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17
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征地公告
摘要:
1.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征地公告的背景和目的
2.征地的具体范围和面积
3.征地的补偿标准和相关政策
4.征地公告的发布时间和地点
5.对征地公告的反馈和咨询方式
正文:
近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发布了一则征地公告,旨在为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
公告中明确指出,征地的背景和目的是为了推进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的建设,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能促进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公告,此次征地的具体范围和面积尚未确定,但相关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公园规划进行详细的测算。
在征地过程中,将会涉及到被征地居民的补偿问题。
为此,公告明确了征地的补偿标准和相关政策,确保被征地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征地公告已在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发布,同时公告还指出,如有市民对征地公告有任何疑问或建议,可以在公告发布时间内前往指定地点进行咨询和反馈。
此外,公告还提供了联系方式,方便市民了解征地相关信息。
总体而言,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征地公告是为了推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绿心地区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19•【字号】长政办发〔2017〕22号•【施行日期】2017.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绿心地区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长政办发〔2017〕2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长沙市绿心地区生态补偿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5月19日长沙市绿心地区生态补偿办法第一条为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构建生态绿心保护长效机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和《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绿心保护条例》)相关规定,结合长沙市绿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绿心地区生态补偿,是指因保护长沙市绿心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使区域内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在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对组织或个人进行的一种经济补偿。
本办法中绿心是指依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以下简称《绿心总体规划》)划定的长沙市域内的生态绿心范围。
第三条补偿原则(一)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坚持“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科学界定绿心保护者的权利和义务,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对绿心保护者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
(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发挥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绿心地区,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保护绿心。
(三)权责统一,公开透明。
规范绿心地区生态补偿程序,明确责任,公开补偿标准,严格过程监管,使生态补偿工作经得起监督和检验。
第四条补偿范围长沙市域内全部绿心范围,涉及总面积305.69平方公里,其中禁止开发区129.88平方公里、限制开发区 141.05平方公里、控制建设区34.76平方公里,包括天心区、岳麓区、雨花区和浏阳市的部分乡镇(街道)以及所属行政村(社区)。
附件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建设项目准入暂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规范建设项目准入管理,根据《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2019年3月修正)》(以下简称绿心条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2018年修改)》(以下简称绿心总规)的规定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范围内项目建设的准入管理。
根据本办法需办理《绿心地区建设项目准入意见书》的建设项目,《绿心地区建设项目准入意见书》作为该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或备案)、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规划许可、林地审批、用地审批、初步设计、施工许可等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
第三条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实行空间管制分区。
在生态绿心地区禁止开发区内,除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建设、必要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当地农村居民住宅建设外,不得进行其他项目建设。
在限制开发区内,除前款规定可以进行的建设以及土地整理、村镇建设和适当的旅游休闲设施建设外,不得进行其他项目建设。
在控制建设区内,禁止工业和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
第二章准入建设项目第四条禁止开发区内可以兴建(本《办法》中“兴建”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包括:(一)生态建设项目。
保护性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或对遭受破坏和影响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项目。
1.生态保护类项目。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公园,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郊公园、植物园等依法可兴建的项目(建设用地占项目陆地面积不超过3%;国家对各类保护地或区域类型有相关规定或规范的,执行国家标准)。
2.生态修复类项目。
对矿山矿坑、火烧坡、采石场、取(卸)土场等被毁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和地质灾害治理等依法可兴建的项目。
3.生态治理类项目。
水土保持与治理、水系连通、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修复,保水输水、防洪排涝、水库除险加固、水毁工程恢复、重要水源工程,防火通道、野生动物迁徙通道,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面源污染防治及大气、固体废弃物治理、水污染治理等依法可兴建的项目。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1. 读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A.南部少,北部多B.东部多,西部少C.西北部多,东南部少D.西南部少,东北部多2.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水文和农业D.历史和经济3.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地处山麓、临近河流2. 读“某区域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人口密度在100人/km2以上的地区都分布在()A.高海拔地区B.高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D.内陆地区2.图中M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寒冷B.干旱缺水C.气候湿热D.海拔较高3. 图中四条折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它们对应的折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4. 下图是某城市空间分布示意图,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综合多种因素,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布局最合理的分别是()A.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居住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C.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工业区D.绿化带,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2.随着城市功能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最可能出现在()A.城市西北部B.城市西南部C.城市东北部D.城市东南部3.该城市的下列规划及其理由,正确的是()A.甲处建钢铁厂——土地面积广阔B.丁处建大学城——交通便利C.乙处建绿化带——减轻环境污染D.丙处建瓶装水厂——水质优良5.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
