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220.95 KB
- 文档页数:3
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孙海峰,刘南平,沙彦妮,周立明,杨平【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评估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4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检测。
测定臂丛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确定损伤部位、程度并评价预后。
结果4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根据肌电图结果,按损伤部位分类:上干型12例,上中干型8例,下干型6例,中下干型6例,全臂丛8例。
按损伤程度分类:完全损伤1例,不完全损伤39例,其中,严重损伤8例,轻度损伤31例。
结论神经肌电图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客观定位、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s of electromyography to examine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OBPP). Methods Nerve EMG was detected in 40 neonateswith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 by the the application keypoint of myoelectricity evoked potential meter.Results Among 40 cases,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injuries,there were 12 cases of upper trunk injuries,8 cases of upper and middle trunk injuries,6 cases of middle and lower trunk injuries,6 cases of lower trunk injuries,and 8 cases of whole brachialplexus injuries.On the other and,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injuries,there were one case of complete injuries and 39 cases of incomplete injuries which included 8 cases of severe injuries and 31 cases of slight injuries.Conclusion Electromyography is the reliable method to identify the location and severity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ies,and this examination is necessary to diagnose birth injuries with great clinical values.Key words: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EMG;NCV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又称产瘫(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OBPP),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过度牵拉胎儿肩、颈导致臂丛神经纤维撕伤或断裂而引起。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马银霞;于绍斌;李建琴;赵娜【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99例单肢体、闭合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人根据病情需要分别进行肌电图、神经电图以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并与术中所见对比.结果:全臂丛神经C5 - TI 根性完全性损伤63人.其中,根性节前完全性损伤26人,根性节后完全性损伤21人,根性节前节后联合性损伤16人;最高受损部位在臂丛神经干及其以下的115人;最高受损部位在束支部及其以下的121人.通过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结论:对于臂丛神经损伤,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可以作出较明确的定位诊断.【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1(018)004【总页数】3页(P207-209)【关键词】神经电生理检测;臂丛神经损伤;定位【作者】马银霞;于绍斌;李建琴;赵娜【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肌电图室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肌电图室 050051;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肌电图室;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肌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性损伤。
由于其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其伤情往往为多样性。
故对其损伤部位、程度、范围及预后的判断也就成为了手外科医生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为临床解决了这一难题。
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与术中所见诊断符合率也日益提高,从而为手术医师预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了客观而有力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本组均为我院手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门诊或住院病人,共299人,其中,男213人,女86人,年龄为1个月~71岁,平均29.8岁。
损伤原因多为摔伤、牵拉伤、产伤或挤压伤等。
均为单肢体闭合性损伤,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
55例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肌电图检查分析作者:仉慧颖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0期【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神经损伤之一,由于该神经解剖结构复杂,损伤类型较多,仅根据病史、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很难确诊,而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从电生理角度为临床提供臂丛神经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情况。
为了提高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水平,笔者对55例该病患者的神经肌电图(EMG)检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5例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男44例、女11例,年龄6个月~56岁,平均33岁。
病程15 d~2年,受伤原因包括车祸25例、机械绞伤10例、切割伤8例、摔伤6例、产伤6例。
