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制度经济学家吗_卢现祥
- 格式:pptx
- 大小:313.70 KB
- 文档页数:9
制度经济学阅读材料1、周其仁给学生开列的书单必读教材Furubotn G. Eirik and Rudolf Richter. 2000.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读物Pranab Bardhan, 1991.”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Theory: A Brief Critical Assessment.” J of World Development.Alchian, A. 1950.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 of Political Economy, June 1950.Milton Friedman,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in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张五常,1990。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见科斯等编,《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版,第3章。
Coase, R.H. “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 J of Law and Economics, V.17, N. 2(Oct. 1974).周其仁,1996.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Property RightsAlchian, A.A. “Property Rights”, pp1101-1104.张五常:《卖橘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论马克思的制度分析
卢现祥
【期刊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马克思的制度分析适用于长期的制度变迁分析,而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则适应于短期的制度变迁分析,并且马克思的长期制度变迁分析具有历史性、演进性和动态性;在马克思看来,建立在私有财产制度基础上的生产过程存在剥削和掠夺性的一面;马克思不仅重视制度公平性分析,而且注重对制度的性质进行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不同于制度经济学家的重要一点.
【总页数】6页(P3-8)
【作者】卢现祥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91.91
【相关文献】
1.论制度分析的个人主义方法、整体主义方法与唯物辩证法——新制度经济学、老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之比较 [J], 刘凤义
2.制度分析的方法论评价--兼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的方法论特征 [J], 郭小聪
3.重返马克思的制度视域——论马克思制度分析的一般框架 [J], 江德兴;陈良斌
4.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与降低民营经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策略分析 [J], 谢伟杰
5.经济制度动态发展的理论分析--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 [J], 邵彦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学专家——卢现祥教授佚名【摘要】卢现祥,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期刊名称】《当代经济》【年(卷),期】2012(000)015【总页数】1页(P1-1)【关键词】经济学专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教授;办公室主任;中青年专家;经济学研究;高等教育评估;政府特殊津贴【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卢现祥,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一是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研究。
主要出版了《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初版,2003年修订本)、《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初版,2010年第二版)及《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012年第二版)。
这三本书都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进行了探讨,各有特色和侧重点。
专著《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西方新制度经济的专著,多次重印,在经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11年4月29日北京世纪读秀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被引次数最多的图书”显示,1996年出版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被引1251次,在经济学类排在较前面。
CSSCI评析卢现祥教授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在“五年内在经济学领域被引100次以上的著作”中排名第9,五年内被引246次。
六个经济学家的故事
本文介绍了六个经济学家的生平和理论成就,分别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夫·熊彼特、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鼻祖之一,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个人自私追求自己的利益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效益最大化。
李嘉图则是自由市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原理,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痛斥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罪恶,同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熊彼特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强调经济体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主张采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哈耶克则是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又一代表人物,他主张市场能够自我调节,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
凯恩斯则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可能导致经济危机,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经济萧条。
这六位经济学家的理论和思想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仍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马克思简介马克思(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19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
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也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
生平及学术背景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的特里尔,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庭背景较为富裕。
他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并倾心于左翼的思想和革命主义。
马克思最初的学术背景是哲学,他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
然而,他很快转向研究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并密切关注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的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要著作马克思与其合作伙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短篇政治宣言,阐述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原则和目标。
这个宣言被认为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重要文献,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巨著,也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这本书分为三卷,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运作机制和对社会的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
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和发展的。
它是一种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社会理论,旨在改变社会不平等和压迫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
根据这个理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马克思认为,这些矛盾会导致社会的革命和转变。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冲突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历史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成为许多国家的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并在政府、教育和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2024年名词解释
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2024年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马克思的概念和思想。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主要思想体系,它包括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阶级斗争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和剥削,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其次,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也是他重要的贡献之一。
他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剥削工人的基础上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从工人剩余劳动中获取的利润。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将导致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最终崩溃。
此外,马克思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理论也非常重要。
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变化将推动社会的变革。
马克思认为历史上的社会发展是一种辩证的过程,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社会将朝着更高级的形
态发展。
此外,马克思的思想对社会科学、哲学和文化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批判理论和对意识形态的分析为后来的社会学、政治学、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总之,马克思的思想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经济学理论、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理论等多个方面。
在2024年,我们可以继续研究和探讨马克思的思想,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它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相比,更加关注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就是卢现祥教授。
卢现祥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贡献。
他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成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制度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规则体系和制度机制。
这些规则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着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率。
卢现祥教授认为,新制度经济学在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变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他指出,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导致很多经济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而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对制度变迁、制度设计和制度演化等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的产生和演变。
卢现祥教授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背景,深入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展。
他指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制度上的问题,包括制度供给不足、制度执行不力和制度制约的问题。
卢现祥教授提出,中国需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他强调,中国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即在继承和发展现有制度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和机制,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公正。
卢现祥教授的研究还涉及到企业治理、金融发展和政府治理等领域。
他认为,良好的企业治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和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政府在经济管理和公共事务中的作用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总结起来,卢现祥教授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为什么缺乏数目字管理?——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
卢现祥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历史学家黄仁宇提出了中国缺乏“数目字管理”的命题,本文从制度经济学层面对这个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数目字管理并不仅仅是一国数字化的记录系统,而且是一国制度构成和运行的基础.数目字管理在宏观经济管理、微观经济基础、社会治理及反腐败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从数目字技术、权力体系、既
得利益集团及产权制度四个层面揭示中国缺乏数目字管理的根源,强调国家治理能
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建立在数目字管理基础上,为此,我们要把数目字管理与官
员的政绩脱钩;把完善数目字管理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把数目字管理与财税体制改
革结合起来.
