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
- 格式:pdf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9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3年调整)文本图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9月目录调整说明 (1)第一章总则 (3)第一节发展基础 (3)第二节战略意义 (4)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5)第四节规划范围和期限 (6)第五节规划强制性内容 (7)第二章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 (8)第一节战略定位 (8)第二节战略重点 (8)第三节发展目标 (9)第三章城市群核心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 (12)第一节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 (12)第二节核心区发展规模 (13)第三节核心区空间功能分区 (13)第四节核心区生态系统 (15)第五节核心区空间发展结构 (16)第六节核心区城市职能结构 (17)第七节核心区创新发展区域 (19)第八节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 (20)第九节核心区城乡功能布局 (22)第十节乡村地区发展 (23)第四章城市群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25)第一节总体发展思路 (25)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26)第三节重点城镇发展定位 (28)第四节产业分工与布局 (32)第五节交通建设 (32)第六节生态保护建设 (33)第七节长株潭三市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33)第八节功能拓展区分区发展指引 (35)第九节外围协作区战略节点发展指引 (36)第五章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 (38)第一节产业发展 (38)第二节交通规划 (40)第三节基础设施 (45)第四节公共服务 (48)第五节资源利用 (50)第六节环境保护 (52)第六章规划的环境影响与评价 (56)第一节资源环境促进与约束因素分析 (56)第二节规划与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56)第三节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57)第四节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措施 (58)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60)第一节近期行动 (60)第二节法制保障 (62)第三节组织保障 (63)第四节政策机制保障 (64)第五节示范区优化发展保障 (67)调整说明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08版区域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40卷第1期2021年2月四川环境SIHUAN ENVIRONMENTVol.40,No.1Febeuaey2021•生态环境-DOI:10.14034/j.ckd schj.2021.01.024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宜居水平综合评价李霞1,韩信悦1,丰良维1,李静芝1!2(1.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长沙410076; 2.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14)摘要: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进程加快,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得到飞速的提升,但是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受到较大影响。
基于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公共配套、社会民生4个维度构建生态宜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2010-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宜居水平。
结果显示2010-2018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宜居综合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先降后升,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公共配套水平逐年提高,社会民生保障持续增长。
未来长株潭城市群需深化“两型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宜居;长株潭城市群;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X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644(2021)01-016336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Livability Level of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Can AgglomerationLI Xia1,HAN Xin-yuv1,FENG Liang-Nel1,LI Jing-zhi1,2(1.Changsha University O Science&TecOnology,Changsha410076,China; 2.Key Leeorator)O WalesEnvironment Management&Ecological Rehabilitatiog i Dongting Lake Hunan Provicc,Changsha410114,China)Abetract:Woth the acceeeeatoon ofondusteoaeoaatoon on Changsha-Zhuahou-Xoangtan ueban aggeomeeatoon,otseconomoc deeeeopmenteeeeeand uebanoaatoon eeeeehaeebeen eapodeyompeoeed,buttheecoeogocaeeneoeonmentand eoeabeeeneoeonment haeebeen geeateya f ected.Based on theanaeytochoeeaechypeocess(AHP),thospapeeconsteucted acompeehensoeeeeaeuato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livabilim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resource conservation,public support and socoaeeoeeeohood,and compeehensoeeeymeasueed bheecoeogocaeeoeaboeoyeeeeeofChangsha-Zhuahou-Xoangan ueban aggeomeeaoon feom2010to2018.The eesuets showed thatfeom2010to2018,the compeehensoee eeeeeofecoeogocaeeoeaboeoty on Changsha-Zhuahou-Xoangtan ueban aggeomeeatoon showed an oeeea e upwaed teend,thequaeotyofecoeogocaeeneoeonmentfoest deceeased and then eose,thee f ocoencyofeesoueceutoeoaatoon wase f ectoeeeyompeoeed,thepubeocsuppoetongeeeeewasompeoeed yeaebyyeae,and thesocoaeeoeeeohood secueotycontonuouseyonceeased.In thefutuee,Changsha-Zhuahou-Xoangtan ueban agglomeration shoulO deepen the construction of"two-type society",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build a harmonious eoeabeecoty,foem agood ecoeogocaeeoeabeeeneoeonment,and eeaeoaethesustaonabeedeeeeopmentofthecoty.K$yworde:Ecoeogocaeeoeabee;Changsha-Zhuahou-Xoangtan Ueban aggeomeeatoon;anaeytochoeeaechypeocess引言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
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以及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不同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
但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内部差异与联系,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特点,从而达到理解城市群的内部差异与联系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内容;掌握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交通网络等情况。
2.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状况。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城市,分析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城市群的内部差异与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长株潭城市群的地图,以便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数据:收集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以便进行分析。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和案例。