1.2 肌电图(EMG)检查方法使用丹麦产KEYPOINT肌电图仪,根据病情,对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和肩胛上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和末端运动潜伏期等项目进行测定。
同时,对以上神经支配的肌肉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查,对于怀疑有神经根损害的患者,增加肩胛背神经、胸长神经、菱形肌、椎旁肌和前锯肌的检查。
1.3 诊断标准[1] 定性诊断:①完全损伤:相应神经根或其分支支配肌群的EMG出现大量的自发电活动,无运动单位电位。
电刺激神经,相应肌肉测不出CMAP,并计算不出MCV。
②不完全损伤:a.严重损伤:相应神经根或其分支支配肌群的EMG出现大量自发电活动,仅有少量MUP存在。
电刺激神经出现CMAP或(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但MUP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
MCV和SCV明显减慢;b.轻度损伤:相应神经根支配肌群的EMG出现自发电活动,肌肉收缩时MUP为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
CMAP和SNAP的潜伏期、波幅正常或轻度延长及降低。
MCV和SCV正常或轻度减慢。
定位诊断:当肢体某神经支感觉支配区感觉消失,而相应的SNAP保存则提示损伤可能在节前以及根性病变;若相应的SNAP缺失,则损伤可能在节后以及根以下外周部分病变。
产科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思考和技术防范产科臂丛神经损伤多因肩难产或臀位助产操作不当引起,给患儿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 也是经常引起医患纠纷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自2002 年9 月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方法颁布以后, 对这一类的产伤的判定有了不同的概念, 医疗事故的分级、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和赔偿均有了明确的规定。
因此,要求产科医务工作者在分娩前、分娩全过程中能更全面地思考和处理, 以避免因医疗过失行为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本文就产科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知识、思考以及技术防范作一些介绍。
1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臂丛神经损伤引起上肢肌肉麻痹,临床称之为臂丛神经麻痹( brachial plexus palsy ) 。
肩难产时,过度向一侧牵拉胎头;或臀位分娩胎头尚未娩出时,用力向下牵拉胎肩,均可致臂丛神经损伤。
第5 与第6 颈神经根( 臂丛的上根) 最易受到损伤,因而引起上肢的继发性麻痹, 即杜2欧二氏麻痹(Duchenne2Erbpalsy) 的臂麻痹上丛型。
临床表现为患肢垂于体侧, 上臂内收、内旋, 前臂旋前, 肘部微屈, 肩不能外展, 肱二头肌反射消失, 受累侧拥抱反射消失。
约有2 %~3 % 的病例仅臂丛的下根受累, 即低位的神经根颈7 至胸1 神经损伤, 称为克伦布基(klumpke) 麻痹,即臂麻痹下丛型,临床表现为手瘫痪, 可有大小鱼际肌萎缩,腕部不能动。
如第1 胸椎根的交感神经纤维受损,可引起同侧的Horner 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无汗、眼球凹陷和上睑下垂。
由于第5 颈神经根也支配横膈, 故某些臂丛神经损伤的患儿可发生呼吸困难。
整个臂丛神经根发生损伤而引起的臂全部麻痹, 较为严重, 但极少见。
因此,掌握臂丛神经及肌肉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知识,对准确了解神经损伤的部位非常重要。
-2 臂丛神经损伤的病因产伤是妊娠医疗纠纷的主要来源, 尤其在发生臂丛神经永久性损伤而不能治愈时。
臂丛神经永久性损伤是少见的病例, 但是否一定伴有难产, 或因操作导致产伤? 许多专家意见不一。
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研究刘磊;庞爱兰;许虹【摘要】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患肢分别进行MCV、末端潜伏期、CMAP、SCV及F波检测,观察神经损伤情况.同时用同心针电极对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查.必要时与健侧手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患者84例,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患者.其中全臂丛损伤25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37例,臂丛神经下干损伤22例,臂丛神经节前损伤22例,臂丛神经节后损伤28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提供臂丛神经五大分支的功能状态、受损程度及损伤部位,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3(020)004【总页数】3页(P223-224,231)【关键词】臂丛神经;神经传导速度【作者】刘磊;庞爱兰;许虹【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临床上臂丛神经损伤是十分常见、损伤较为严重、致残率比较高的一类周围神经损伤。
由于患者受外伤的原因很多,导致其损伤的类型也比较复杂。
我们电生理室回顾了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8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对其神经电生理结果进行分析报告: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84例臂丛神经损伤,男性65例(占77.4%),女性19例(占22.6%)。
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37.05岁。
病程从受伤7天~8月余。
受伤原因:1.骑摩托车摔伤或车祸伤30例(占35.7%); 2.锁骨、肩部骨折或者骨折术后导致臂丛神经损伤25例(占29.8%);3.被皮带绞拉伤或挤压伤16例(占19.0%);4.肩部或上臂刀砍伤10例(占11.9%);5.行乳癌根治术术后臂丛神经损伤3例(占0.04%)。
其中右侧臂丛神经损伤43例,左侧臂丛神经损伤41例。
臂丛神经损伤临床及肌电图诊断吕高萍;陆慧慧;苏涵【摘要】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肌电图(EMG)诊断.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及肌电图分析.结果:手术所见与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完全符合62.9%,基本符合为31.4%;EMG推测病变范围大多较手术所见损伤范围广.结论:综合临床、影像学资料,电生理测试可对臂丛神经损伤提出定性定位分类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1(018)003【总页数】3页(P131-133)【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临床【作者】吕高萍;陆慧慧;苏涵【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医学院附院神经内科,541001;广西桂林医学院附院神经内科,541001;广西桂林医学院附院神经内科,541001【正文语种】中文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个常见类型。
损伤的类型比较复杂,在臂丛损害的病因中,外伤最常见,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害。
闭合性损伤常见于车祸、牵拉、麻醉过程中长时间将肢体固定在某一位置时等;开放性损伤则主要见于刀割伤、交通意外、枪弹伤、内侧胸骨切开、肱动脉等手术中。
肌电图检测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中,它不但能够确定损伤部位,对神经肌肉的功能变化可动态观察,还可以用于手术监测。
此外,肌电图可从电生理角度为临床提供臂丛神经的主要分支功能状态,确定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客观资料。
