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41
苏州文旅产业发展趋势苏州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近年来逐渐崛起为中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和人们对文化体验的追求,苏州的文旅产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苏州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苏州文旅产业发展概况苏州的文旅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对旅游业的重视,苏州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目前,苏州的文旅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以古城区和各类园林为核心的旅游格局,包括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著名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然而,苏州的文旅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旅游资源集中在苏州古城区,导致旅游压力过大,游客流量过大,给城市的交通、环境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苏州的文旅产业中,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景区门票和餐饮购物上,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体验项目的开发还比较薄弱。
再次,苏州的文旅产业发展比较依赖政府补贴和项目投资,市场化程度较低,对市场的敏感度不高。
二、苏州文旅产业发展趋势1. 旅游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旅游消费正逐渐从单纯的观光旅游转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和主题旅游等多元化发展。
这为苏州的文旅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因为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古建筑,具备了打造文化体验型旅游目的地的优势。
苏州可以开发更多的文化体验项目,例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展示、传统节日庆典等,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和参与,提升旅游消费水平。
2. 旅游与科技融合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旅游产业也开始与科技融合,开发了更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虚拟化产品和服务。
苏州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智慧旅游导览系统、虚拟现实游览模拟器、无人机航拍景区等新兴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苏州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兴趣进行分析,个性化推荐旅游线路和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苏州旅行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苏州旅行策划书一、旅行主题探寻江南水乡之美,领略苏州园林之韵二、旅行目的本次旅行旨在让参与者深入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放松身心,增进友谊。
三、旅行时间[具体出发时间]-[具体返程时间],共计[X]天四、旅行地点1. 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水为中心,萦绕错落有致的假山及精致的庭院建筑,花木并茂,充满诗情画意。
2. 虎丘: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
3. 平江路: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
4. 周庄古镇:有“江南第一水乡”之誉,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有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吴地汉文化的瑰宝。
5.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 502~519 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
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
五、旅行方式本次旅行采用自由行的方式,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由安排行程。
六、旅行预算本次旅行的预算为每人[X]元,包括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费用。
具体费用如下:1. 交通费用:[X]元2. 住宿费用:[X]元3. 餐饮费用:[X]元4. 门票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七、旅行准备1. 证件准备:请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护照等。
2. 衣物准备: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请根据旅行时间携带合适的衣物。
3. 药品准备:请携带一些常用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退烧药等。
4. 其他准备:请携带相机、手机、充电器、太阳镜、雨伞等物品。
八、旅行注意事项1. 请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九、旅行应急预案1. 如遇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请及时就医,并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江山多娇规划案例】太湖美最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一曲《太湖美》,使太湖烟波浩渺旳绮丽景象永远定格在人们旳脑海里。
【景区概况】太湖美,最美在吴中。
这句话说旳不只是自然景观,尚有吴中旳人文风貌。
假如说,太湖是吴文化旳发源地,那么,吴中无疑就是吴文化旳鼎盛地。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是一种浓缩了古吴文化与新吴文化,融合了太湖之山、太湖之水、太湖之人、太湖之物、太湖之村、太湖之镇、太湖之风情旳文化荟萃之地,被誉为“太湖最美旳地方”、“长三角旳后花园”和“国际最佳休闲目旳地”。
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苏州西南隅旳太湖之滨,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区和“苏州最美旳山村”旺山景区。
这里,湖不深而广阔,山不高而清秀,群峰隐现于云际,景点散布于山水,远、中、近三景,错落有致;晴、阴、雨三时,光景变幻;山、水、园、林,相映成趣;春、夏、秋、冬,风光迥异。
秀美旳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旳人文古迹,璀璨多姿,俨然一幅绝佳旳江南山水画卷。
【规划背景】令人遗憾旳是:《太湖美》早在就被无锡市定为市歌,这样说来,单从太湖旅游形象层面看,“苏州太湖”比“无锡太湖”已落下半个身位,遑论苏州辖区旳“吴中太湖”。
为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吴中区根据应江苏省“旅游强省”和苏州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吴中太湖”旅游品牌、品质和整体竞争力,推进整个吴中区产业增长和转型升级。
通过严格遴选,最终选定我院为旅游区编制总体规划和5A提高方案。
旳阳春三月,我受邀前去苏州吴中进行初期考察,在惊叹于吴中太湖风光和文化旳同步,也对吴中太湖旅游发展现实状况感到忧虑:形象遮蔽严重太湖周围各都市旅游同质化严重,吴中太湖旅游品牌相对暗弱。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8.16•【字号】苏府[2002]第83号•【施行日期】2002.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苏府(2002)第83号2002年8月16日)一、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一)苏州旅游资源丰富,配套设施条件好,对外知名度高,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于培育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千方百计扩大旅游规模,全面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使苏州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苏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大旅游发展观念,强化政府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实施“三古一湖”精品名牌战略,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着眼大区域,构筑大环境,开发大市场,营造大产业,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成为全国著名、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成为国内必选、国际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
