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浅滩大水面甲鱼仿野生养殖技术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916.43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随着人类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传统的捕捞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水产养殖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方式,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
甲鱼是我国一种美味、营养丰富的水产品,被广泛食用。
然而,野生甲鱼面临着数量稀少和滥捕现象的困扰。
为保护甲鱼资源,生态养殖甲鱼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的角度,对甲鱼生态养殖进行浅析。
一、适宜的养殖环境甲鱼是一种喜欢清澈、深水湖泊生活的动物。
因此,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养殖环境才能保证甲鱼的生长和繁殖。
首先,湖泊的水源必须是清水,并且含氧量足够高。
其次,湖泊底部需要有丰富的有机质,以支撑湖泊生态系统的生命活动。
此外,湖泊沿岸需要有足够的树木和植被以供甲鱼栖息和遮荫。
最后,湖泊的周边环境不能有污染源,以免甲鱼受到污染。
二、科学的养殖方式甲鱼湖泊生态养殖需要科学的养殖方式以保证甲鱼的生长和健康。
首先,需要合理的投料量。
投料量过大容易导致湖泊富营养化,而投料过少则会影响甲鱼的生长。
其次,需要定期清理湖底的浮游植物和不良鱼苗,以防止对甲鱼的损害。
此外,对湖里的温度、PH 值、含氧量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调整,保证水质稳定。
三、生态系统平衡甲鱼湖泊生态养殖需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提高湖泊中的资源利用率,需要在养殖水域中加入其他生物如螃蟹、鱼苗等,以帮助湖泊整理底泥和清除底层的有机质。
同时,若采用多种养殖方式,如与鱼类混养,能够充分利用水产资源,达到生态循环的目的。
总之,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养殖方式以及生态系统平衡,以实现生态循环,达到高效有机的养殖模式。
仿野生甲鱼养殖技术仿野生甲鱼是以野生甲鱼的生活习性进行人工养殖的甲鱼,虽然它与野生甲鱼仅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的品质却是不相上下,这样的养殖给农民带去了可观的收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养殖仿野生甲鱼的方法,欢迎参考。
仿野生甲鱼养殖技术一、养殖条件1.池塘:应选择在交通、用电方便,周围无工厂、机械和人为噪声的影响,安静良好的养殖环境。
面积3~8亩,塘岸坡度1∶2,池底平坦,淤泥20厘米左右,水深1.8~2.5米,注排水系配套、方便。
2.水源水质:水源充沛,水质清新良好无污染,pH7~8.5,溶氧5毫克/升以上,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
3.防逃设施:池塘四周距岸口30~50厘米建造防逃墙,墙高40厘米,墙顶向内走檐10厘米,内壁光滑。
材料有砖砌、铝板等,铝板墙体插入池埂20厘米,外用竹木桩固定,塑料盖板走檐。
有条件的外围用聚乙烯网片设外围网墙,埋入池埂20厘米夯实,高1.8米,作为防敌害、二道防逃和安全防护设施。
4.搭建晒背台每2~3亩用竹帘或木板在池中搭3米×1.5米的甲鱼休息、晒背台,离水面15~25厘米,倾斜或一侧延伸至水面下20~30厘米。
二、苗种放养1.放养前的准备:2月上旬将池水排干,每亩用生石灰75~15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消毒。
清塘后7天进水50厘米,视池塘肥瘦程度每亩施放100~200千克经发酵的有机肥料,培育池水。
2.养殖模式:以鳖为主,搭配鲢鳙鱼,少量放些鲫鱼或黑鱼、鲈鱼(其它养殖模式和方式较多)。
3.苗种质量:鳖种来源为生态自育,规格200~250克,规格均匀、体色一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活动爬行有力。
鲢鳙鱼规格150~300克,鲫鱼30~60克。
放养苗种经食盐4%或高锰酸钾10~20毫克/升药液浸浴消毒。
4.苗种放养:放养时间鳖种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鱼种2月下旬。
鳖种放养数量为300~400只/亩,鲢鱼80~100尾/亩,鳙鱼30~50尾/亩,鲫鱼200~300尾/亩。
池塘甲鱼仿野生养殖技术杨子建1 养殖条件1.1 池塘条件池塘建造地必须完全没有污染,水质清新且具备良好的流动性,最好远离人类居住区,并且交通便利;池塘应保持东西走向,形状为长方形,在池底铺设 20 cm 左右厚的淤泥;池塘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一般约为3300 m 2 ;另外还需要配备为池塘增加氧气的电力设备。
