。
3.3 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 检测尿路感染,鉴别泌尿系统疾病。
- 干化学反应中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与试剂产生颜色变化。
4.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注意事项4.1 样本采集与保存- 采集新鲜尿液样本,避免细菌滋生和成分变化。
- 若无法及时分析,应储存于合适的条件下,避免样本失真。
4.2 试剂和仪器选择- 选择合适的试剂和仪器,确保准确的分析结果。
- 干化学试剂的质量和仪器的准确性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尿液分析仪说明书尿液分析仪说明书篇一:尿液分析仪BW2001 仪器名称及型号:BW-200尿液分析仪2 生产厂家:烟台开发区宝威生物技术3 检测范围:本仪器适应于尿液常规干化学测试。
4 检测原理:试纸条上的试剂区与尿液中的生化成份反应产生颜色变化,色块颜色的深浅使它在单色光的照射下反射率不同,根据反射率的梯度可确定尿液中生化成份含量。
对多个试剂区进行测试,从而实现对尿液中多项生化成份的检验。
5 参数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时间、尿试带类型(11A)、打印形式、单位等。
6 操作规程:6.1 尿液分析仪开机程序:打开电源开关,系统进入自检状态。
仪器自动检测外界光强、机械单位、控制单位、光敏探头。
自检正常,屏幕进入主屏幕,显示时间、日期等信息。
此时按菜单键,进入主菜单,根据需要对仪器进行设置;按开始键,载物台移出,仪器处于待机状态,再按一次开始键,开始测试。
6.2 检查载物台:开始前应检查载物台是否有异物,载物台和白色校准片是否干净。
如不干净或位置不正确,参照“维护保养方法”对尿仪进行维护和保养。
6.3 试纸单条测试模式:按下开始键,仪器发出提示蘸取尿样的蜂鸣声,倒计时从63秒开始,取出试纸条将反应区完全浸入待测尿液中,1-2秒后取出,沿尿杯壁轻刮,或将试纸的侧面在吸水纸轻抹以除去多余尿液,再将试纸平放在载物台上,顶端要触及试纸槽的上边缘。
6.4 灰度条测试:灰度条为固定吸光率的标准条,用来检测尿仪的稳定性。
测试时直接上机即可,严禁蘸水或尿液,其测试结果应同提供的《灰度条测试值》相符,否则请与售后服务人员联系。
6.5 测试完成后屏幕显示测试结果,经过打印机输出测试结果,单次测试完成。
若要进行下一标本的测试,请取出已测试纸条,重新放上待测试纸条开始测试。
如果遇到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阳性标本还应进行显微镜检查,操作如下:先离心弃去上清液,取沉渣涂片镜检。
如果仪器结果与镜检结果不符合时以镜检结果为准。
6.6 所有测试完毕后,收回载物台,关机。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参数
1.酸碱度(PH)
采用酸碱指示剂法。
测试模块中含有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蓝,联众知识界适量配合可反映尿液pH4.5~9.0的变异范围,颜色由橙红经黄绿到蓝色的变化。
2.比密
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尿液中所含盐类成分的高低可由试剂块中的酸碱指示剂变化显现出来,颜色由蓝经绿、茶绿至黄色变化,进而换算成尿液的比密值。
3.葡萄糖(GLU)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试剂模块中的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于尿液中的葡萄糖,产生H2O2,试剂模块中的过氧化酶再进一步作用于H2O2,使色素原(碘化钾、邻联甲苯胺)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呈色的深浅与葡萄糖含量呈正比。
4.蛋白质(PRO)
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在pH3.2的条件下,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发生颜色变化。
当尿液中含有蛋白时,由于蛋白质离子对指示剂相反电荷的吸引而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的进一步电离,当超过缓冲范围时,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
根据尿液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含量的高低,试剂模块发生由黄经绿到蓝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
5.酮体(KET)
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氰化钠可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应,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紫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酮体含量成正比。
6.胆红素(BIL)
采用偶氮反应法。
在强酸性介质中,结合胆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起耦联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
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胆红素含量成正比。
7.尿胆原
采用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
在强酸性条件下,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生成樱红色复合物。
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胆原含量成正比。
8.红细胞或血红蛋白(BLD)
采用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
