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尼类药物研究综述(一)(持续更新)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15
替尼治疗胃癌及其他肿瘤的研究现状一、内容描述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和医院在开展替尼治疗的相关研究。
其中国内的一些知名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都在积极开展替尼治疗的研究。
而国外的一些顶尖医学机构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英国牛津大学等也在进行着相关的研究。
当然替尼治疗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比如说替尼治疗的副作用比较大,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出现。
此外替尼的价格也比较昂贵,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来说可能难以承受。
因此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替尼治疗方法,并降低其成本,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A. 胃癌及其他肿瘤的治疗现状替尼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它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替尼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包括胃癌和其他肿瘤。
在胃癌治疗方面,替尼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替尼还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除了胃癌替尼还可用于治疗其他肿瘤,如肝癌、肺癌、乳腺癌等。
这些肿瘤对传统治疗方法的反应不佳,而替尼则展现出了很好的疗效。
B. 替尼的作用及特点替尼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它的作用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内的特定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替尼的特点在于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能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
此外替尼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C. 研究目的和意义替尼治疗胃癌及其他肿瘤的研究现状,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生命的关爱。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重拾健康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为患者带来福音,还能为医学界积累宝贵的经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替尼治疗胃癌及其他肿瘤的研究现状展示了人类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对科技进步的渴望。
这项研究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医学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抗肿瘤药研究综述肿瘤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而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是治疗和预防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被开发出来。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对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化学合成和天然药物。
化学合成药物是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针对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分子或途径设计和合成的。
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自然界中获得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药物通常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低毒副作用。
目前,许多抗肿瘤药物已经被成功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周期相关药物、激素类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
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存和增殖的基本过程,抗肿瘤药物的一类重要机制是通过干扰或调控细胞周期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细胞周期相关药物包括紫杉醇、依托泊苷、长春新碱等。
这些药物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激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适用于一些依赖于激素信号传导的肿瘤类型,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
激素类药物通过干扰激素受体和其信号转导途径来抑制肿瘤生长。
例如,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去甲酮酸和太法尼等药物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类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特征进行设计的药物。
靶向治疗药物通过特异性地识别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杀死或阻断肿瘤细胞的目的。
一些典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美罗华等。
这些药物可以靶向抑制包括细胞生长信号、血管生成、免疫逃逸等在内的多个靶点。
免疫治疗药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它通过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奥罗珠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等已成为多种肿瘤的标准治疗药物。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类别,还有其他一些被广泛研究的抗肿瘤药物,如多靶点抑制剂、DNA损伤和修复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使得药物疗效更加全面和强大。
新一代抗癌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也迎来了许多突破性的发展。
抗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当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针对传统化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以及耐药性问题,新一代抗癌药物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新一代抗癌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一、靶向治疗:突破传统化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特定通路或信号分子,从而精确地杀死肿瘤细胞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1. 蛋白激酶抑制剂:靶向异常信号通路蛋白激酶是调节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理过程的重要蛋白质,在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靶向蛋白激酶可以通过抑制其活性来阻断异常信号传导,从而达到抗肿瘤效果。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例,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培唑帕尼等。
这些药物可选择性地结合于肿瘤细胞上的EGFR,并抑制其活性,从而阻塞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能力。
