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城市采暖期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3.0.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3.0.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3.0.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3.0.4采暖耗煤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3.0.5不同地区采暖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不应超过本标准附录A附表A规定的数值。
3.0.6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应达到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同的水平。
2.1 设计规范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计算方法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W/m2)。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是指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向其它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q=Q/Ao (1) 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大批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 (2)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acpρwnLlm(tn-twn) (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3.0.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3.0.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3.0.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3.0.4采暖耗煤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3.0.5不同地区采暖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不应超过本标准附录A附表A规定的数值。
3.0.6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应达到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同的水平。
2.1 设计规范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计算方法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W/m2)。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是指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向其它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q=Q/Ao(1) 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大批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 (2)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acpρwnLlm(tn-twn) (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采暖耗热量指标
采暖耗热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区域或建筑物采取某种采暖方式时所需的热能的度量标准。
常见的采暖耗热量指标有以下几种:
1. 采暖负荷:指建筑物或区域采暖系统在给定时间内所需供热能力的大小。
采暖负荷可以分为设计负荷和实际负荷。
设计负荷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室内温度要求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计算得出的,实际负荷则是实际运行中的供热需求。
2. 能耗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建筑物在供热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能耗密度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建筑物或区域的能耗情况,以评估其能源效率。
3. 能源利用率:指建筑物或采暖系统有效利用能源的程度。
能源利用率一般通过计算实际能源使用量和理论最高能源使用量之间的比值得出,反映了能源利用的效果。
4. 综合能源效率:指在采暖过程中实际输出的热能与输入的能源之间的比值。
综合能源效率可以综合考虑采暖设备、系统运行效率以及供热管网等因素,是评估采暖系统能效的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在评估采暖系统设计和运行效果时都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优化能源利用,提高供热效率。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3.0.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3.0.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3.0.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3.0.4采暖耗煤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3.0.5不同地区采暖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不应超过本标准附录A附表A规定的数值。
3.0.6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应达到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同的水平。
2.1 设计规范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计算方法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W/m2)。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是指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向其它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q=Q/Ao(1) 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大批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 (2)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acpρwnLlm(tn-twn) (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水泵选型计算书一、设计工况已知太原某建筑面积A为万m2,楼高24层,每层3米,5层以上为高区,以下为低区,供暖面积各为万m2,预留万m2供暖住宅。
现设20台GG-399型96kW 锅炉。
二、设计参数气象资料(太原)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12℃采暖室外平均温度℃采暖期天数 135天室外平均风速 3m/s室内设计参数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18℃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2.3.1采暖设计负荷指标qs(W/m2) 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
2.3.2耗热量指标qh(W/m2) 32三、循环水泵选型: 系统开闭式扬程公式开式水系统 Hp=hf+hd+hm+hs 式中hf 、hd ——水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Pa ; hm ——设备阻力损失,Pa ;hs ——开式水系统的静水压力,Pa 。
静水压力应该是水泵停止状态下,冷却塔静止液面到水泵或设备末端得高差;hd/ hf 值,小型住宅建筑在1~之间;大型高层建筑在~1之间。
注:闭式水系统没有hs 一项。
一次循环泵选型3.2.1一次循环水泵的流量Q :方法一:)(12T T C FRG -=式中 G ——循环水泵的质量流量,kg/h ; R ——热损失系数,一般取;F ——采暖系统所需热量,也就是热水锅炉或热交换器产生的热量,kcal/h ;T2、T1——热水锅炉供回水温度,℃; C ——水的比热,kcal/(kg*℃)。
由上式得,hkg G /44.115597)7590(11.860962005.1=-⨯⨯⨯⨯=查的75℃水的比重γ为m3,则h m h m G Q /58.118/83.97444.115597/33=÷==γ该值即为20台GG-399型热水锅炉与分水器之间所需循环泵的流量值。
方法二:)/(*86.0Th Tg F qh G -=式中 G ——循环水泵的质量流量,kg/h ;qh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这里查询全国主要城市采暖期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表太原现有建筑设计热负荷指标为m2; F ——建筑面积,m2;Tg 、Th ——系统供回水温度,℃。
全国住宅供暖热负荷指标标准
全国供暖热负荷指标标准住宅一般为45~70W/m2。
这个数值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物类型和供暖系统等因素有所不同。
在实际计算供暖热负荷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户的传热系数和面积、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新风量等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供暖热负荷的大小。
在计算住宅供暖热负荷指标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室内温度要求:一般来说,室内温度要求为18℃~22℃。
这是为了确保居民在冬季有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2.建筑结构和材料:热负荷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结构和材料的因素,如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窗户的传热系数和面积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供暖热负荷的大小。
3.供暖系统:供暖系统的类型和效率也会影响热负荷的计算。
不同的供暖系统有不同的热效率,因此在计算热负荷时需要考虑供暖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4.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也会影响供暖热负荷的计算。
例如,北方地区的气候较寒冷,供暖热负荷相对较大;而南方地区的气候较温暖,供暖热负荷相对较小。
因此,在计算住宅供暖热负荷指标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评价指标1 供热质量指标1.1供热系统的供热质量不应低于本标准B.1的限定值,宜达到目标值。
1.2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不应高于供热调节曲线设定的温度,且供水、回水温差不小于运行曲线规定温度差的80%。
1.3管网的水力失调度应大于0.9且小于1.2,水力失调度应按下式计算:n w=g yg yj(1.3)式中:n w——水力失调度;g y——用户热力入口处实际循环水量(m3/h);g yj——用户热力入口处设计循环水量(m3/h)。
1.4供暖建筑主要房间室内温度应为18℃~24℃,且室内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应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2 运行能耗指标2.1供热系统的运行能耗指标应小于本标准B.2的限定值,宜达到目标值。
2.2单位供暖面积耗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 A=Q0A(2.2−1)Q0=Q c×24T×(t nj−t wp)(t nj−t wp)τ(2.2−2)式中:Q A——单位供暖面积耗热量[GJ/(m2·a)];Q0——供暖期热源出口总供热量(GJ/a);Q c——检测期间热源出口总供热量(GJ);A——供暖建筑面积(m2);T ——供暖期天数(d/a);t nj——供暖室内设计温度(℃);t wp——供暖期的室外平均温度(℃);t wc——检测期间的室外平均温度(℃);τ——检测持续时间(h)。
2.3供热系统单位供暖面积燃料消耗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B A=G0A(2.3−1)G0=G c×24T×(t nj−t wp)(t nj−t wp)τ(2.3−2)式中:B A——单位供暖面积燃料消耗量(热电厂GJ/(m2·a);锅炉房:燃煤kgce/(m2·a),燃气 Nm3/(m2·a),燃油:kg/(m2·a);G0——供暖期燃料消耗量(热电厂GJ/a;锅炉房:燃煤kgce/a;燃气Nm3/a;燃油kg/a);G c——检测期间的燃料消耗量(热电厂GJ/a;锅炉房:燃煤kgce/a;燃气Nm3/a;燃油kg/a);A——供暖建筑面积(m2)。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的区别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在采暖期间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供给的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g)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q=Q/Ao(1)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2)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acpρwnLlm(tn-twn)(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新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0.28cpρwnL(tn-twn)(4)式中tn和twn、ρwn与上同,L表示渗透空气量(m3/h)、其计算公式如下:L=L0lmb(5)式中L0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 、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m表示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b表示门窗缝渗风指数,b=0.5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