4.小组讨论:提前分组,确保讨论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株潭城市群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9--农业经济与管理 引用格式: 陈艺元.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障碍度分析: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24(3):69-76. DOI:10.16498/ki.hnnykx.2024.003.016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1]。
城市群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体[2]。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群地区,各项经济建设活动引起了对土地需求的大幅上升,而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面积具有有限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二者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3],由此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彼此影响。
一方面,随着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的增强,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应得到提升,同时也会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土地粗放、低效利用会加剧土地供需矛盾,降低经济发展质量,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城市群土地集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障碍度分析——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陈艺元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摘要: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障碍因子。
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各市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2)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性趋向优化,发展状态由失调衰退阶段进入基本协调阶段,且同步发展型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两大子系统明显得到改善;(3)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旅游外汇收入、每万人国际互联网户数、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 比重是阻碍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主要障碍因素。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和联系【教学目标】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相互间的交通联系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3.理解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4.感悟“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差异;长株潭城市建设两型社会的现状和意义。
难点:长株潭发展的内部联系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回顾已知,引入新课1.长江三角洲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和“丝绸之乡”。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二)迅速完成下列问题1.长株潭城市群主要有、、三个城市。
2.三城市中,城市定位:省会指的是,铁路枢纽是,湘潭是。
3.机械行业来说,长沙侧重、株洲侧重,湘潭侧重。
4.冶金行业,长沙侧重、株洲侧重,湘潭侧重。
5.两型社会是指,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社会的时间是年。
6.长株潭城市群交通部门采用在三市之间开行,方便百姓出行。
(三)请同学们按要求绘图1.描出长沙、株洲、湘潭3城市,以及京广铁路、沪昆铁路的大概位置(红色笔)2.描出洞庭湖、湘江(黑色笔)3.标出贵州省、陕西省的大概位置(蓝色笔)三、精讲点拨交流提升思考课本活动题。
小组交流(组长组织,组员参与)全班交流(小组长把疑问板书在黑板,师生共交流,对回答者所在的小组记分)四、自结采用自己对照黑板上学习目标,自己逐一回顾总结---2分钟五、达标检测当堂过关1.长株潭城市群位于()A.湖南南部B.江西西部C.湖南东部D.湖北南部2.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有()A.铁路、公路和航空B.铁路、公路和河运C.航空、河运和公路D.海运、河运和铁路3.关于长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市中城市规模最大B.计算机、杂交水稻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C.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D.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基地4.下列措施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是()A.设置城市“绿心”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鼓励私人汽车发展D.把湘潭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分析姓名:甄学号:201017020114 班级:城规10-01班一、长株潭城市群简介:长株潭城市群是指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以及江西萍乡等城市在内的空间区域,它是我国中部隆起带的南极核,也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省际影响力的新型城市群之一。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综合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主要城市密集区之一2、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构思:规划构思着重以空间发展规律为研究的核心,结合土地、旅游、文化、生态、环境、交通、城镇、产业等多专题的综合研究,在区域层面提出了空间管治的细则,突出四大空间类型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的协调,明确划分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
——产业集群载体空间的协调,协调不同类型的产业区布局,提出“双核四带”的产业空间结构。
——基础设施导向空间的协调,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如统筹京广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选址与城市的协调。
——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处理好不同功能空间的衔接,实现有机过渡,如提出了边缘型空间的概念,即对限制开发区域提出指标控制和建设标准要求。
3、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湖南省于2005年10月正式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具体规划。
该规划所界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市市域共2.8万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规划的目标区域,即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包括长沙市2893平方公里,湘潭市870平方公里,以及株洲市740平方公里。
城市群核心地区呈现“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
