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P区元素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90
p区非金属元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研究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为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性提供实验数据。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实验材料:磷、硫、氮、碳、氧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2. 实验仪器:试管、玻璃量筒、显微镜、加热器等。
三、实验过程1. 实验一:磷的性质研究a. 取一小块红磷,放入试管中,并加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红磷的显微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磷的性质和特点。
2. 实验二:硫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份硫粉,放入试管中,并加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硫的晶体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硫的性质和特点。
3. 实验三:氮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份氮气气体,将其通过管道通入水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水的变化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氮气的分子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氮的性质和特点。
4. 实验四:碳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块木炭,放入试管中,用火烧燃至灭火点。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味、火焰颜色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木炭的微观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碳的性质和特点。
5. 实验五:氧的实验性质观察a. 取一小块气氛中的氧气,通入一小瓶溶液中。
b.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溶液颜色变化、气味等情况。
c. 使用显微镜观察氧气的分子结构并拍照记录。
d.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氧的性质和特点。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一:磷的性质研究实验现象:磷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剧烈燃烧,并放出白烟,形成白色固体产物。
结果分析:磷是一种易燃物质,在空气中加热会燃烧。
磷的结构是由独立的P4四原子环构成,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2. 实验二:硫的实验性质观察实验现象:硫在加热过程中融化,形成橙黄色液体,散发出刺激性气味。
元素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是我们理解化学元素的基础,它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分类排列。
在元素周期表中,除了金属元素外,还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元素,即非金属元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元素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性。
一、氢 (H)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其原子核只含有一个质子。
氢的密度很低,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无毒的气体。
它广泛应用于合成氨、石油开采、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此外,氢还是燃料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转化为电能,并且排放的是无害的水蒸气。
二、氮 (N)氮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七元素,它占据了大气中的78%。
氮气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特点,不会直接支持燃烧。
氮广泛应用于肥料、火药、炸药、化肥等领域。
此外,氮还是生物体中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氧 (O)氧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八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最丰富。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疗、工业、燃料等。
氧还是许多氧化反应和燃烧反应的重要参与者,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火焰。
四、碳 (C)碳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元素,它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碳的存在形式包括钻石、石墨和无机碳酸盐等。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是生命的构成要素。