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经济信息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以雨花区跳马镇为例丁 咚 周 敏 中共长沙市雨花区委党校摘要: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跳马镇作为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绿心”保护区域面积大、任务重。
2015年跳马镇从长沙县划入了雨花区,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
然而因绿心规划严格、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条件薄弱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文章从目前跳马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入手分析,提出了跳马镇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绿心;跳马镇;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9-0478-022015年初,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跳马镇行政区划由长沙县划入雨花区,成为了雨花区唯一的乡镇,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起点。
2017年跳马镇的常住人口为74526人、财政收入7600万元、财政支出14701万元;全镇以花卉苗木为主打的农业产值近12亿元、工业企业总产值4.545亿元;年接待旅游人次65万人,旅游收入6000万元;规模企业营业收入32771.6万元、规模企业税收952万元。
然而,跳马镇与雨花区其他街道相比,规划建设起点偏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济基础条件相对薄弱,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发展瓶颈。
同时,跳马位于长株潭绿心保护的核心区域,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随着跳马镇区位优势的提升和绿心保护规划的实施,绿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如何求得平衡,是跳马发展的现实两难困境。
一、目前跳马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一)发展定位不统一:省、市、区三级对跳马镇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跳马镇特殊的地理位置、积淀的发展基础使得其承载了不同维度、各有侧重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
湖南省级层面强调对绿心地区的生态保护: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其中跳马镇总面积的97.13%划为生态绿心保护区域,其中禁止开发区78.41平方公里,限制开发区90.12平方公里,控制建设区仅为3.406平方公里。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是指国务院批准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10-2012)》以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中所确定的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交汇形成的城际生态功能区,总面积522.87平方千米,涵盖16个乡镇、1个示范区和4个街道办。
湘潭市绿心地区规划面积134.82平方公里,占长株潭三市绿心面积的25.8%,绿心区涉及到湘潭5个县市区(园区)、6个乡镇(街道)及所属的45个行政村(社区),其林地面积达53.4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9.07%,蓄积量29.1万立方米。
绿心的重要性长株潭生态绿心是长株潭三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城市之肺,在景观美化、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屏障等多个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1 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说过:“建立绿心、绿肺和昭山示范区,这个很好。
昭山绿心保护上,再干几十年,那时候长株潭和其他城市群区别讲,这个是保值增值的”“湖南保护好这个生态绿心,50年后,将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
这已成为保护绿心地区的根本遵循。
绿心保护现状对长株潭生态绿心的保护,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将长株潭森林城市群建设纳入到了全国首批森林城市群建设中并予以大力支持;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编制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长株潭三市均成功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三市林业主管部门于今年召开了长株潭一体化绿心保护发展首次联席会议,并就绿心林业资源保护达成了共识;湘潭市积极探索绿心地区生态补偿,出台了《湘潭市绿心地区生态补偿办法》,加大对绿心区的生态修复,开展了非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整改了54个违法违规项目,关停了44个工业项目,确保绿心区的森林资源安全。
一系列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保护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4E”生态模式为准则下长株潭城市群体系城市规划建设展望摘要:本文就以四种倡导健康生活的生态模式来规划以及展望长株潭城市群体系,在“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支持下,长株潭有它发展前景优势的一面,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就是以大河西先导区为例,提出组团扩张的城市开发模式,增加交通枢纽节点以及联系城市蔓延的同时应该取舍的问题就以我涉猎到的一些知识做出概括,达到精明增长为我国所用的一种健康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生态健康;城市设计;发展1 关于以生态健康为导向的“4E”模式随着健康城市和生态研究的兴起,城市环境、能源、生态健康等课题也偷偷映入我们的视线,也是各国城市设计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湖南城市规划业领航中南地区来讲,长株潭城市群体的生态和谐建设更需做慎重的思考。
70年代起,欧洲城市设计者就开始强调“自然生态与环境性能”,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小标题。
如空间形态和微气候调节、环境舒适性、自然生态的适应和保护、密度等形态设计参量的关系、能源效率等。
可见,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即以自然生态为导向的设计(natural ecology oriented design)、以人工生态为导向的设计(artificial ecology oriented design)、以节约能源为导向的设计(comfortable environment oriented design)、以环境舒适性为导向的设计(energy conservation oriented design)、称之为城市设计的“4E”模式。
在建设长株潭以“两型社会”倡导的理念来说,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也是提出生态理念的重要的一个方面。
1.1 NE策略:自然生态为导向的设计首先,自然生态恢复和人工生态优化就是一个城市设计的基本议题。
近几年长株潭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在市中心位置做出一定程度改造的同时,大面积地发展房地产,城市中心向城市群体的集中地带靠拢,科技园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占用大量用地,在规划这一城市群体的蓝图的同时,是否考虑到在城市群体生活的市民毕竟是用城市中心为主,至于如何不脱离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为生活带来的不便之处规划师作为己任。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起止时间:2002.2-2004.6主管院长:李晓江主管总工:蒋大卫项目负责人:严奉天许顺才刘贵利杨明松主要参加人:谈绪祥孙志涛张圣海张文奇晏群王新峰靳志强李宁石永洪郝天文秦波合作单位: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长株潭办公室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长株潭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旅游学院北京大学一、项目概况湖南省长株潭区域2002年底总人口1300万人左右,占全省的20%左右。
三市市域总面积2808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3%;三市GDP为1428.4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32.9%,进出口总额22.6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78.6%。