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 统计学与应用, 2018, 7(3), 313-320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journal/sahttps:///10.12677/sa.2018.73037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gional EconomicDevelopment in Chang-Zhu-Tan City Cluster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uan Hou, Sihui Li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Received: May 31st, 2018; accepted: Jun. 19th, 2018; published: Jun. 26th, 2018AbstractThis paper used factor analysi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obtained five first-level indicators—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research education indi-cators, human resources indicators, openness indicators, and infrastructure indicator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dex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KeywordsRegional Economy, Changzhutan Area,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侯娟,李思慧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南衡阳收稿日期:2018年5月31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9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6日摘要本文采用了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讨论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到五个一级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科研教育指标、人力资源指标、开放程度指标、基础设施指标,并对该指标进行实证分侯娟,李思慧析,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长株潭区域,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为了更好地促进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湖南省政府提出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规划[1]。
促进三大中心城市的经济规模是通过对资源、市场在内的经济要素的一体化来实现的,其目标是为了提升以长沙为中心的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和综合能力,以及区域辐射范围,并进而促进长沙、株洲和湘潭地区和其周围辐射区域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的融合[2] [3]。
目前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的核心地区,其城市化规模与经济发展速度都超过周边城市,长沙、株洲、湘潭目前是居于湖南省排名第1、3、4的城市。
宏观规划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中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具体新规划,目标是形成以长株潭为中心的城市规模,包括了资源、环境、运输等12大方面119个重要的小规划,并且提出了对自然生态的守护空间、产业集群的承载空间、基础设施的向导空间和城市探索的建设空间“四大空间”的协调[4] [5]。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客观地、动态性地研究和探讨,系统地分析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为彰显各城市特色、重点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促进城市稳步向前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区域,因此该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2.1. 指标选取各方面的因素在影响着区域竞争力,我们从众多方面的因素当中选择相对重要的因素来构建指标体系。
因为因素的选取不同,所以也就直接影响着实证分析的结果。
本文采取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来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所选取的指标从经济发展、科研教育、开放程度、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5个方面反映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其指标的所有数据都选自于2011~2015年间《湖南省统计年鉴》。
1) 经济发展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X1;第一产业总值(亿元) X2;第二产业总值(亿元) X3;第三产业总值(亿元) X4;人均生产总值(元) X5;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X6;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X7;地方财政支出(亿元) X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情况(亿元) X9;社会消费品总额(亿元) X10;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X11。
2) 科研教育发展指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人) X12;公共图书馆数(个) X13。
3) 开放程度指标:外商投资总额(亿美元) X14;国际游客人数(万人次) X15。
侯娟,李思慧4) 人力资源指标:年末从业人员人数(万人) X1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亿元) X17。
5) 基础设施指标:邮电业务量总量(亿元) X18;床位数(张) X19;卫生机构(个) X20。
2.2. 实证分析用SPSS软件对2011年长沙、株洲、湘潭三个主要城市以及周边辐射区域的5个城市,共8个城市的20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建立模型,我们得到2个公因子,如表1。
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我们选取了2个公共因子,同时可以知道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7.066%,还能够得到如图1碎石图。
这时得到的旋转公共因子的真实定义无法说明,于是对它们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到表2。
由此表格的数据可以分析得到每个主因子具有显著的载荷值的指标,很明显高载荷值指标就说明它对主因子的影响更大。
进出口总额X11在主因子F1的影响下得分最高,达到了0.121,其次依次是人均GDP X5、固定资产投资X6、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X12、外商投资金额X14相对其他有较高得分。
可以发Table 1. Factor analysis table表1. 因子分析因素表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成分合计方差的% 累积% 合计方差的% 累积%1 17.723 88.615 88.615 17.723 88.615 88.6152 1.690 8.451 97.066 1.690 8.451 97.0663 0.411 2.053 99.1194 0.094 0.469 99.5885 0.038 0.189 99.7786 0.030 0.149 99.9267 0.015 0.074 100.0008 1.490E−15 7.452E−15 100.0009 1.192E−15 5.962E−15 100.00010 4.202E−16 2.101E−15 100.00011 3.028E−16 1.514E−15 100.00012 1.727E−16 8.635E−16 100.00013 −1.237E−17 −6.187E−17 100.00014 −6.380E−17 −3.190E−16 100.00015 −2.560E−16 −1.280E−15 100.00016 −2.981E−16 −1.490E−15 100.00017 −3.767E−16 −1.883E−15 100.00018 −5.116E−16 −2.558E−15 100.00019 −6.208E−16 −3.104E−15 100.00020 −1.200E−15 −6.001E−15 100.000侯娟,李思慧现主因子F1主要体现了进出口总额X11、人均GDP X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X12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产业X2在主因子F2的影响下得分最高,达到0.521,其次依次是图书馆数X13、财政支出X9、Figure 1. Scree plot: Factor analysis图1. 因子分析碎石图Table 2. Factor analysis 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表2. 因子分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指标成分1 成分2总GDP(亿元) 0.045 0.042第一产业−0.160 0.521第二产业0.059 0.002第三产业0.047 0.036人均GDP(元) 0.105 −0.145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0.069 −0.027财政收入(万元) 0.061 −0.005财政支出(万元) 0.017 0.119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情况(亿元) 0.067 −0.022社会消费品总额(亿元) 0.050 0.026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0.121 −0.198邮电业务量总量(亿元) 0.051 0.023床位数(张) 0.015 0.125卫生机构(个) 0.061 −0.019侯娟,李思慧床位数X 19有较高的得分,从而发现主因子F 2主要反映了第一产业X 2,图书馆数X 13、财政支出X 9等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如表3,在提取公共因子后即能得出旋转成分得分的系数矩阵,通过所得成分系数矩阵将2个公共因子表示为由20个指标的线性形式来表达的因子分析函数,进而再根据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表示出各个因子的综合得分,即综合得分()1280.05517.01197.066F F F =×+×,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情况如表4。
根据以上计算的八大城市经济发展的方法,利用2011年至2015年湖南省统计网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分别得到八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得分以及排名,如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