我们广泛接触到的有机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等都是由碳构成的。
五、硫 (S)硫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十六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着丰富的硫化物。
硫具有黄色,气味刺激的特征,不溶于水。
硫广泛用于药物、化肥、制草剂等领域。
此外,硫还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工业原料,用于生产硫酸等化学品。
六、磷 (P)磷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十五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较低。
磷是一种黄色固体,具有高反应活性。
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磷是肥料生产中的重要成分,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七、氯 (Cl)氯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十七元素,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3学时)
卤素是无机元素,它的原子结构由海德兰(Heldelberg)系统中的17种元素构成,
这些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氙(Xe)。
在常温常压下,它
们分别以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形式存在。
除了碘外,卤素之间互相极其易溶,但已知性质
又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卤素具有高的电负性,它们能够通过组装到多种特定的构型中形成电离软下化合物,如盐和硫酸盐。
因此,它们不仅可以提供对多种非金属元素的易溶性,还可以提供其
他种类的化学反应。
卤素最初发现于18月,由爱因斯坦(Einstein)等人发现,被称为“阿里斯王子”(Prince Albert)。
在20世纪开始以来,卤素则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放射性元素
提取等领域,包括催化芳烃反应、用合成药物等。
此外,卤素还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与其他物质(如氧、硫等元素)结合时,能够
丰富和改善空气质量。
例如,氯可以与水混合形成消毒剂,用于净化水;溴可以与水混合
形成净化剂,可用于净化工厂污水、污泥等;硫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用于降低空气污染。
由于其许多特性,卤素对当今社会至关重要,它给改善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带来巨大
的贡献。
因此,在未来,卤素将继续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并将一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
元素。
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了解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实验原理:P区非金属元素包括氧、硫、硒、碲和钋等元素。
这些元素通常以分子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化学活性,常见于化合物中。
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强烈的还原性和氧化性,具有重要的化学应用价值。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整洁,确保实验安全。
2. 氧气的制备,将加热镁条放入试管中,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入,观察气体的产生和收集。
3. 硫化氢气体的制备,将氢气通过硫磺粉末中,观察气体的产生和性质。
4. 硒的性质观察,将硒粉与浓硫酸混合,观察反应产物的性质。
5. 钋的性质观察,观察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结果:1. 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使燃烧物质燃烧更旺。
氧气的性质稳定,对生物和燃烧有重要作用。
2. 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有一股刺鼻的臭味,能使银镜变黑,表现出明显的还原性。
3. 硒,硒在浓硫酸中能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表现出一定的还原性。
4. 钋,钋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具有高毒性和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有严重危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氧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对生物和燃烧有重要作用;硫化氢气体表现出明显的还原性和臭味特点;硒在浓硫酸中表现出一定的还原性;钋是一种具有高毒性和放射性的元素。