2. 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系统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颖的抗癌方法备受关注。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宿主自身的免疫功能,诱导机体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和清除。
例如,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释放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控制。
PD-1/PD-L1抑制剂阻断了恶性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关蛋白质(PD-1与PD-L1)相互作用,有效激活潜在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抑制肿瘤发展。
二、药物作用机制:多种方式同时作用新一代抗癌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断DNA复制与细胞分裂过程,防止癌细胞扩散。
例如,多西他赛是一种微管靶向剂,可干扰微管聚合和分解动力学,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使癌细胞自行死亡。
比如说信号通路抑制剂可以抑制某些蛋白激酶活性,从而改变信号传导途径并触发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凋亡。
3. 干扰血供供给: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和增加肿瘤内部缺氧程度。
近年上市的部分靶向抗癌新药及其作用机制概况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许多新的靶向抗癌药物相继上市。
这些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地抑制癌细胞内部的特定信号通路或分子靶点,以阻止肿瘤生长和扩散,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较高的疗效。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近年来上市的一些常见的靶向抗癌新药及其作用机制。
1. 克唑替尼(Gefitinib):克唑替尼是一种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能够选择性地结合和抑制EGFR,从而阻断EGFR激活的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它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EGFR突变型。
2. 阿帕替尼布(Olaparib):阿帕替尼布是一种抑制聚合多腺苷酸核苷酸链酶(PARP)的药物。
PARP是维持DNA完整性和修复损伤的关键酶,而阿帕替尼布能够抑制PARP的活性,使癌细胞无法正确修复DNA损伤,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
它主要用于治疗BRCA突变相关的卵巢癌和乳腺癌。
3. 尼拉帕尼布(Niraparib):尼拉帕尼布也是一种PARP抑制剂,与阿帕替尼布类似。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等BRCA突变相关的肿瘤。
4. 马法替尼(Imatinib):马法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和一些鱼皮瘤,如胃肠道肿瘤。
它通过抑制BCR-ABL 融合蛋白的激酶活性,从而阻断BCR-ABL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5. 曲妥珠单抗(Rituximab):曲妥珠单抗是一种CD20阳性B细胞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部分B细胞恶性肿瘤。
它能够通过结合CD20阳性B细胞表面的抗原,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和细胞相关的细胞毒性,从而诱导癌细胞凋亡。
近年上市的部分靶向抗癌新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能够更精准地干预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在临床治疗中带来更好的疗效。
由于每个药物的靶向和机制不同,患者在使用之前应向医生咨询,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摘要:靶向制剂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实现精准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对近年来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引言靶向制剂是指通过特定的载体将药物靶向递送到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靶向制剂具有以下优势: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实现精准治疗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靶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1. 被动靶向制剂被动靶向制剂是指利用药物载体将药物递送到靶组织,主要依靠载体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靶向。
目前常用的被动靶向制剂有脂质体、微囊、纳米粒等。
(1)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微型囊泡,具有靶向性、缓释性、降低药物毒性等特点。
近年来,脂质体在抗癌、抗病毒、抗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微囊:微囊是将药物包裹在微小囊泡中,具有靶向性、缓释性、降低药物毒性等特点。
微囊在药物递送、缓释、靶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纳米粒:纳米粒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尺寸的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缓释性、降低药物毒性等特点。
纳米粒在药物递送、靶向治疗、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 主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是指利用修饰药物的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
目前常用的主动靶向制剂有抗体偶联药物、小分子药物、肽类药物等。
(1)抗体偶联药物:抗体偶联药物是将抗体与药物结合,通过抗体识别靶点,将药物递送到靶区。
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在肿瘤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2)小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具有靶向性、高效、低毒等特点。
近年来,小分子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肽类药物:肽类药物具有靶向性、生物活性、低毒等特点。
近年来,肽类药物在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
抗肿瘤药研究综述抗肿瘤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来实现治疗效果。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到现在的靶向药物、免疫疗法和基因治疗等新型药物不断涌现,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综述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方向。
目前,目前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化学合成药物、靶向药物、免疫疗法和基因治疗等几个方面。
化学合成药物是最早被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如细胞毒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和抗代谢药物等,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DNA修复、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过程来抑制或杀死癌细胞。