资料及方法一、临床资料:经手术证实患者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0个月~68岁,平均29.5岁;病程1个月~2年。
损伤原因:交通意外引起的损伤有19例,牵引伤有10例,切割伤4例,产伤1例,手术造成的损伤有1例。
二、肌电图检查使用丹麦丹迪公司KEYPOINT肌电图仪,根据病情检查项目包括: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及肩胛上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末端运动潜伏期、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等。
臂丛损伤多为①牵拉伤:如上肢被皮带卷入致伤;②对撞伤:如被快速汽车撞击肩部或肩部被飞石所击伤;③切割伤或枪弹伤④挤压伤:如锁骨骨折或肩锁部被挤压。
⑤产伤:分娩时胎位异常或产程中牵拉致伤。
发病机制引起臂丛损伤的最常见病因及病理机制是牵拉性损伤。
成人臂丛损伤大多数(约80%)继发于摩托车或汽车车祸。
如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撞击路边障碍物或大树驾驶员受伤倒地,头肩部撞击障碍物或地面,使头肩部呈分离趋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过度性损伤,轻者神经震荡、暂时性功能障碍重者神经轴突断裂、神经根干部断裂,最重者可引起5个神经根自脊髓发出处断裂,似“拔萝卜”样撕脱,完全丧失功能。
工人工作时不慎将上肢被机器、皮带或运输带卷入后,由于人体本能反射而向外牵拉可造成臂丛损伤,向上卷入造成下干损伤水平方向卷入则造成全臂丛损伤。
矿山塌方或高处重物坠落、压砸于肩部,高速运动时肩部受撞击等也可损伤臂丛。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则见于母亲难产时,婴儿体重一般超过4kg,头先露、使用头胎吸引器或使用产钳,致婴儿头与肩部分离、过度牵拉而损伤臂丛,多为不完全损伤。
臂丛损伤也见于肩颈部枪弹、弹片炸伤等火器性贯通伤或盲管伤,刀刺伤、玻璃切割伤、药物性损伤及手术误伤等等。
此类损伤多较局限,但损伤程度较严重,多为神经根干部断裂。
可伴有锁骨下、腋动静脉等损伤。
锁骨骨折、肩关节前脱位、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一般分为上臂丛损伤(Erb损伤)、下臂丛损伤(Klumpke损伤)和全臂丛损伤1985年Leffert按臂丛损伤的机制与损伤部位作出以下分类健康搜索:1.开放性臂丛损伤。
2.闭合(牵拉)性臂丛损伤(1)锁骨上臂丛损伤:①神经节以上臂丛损伤(节前损伤);②神经节以下臂丛损伤(节后损伤)(2)锁骨下臂丛损伤:3.放射性臂丛损伤。
臂丛损伤的诊断,包括临床、电生理学和影像学诊断,对于须行手术探查的臂丛损伤,还要作出术中诊断。
根据不同神经支损伤特有的症状、体征,结合外伤史解剖关系和特殊检查可以判明受伤的神经及其损伤平面、损伤程度。
臂丛神经损伤临床与神经电生理臂丛神经损伤直接外伤如刺伤、挫伤及锁骨和第一肋骨骨折均可引起臂丛损伤。
间接外伤见于强力牵拉上肢、头颈过度弯向对侧或强力将肩部下压时,如重物打击或产伤等。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一)臂丛完全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手,前臂和上臂肌肉全瘫。
感觉改变为手、前臂和上臂的一部分感觉消失。
颈8胸1近椎间孔处损伤,可出现霍纳(Horner)氏综合征。
(二)臂丛上部损伤(Erb-Duchence型)此型较多见,为颈5-6神经根在厄氏点处损伤所致。
该点在肩胛上神经近侧,胸长神经和肩胛背神经远侧。
前锯肌与菱形肌不受影响。
多因外伤使头肩分离、肩部下压或产伤等引起。
运动:三角肌、小圆肌、冈上肌、冈下肌与胸大肌锁骨头瘫痪,上肢由于背阔肌和胸大肌胸骨头的作用呈内旋位。
二头肌和肱桡肌瘫痪,肱前肌减弱,肘关节因三头肌作用而伸直。
旋后肌和旋前圆肌瘫痪,前臂因旋前方肌的作用而旋前。
桡侧腕伸肌瘫痪,手向尺侧偏斜。
感觉:颈5前支损伤时感觉不受影响,如颈6受累则出现上臂及前臂外侧麻木。
无霍纳氏综合征。
(三)臂丛下部损伤(Klumpke型)主要是颈8胸1神经根损伤,多因上肢过度上抬或伸展及臂位产时牵拉躯干过重等引起。
主要症状为手内肌瘫痪,有爪状畸形。
在臂丛下干损伤时,手指屈肌和伸肌瘫痪。
手和前臂尺侧麻木,上臂内侧有一小条麻木区。
可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四)辅助诊断方法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主要依*病史和临床查体、X线摄片检查。
电生理学检查有助于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1.肌电图检查臂丛的脊神经后支支配颈后深部肌肉。
按照颈部肌肉的不同深浅位置,所受神经支配各不相同,a 浅层为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b 深部内侧部分受颈3-6脊神经后支支配,外侧部分受颈7-8脊神经后支支配;c 最深部颈后肌肉为脊横肌、脊间肌和横突间肌,受相应脊椎的神经纤维支配。
因此,肌电图检查颈后最深部肌肉是脊横肌和横突间肌。
a 凡肌电图显示去神经性纤维颤动电位,表示脊神经后支的运动神经纤维损伤,为椎间孔内臂丛损伤;b 凡显示正常电位,表示椎间孔外臂丛损伤;c 凡受神经根支配的任何肌肉存在主动运动,即显示肌肉主动收缩电位,表示不完全性神经根损伤。
臂丛神经解剖基础及损伤在我们的身体中,臂丛神经就像是一条复杂而精密的“信息高速公路”,负责将大脑发出的指令传递到上肢,使我们能够自如地进行各种动作。
然而,一旦这条“高速公路”出现损伤,就会给我们的上肢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臂丛神经的解剖基础以及可能发生的损伤。
臂丛神经是由第 5 到第 8 颈神经前支和第 1 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
这些神经分支从颈椎椎间孔穿出后,相互交织形成了三个束: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
外侧束主要支配上肢的外侧肌肉,如肱二头肌等;内侧束则负责支配上肢内侧的肌肉,比如尺侧腕屈肌;后束主要控制着上肢后方的肌肉,例如肱三头肌。
臂丛神经的走行路径也相当复杂。
它从颈椎旁出发,经过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在这个过程中,臂丛神经与周围的组织和结构紧密相连,包括锁骨下动脉、静脉,以及各种肌肉、韧带等。
了解了臂丛神经的解剖基础,接下来我们看看常见的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外伤、分娩时的牵拉、肿瘤压迫等。
外伤是导致臂丛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车祸时的强烈撞击、高处坠落时肩部着地,都可能造成臂丛神经的拉伸、撕裂甚至断裂。
这种损伤往往较为严重,会导致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丧失。
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臂麻木、无力,无法抬起手臂、抓握物品等症状。
分娩时的牵拉损伤也不容忽视。
在一些难产的情况下,胎儿过大或者产程过长,可能会对胎儿的臂丛神经造成牵拉损伤。
这种损伤在新生儿中被称为“产瘫”,多数情况下是暂时的,但也有部分会留下较为持久的功能障碍。
除了外伤和分娩损伤,肿瘤的压迫也是造成臂丛神经损伤的一个原因。
当颈部或腋窝的肿瘤逐渐增大时,可能会压迫到臂丛神经,从而引起上肢的疼痛、麻木和无力。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方法。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受伤经过、症状出现的时间和进展情况。
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检查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肌肉力量等。