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试剂块中的过氧化氢烯钴和色素原,色素原脱氢氧化而呈色。
颜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含量成正比。
9.白细胞(WBC)
采用白细胞酯酶法。
粒细胞中存在酯酶,它作用于模块中的吲哚酚酯,使其产生吲哚酚,吲哚酚与重氮盐发生反应形成紫色化合物,试剂模块发生由黄至紫的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白细胞含量呈正比。
干化学白细胞检测只对粒细胞敏感。
10.亚硝酸盐(NIT)
采用硝酸盐还原法。
当尿液中感染的具有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增加时,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并可将模块中的氨基苯砷酸重氮化而成重氮盐,以此重氮盐再与N-萘基乙二胺耦联,使模块呈现由黄至红色的变化,颜色的深浅与亚硝酸盐含量呈正比。
阴性结果并不表示尿液中无细菌存在。
11.维生素C
采用还原法。
维生素C具有1,2-烯二醇还原性基团,在酸性条件下,能将氧化态粉红色的2,6-二氯酚靛染料还原为无色的2,6-二氯二对酚胺。
试剂模块发生由绿或深蓝至粉红色的颜色变化。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1.尿酸碱度
主要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监测泌尿系统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
①检测时应使用新鲜尿液标本。
标本放置过久,因尿液中细菌繁殖,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呈碱性;或尿液中CO2自然扩散造成的丢失,使pH增高。
②检测时试带在尿液中浸渍时间过长,有使尿pH减低的趋势,出现假阴性结果。
2.尿比密
主要用于了解尿液中固体物质的浓度,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
①尿液标本必须新鲜,不能含有强酸,强碱等物质。
当尿液pH≥
7.0时,造成结果偏低,应在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增加0.005,作为由于碱性尿损失的补偿。
②尿液中蛋白或糖浓度增加将使比密结果增加。
3.尿糖
主要用于内分泌性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测等
①尿糖测定方法学的差异:干化学尿糖检测原理是基于葡糖糖氧化酶的酶促反应,只与葡萄糖反应,特异性强;班氏法是基于酮还原的原理,尿液内所有的还原糖和所有的还原性物质都起反应。
②尿液中维生素C对尿糖测定的影响:维生素C与试带中的试剂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反应,而班氏法产生假阳性的结果。
③尿液被过氧化物、次氯酸盐、强氧化性清洁剂污染可使尿糖呈现假阳性结果;尿液中含有L-多巴、大量水杨酸盐、氟化钠、维生素C>500mg/L、尿酮体>0.4g/L或尿比密过高,则将使尿糖呈现假阴性结果。
4.尿蛋白
主要用于肾脏疾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
①尿液pH对尿蛋白测定的影响:应使用新鲜尿标本。
当患者服用奎宁、嘧啶等药物,或尿液中含有聚乙烯、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铵盐消毒剂等时,引起尿液呈强碱性(pH≥9.0),超过了试带的缓冲能力,使干化学法出现假阳性结果;当尿液pH≤3.0时,会引起干化学出现假阴性结果。
②灵敏度:干化学法主要对清蛋白敏感。
5.尿酮体
主要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疾病的诊断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①尿液标本必须新鲜,由于尿酮体中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尿液中细菌污染后,细菌繁殖使酮体消失等,导致检测结果偏低或假阴性。
干化学法只与丙酮和乙酰乙酸起反应,与β-羟丁酸不发生反应。
②试带受潮,可呈现假阴性结果;尿液含酞、苯丙酮、L-多巴代谢物、甲基多巴,可呈假阳性。
6.尿胆红素和尿胆原
主要用于消化系统肝脏、胆道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治监测,尤其对黄疸的鉴别有特殊意义。
①尿液标本必须新鲜。
②当患者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维生素
C、亚硝酸盐,或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时,可因其抑制偶氮反应,使胆红素检测出现假阴性;尿液中含有吩噻嗪类或吩嗪类药物时,可使胆红素出现假阳性。
③尿液中一些内源性物质和一些药物等,因颜色干扰,尿胆原检测时呈假阳性。
7.尿隐血
主要用于肾脏、泌尿道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
尿液中含有肌红蛋白、对热不稳定酶、氧化剂或菌尿,可使干化学法尿隐血测定呈现假阳性结果;尿液中大量维生素C的存在,可产生假阴性结果。
8.尿白细胞
主要用于肾脏、泌尿道疾病的诊断、治疗。
①干化学白细胞检测只对粒细胞敏感。
②尿液标本污染甲醛或高浓度胆红素,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呋喃妥因时,结果可呈假阳性。
尿液含维生素C,或大剂量先锋霉素Ⅳ、庆大霉素等药物,或尿蛋白>5g/L时,结果可呈假阴性。
9.尿亚硝酸盐
主要用于尿路细菌感染的快速筛检。
尿亚硝酸盐试验是细菌感染的指标,阳性结果的产生取决于3个条件:
①尿液中的致病菌须含有硝酸盐还原酶;
②体内有适量硝酸盐的存在;
③尿液在膀胱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且排除药物等干扰因素。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