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八单元 与法同行 8.2 明辨是非,远离犯罪 第2框 犯罪要受到刑事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2019-2020学年度粤教版初中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与法同行8.2 明辨是非,远离犯罪巩固辅导七十六第1题【单选题】漫画《不归路》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违法,必受刑罚处罚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③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④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近年来,演艺明星房祖名、李代沫、尹相杰、毛宁等因吸毒被抓入狱的丑闻持续不断,这警示我们( )①吸毒有罪,要远离毒品②要拒绝不良诱惑,远离不良场所③法律所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做④有吸毒行为的人就会走上犯罪道路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为抵制手机网站中不良信息的侵害,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 )①远离不良手机网站,培养高雅情趣②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③拒绝接触所有网站,以免受到侵害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克服盲目猎奇心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九年级学生牛牛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戏。
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赏到刑罚处罚。
同学们对此在QQ上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①小兔子乖乖:乖点好耶,专心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否则害人害己②笨笨鸟:牛牛受刑罚处罚,是因为他经常旷课、夜不归宿,笨笨鸟下次不再干了③绿魁0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我们应避免沾染不良行为④一剪梅: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应引以为戒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据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因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沉湎于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
这说明( )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④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当前一些赌博现象向校园渗透,个别同学也会赌上一把,过过隐。
8.1 《明辨是非,远离犯罪》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某某犯罪的基本知识,知道一般某某与犯罪的区别,在思想上树立避免某某犯罪的观念;懂得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某某犯罪,注意克服“犯点小错无所谓”的思想,防微杜渐,遵纪守法,避免某某犯罪的发生。
教学重点难点:一般某某和犯罪的区别,避免某某犯罪的发生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国时期的X备留给后人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说告诉我们: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要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偏偏“恶小而为之”,最终做出某某的事情来,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与他们不懂法,不知道什么是某某,什么是犯罪,有不良行为不注意加以矫治有很大关系。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法律知识。
讲授新课:一、一般某某与犯罪的区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是某某的。
师:那为什么是某某的呢?生:因为拾获他人遗失物不还是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一种行为,所以是某某的。
现在请大家欣赏flash《抓贼》,并且思考,这个贼某某吗?为什么?观看flash(略)。
生:这个贼的行为是某某的,因为他偷窃了国家财产,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现在我们将两种情况结合起来可以发现:某某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前者就像拾获他人遗失物不还的人,后者就像那个偷窃国家财产的贼。
某某行为包括违宪行为、刑事某某行为、民事某某行为和行政某某行为。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所以违反了宪法属于最严重的某某行为。
刑事某某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民事某某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行政某某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其中,任何一类某某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想一想:某某是不是就等于犯罪?答案是否定的,犯罪是一种某某行为,但是某某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
某某行为可以分为一般某某和犯罪。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八单元与法同行8.2 明辨是非,远离犯罪第2框犯罪要受到刑事处罚练习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八单元与法同行8.2 明辨是非,远离犯罪第2框犯罪要受到刑事处罚练习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八单元与法同行8.2 明辨是非,远离犯罪第2框犯罪要受到刑事处罚练习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犯罪要受到刑事处罚》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
我国的刑法等法律、法规是( )。
A。
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打击违法犯罪2。
据《泉州晚报》报道,2009年11月25日一对青年男女正在泉州市某风景区游玩时,流串犯潘某拔刀上前威胁,令其交出手机、钱包等物品.事后,流串犯潘某很快被公安人员擒获。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潘某所犯的行为是抢劫罪 B。
潘某的行为应受治安行政处罚D。
潘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C.潘某的行为不会受到刑罚处罚3.社会青年王某手持匕首,多次在学生上学的路上逼迫学生交出身上所带的现金,并打伤多名学生。
王某因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王某的行为( )。
①是犯罪行为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③应受刑罚处罚④只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4. 2006年底,“熊猫烧香"开始在我国互联网上肆虐,这是国内制作计算机病毒的第一案,公安部十一局和湖北省公安厅副厅长黄洪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湖北网监部门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此案。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八单元与法同行8.2《明辨是非,远离犯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八单元与法同行8.2《明辨是非,远离犯罪》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明辨是非,远离犯罪。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危害,学会自我保护,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但仍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道德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危害,学会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增强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危害,学会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视频教学法:运用视频资料,直观地展示犯罪现象,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境,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危害。
3.知识讲解:讲解犯罪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确是非界限,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犯罪的定义、犯罪的特征
2、知道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二、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犯罪是指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依法应该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2、犯罪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刑罚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相互附加适用。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既可以作为主刑的__________________,又可以
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讨论:依据刑法对犯罪分子加以惩罚的目的(作用)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下列属于犯罪的特
征的是()
①触犯了法律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③应该受到刑罚处罚④触犯了刑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在我国,下列刑罚属于主刑的是()
A、有期徒刑
B、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
D、驱逐出境
3、对于我国的刑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刑也叫附加刑
B、没收财产是主刑的一种
C、主刑可以相互附加使用
D、附加刑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
4、2020年2月,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利用艾滋病人贩毒、运输毒品的
按键,贩毒集团主犯刘某被判处死刑,其余16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死缓到有期徒刑,对毒品犯罪分子进行宣判制裁,可以()
①及时制止犯罪分子继续犯罪②杜绝一切违法犯罪的发生
③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④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拓展延伸】
简答题:1999年1月出生的赖某在2020年9月期间,连续抢劫某校多名学生的财物,并殴打一名学生致重伤,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公安部门经过排查,破获此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赖某。
请你根据犯罪的相关知识对赖某的行为作简要的分析。
三、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