【总页数】6页(P5-10)
【作者】卢现祥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8
【相关文献】
1.中国科研缺乏创新的制度根源研究——基于政策视角 [J], 汤二子
2.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合力生成探析——基于马克思制度分析的视角 [J],
龚世星
3.中国省级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制度比较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J], 杨宇;周金衢
4.中国银行业自主创新为什么相对缺乏——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J], 阙方平
5.中国科研缺乏创新的制度根源研究——基于政策视角 [J], 汤二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作用必须联系经济发展的阶段来分析,制度决定论与技术决定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成立,任何理论的绝对化都有可能使理论变成谬误。
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是互补的、互动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发展;制度因素;非制度因素;相互关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有关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观点产生了一些误区,有过分夸大制度功效的问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非制度因素是指资源禀赋,包括普通资源、大气、地质、水文和其他地理条件、技术等。
与资源禀赋相对应,制度指的是人们为方便合作而做出的安排+’,。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经济发展中的非制度因素与制度因素,并分析这两者的关系。
一、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作用必须联系经济发展的阶段来分析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作用的大小(或主次)主要与一定的发展阶段相联系。
我们主要讨论以下四种情况时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从人类交易的阶段来看,从简单的交易到非人格化交易过程,也是一个制度作用不断增加的过程诺思认为人类经历了两类交换形式。
一类是简单的交换形式。
在这类交换形式中,专业化和分工处于原始状态,交易是不断重复进行的,卖和买几乎同时发生,每项交易的参加者很少,当事人之间拥有对方的完全信息,因而不需要通过建立一套制度来约束人们的交易行为,达到合作解。
这种个人的交易受市场和区域范围的局限,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费用高。
实际上这就是新古典理论中的完全竞争状态。
这个阶段类似于布罗代尔的下层市场组织,即面对面的即时买卖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种交易随处可见,属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
这个阶段也类似于奥尔森“自我实施型”的交易,在发展中国家,他认为看到更多的是现货交易,是依靠交易者的自我实施完成的,如在印度加尔各答街头的商品买卖,奥尔森把这种市场中的交易称为“自我实施型”的或在现场进行的交易。
马克思简介马克思简介:马克思(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影响深远。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境富裕。
马克思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学和哲学。
在大学期间,他对哲学和历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马克思早年积极参与政治运动,他是一位热衷的民主运动支持者,追求社会变革。
他与费尔巴哈、恩格斯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友谊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奠定了基础。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它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目标。
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的解放,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废除私有制,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类解放。
马克思的另一部杰作是《资本论》,这是他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和分析。
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揭示了剥削和阶级斗争的本质。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社会科学研究,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不仅关注经济问题,他还对历史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入的思考。
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的演变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变革推动的。
他对历史的研究和对社会发展的预测,为后来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马克思一生中,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他多次被驱逐和监禁,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对社会正义和解放的追求。
他的思想和理论为无数的革命者和社会主义者提供了指导,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于1883年去世,但他的思想并没有逝去,仍然活跃在人们的心中。
他被誉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不仅影响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学领域,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总结起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在于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并为无数的革命者和社会主义者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