然而,这些化学药物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副作用严重。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研究人员开始开发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是基于了解癌症发生与发展机制而设计的药物,通过与癌细胞特异性靶点的结合而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和蛋白质激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的研发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它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灭癌细胞,如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应答,使其识别、攻击和消灭肿瘤细胞,同时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较好的治疗效果。
免疫疗法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基因治疗也是一种前景广阔的肿瘤治疗策略。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抗肿瘤效果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实现治疗的目的。
例如,通过导入抗癌基因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虽然基因治疗仍然处于研究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为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包括目前存在的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物合成、药物传送及药物评估等方面的技术的成熟,抗肿瘤药物不断创新,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的选择。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综述
肿瘤是一种常见疾病,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缓解患者的痛苦,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究
所取得的进展不断,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综述。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指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
PD-1和PD-L1抑制剂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能够启动和增强机体
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指利用特异性小分子靶向肿瘤细胞的药物治疗肿瘤。
BRAF抑制剂是一种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针对BRAF缺陷基因型
的患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EGFR抑制剂也是一种常用的
靶向治疗药物。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是指利用人体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化疗
化疗是指利用化学药物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新型化疗药物的研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卡铂、吉西他滨等药物的出现有效改善了化疗的治疗效果。
核酸治疗
核酸治疗是指利用DNA或RNA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灭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CRISPR/Cas9的出现提高了核酸治疗的效果,使得肿瘤的基因编辑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协同治疗提供了可能。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会取得更大的进展,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2024年克唑替尼市场需求分析1. 介绍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
它主要用于治疗ALK(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激酶)重排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ROS1(ROS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重排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本文将对克唑替尼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为相关企业制定市场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2. 市场规模克唑替尼是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药物之一,其市场规模受多个因素影响。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超过百万,其中约有5-7%的患者具有ALK或ROS1重排。
而这一患者群体中,大约有50%的患者适合使用克唑替尼进行治疗。
因此,克唑替尼在全球的市场潜力巨大。
3. 市场竞争目前,关于ALK或ROS1重排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选择有限,其中包括克唑替尼在内的几种药物,如氟西汀(Alectinib)和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
这些药物在临床研究和数据支持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除了药物本身的竞争,市场还受到价格、渠道和医保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克唑替尼的价格较高,患者承担的治疗费用较大,这对市场需求带来一定压力。
此外,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对克唑替尼的报销情况也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购买意愿和药物的市场份额。
4. 市场趋势近年来,克唑替尼的市场趋势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a. 个体化治疗需求增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能够通过基因检测明确其ALK或ROS1的重排情况,从而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克唑替尼进行个体化治疗。
这使得克唑替尼在临床应用中的需求有所增加。
b. 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克唑替尼作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其在临床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克唑替尼在其他肿瘤类型中的应用,如转移性胃肠道起源的肿瘤和乳腺癌等。
这些研究结果将进一步拓宽克唑替尼的市场需求。
抗白血病药物泊那替尼的研究概况摘要:泊那替尼(结构式见图1)是由美国Ariad公司研发的一种口服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Bcr-Abl(包括T315I突变)、Flt-3和Src激酶的活性。
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和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两种罕见白血病。
泊那替尼为这些患者的抢救治疗带来了希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泊那替尼从结构式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五元并六元碳氮杂环与一个炔基相连,另外一部分是以酰胺键为纽带连接的甲苯基团和三氟甲苯与N-甲基哌嗪基团。