1.2 防逃设施在池塘建造过程中,其出水口和进水口位置都需要使用双层钢丝网进行过滤,在距离岸边1 m的位置建造防跳墙,防跳墙高度距地面约 50 cm,地下埋藏深度控制在 30 cm 之内,对塘埂进行夯实处理,使用水泥预制板进行覆盖,利用这些防逃设施能够有效防止甲鱼外逃,还可以防止天敌进入到池塘内部。
1.3 搭建晒背台在池塘中央,可以使用竹子或者木板搭建3 m×3 m 的台子,用于甲鱼休息或者晒背,每2000 m 2 搭建一个晒背台,一侧或两侧倾斜,直至延伸到水下20 cm 左右。
1.4 水源要求?仿野生养殖甲鱼过程中需要保证水源充足,而且水质没有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pH值控制在7~8.5,水中的溶氧量不低于 5 mg/L。
2 放养准备2.1 池塘消毒在进行第一次甲鱼养殖之前,需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将池塘底部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净,撒上沙土,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暴晒或者冰冻,再使用生石灰对整个池底进行消毒。
生石灰清塘消毒分为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干法清塘的生石灰用量为 70~80 kg/667 m 2 ,带水清塘的生石灰用量为 100~150 kg/667 m 2 。
每年收获甲鱼后,还需要对池塘进行排干处理。
2.2 水生植物的种植正式放养甲鱼苗之前,需要在池塘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等,覆盖率应控制在 50% 左右,这样能够使整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更加完善。
第一,能够有效改善水质,进一步增加池塘中的氧气含量;第二,可以对水温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夏季能够起到遮阴效果;第三,不仅能够为甲鱼提供食物,还能够对甲鱼身体起到清洁的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水产品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野生、安全或无公害的水产品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工厂增温养鳖的迅猛发展,温室鳖的价格跌至低谷,现在每公斤20元~30元也很少有人问津。
按照无公害的养殖要求,在野外饲养的(仿野生)鳖,其色泽、肥满度、食用口感等,均优于工厂化温室养殖鳖,近几年来已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售价每公斤可高达150元~200元,并且供不应求。
本文介绍了无公害仿野生鳖的养殖要求、技术和质量标准等规程,以供养殖户在生产时参考。
一、无公害养殖要求1.场地人工开挖的池塘、河沟或自然水面均可,面积不限。
要求该场背风、向阳,环境安静,周围没有工业“三废”及生活、医疗垃圾等污染源。
池塘底质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2.水质应保证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
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不得有异色、异臭或异味。
3.饲料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或采集的野生小杂鱼、虾、螺、蚬等中华鳖喜食的多种饲料。
如需使用配合饲料,其各项安全指标限量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其中不得添加任何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
4.药物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采取限制养殖密度,推广科学混养,提倡健康养殖及生态综合防治,合理使用生物制剂或中草药等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
二、生产操作1.建防逃墙池埂四周用高70厘米的石棉瓦、水泥板或铝板等材料制成,埋入土下20厘米作为防逃墙。
2.搭晒背台在池塘向阳、安静处的池埂集沙,供鳖晒背,也可用竹子或木板制成面积为0.5平方米~1平方米的浮筏,固定在池中水面上,供鳖晒背或投饵。
3.建产卵房在鳖池向阳的一边池埂上,每100只左右雌亲鳖修建一个1米×1米的产卵房。
房高2米,内铺细沙30厘米,沙面与地面持平,并由鳖池铺设一条坡度为45度左右的斜坡至产房,便于雌鳖能顺坡爬进。
4.清塘(1)干池清塘排干池水,铲除表层淤泥;日晒3天~5天,在池角挖坑,每平方米用100克的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然后耙1遍池底。