区域位置图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则又是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华地带,主要涵盖了三市城市规划区和湘潭县城、株洲县城周围地区,人口约为410万人,占区域总人口的32.8%,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6.1%,GDP约为974亿元,占区域GDP的68%。
该地区也是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冲突最为激烈的区域,其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中心城市功能不够强大,城市功能互补性不强;三市发展方向不相协调,郊区或乡镇地区的无序发展,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和协调;环境污染问题下游累积度高,环境治理工程上下游不协调;基础设施的衔接不合理。
因而是区域规划重点关注的空间范围。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分析图二、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城市群空间演化图三、规划构思规划构思着重以空间发展规律为研究的核心,结合土地、旅游、文化、生态、环境、交通、城镇、产业等多专题的综合研究,在区域层面提出了空间管治的细则,突出四大空间类型的协调:空间结构规划图(三核一心)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综合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主要城市密集区之一。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生态绿心地区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23.09.08•【字号】长政办发〔2023〕31号•【施行日期】2023.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生态绿心地区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长沙市生态绿心地区生态补偿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9月8日长沙市生态绿心地区生态补偿办法第一条为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完善生态绿心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生态效益,推进生态绿心地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20〕6号),结合长沙市生态绿心地区(以下简称绿心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绿心地区生态补偿,是指通过财政资金或者市场等方式,对因保护绿心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功能,使区域内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在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对组织或个人进行的一种经济补偿。
其中,财政资金包括市级奖励性补助资金和区县(市)级基础性补偿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绿心地区是指依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2018年修改)》(以下简称《绿心总规》)划定的涉及长沙市辖区的范围,如《绿心总规》优化调整,生态补偿范围相应调整。
第四条生态补偿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权责一致、公平合理,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补偿工作,拓展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形成损害赔偿与生态补偿相互协同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生态补偿对象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和约定履行相应的生态保护责任,落实保护措施,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
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分析姓名:甄学号:201017020114 班级:城规10-01班一、长株潭城市群简介:长株潭城市群是指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以及江西萍乡等城市在内的空间区域,它是我国中部隆起带的南极核,也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省际影响力的新型城市群之一。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综合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主要城市密集区之一2、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构思:规划构思着重以空间发展规律为研究的核心,结合土地、旅游、文化、生态、环境、交通、城镇、产业等多专题的综合研究,在区域层面提出了空间管治的细则,突出四大空间类型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的协调,明确划分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
——产业集群载体空间的协调,协调不同类型的产业区布局,提出“双核四带”的产业空间结构。
——基础设施导向空间的协调,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如统筹京广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选址与城市的协调。
——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处理好不同功能空间的衔接,实现有机过渡,如提出了边缘型空间的概念,即对限制开发区域提出指标控制和建设标准要求。
3、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湖南省于2005年10月正式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具体规划。
该规划所界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市市域共2.8万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规划的目标区域,即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包括长沙市2893平方公里,湘潭市870平方公里,以及株洲市740平方公里。
城市群核心地区呈现“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
绿心章的争章标准10月26日上午,昭山示范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19年第11次(扩大)集中学习,对《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2019年修正)》(以下简称新版绿心保护条例)和《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2018年修改)》(以下简称新版绿心总规)开展专题学习。
学习由区党工委委员、总工程师李白杨主持。
区党工委书记黄劲松,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肖定安,区领导蒋伟光、杨剑、苏志标、李俊杰、贺树峰,及区直部门、市派分局全体人员,昭山镇、区属事业单位、区属平台公司管理人员,各村(社区)书记、主任,驻区企业代表等参加学习。
学习会上,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国土空间规划所所长、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易维良以《新形势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规划与管理》为题,从绿心基本情况回顾、新版绿心总规介绍、绿心规划昭山介绍、新版绿心条例介绍等四个方面对新版绿心保护条例、新版绿心总规等进行了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对昭山示范区“绿心”保护与开发、项目引进、产业开发等提出相关建议。
“新版绿心保护条例、绿心总规更合理、更规范,也更有操作性。
对于昭山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黄劲松说,优化调整后的绿心条例、绿心总规对绿心地区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全区上下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学习、潜心研究、吃透精神,真正守住保护“绿心”的初心,担起发展“绿心”的使命;要以绿心条例为红线,加强生态保护。
条例明令禁止的坚决不做,相关部门要结合条例要求,严格做好巡查、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等各项工作;要以绿心总规为导则,科学布局产业项目。
调整后的绿心总规对于健康、旅游、文化创意、高端商务等产业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对于昭山的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
大家务必结合总规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片区详规等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针对性的进行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昭山高质量发展。