此外,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对于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和部位非常有帮助。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体会王晓斌【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意义及提高阳性预测值的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肌电图(EMG)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分析检查结果,计算阳性预测值.结果:神经电生理改变对臂丛神经损伤阳性预测值为72.7%(8/11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能够为臂丛神经损伤提供充分、客观的依据,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可显著提高阳性预测值.【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8(025)004【总页数】3页(P202-204)【关键词】臂丛;神经传导;肌电描记术;电生理学【作者】王晓斌【作者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014040【正文语种】中文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很常见,肌电图检测对于这类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由于臂丛神经解剖位置特殊,构成复杂,在临床实践当中,要想获得准确的定位诊断,同时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并不容易。
本次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就诊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臂丛神经损伤的电生理诊断效率。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11例患者,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拟行神经电生理检测。
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5~68岁,损伤原因均为外伤,病程2~90 d。
二、检测方法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其中测定峰-峰值为波幅结果;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为顺向传导测定结果,其中测定峰-峰值为波幅结果;以及F 波测定。
研究中,对臂丛神经,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进行MCV测定,包括潜伏期(ms)和波幅(mv);随后再对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进行SCV测定,包括传导速度(m/s)和波幅(μv);另外选取正中神经进行F波测定,计算平均潜伏期(ms),计算F波出现率百分比,观察F波波形是否离散。
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臂丛减压术 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安 阳(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实施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臂丛减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 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 =40)与对照组(n =40),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的方式,研究组实施神经电生理监测+臂丛减压术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经相关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的总有效率(P <0.05);经相关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臂丛与束支部评分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是相比之下研究组的评分提高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P <0.05)。
结论 针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实施神经电监测辅助臂丛减压术的治疗方式,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臂丛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监测;臂丛减压术;臂丛神经损伤【中图分类号】R6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7.174.02本次研究中,具体探讨了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臂丛减压术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神经电生理检查或CT 、MRI 等影响学检查确诊[3]。
(2)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
(3)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
(2)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3)临床资料不完整及手术禁忌症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组标准如下:研究组40例,包括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51岁,平均(38.2±1.8)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15例,其他原因致伤8例。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1 引言1.1 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义及背景臂丛神经损伤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的损伤,臂丛神经是由颈神经根C5-T1发出的周围神经,主要负责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损伤原因多样,包括创伤、肿瘤、感染等。
1.2 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病率及病因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占全身周围神经损伤的30%-40%。
其中,创伤是最主要的病因,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等。
此外,肿瘤、炎症、代谢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臂丛神经损伤。
1.3 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对臂丛神经损伤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在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针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然而,由于臂丛神经损伤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诊治策略仍需进一步优化和个体化。
2.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2.1 症状描述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症状包括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
患者常见的表现有:•感觉异常:受伤区域出现疼痛、麻木、刺痛或蚁行感;•运动功能障碍:患肢力量减弱,部分或全部关节活动受限;•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出汗减少,患肢皮肤干燥;•患肢肿胀:由于局部循环障碍,患肢可能出现肿胀。