这些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也需要谨慎处理和使用,以防造成危害。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废液和废气要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非金属元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为今后的化学实验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十二 p 区重要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H 2O 2,H 2S 及硫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 掌握S ,N ,P 主要含氧酸和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3、 掌握2S -,23SO -,223S O -,2NO -,3NO -,34PO -离子的鉴定。
] 4、 巩固元素性质试验及定性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二、 实验原理氧和硫,氮和磷分别是周期系ⅥA ,ⅤA 族元素,为电负性比较大的元素。
氧的常见氧化值是-2。
H 2O 2分子中O 的氧化值为-1,介于2与-2之间,因此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在酸性介质中:H 2O 2+2H ++2e===2H 2O E=1.77VO 2+2H ++2e=== H 2O 2 E=0.68V碱性介质中: HO 2-+ H 2O +2e===3OH - E=0.88VO 2+ H 2O +2e=== HO 2-+ OH - E=-0.076V可见,H 2O 2在酸性介质中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与2S-,I -,2Fe +等多种还原剂反应: PbS+4 H 2O 2===PbSO 4+4 H 2OH 2O 2+2I -+2H +===I 2+2 H 2OH 2O 2+22Fe ++2H +===23Fe ++2 H 2O只有遇KMnO 4等强氧化剂时,H 2O 2才被氧化释放O 2:5H 2O 2+2MnO 4-+6H +===22+Mn +5 O 2↑+8 H 2O在碱性介质中,H 2O 2可以使2+Mn 转化为MnO 2,2CrO -转化为24CrO -。
H 2O 2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尤其当I 2,Mn O 2以及重金属离子2Fe +,2+Mn ,2Cu +和3Cr +等杂质存在时都会加快H 2O 2的分解。
在酸性介质中H 2O 2与224K Cr O 反应生成5CrO ,5CrO 溶于乙醚呈现特征蓝色。
Cr 2O 72-+4H 2O 2+2H +===2CrO 5+5 H 2O 5CrO 不稳定易分解放出O 2,据此可鉴定Cr (Ⅵ)离子。
实验 P 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一、实验目的1、学习氯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制备方法。
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的区别。
了解氯、溴、氯酸钾的安全操作。
2、掌握H2O2 的某些重要性质。
3、掌握不同氧化态硫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4、掌握气体发生的方法和仪器的安装。
二、实验用品仪器:铁架台、石棉网、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烧杯、大试管、滴管、试管、表面皿、 离心机、酒精灯、锥形瓶、温度计。
固体药品:二氧化锰、过二硫酸钾。
液体药品:HCl(浓、6mol/L、2mol/L)、H2SO4(浓、3mol/L、1mol/L)、HNO3(浓)、 NaOH(2mol/L)、 KOH(30%)、KI(0.2mol/L)、KBr(0.2mol/L)、 K2Cr2O7(0.5mol/L)、 KMnO4(0.2mol/L) 、 Na2S(0.2mol/L) 、 Na2S2O3(0.2mol/L) 、 Na2SO3(0.5mol/L) 、 CuSO4(0.2mol/L)、 MnSO4(0.2mol/L、 0.002mol/L)、 Pb(NO3)2(0.2mol/L)、 AgNO3(0.2mol/L)、 H2O2(3%)、氯水、溴水、碘水、CCl4、乙醚、品红、硫代乙酰胺(0.1mol/L)。
材料:玻璃管、橡皮管、棉花、冰、pH试纸、滤纸。
三、实验内容:(一)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制备分液漏斗装有30mL浓盐酸; A管装15mL30%的KOH, 蒸馏烧瓶内装15g二氧化锰,并置入70~80℃的热水浴中; B管装有15mL2mol/LNaOH, 置入冰水浴中; C管装15mL 水;D装2mol/LNaOH溶液(目的吸收多余的氯气),并在瓶口覆盖用硫代硫酸钠溶液 浸过的棉花(目的除氯气)。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2H2O3Cl2 + 6KOH(热) === 5KCl + KClO3 +3H2OCl2 + 2NaOH === NaCl + NaClO +H2OCl2 + H2O === HCl + HClO注意:(1)装置的气密性;(2)滴盐酸要缓慢而均匀;(3)A 管溶液由黄变无色 时,停止加热氯气发生装置,反应停止往蒸馏烧瓶中加入大量水;(4)冷却 A管溶液, 析出氯酸钾晶体,倾析法倾去溶液,晶体置入表面皿,滤纸吸干;(5)注意观察各管 实验现象,做好记录;(6)注意通风。
7.3 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 氧 硫 氮 磷 硅 硼一、实验目的1.掌握卤素离子及S2-的还原性;2.掌握氯和氮的含氧酸、含氧酸盐的氧化性、热稳定性;3.掌握H2O2的氧化还原性和不同价态硫的化合物的性质;4.掌握磷酸盐的重要性质;5.掌握硅酸、硼酸的重要性质。
二、实验原理卤素(氟、氯、溴、碘)、氧、硫、氮、磷、硅、硼均为P区非金属元素。
卤素单质都是强氧化剂,其氧化性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而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顺序恰好相反,为F-< Cl-< Br-< I-。
相关标准电极电位如下: 电对F2/F-Cl2/Cl-Br2/Br-I2/I-E°/V 2.87 1.36 1.065 0.535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和X-1的还原性请同时参考“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实验。