全文就泊那替尼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泊那替尼,白血病,临床前研究,合成,研究概况图1Anti-leukemia drug Ponatinib Research Survey Abstract:Ponatinib (structural formula shown in Figure 1) is an oral multi-targeted tyrosine American Ariad kinase inhibitor developed by the company,Can effectively inhibit Bcr-Abl (T315I mutation including), Flt-3 and the Src kinase activity.Primarily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and 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Ph + ALL) two kinds of rare leukemia.Park that imatinib for salvage therapy in these patients brings hope,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Ponatinib from structural formul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a five membered heterocyclic ring and six yuan carbonitride connected with an alkynyl group, the other part as a link connection is an amide bond group and toluene and N- methyl benzotrifluoride piperazinyl group.The full text is parked neratinib Research Survey reviewed.Keywords:Ponatinib, leukemia, pre-clinical studies, the synthesis, study Overview1.前言:泊那替尼于2012年12月14日经美国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和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 + ALL) 两种罕见白血病[1],其商品名为Iclusig。
希美替尼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希美替尼(Imatini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治疗的靶向治疗药物。
它是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止了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希美替尼已被证明在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和一些消化道肿瘤等疾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随着对希美替尼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治疗机制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着重介绍希美替尼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说明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组织。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部分,会简要介绍希美替尼这种药物的背景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即是本段,将会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
目的部分则明确了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了希美替尼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这种药物的化学成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使用的情况。
结论部分则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希美替尼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同时,通过结论部分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全文的核心意义和价值。
最后,结尾的结束语也是文章的收尾部分,可以对全文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或思考。
整个文章结构分明,逻辑清晰,能够很好地引导读者了解希美替尼这一药物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详细介绍希美替尼这一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药物。
通过对希美替尼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并理解希美替尼在临床上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为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美替尼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对于肿瘤治疗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希美替尼,可以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多选择和参考,有助于促进医疗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最新最全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综述(一)近年来,替尼类药物研发可谓风生水起,随着替尼类8种药物进入医保目录,替尼类药物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
替尼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在抗肿瘤药物中占据重要地位。
已批准的国产抗肿瘤小分子靶向制剂有盐酸埃克替尼、阿帕替尼、吉非替尼、达沙替尼和甲磺酸伊马替尼。
以下对各替尼类药物上市情况及专利进行概述。
本篇概述:1、甲磺酸伊马替尼;2、吉非替尼;3、盐酸厄洛替尼;4、达沙替尼;5、苹果酸舒尼替尼;6、尼洛替尼;7、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8、磷酸芦可替尼按上市时间顺序1、甲磺酸伊马替尼英文名:Imatinib Mesylate。
CAS号:220127-57-1分子式:C29H31N7O·CH4O3S靶点:PDGFR/KIT/Bcr-Abl适应症: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加速期或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患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
国内相关专利:化合物专利:CN93103566.X晶型专利:CN1134430 (C)、CN1264375 (A);适应症专利:CN1276754 (C)、CN1622808 (A);上市情况:甲磺酸伊马替尼最早由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研制开发,于2001年首次由FDA批准在美国上市,也是首个批准上市的TKI类药物。
已上市剂型包括:胶囊剂(50、100mg)、片剂(0.1g和0.4g),适应症包括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等多种疾病,临床最主要用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并已成为上述疾病的标准治疗。
诺华公司的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100mg)于2002年4月获准进口中国,甲磺酸伊马替尼片(0.1g和0.4g)于2005年1月获准进口,商品名:格列卫。
以上国内相关专利均已到期,国内有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胶囊)、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片剂)、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片剂)批准上市。
原料药批准厂家有连云港润众制药有限公司、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2、吉非替尼英文名:GefitinibCAS号:184475-35-2分子式:C22H24ClFN4O3靶点:EGFR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既往化学治疗主要是指铂剂和多西紫杉醇治疗。
本品对于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是基于大规模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预设亚洲亚组的生存优势(注:该试验总体人群中未显示改善疾病相关症状和延长生存期)及中国非对照临床试验的生存数据而确立的。
两个大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吉非替尼联合含铂化疗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未显示出临床获益,所以不推荐此类联合方案。
国内相关专利:化合物专利:96193526.X(已过期)晶型专利:03809162.3(授权,2023年到期)上市情况:2002年8月,吉非替尼首先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药物在日本上市,商品名为“Iressa”(易瑞沙)。
随后被FDA 批准上市,但其后续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其无延长总体病人寿命的作用,随后被美国FDA撤市。