2.2 体征表现臂丛神经损伤的体征主要包括:•肌肉萎缩:患肢肌肉可能出现萎缩,尤其是手部小肌肉;•感觉减退:受伤区域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振动觉可能减退或消失;•肌电图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肉动作电位振幅降低;•关节活动受限:由于肌肉力量减弱,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2.3 辅助检查为明确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常需进行以下辅助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肌电图检查,用于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和部位;•影像学检查:如X光、CT和MRI等,了解神经通道有无压迫或损伤;•超声检查:观察神经束的连续性和周围组织情况;•血液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糖尿病、感染等。
神经电生理对产瘫的诊断意义分析资料与方法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室检查并跟踪随访的28例产瘫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1个月~5岁,平均2.7岁。
按产瘫临床分性的方法[1]分为上干型(Erb型)、下干型(Klumpke型)及全麻痹型。
本组28例中,上干型19例,下干型4例,全麻痹型5例。
方法:室温控制在25℃左右,肢体皮温保持在30℃以上。
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每个患肢分别进行常规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
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程度及预后分析:按照上述方法检查,常规针电极肌电图检查时,若仅见三角肌、肱二头肌放松时有自发电位,最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减少或消失,神经传导检查时仅腋神经、肌皮神经神经电位(NAP)降低或消失,则为上干以下损伤;若除上述表现外,还有冈上肌自发电位、运动单位减少或消失、NAP降低或消失,则为上干型损伤;若除上述两种外,尚有前锯肌异常,则损伤位置在节前;常规针电极肌电图检查时,若仅小指展肌、拇短展肌放松时有自发电位,最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减少或消失,神经传导检查时正中神经NAP降低,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NAP降低或消失,则为下干型损伤;若全臂丛支配肌放松时均有自发电位,最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减少或消失,神经传导检查时全臂丛神经NAP降低或消失,则为全麻痹型损伤。
如果各被检神经既可检测到NAP,又可检测到SEP,则为不完全性损伤,且各神经NAP波幅越高表明神经损伤程度越轻,预后越好;如果各被检神经既未检测到NAP,又未检测到SEP,则为完全性损伤(节后),且预后欠佳;如果各被检神经仅可检测到感觉神经电位(SNAP),但无SEP,则为节前损伤,且预后差,应考虑早期手术[2]。
结果本组28例中的19例,首次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神经损伤程度较轻、预后良好的,经6个月观察(2次复查),18例有明显恢复,1例有恢复,临床符合率94.7%;4例重度不完全性损伤、3例完全性损伤、2例节前损伤共9例,首次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预后不良的,经6个月观察(2次复查),恢复不理想。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3作者:张丁香,E -m a i l :282367833@q q.c o m 电针联合生物反馈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张丁香(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太原030025)ʌ摘要ɔ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生物反馈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㊂方法:将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㊂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营养神经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㊁治疗6周及12周后检测两组患儿腋神经㊁尺神经㊁桡神经㊁正中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 M A P ),检测两组患儿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峰值,比较两组患儿P e a b o d y 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 D M SF M )㊁粗大运动功能(GM F C S )㊁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 M F M )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㊂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0.05),C MA P 情况优于参照组(P <0.05),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峰值均高于参照组(P <0.05),P D M SF M ㊁GM F C S 中A 区㊁C 区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 <0.05),F M F M 中B 区㊁C 区㊁D 区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 <0.05)㊂结论: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可改善患儿神经电生理指标㊁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速度,促进患儿运动发育,改善患儿肢体功能㊂ʌ关键词ɔ 电针;生物反馈;臂丛神经损伤;神经电生理;血流速度;运动发育;肢体功能中图分类号:R 722.1 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318臂丛神经损伤是指因暴力㊁自发等因素导致分布于下臂㊁上臂㊁全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㊁肌肉萎缩无力等,患者多伴随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障碍[1-2]㊂对于婴幼儿而言,臂丛神经损伤多发生于经阴道分娩时下臂㊁上臂㊁全臂丛神经受到压迫或牵拉产生损伤,严重影响患儿肢体功能发育[3-4]㊂以往西医临床常采用康复运动㊁营养神经等方法治疗,但临床疗效不甚理想㊂生物反馈疗法是将生物反馈技术及电刺激相结合,具有简便㊁无创㊁安全等优点;电针是将中医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治疗疾病的方式,给予相应穴位刺激,可有效调节肢体功能㊂本研究旨在观察电针联合生物反馈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康复科治疗的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㊂参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34个月,平均(29.53ʃ3.15)个月;病程3~26个月,平均(13.21ʃ1.29)个月;18例为左侧,22例为右侧;4例为全臂丛神经损伤,7例为下臂丛神经损伤,29例为上臂丛神经损伤㊂联合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5~33个月,平均(29.42ʃ3.02)个月;病程3~28个月,平均(13.81ʃ1.69)个月;19例为左侧,21例为右侧;5例为全臂丛神经损伤,8例为下臂丛神经损伤,27例为上臂丛神经损伤㊂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1H