氧的性质活波,形成为数众多的化合物,它们是元素化学的重点。
过氧化氢是经常使用的氧化剂,其水溶液比较稳定,但光、热、金属离子的存在或者增加溶液的碱性都可以加速其分解。
除具有氧化性外,过氧化氢又有还原性。
把过氧化氢加入重铬酸钾的酸性溶液中得到一种美丽的蓝色化合物。
该化合物可以被乙醚萃取而得到稳定。
蓝色化合物为过氧化铬Cr(O2)2O,可以与溶液中的过量的过氧化氢反应而被分解。
2Cr(η2-O2)2O + 7H2O2+ 6H+= 2Cr3+ + 7O2 + 10H2O硫单质表现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磷单质则基本表现为还原性。
由于S2-具有较大的变形性,所以和多种金属离子生成颜色不同,溶解度不同的金属硫化物。
例如,Na2S可溶于水;ZnS(白色)难溶于水,易溶于稀盐酸;CdS(黄色)不溶于稀盐酸,易溶于较浓盐酸;CuS(黑色)不溶于盐酸,可溶于硝酸;HgS (黑色)不溶于硝酸,可溶于王水。
依据金属硫化物溶解度和颜色的不同,可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在含氧酸和含氧酸盐中,卤素(氟除外)和氮的含氧酸及其盐都具有相当强的氧化性和热不稳定性,因而许多氯酸盐、次氯酸盐、亚硝酸盐都是常用的氧化剂.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较硫、氮、磷更易于进行,这是卤素的一个重要性质。
实验3 p区非金属元素(II)(氮族、硅、硼)
何艳(仅修改版面格式,未修改内容)
(学号:012301314211实验日期:2013年3月19日实验指导教师:周环波)
摘要(Abstracts):为了试验并掌握不同氧化态氮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了解硅酸盐的主要性质。
本实验通过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完成了铵盐及硝酸盐的热分解的实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的测定与比较,以及硅酸水凝胶的制备。
结果表明:铵盐加热易分解;亚硝酸易分解,不稳定,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硝酸受热易分解,其产物取决于盐中的阳离子,且具有氧化性;磷酸盐都能水解;焦磷酸根离子具有配位性。
关键词(Key Words):氮;硅;硼;化合物;化学性质
3、结论
1)固态铵盐加热易分解,一般分解为氨气和相应的酸,如果酸不挥发,则生成氨气,如果生成的酸具有氧化性,则氨气被氧化为N2O,继而因不稳定分解为N2和O2;
2)硝酸盐受热易分解,其产物取决于盐中的阳离子;亚硝酸易分解,不稳定,具有弱酸性,同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硝酸由于浓度不同具有不同程度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的产物也不相同;
4. 磷酸盐中,磷酸二氢盐均溶于水,正盐和一氢盐中除钾盐,钠盐,铵盐之外均不溶于水,磷酸盐都能水解,焦磷酸根离子具有配位性;硅酸盐与酸反应能产生硅酸胶体。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0-152.
[2]陈正萍. 硼砂珠实验的改进[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社),1999,02:16-17.
[3]吴淑利. 新型硼酸盐的性质合成研究[D]. 宁波大学2010,25-45.。
P区元素一、卤素单质(氟、氯、溴、碘、砹)⒈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⒉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素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卤素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与大多数元素直接化合。
例如:位于前面的卤素单质可以氧化后面卤素的阴离子。
Cl2 + 2Br-→ 2Cl- + Br2★卤素与水反应分为两类:氧化反应:2X2 + 2H2O → 4X- + 4H+ + O2激烈程度:F2>Cl2>Br2,碘不发生此类反应。
歧化反应:可见,反应进行的程度Cl2>Br2>I2,氟只发生第一类反应。
通常所用的氯水、溴水、碘水主要成分是单质。
★卤素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两类歧化反应:X2 + 2OH-→ X-+ XO-+ H2O3X2 + 6OH-→ 5X-+ XO3-+ 3H2O二、卤素的氢化物概述卤素的氢化物称为卤化氢,即氟化氢HF、氯化氢HCl、溴化氢HBr、碘化氢HI等。
常温下卤化氢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卤化氢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卤酸。
除氟化氢外,其它氢化物均为强酸。
可直接用水和卤素与磷混合物反应制备卤化氢。
2P + 3Br2 + 6H2O → 2H3PO3 + 6HBr2P + 3I2 + 6H2O → 2H3PO3 + 6HI三、卤化物和多卤化物⒈卤化物卤素和电负性比它小的元素生成的化合物叫卤化物。
卤化物可以分为金属卤化物和非金属卤化物,根据卤化物的键型,又可以分为离子型卤化物和共价型卤化物。
⑴金属卤化物所有金属都能形成卤化物。
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镧系、锕系元素的卤化物大多数属于离子型或接近离子型,例如:NaX,BaCl2,LaCl3等。
当阴阳离子极化作用比较明显时,表现出一定的共价性,如:AgCl等。
有些高氧化值的金属卤化物则为共价型卤化物,如,AlCl3,SnCl4,FeCl3,TiCl4等。
在金属卤化物中,对应氢氧化物不是强碱的都易水解,产物为氢氧化物或碱式盐。
需特殊记忆的有:SnCl2 + H2O → Sn(OH)Cl + HClSbCl3 + H2O → SnOCl + 2HClBiCl3 + H2O → BiOCl + 2HCl⑵非金属卤化物非金属硼、碳、硅、氮、磷等都能与卤素形成各种相应的卤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