2015年7月FDA再次批准,作为EGFR突变阳性N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
本次批准是由于IV期IFUM(易瑞沙后续评估)研究提供了Iressa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阳性NSCLC白种人(Caucasian)患者的疗效证据。
同时,也得到了III期IPASS-2研究(易瑞沙泛亚洲研究)数据的支持。
目前国内已有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批准生产吉非替尼片,规格0.25g,原料药批准厂家为齐鲁安替(临邑)制药有限公司。
3、盐酸厄洛替尼英文名:Erlotinib HydrochlorideCAS号:183319-69-9分子式:C22H23N3O4·HCl靶点:EGFR适应症:厄洛替尼可试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
本适应症是基于前述国外一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得出。
对于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疗效尚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两个多中心安慰剂对照随机的Ⅲ期试验中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结果显示在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卡铂+紫杉醇;或者吉西他滨+顺铂)同时服用厄洛替尼无临床受益,因此不推荐用于上述情况的一线治疗。
国内相关专利:化合物专利:CN96102992.7(已过期);晶型专利:CN00817848.8(无效)。
上市情况:厄洛替尼首次于2004年获美国FDA批准,2006年获欧盟EMA批准,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用药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
在2010年,厄洛替尼在美国和欧洲先后获批用于经4个疗程以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后处于疾病稳定期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
2011年9月,欧盟EMA批准厄洛替尼作为一线用药用于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随后,美国FDA也于2013年批准厄洛替尼用于一线治疗EGFR 第19个外显子存在缺失突变或第21个外显子(L858R)存在置换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目前暂无国产厂家,进口有德国Roche Registration GmbH的盐酸厄洛替尼片,商品名特罗凯,规格25mg,100mg,150mg。
4、达沙替尼英文名称:DasatinibCAS号:302962-49-8分子式:C22H26ClN7O2S靶点:BCR-ABL、SRC、c-KIT、PDGFR、Ephrin(EPH)、FYN、Yes、LCK适应症:本品适用于对包括甲磺酸伊马替尼在内的治疗方案耐药或不能耐受的慢性髓细胞样白血病。
国内相关专利:化合物专利:CN1989969、CN1348370、CN1764454(均无权);晶型、用途专利:CN1980909(2025年到期)上市情况:达沙替尼是一款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于2006年在美国上市的新药,同年11月EMA批准上市。
目前国内国产有连云港润众制药有限公司的达沙替尼原料药批准,达沙替尼片,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273;批准进口有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生产的达沙替尼片,20mg/片、50mg/片、70mg/片、100mg/片。
5、苹果酸舒尼替尼英文名:Sunitinib MalateCAS号:341031-54-7分子式:C22H27FN4O2·C4H6O5靶点:PDGFR-α/PDGFR-β/VEGFR3/VEGFR2/CSF1R/KIT/RET/VEGFR1/FLT3苹果酸舒尼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属于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商品名为索坦(suntent),是由美国辉瑞公司(Pfizer)研发成功的,具有双重抗肿瘤作用,是唯一突破晚期肾癌2年生存期的治疗药物,在肾细胞癌及胃肠间质瘤治疗领域具有核心地位,于2006年2月在美国上市,该药物是首次被美国FDA批准能同时治疗两种疾病的抗癌药物。
舒尼替尼通过阻止肿瘤细胞得到生长所需的血液和养分起到治疗作用。
临床试验表明,该药能延缓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生长速度,并能缩小肾细胞肿瘤的尺寸。
苹果酸舒尼替尼是第一个能够选择性地针对多种酪氨酸激酶受体的新型靶向药物,结合了中止向肿瘤细胞供应血液的抗血管形成和直接攻击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两种作用机制。
它代表了新一轮靶向疗法的问世,既能直接攻击肿瘤、又无常规化疗的毒副反应。
适应症:(1)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间质瘤(GIST);(2)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3)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
本品作为一线治疗的经验有限。
国内相关专利:化合物、用途专利:CN1439005 (A),到2021年到期。
上市情况:2006年2月在美国首次上市,国内暂无批准国产,批准进口厂家有Pfizer Italia S.r.l.生产的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商品名(中文)索坦,商品名(英文) Sutent,规格:12.5mg,25mg,37.5mg,50mg。
6、尼洛替尼英文名:nilotinibCAS号:641571-10-0分子式:C28H22F3N7O靶点:Bcr-Abl尼洛替尼是由伊马替尼的分子结构改进而来的,对BCR-ABL激酶活性有更强的选择性,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较伊马替尼强30倍,可抑制对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 突变型的激酶活性。
同时还能抑制KIT和PDGFR激酶活性。
每天服用两次,尼洛替尼可以通过靶向性地作用于Bcr-Abl蛋白,来抑制含有异常染色体的癌细胞的产生。
基于一项关键的II期临床研究设计评价尼罗替尼口服制剂对抗甲磺酸伊马替尼或以其治疗明显出现毒性缓慢期和加速期Ph+CML患者的临床试验所产生的积极结果:有效率高、耐受性好、安全性可管理。
瑞士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批准诺华公司的强效和新颖的靶向治疗药尼罗替尼口服片剂(商品名:Tasigna)上市,用于治疗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Glivec)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威胁生命的血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适应症:批准的适应症为二线治疗,即对既往治疗(包括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 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
国内相关专利:化合物专利:CN1675195,到2023年到期。
晶型制备专利:200680026434,到2026年到期。
上市情况:Novartis公司2007年7月25日宣布,瑞士卫生部已经优先审批程序批准其开发的新颖靶向抗肿瘤药尼洛替尼(nilotinib/Tasigna),用于治疗已对伊马替尼(imatinib /Glivec)耐药或不能耐受之慢性期和加速期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后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危及生命的血液学肿瘤类型。
这是尼洛替尼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获得批准。
暂无国产厂家批准,该药2009年7月由诺华公司在我国进口上市,商品名达希纳®(Tasigna),规格:150mg,200mg。
7、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英文名:Lapatinib ditosylateCAS号:388082-77-7分子式:C29H26ClFN4O4S.2(C7H8O3S)靶点:HER2/EGFR适应症:TYKERB拉帕替尼用于联合卡培他滨治疗ErbB-2过度表达的,既往接受过包括蒽环类,紫杉醇,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拉帕替尼是小分子4-苯胺基喹唑啉类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1)和人表皮因子受体2(Erb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