K 97-8)㊂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照‘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诊疗与康复“中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标准:有滞产㊁难产㊁不适当助产史或出生体质量大于4k g 的巨大儿;出生后一侧上肢呈全部或部分软瘫;经神经肌电图检查确诊[5]㊂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相关诊断标准,分型为瘀阻脉络证:久病体虚,手臂麻木不仁,上肢青筋显露㊁痿弱,肌肉瘦削,可伴随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舌脉:舌有瘀点,质暗淡,脉细涩[6]㊂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5~35个月;可耐受电针及生物反馈治疗;患儿家属签署同意书㊂1.4 排除标准 合并血液系统㊁遗传代谢疾病㊁严重脏腑功能不全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㊁脑水肿㊁颅内高血压患儿;视听障碍㊁认知障碍患儿;合并上肢关节脱位㊁关节骨性畸形㊁骨性损伤患儿;脑性瘫痪㊁运动发育迟缓等因素导致上肢运动障碍患儿;桡骨骨折㊁肩关节脱位等上肢骨关节损伤患儿;依从性差患儿;生物反馈㊁电针治疗禁忌患儿;手术治疗患儿㊂2 治疗方法2.1 参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康复治疗㊂肩关节训练:36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3用手握住患儿患肢肘部,进行被动肩关节上举㊁内收㊁旋转运动,一手固定健侧肩部,另一手往肋骨方向推压患儿肩胛骨脊柱缘,防止患儿肩关节产生痉挛,根据患儿恢复情况逐渐由被动运动转变为主动运动,每个动作训练5m i n;肩胛下肌牵伸训练:患儿平躺,朝外旋方向屈肘90ʎ,辅助患儿上举手臂,给予手臂拉伸,每次动作维持2m i n后复原,并给予患儿肘部按摩,再次进行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30m i n㊂服用甲钴胺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767,0.5m g/片)营养神经,每日1次,每次0.125m g,连续治疗3个月㊂2.2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㊂①生物反馈治疗:选用肌电生物反馈仪(上海诺诚电气有限公司,M y o N e t-A OW),电流根据诱发关节活动度调整,20~50m A,频率为25~30H z,刺激桡侧伸腕肌群㊁肱二头肌㊁三角肌,着重刺激其肌束的起止部位,每个肌肉刺激30次,单次刺激时间为8~ 12s,每两次间隔时间为5s,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㊂②电针治疗:选取合谷㊁曲池㊁手三里㊁手五里㊁臂臑㊁肩髃㊁新极泉㊁大杼㊁颈百劳等穴(除新极泉外,均取患侧),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固始公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为0.30mmˑ40mm),针具及皮肤表面消毒㊂直刺新极泉穴30mm,施以提插手法,不留针;直刺其余穴位,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于手三里-合谷㊁肩髃-手五里连接电针治疗仪(广州市美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X S-998B),选择密波,留针30m i n㊂每周治疗5d,连续治疗3个月㊂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㊁治疗6周及12周后采用肌电图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N D I-094)检测两组患儿腋神经㊁尺神经㊁桡神经㊁正中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 MA P)㊂②治疗前㊁治疗6周及1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D C-N2S)检测两组患儿股动脉及腋动脉的血流峰值㊂③治疗前㊁治疗6周及12周后给予患儿P e a b o d 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 D M SF M)㊁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 F C S)㊁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 M F M)评价㊂P D M SF M包含抓握㊁移动㊁姿势㊁反射等,共98项,总分196分,分数越高表明患儿发育情况越好㊂GM F C S:评价患儿A区及C区,A区包含翻身及卧位,C区包含跪及爬,每个动作根据完成情况分别计0~3分,分数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好㊂F M F M:评价患儿B区㊁C区㊁D区,其中B区评价上肢关节活动能力,共9个项目,总分27分;C区评价抓握能力,共10个项目,总分30分;D区评价操作能力,共13个项目,总分39分,分数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好㊂3.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诊断学基础“中疗效标准评定㊂痊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上肢功能恢复,肌萎缩㊁肌力㊁感觉完全恢复;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上肢功能明显恢复,肌萎缩㊁肌力㊁感觉基本恢复;好转:患儿临床症状改善,上肢功能㊁肌萎缩㊁肌力㊁感觉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㊁上肢功能㊁肌萎缩㊁肌力㊁感觉无改善[7]㊂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ˑ100%㊂3.3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3.4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两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例)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联合组40121512197.50һ参照组404209782.50注:与参照组比较,һP<0.05㊂(2)C MA P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C MA P 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6周及12周后,两组患儿C MA P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患儿治疗12周后的C MA P情况优于治疗6周后(P<0.05),联合组C MA P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㊂见表2㊂表2两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治疗前㊁治疗6周及12周后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 M A P)波幅情况比较(n=160条)组别例数时间C MA P缺失(条)C MA P降低(条)C MA