长株潭“绿心”示范区规划构想作者:魏春雨彭姗妮焦胜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6期[摘要]城市无序蔓延导致相邻城市之间存在大量社会、生态问题,而国际上普遍采用绿心模式作为应对策略。
文章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交接处“绿心”示范区的研究,从多方面提出“绿心”示范区空间开发的优化策略,并提出“一心一肺三组团”的“绿心”示范区用地空间布局模式。
[关键词]“两型”社会;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示范区;规划[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lO)06—0156—05 一研究背景(一)“两型”社会建设背景200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项目建设的正式启动,区域内原先处于三市边缘的地区用地性质将发生突变,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重心和战略枢纽,部分地区快速城市化是必然结果。
快速城市化常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生态平衡被打破}各类设施远远跟不上城市扩张的速度;大量失去土地、却又被市中心排斥的穷人积聚在城市边缘,产生就业、治安、医疗卫生等新的社会问题;城市边界不断延伸,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在现存边界内得不到解决并日趋恶化。
可见,切实做好“绿心”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绿心”理论及实践普遍经验表明,“绿心”的连接和分隔功能对上述问题具备有效的遏止作用。
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Adelaide)城、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1989)是“绿心”理论的前驱。
二战后,各国城市于重建工作中取得充分实践,如1945年波兰“华沙重建计划”、1946年英国“哈罗新城”等;及至1958年荷兰制定“兰斯塔德发展纲要”,“绿心”一词才被明确提出。
近年来,“绿心”在我国也逐渐兴起。
1987年,由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编制的《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首次将“绿心”纳入城市规划区。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 (3)第三章水府片区定位与规模 (6)第四章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8)第五章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 (10)第六章空间布局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14)第七章产业布局与示范项目 (17)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0)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26)第十章绿地系统与景观特色规划 (28)第十一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34)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40)第十三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规划 (43)第十四章空间管制规划 (48)第十五章分期建设与规划项目库 (50)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54)第十七章附则 (57)附:“两型社会”特色规划 (58)一、规划的两型特色 (58)二、两型社会指引下的指标体系 (59)三、规划项目库 (60)四、两型的重点示范项目 (66)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战略,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积极促进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发展,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贯彻娄底市委、市政府关于水府片区的发展战略。
加强规划管理,指导示范片区各项管理活动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有序开展,促进示范片区建设的有序开展,编制《娄底水府示范片区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区范围娄底水府片区范围包括娄底经济开发区涟滨办事处、大埠桥办事处,娄星区万宝镇、茶园镇、大科办事处、百亩乡和娄星经济园,双峰县蛇形山镇、洪山殿镇,涟源市水洞底镇等乡镇、办事处的部分或全部区域。
涉及1个园区,3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1个乡,6个社区居委会,52个行政村,总用地面积120平方公里。
在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本规划要求,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1.0.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4.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7.《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5.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2010年1月) ;6. 《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8.《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规划编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湘政办函[2010]64号;9. 《娄底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10. 《娄底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11. 国家、湖南省及娄底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片区规划(2010-2030)文本(送审稿)益阳市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年5月项目名称: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片区规划(2010-2030)委托单位:益阳市规划局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81001)设计编号:2010B053编制时间:2011年5月出图专用章:深圳分院院长:尹强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深圳分院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深圳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深圳分院项目主管:范钟铭深圳分院规划二所主管:石爱华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石爱华城市规划师朱枫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牛瑞玲城市规划师陈晓晶城市规划师李云圣城市规划师张文高级城市规划师丁一飞城市规划师曹靓工程师邴启亮工程师陈郊工程师黄益梅工程师谭敏敏工程师周路燕工程师陈琳助理城市规划师陈传基助理城市规划师目录附表4:村庄调控一览表 (32)总则 (4)第一部分新区性质与发展规模 (5)第一章新区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5)第二章发展规模 (5)第二部分空间发展与总体布局 (6)第三章土地综合利用与四区划定 (6)第四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7)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7)第三部分城市发展支撑体系 (8)第六章产业发展规划 (8)第七章生态建设规划 (9)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10)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引 (11)第十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12)第十二章乡村建设规划 (14)第十三章环境保护规划 (15)第四部分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17)第十四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17)第十五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8)第十六章综合防灾规划 (22)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与保障体系 (25)第十七章分期实施规划 (25)第十八章实施保障与政策建议 (26)附则 (26)附表1:土地利用汇总表 (27)附表2: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28)附表3:两型指标体系一览表 (30)总则第1条本规划是在《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的指导下,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由益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指导益阳东部新区“两型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