甲鱼池塘仿野生养殖技术概述甲鱼池塘仿野生养殖技术是指在室外自然环境下,模拟野生水域环境和水质条件,以自然饵料为主食,通过科学管理和控制技术,实现甲鱼规模化、高效化养殖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南方的甲鱼集中养殖区域,成为了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技术要点池塘建设甲鱼池塘建设是成功养殖的关键要素,要坚持环境友好、节能高效、科学合理原则。
在选择池塘的位置时,需要考虑到地形、水源、排水、通风等因素。
选择优秀的养殖池塘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前提条件。
对于甲鱼的标准养殖池塘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和品种类型进行选择,但通常养殖密度不超过10只/平方米。
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甲鱼养殖的核心和难点。
养殖过程中,通过合理调节水体温度、PH值、溶解氧、氨氮和硫化氢等因素,确保水质适宜,甲鱼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
在水质管理上,要进行周期性的监测和调节,避免水环境的污染和积聚。
同时要避免使用化学药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饵料管理合理的饵料管理对甲鱼养殖效益的影响很大。
甲鱼养殖主要使用天然饵料,如水蚯蚓、浮游生物、小型鱼类等。
要根据饵料获取和甲鱼的饵料消耗适当调节和管理,保证甲鱼能够正常吃饭、唾液分泌增加和消化吸收。
此外,还应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防止水体发生污染和鱼塘疾病爆发。
疾病预防甲鱼疾病是养殖中的常见问题,为此,疾病预防至关重要。
在养殖场中,应严格执行“三防”原则:预防病菌进入、避免病菌蔓延和做好病鱼淘汰工作。
根据病情不同,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选用抗生素、消毒等,确保鱼塘环境清洁、干燥、通风和规范。
优势和局限优势甲鱼池塘仿野生养殖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成本低:野生水域中的甲鱼食物来源广泛,因此无需投入大量饵料成本,故成本相对较低。
•健康安全:采用自然方式、纯天然饲料养殖,可避免养殖池塘环境受到药物污染和残留,保障甲鱼的健康和安全。
•味道优异:采用天然饵料养殖,更适合自然环境饲养,肉质更加细腻、口感更鲜美。
局限甲鱼池塘仿野生养殖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局限:•受天气影响大:饵料来源和鱼塘环境受到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受到降水、气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失去稳定性和连续性。
基于池塘生态仿野生鳖养殖技术要点分析作者:李广洪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8期鳖也叫甲鱼,由于其肉质十分鲜美且富含一定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所以受到人们的高度喜爱。
可是因为人工的大范围捕捞和生态环境退化,使得野生鳖数量急转直下;因为人工养殖方法存在弊端使得养殖鳖的品质没有保障,进而使其价格大幅度降低。
基于池塘生态的仿野生鳖能够弥补以往人工养殖的缺点,而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许多养殖人员的欢迎。
1、仿野生鳖相关养殖设施及准备工作(1)养鳖池塘的必要条件。
关于养鳖池塘,其应该满足以下几点条件分别是背风朝阳、池塘水质优良并且水源充足、池塘具备良好的进水与排水设施以及池塘周边没有污染源头。
池塘面积并没有实际的限制,但是池塘的水深应维持在1.2米至2米之间,池塘深度与池坡比例应为2:1。
还要修筑一定的防逃设施。
无论是池塘的进水处还是出水处都应该选择双层钢丝网进行异物拦截;在距离岸边1.2米左右的位置修筑防逃墙,并且墻体和地面高度需维持在半米左右,防逃墙的掩埋深度应在地下30厘米处;还需要进一步夯实池塘塘埂,在塘埂内侧需使用水泥板覆盖。
借助这些措施,一方面能够避免鳖逃出养殖范围,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鳖的天敌进到池塘内。
(2)晒背台和饲料投放处。
因为鳖具有晒背的习惯,所以应该在池塘的朝阳而且安静的池埂位置安装一个长约1至2.5米,宽约半米左右,并在其内部铺厚度为30厘米左右的细砂,要保证砂面和地面相一致的晒背台,这也可以称为其产卵床,需要注意的是鳖池与晒背台之间应形成约45度左右的坡角,这有助于鳖可以顺坡爬入。
在养殖池塘中可使用细竹制作成约有1平方米左右的浮筏,将其固定于水面上,让鳖能够晒背和便于饲养员投饵。
鳖的饵料台,其实就是一个四壁没有网衣的网箱,其长宽为1米高为半米且用钢筋焊接,一共分为两层,上一层的四根钢筋需要绑扎泡沫塑料当作浮子,在其四角应焊接圆环,目的是让竹竿可以穿过圆环固定在池塘里,进而在水位发生变化时可以调节饵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