P减慢(条)联合组40治疗前925018治疗6周31әһ13әһ5әһ治疗12周7ә#һ3ә#һ1ә#һ参照组40治疗前914920治疗6周43ә21ә10ә治疗12周21ә#10ә#4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本组治疗6周后比较,#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һP<0.05㊂46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3(3)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峰值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6周及12周后,两组患儿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峰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患儿治疗12周后的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峰值高于治疗6周后(P<0.05),联合组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峰值高于参照组(P<0.05)㊂见表3㊂表3两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治疗前㊁治疗6周及12周后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峰值比较(c m/s,xʃs)组别例数时间股动脉血流峰值腋动脉血流峰值联合组40治疗前60.21ʃ2.0173.43ʃ3.26治疗6周77.20ʃ2.85әһ87.61ʃ4.18әһ治疗12周81.25ʃ3.18ә#һ95.85ʃ4.74ә#һ参照组40治疗前60.33ʃ2.1173.31ʃ3.19治疗6周69.19ʃ2.51ә82.07ʃ3.53ә治疗12周75.22ʃ2.73ә#89.58ʃ4.02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本组治疗6周后比较,#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һP<0.05㊂(4)P D M SF M㊁GM F C S中A区㊁C区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P D M SF M㊁GM F C S中A区㊁C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6周及12周后,两组患儿P D M SF M㊁G M F C S中A区㊁C区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患儿治疗12周后的P D M SF M㊁GM F C S中A区㊁C区评分均高于治疗6周后(P<0.05),联合组P D M SF M㊁GM F C S中A区㊁C区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㊂见表4㊂表4两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治疗前㊁治疗6周及12周后P e a b o d 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㊁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A区㊁C区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时间P e a b o d 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A区C区联合组40治疗前93.52ʃ13.021.84ʃ0.241.79ʃ0.25治疗6周135.51ʃ19.65әһ2.19ʃ0.36әһ2.11ʃ0.37әһ治疗12周154.36ʃ20.11ә#һ2.41ʃ0.41ә#һ2.45ʃ0.42ә#һ参照组40治疗前92.61ʃ12.241.87ʃ0.271.83ʃ0.26治疗6周114.22ʃ15.01ә2.01ʃ0.32ә1.99ʃ0.31ә治疗12周133.67ʃ19.08ә#2.21ʃ0.37ә#2.13ʃ5.21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本组治疗6周后比较,#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һP<0.05㊂(5)F M F M中B区㊁C区㊁D区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F M F M中B区㊁C区㊁D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6周及12周后,两组患儿F M F M中B区㊁C区㊁D区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患儿治疗12周后的F M F M中B区㊁C区㊁D区评分均高于治疗6周后(P<0.05),联合组患儿F M F M中B区㊁C区㊁D区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㊂见表5㊂表5两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治疗前㊁治疗6周及12周后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B区㊁C区㊁D区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时间B区C区D区联合组40治疗前11.73ʃ1.1913.33ʃ1.2516.61ʃ2.42治疗6周15.63ʃ1.75әһ19.36ʃ2.04әһ24.16ʃ3.14әһ治疗12周20.59ʃ2.21ә#һ24.58ʃ2.51ә#һ31.05ʃ3.70ә#һ参照组40治疗前11.65ʃ1.1513.53ʃ1.3416.53ʃ2.25治疗6周14.13ʃ1.54ә15.61ʃ1.86ә21.18ʃ2.89ә治疗12周16.47ʃ6.18ә#20.37ʃ2.13ә#26.65ʃ3.25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本组治疗6周后比较,#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һP<0.05㊂4讨论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类疾病,主要分为上臂丛神经损伤㊁下臂丛神经损伤㊁全臂丛神经损伤㊂上臂丛神经损伤表现为肘关节不能屈伸,肩关节无法上举㊁外展,腕关节可屈伸,肌力降低,伴随上肢伸面大部分感觉丧失,但手指可活动;下臂丛神经损伤表现为手指不能做对指动作,手指无法伸直及弯曲,但腕关节㊁肘部㊁肩部活动正常;全臂丛神经损伤表现为上肢皮肤感觉障碍,无法做任何运动,上肢呈瘫痪状态㊂对于婴幼儿而言,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直接原因是力学因素,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因素为肩难产,如助产士盲目使用器械工具助产,围生儿处于枕后位及巨大儿,产妇骨盆狭窄㊁过期妊娠㊁身材矮小等因素均可诱发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8]㊂生物反馈结合电针治疗,其反馈电流为大脑无法感知的肌肉㊁神经相关电信号,用以刺激肌肉㊁神经,加快远端再生性轴突增生速度,增加远端再生性轴突数目,促进患儿神经修复,提升患肢活动能力[9-10]㊂臂丛神经损伤归属中医 痿证 范畴,与患儿分娩时产生外伤有关,加上患儿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无以推动血行,气血瘀滞,无以滋养患儿筋脉,致使肌肉弛纵无力,治疗宜益气养血㊁舒筋活络[7]㊂本次电针治疗所选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可调节经气,利于经气旺盛,还有镇痛作用;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可活血行气㊁舒筋活络;手三里㊁手五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可通经56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3活络,用于治疗上肢不遂㊁肘臂疼痛㊁挛急;臂臑㊁肩髃属手阳明大肠经,可通经络,缓解肩臂疼痛;新极泉属手少阴心经,可通经活络㊁舒筋散结;大杼属足太阳膀胱经,可祛邪强筋骨;颈百劳属经脉奇穴,可调节脏腑功能㊁疏经活络㊂研究显示,电针给予穴位刺激,结合脉冲电及针刺效果,可加速得气,加大刺激量,增加临床疗效[11];所用密波可降低神经应激功能,从而抑制感觉神经,产生镇痛作用[12];电针中电流产生的电场可促进神经细胞产生极化效应,刺激神经纤维主动运动,增强神经细胞内物质活动能力,加速轴突运输速率,改善机体代谢,有利于脊髓㊁神经组织再生,促进臂丛神经修复[13]㊂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C MA P情况优于参照组,说明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神经电生理指标;联合组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峰值高于参照组,说明电针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速度;联合组P D M SF M㊁GM F C S中A区及C区评分高于参照组,F M F M中B区㊁C区㊁D区评分高于参照组,说明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促进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发育,改善患儿肢体功能㊂熊英等[14]采用电针辅助作业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小儿,患儿正中神经㊁腋神经传导速度等电生理指标得到改善,上肢活动度㊁运动功能得到提升㊂综上所述,电针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神经电生理指标㊁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速度,促进患儿运动发育,改善患儿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麻永华,伊飞.