(三)苏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为:到2005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突破100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78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达到4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2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5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9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三产增加值增长速度2~3个百分点。
二、认真组织实施苏州旅游总体规划(四)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是一个时期内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大纲,是政府指导、调控、管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
昆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1. 前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昆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昆山市旅游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本规划旨在通过整体规划和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昆山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2. 规划背景2.1 昆山市概况昆山市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理优势明显。
近年来,昆山市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2.2 规划目的本规划的目的是建立昆山市旅游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具体发展路径,推动昆山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升昆山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3. 规划原则3.1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本规划将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促进旅游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3.2 市场导向和产业协同本规划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推动昆山市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政府引导和支持本规划将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3.4 景区规划设计本规划将注重景区的规划设计,力争打造一批具有独特魅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景区,提升昆山市旅游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4. 发展目标4.1 旅游业总体目标到2030年,昆山市旅游业将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4.2 经济目标到2030年,昆山市旅游业年总收入达到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10%;旅游业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20万人。
4.3 旅游设施目标到2030年,昆山市将建设一批具备国际水平的旅游设施,提供高品质且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4 品牌形象目标到2030年,昆山市将打造出一批具有独特魅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提高昆山市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发展策略5.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餐饮、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苏州旅行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苏州旅行策划书范文一、旅行主题探索园林古韵,品味苏式生活二、旅行时间[具体日期]三、参与人员[参与人员的名字]四、行程安排第一天:上午:抵达苏州,前往酒店办理入住。
中午:品尝苏州特色美食,如松鼠桂鱼、响油鳝糊、莼菜羹等。
下午:参观拙政园,欣赏江南园林的美景。
晚上:夜游平江路,感受苏州古城的夜景和生活气息。
第二天:上午:参观苏州博物馆,了解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中午:在博物馆附近的餐厅品尝苏州小吃,如苏式月饼、生煎包、桂花糖藕等。
下午:游览狮子林,欣赏假山奇石和园林建筑。
晚上:自由活动,可以选择逛街购物或者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第三天:上午:前往太湖,游览太湖风景区,欣赏太湖的美景。
中午:在太湖附近的餐厅品尝太湖鲜美食,如白鱼、白虾、银鱼等。
下午:参观苏州园林博物馆,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
晚上:收拾行李,准备离开苏州。
五、注意事项1. 提前预订好酒店和交通工具,以确保行程顺利。
2. 注意天气变化,带上合适的衣物和雨具。
4. 注意个人财物安全,特别是在人多拥挤的地方。
5. 如有需要,可以购买旅游保险,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篇二苏州旅行策划书范文一、活动主题“人间天堂,自在苏州”二、活动目的1. 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机会,缓解工作和学习压力。
2. 欣赏苏州园林的美景,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3. 品尝苏州特色美食,体验苏州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4. 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活动主体[具体参与人员]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苏州园林、平江路、山塘街、苏州博物馆等。
六、活动安排1. 第一天上午:抵达苏州,入住酒店。
中午:品尝苏州特色美食。
下午:游览拙政园,欣赏江南园林的美景。
晚上:自由活动,可以选择在平江路或山塘街逛逛,感受苏州的夜景和传统文化。
2. 第二天上午:游览苏州博物馆,了解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中午:品尝苏州特色美食。
下午:游览狮子林,欣赏园林中的假山和水池。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适应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苏州太湖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提升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知名度,特编制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与本规划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苏州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7、《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苏州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批复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12、《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13、1995-2003年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14、省政府关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15、省规院《苏州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第3条规划期限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第4条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苏城总体规划总体规划1.城市性质: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发展目标: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域基本实现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经济繁荣、文教科技发达、人民生活富裕、道德风尚良好,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合理,职能完善。
