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36讲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课件北师大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136
第36讲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考纲要求] 1.基因工程的诞生(Ⅰ)。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技术)(Ⅱ)。
3.基因工程的应用(Ⅱ)。
4.蛋白质工程(Ⅰ)。
5.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Ⅰ)。
6.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Ⅰ)。
7.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Ⅰ)。
考点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也叫DNA重组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一种外科手术式的遗传操作,采取类似于工程建设的方式,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借助于实验室的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基因组提取出来,在生物体外进行加工改造或重新组合,再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去,从而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新型的生物。
2.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1)分子基础:在20世纪40年代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 是生物大分子,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功能的DNA片段。
(2)重组基础:在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DNA的双螺旋构型,遵循碱基互补原则,DNA进行半保留复制,从而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代交替问题。
(3)转移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成功地破译了遗传密码,阐明了遗传信息的流动与表达机制。
3.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突破(1)DNA分子的切割技术——限制性内切酶①特点:a.会识别DNA上某种核苷酸的序列和位置。
b.能在这个位置上将DNA分子一刀两断。
②例子:限制性内切酶Eco RⅠ只能识别GAATTC序列的位点,并且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③黏性末端: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它们之间正好是互补配对的。
④与基因的位置关系:用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完整地切下一个或几个基因,正好符合基因工程的要求。
⑤存在: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
(2)DNA分子的连接技术——DNA连接酶①作用:能在两个DNA片段的末端之间“架起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