刃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3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4):44-45. [2]赵孝甫.8字绷带固定致双臂丛神经损伤1例治疗体会[J].罕少疾病杂志,2001,8(4):56-57.[3]陈定章,丛锐,郝纪锟,等.高频超声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11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6:491-492. [4]李凤岩,朱爽,王佳楠.作业疗法结合B o b a t h疗法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上肢能力的对照研究[J].康颐,2022(1):19-21.[5]C H U N GKC,Y A N GL J S,M C G I L L I C U D D YJ E.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诊疗与康复[M].赵睿,丛锐,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46-248.[6]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1,143. [7]戴万亭.诊断学基础[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84.[8]栗娜,李秋玲,常靓,等.非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预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17-21. [9]张健,赵澎.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18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4):61-64.[10]许会梅,尚清.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运动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5): 108-110.[11]高维斌.针刺十绝:神经病针刺新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22,25,26.[12]尚艳杰,喻燕鸣,田絜天.电针结合康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4):610-612.[13]唐启华,马建,郭容经.电针㊁推拿对周围神经损伤肌肉酶组织化学改变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 23(3):59-64.[14]熊英,阳伟红,欧阳云,等.电针辅助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4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1, 17(6):84-88.(收稿日期:2022-03-25)通信作者:于金栋,E-m a i l:878650511@q q.c o m第一作者:侯金雨,E-m a i l:h j y878658511@163.c o m针刺天柱Ⅱ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经验侯金雨1于金栋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ʌ摘要ɔ颈性眩晕是一种由颈部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㊂天柱Ⅱ穴是于金栋主任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选穴㊂该文简要说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主流观点㊁中医对眩晕的认识㊁颈性眩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分析天柱Ⅱ穴的解剖位置㊁作用及可能发挥的作用机制,并附医案1则㊂ʌ关键词ɔ颈性眩晕;天柱Ⅱ穴;针灸;于金栋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D O I:10.19621/j.c n k i.11-3555/r.2023.1319颈性眩晕(c e r v i c a l v e r t i g o,C V)主要是由于颈部66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
分析神经肌电图对股神经损伤治疗与康复评估的价值摘要:目的:就神经肌电图对股神经损伤治疗与康复评估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神经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其治疗与康复评估中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查。
结果:神经肌电图检查实施后,为治疗与康复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进一步促进了病情的恢复。
结论:在股神经损伤质量与康复评估中,神经肌电图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肌电图;股神经损伤;治疗与康复评估;价值股神经由腰髓2-4神经根组成,可对股四头肌及缝匠肌进行支配,如若该部位发生病变,极有可能导致结构损伤的发生,但此情况较为少见。
同时,骨折、血肿压迫及医源性外伤是导致此病的常见原因,且部分患者往往会有后遗症,发病早期展开合理的评估,则可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加快康复速度,在预防后遗症、改善预后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主要就神经肌电图对股神经损伤治疗与康复评估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神经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20例,男女占比为13:7,年龄区间为22至49岁,均为首次发病。
病因:骨折损伤、血肿压迫、运动外伤及医源相关性损伤。
治疗:游离神经移植术10例,神经缝合术及神经松解术分别为6例、4例,同时予以扩血管等辅助。
所有患者均未合并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否认精神疾病史;否认传染病史;认知、交流功能正常;资料齐全;知情同意。
通过对患者年龄等资料的对比、分析,未发现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在评估治疗与康复效果的过程中实施神经肌电图检查,具体内容:检查时让患者全身放松,取平卧位,检测双侧股神经传导功能及所支配的肌肉,选择膝上行10cm、25cm位置作为股四头肌上的记录点,同心圆针电极作为记录电极,经皮肤表面上两点刺入皮肤直至股直肌肌腹;观察患者肌松弛状态下的自发、插入电位及轻用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情况,包括波幅、波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