苏州中心城城市设施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古城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发扬,成为与国际经济接轨,高度开放,经济发达,国际上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3.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014.7平方公里(包括吴县市的市区、太湖度假区、及东山、西山、镇湖、太湖、渡村、望亭、通安、东渚、光福、胥口、浦庄、横泾、东桥、黄埭、渭塘、湘城、木渎、越溪、藏书、郭巷、车坊、甪直、黄桥、蠡口、陆慕、北桥、太平、阳澄湖28个镇;吴江市的同里、屯村2个镇;昆山市的周庄、锦溪、巴城、正仪、南港5个镇)。
4.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为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0万人。
2005年149.1万,其中吴县市区13.5人。
远期为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0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
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
远期为186.9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5.总体布局:城市布局结构形态采用“组团式”布局,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
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相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6、城市道路网规划道路系统的主骨架是井字形快速路加三环的道路系统。
古城内保持原有路、河格局,严格限制道路拓宽。
古城区我印象中的苏州,除了古色古香的街坊,精巧雅致的园林,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韵,而苏州的城市规划也同样令我惊喜。
在古城区,站在六七层的“高楼”上,就可以“一览众‘楼’小”了。
我了解到,古城区的建筑是限高的,最高建筑不能超过24米。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10.18•【字号】苏府[2003]167号•【施行日期】2003.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苏府P2003]167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现将《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确保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如期顺利完成。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二00三年十月十八日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为圆满完成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建设部建函规[2003]115号、省建设厅[2003]302号文件精神和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3]31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一)构建“区域城市”的整体框架,以生态、环境、资源、空间容量为限定,确定远景规划,健康有序推进社会、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以实现“两个率先”为战略目标,通过总体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城市建设思路,落实发展空间和建设项目,提出具体的建设实施建议。
(三)围绕城市发展重点、突出解决关键问题,以提升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加强政府对城市发展的调控能力。
规划主要研究落实政府投资的项目和政府可调控的项目,以引导城市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而对于由市场决定的开发建设活动,则主要提出土地总量控制和布局引导。
(五)强调各项规划的协调整合,使城市得到有序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规划的范围、期限和主要内容(一)范围:全市域,包含五县级市范围,面积 8488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近期到2007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年。
(三)规划的主要目的:1. 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城市发展战略及重点,确定近期、远期、远景的城市建设规模及构成和分布。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苏州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13•【字号】苏发[2012]35号•【施行日期】2012.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苏州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苏发〔2012〕35号)各市、区委和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和直属单位:《关于推进苏州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意见》已经十一届市委第29次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2012年9月13日关于推进苏州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加快推进我市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建设,根据《苏州旅游业全面提升计划》、《加快发展旅游业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城市实施意见》和《苏州市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制订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项目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完善度假区的规划体系和公共服务功能,着力推进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将度假区建设成服务业经济的开发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核心区、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的集聚区,通过度假区建设助推苏州旅游率先实现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根据“三区三城”目标关于“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的科学定位,紧抓文旅融合、项目开发、环境建设、质量提升等核心工作,到2015年,使苏州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将苏州建成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度假胜地。
二、主要任务(一)高起点制定度假区规划各市区要充分重视规划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国际化的眼光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度假区的规划体系建设。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府〔2017〕138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11月4日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若干意见》,贯彻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要求,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制定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深刻领会省党代会“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按照市委关于建设“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部署,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引领,以文旅融合为重要抓手,通过“一都一城一中心”建设,加快打造“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世界遗产城市”、“吴文化中心”等一批具有苏州标识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推动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旅产业更加发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升苏州文化影响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
