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高中生物备课资料 4.1《种群的特征》(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5
2014年高中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种群的特征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1.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课前预学案一、课前必背1.生长素产生部位:幼根、幼芽及发育的种子,作用是促进生长,促进果实成熟。
2.赤霉素产生部位: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长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可用于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3.细胞分裂素产生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延缓衰老,常用来保持蔬菜鲜绿和延长储存时间。
4.乙烯产生部位:植物各部位,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5.脱落酸产生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
二、教材助读1.通过阅读教材p60相关文字,完成1).种群密度(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____,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①样方法⎩⎪⎨⎪⎧ 适用于 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方法有 和 两种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 的动物。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数总数的比例。
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①增长型:种群中________个体很多,________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________。
②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________,种群正处于________时期。
③衰退型:________个体较少,而____________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________。
5.性别比例:种群中数目的比例。
6.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和。
三、预习自测1.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2.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
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
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2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2)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4.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设计一个数豆子的小实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5 教学实施的程序迁入率和迁出率过渡:展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设疑:我国人口分布不均除了与历史、经济有关,还有什么影响因素?提示:每个城市都有暂住人员。
总结: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的影响。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分析回答。
总结: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特征之一。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及课标、考纲要求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二)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课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分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②同种生物构成③全部个体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课件展示:1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分析思考回答:都不是1不是一种2不是自然区域3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思考总结: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
明确种群概念的含义通过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种群不是个体的部分叠加。
种群有它的特征,引入下面内容。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所以把握种群的问题探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数量特征很重要,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听到这样的内容:中国人口某年有多少?大熊猫还剩多少只?蝗虫有多少只?要统计这些个体数量该如何操作?对于大熊猫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来, 但如果让你说出南草场草地上有多少蒲公英?在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如何统计?请同学们看,在大家的桌上有一张发下来的纸,假设这副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
图中黑色圆点代表蒲公英,白色圆点代表其它植物。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行估算的。
教师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教师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类型(重点)(3).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难点)⑷.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多媒体展示】有显著遗传特征的父子的照片:瞧这父子俩1.房祖名长得像成龙这在生物学上叫什么?2.房祖名和成龙长得一模一样吗?这种现象又叫做什么呢?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所以亲子间有相似性,即有遗传现象产生。
那变异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回顾旧知思考回答:这种子女和父母之间长得像的现象在我们生物学上称遗传学生通过观察回答:显而易见他们长的不一样,这种现象应该叫变异。
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及探究心里。
而明星恰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合学生的“胃口”。
引出课题导入目标2分钟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将要达成的目标。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要达到的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自主学习4分钟过渡:今天我们将要探讨变异的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自学提示:请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
(时间4分钟)①什么是变异?②变异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③可遗传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能否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能否遗传给后代?④生物变异的意义?并举例⑤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同学们阅读课本P87---88在课本中找到并思考: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把获得的信息做好标记。
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的得到巩固,不懂得有待认真听讲和理解。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4分钟过渡:同学们的自学情况怎么样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展示一下自学成果。
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种群的定义。
2.列举种群的特征。
3.尝试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野外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掌握样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2.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理解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密度的决定作用,通过图表分析,了解我国人口各阶段的增长情况及各阶段形成的原因。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种群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同意整体等观点。
2.通过了解种群特征,对学生进行适应、整体等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并注意联系人类种群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教学策略《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本节主要内容有种群的定义,种群的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讲授过层中可以定义结合实例来讨论分析。
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实例更凸显知识的应用。
具体知识点处理建议如下:本节课的难点是用样方法测定种群的密度,对于样方法这种科学方法的学习,着重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和对实际问题的探讨,注重生物学现象和讲解数学问题的结合,尤其是对样方中边缘个体数量的取舍规律,注重讲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种群的特征,并不能单纯的描述性的讲,而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用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
因此,让学生尝试、模仿调查种群密度,是本节的重要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制定,即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完成尝试、模仿的操作。
教材中设计了“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一般可以安排在本节结束时进行。
必修3 第四章种群第一节种群的特征(1 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简述出生率、年龄结构、种群分布型等特征。
3、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
4、识别种群的分布型。
5、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
二、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简述出生率、年龄结构、种群分布型等特征;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教学难点: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
三、教学方法:讨论举例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入新课【一则笑话】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死光,就留我一个!”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吧。
”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
”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会看病吗?会制药吗?……”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总结】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本课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提问】一、什么叫种群?种群概念的三大要点: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二、种群有哪些特征?1、比较生物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2、什么叫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3、什么是年龄结构,分哪些类型?年龄金字塔分为三个阶段: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分为左右两半:雌雄两半,一般是雌雄相等。
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个体特征:年龄、出生、死亡、性别;种群特征: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密度和分布型等。
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
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必修3 第四章种群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简述出生率、年龄结构、种群分布型等特征。
3、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
4、识别种群的分布型。
5、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
二、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简述出生率、年龄结构、种群分布型等特征;种群密度的标志
重捕法
教学难点: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
三、教学方法:讨论举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入新课【一则笑话】
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死光,就留我一个!”
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
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吧。
”
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
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
”
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
会看病吗?会制药吗?……”
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
【总结】
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活
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
激发
学生
学习
兴
趣,
使学
生进
入本
课
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提问】
一、什么叫种群?
种群概念的三大要点:
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种群有哪些特征?
1、比较生物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
2、什么叫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
3、什么是年龄结构,分哪些类型?
年龄金字塔分为三个阶段:生殖前期、生殖期、
生殖后期。
分为左右两半:雌雄两半,一般是
雌雄相等。
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
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个体特征:年龄、出生、死亡、
性别;
种群特征:年龄结构、出生率、
死亡率、性别比例、密度和分布
型等。
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
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
比。
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
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
比。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结构: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
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用
年龄金字塔表示分为三种:增长
型、稳定型、衰退型。
思考: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吗?
4、性别比率是什么?
大多数物种的种群,性比率基本保持 1 :1;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如果这个比率被破坏了,会有什么影响?
性比率有什么应用?不一定。
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种群数量下降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讲述】
以上讲的种群的特征都与种群的密度有一定的
联系,什么是种群密度?
如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呢?
举例说明。
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
重捕34只,其中已标记的为15只,该地段总
数有多少?
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蒲公英为10棵,则
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如何减少误差?
(取多个样方,取平均值。
)
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
的个体数量。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的种群
密度的调查方法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
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
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
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
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计上不
引起
思考
进入
状态
计下,记左不计右)
种群分布型【提问】
1、什么叫种群的分布型?
2、集群分布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3、均匀分布是如何导致?
4、随机分布是如何产生的?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其形成原因是: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种内竞争的结果,或者是人为的控制。
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
种群的存活
曲线【讲述】
种群中单位时间个体的死亡个数可用死亡率来
表示,那么整个过程可用存活曲线来表示。
分三种类型?
存活曲线: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
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类型Ⅰ(凸型):接近生理寿命
前死亡率低,达到后死亡率高。
类型Ⅱ(对角线型):各年龄段
死亡率相同
类型Ⅲ(凹型):低龄死亡率高,
度过危险期后死亡率低且稳定
小结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性比率
年龄结构预测变
化方向
直接影响
影响数
量变动
迁入率和迁出率
决定种群的
大小和密度
种群特征
知识应用分析例题
七、板书:
第四章种群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一、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
二、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预测种群密度
三、性别比例:
四、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五、种群分布型
六、种群的存活曲线
八、作业设计: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