二、主要目标文化和旅游快速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旅生产要素高效聚集。
至202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0%和7%,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中国山水文化与历史名城建筑xxxx班xxx xxxxxxxxxxxxx摘要:山水住宅的发展形成,对城市组成水平展开式布局是有深刻影响的。
山水住宅文化的主张,简言之就是将城市建设称自然山水的式样,使城市与自然山水融合,而不是驾驭于自然之上,也可以理解为“园林化城市”。
关键词:山水文化、园居文化、沧浪亭、苏州正文:一、山水文化中国古代山水文化是古代灿烂的文化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包括双重含义:一是山水文化涉及的面非常广,诸如自然地理、天文气象、水文地质、水利灌溉、宗教旅游、。
哲学政治、绘画音乐、工艺构造、诗歌神话、科技工程等方面,都有其活动的内容;二是山水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必定集中地表现在人类的居住地——城镇,特别是中国山川广阔,环境壮丽,人口众多,文化发达,城市反映文化现象则更为突出。
因而,上水文化本身即是成真的一部分,山水文化的形成源于城市,融于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中弥漫着的山水文化气息,在世界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这有四点直接原因: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古代文明一直延续下来。
延续意味着文化积累的身后,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状态的某种形态,2.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广泛独特的自然地理山川面貌。
与自然展开殊死搏斗,也是山水文化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前提。
3.中国古代特有的天文、农业、水利和哲学思想培育。
山水文化的直接形成是从科技和哲学思想发展而来的。
4.有了理性的探索。
因此,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发展与城镇规划建设活动,自始至终是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山水文化在城市中最终表现特性为以下两种情况:1.水面和山岗以及周围地区的建筑、桥梁、道路等级重视聚体,有重视个体;2.无论是水边建筑还是山上建筑,大都以“曲折、小巧、院落、群组”取胜。
以上的两种景观与西方建筑的城市风格是大相径庭的,中国是将建筑与城市融于自然之中,而西方则是突出于自然之中。
山水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是逐步积累加深的,在一个区域形成高潮之后,才反应在少数重要的城市之中。
苏州市明月湾景区发展规划提升策划方案一、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现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山镇石公行政村,在著名景点石公山以西两公里处得大明湾自然村。
2.自然环境:苏州西山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加上太湖水体调节作用,极宜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水量1129、9mm,年日照时间2176小时,无霜期244天,全岛80%得山地覆盖着森林,林木覆盖率68%,其中38%就是经济林,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大气、土壤质量属国家一级,水质保持二级标准。
西山就是全国著名得柑橘、白果、枇杷、杨梅、茶叶等产品得重要产地,优势天然得淡水鱼场。
各类水产近百种,年水产总量1000吨,有“太湖三宝”(银鱼、白鱼、白虾)、太湖莼菜、大闸蟹、鳗、蚌等。
3.历史影响:因2500 多年前得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而得名明月湾。
相传明月湾早在春秋时已形成村落,居民多数为沦为奴隶得越国俘虏,吴人只占少数,她们除了靠生产养活自己与头人外,还要为吴王与西施来此游憩提供饮食与服务。
村后石排山上至今仍保留着西施当年洗妆得画眉泉遗址。
此后随着人口得增多,村庄也有相应得扩展,至唐宋时期,明月湾基本形成了状若棋盘得山村格局。
清乾隆年间,明月湾达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得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等公用建筑。
这种完善得村庄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以其独特而完整得古村风貌而倍受世人得关注。
明月湾在清代属吴县第三十五都(洞庭乡)。
民国期间先后划归西山区得梧巷乡、汇里乡、消夏乡与大夏镇。
解放初先后划归西山区得明汇乡与石公乡(小乡),公社化后划归石公公社(乡)明湾大队(村),1987年西山3乡合并建镇,明月湾属西山镇明湾行政村,2003年并村划归石公行政村。
4.社会文化与经济模式明月湾现存古村面积约9公顷,各类清代建筑近百幢,有常住居民四百余名,多为靠种植花果、碧螺春与兼太湖捕捞、养殖为生得农民,以金、邓、秦、黄、吴姓为多,为南宋隐退贵族繁衍得后裔。
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规划背景光福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又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重要景区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
经过多年的建设,光福镇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一定的发展。
然而,上一轮总体规划由于受客观历史条件限制,无论从结构还是深度上都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时期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需要,加之2001年光福镇合并了原太湖镇,镇域范围从57.9平方公里扩展到67.62平方公里,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
同时,随着旅游休闲业的快速发展及现代工业和房地产的开发,光福镇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从保护和利用太湖流域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理念出发,对光福镇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十分必要。
一、实现新时期苏州发展战略的需要进入新世纪,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发展势头。
城市建设速度远远超出了90年代末的预测,在人口与城市的增长压力下,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日益明显,为实现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无序发展的有效调控,市政府确定了“四沿”发展战略,即:沿沪宁、苏嘉杭高速公路建立与上海互补的、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培育与上海配套的冶金、化工基础工业片;沿太湖发展高新产业、现代物流及旅游休闲产业;沿上海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基础。
光福镇位于“沿湖”发展战略圈内,编制好光福镇总体规划,是实现市政府沿湖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光福镇实现突破的机遇。
二、完善苏州市旅游产品结构的需求随着苏州新区的发展,绕城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城市道路如苏福路向西延伸,使得环太湖地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该区域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质量较高,是苏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发展环太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是丰富苏州旅游产品结构、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举措。
2004年第二十八届“世遗会”在苏州古城的成功举办,显示了一个崭新的完整的“三古一湖”(即古城、古镇、古园林、太湖)大文化、大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光福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及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下,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