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7
2017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其研究对象是: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思维D.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实践性D.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案:D3. 下列选项中,不是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 世界是物质的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物质是意识的反映D. 物质决定意识答案:C4.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因果律、否定之否定规律C. 因果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D.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因果律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来源和唯一标准答案:D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的B. 客观的C.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 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答案:C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人民群众D. 社会基本矛盾和人民群众的共同作用答案:D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利益的实现B.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C.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D.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A. 反映B. 决定C. 创造D. 改造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A. 主体B. 客体C. 创造者D. 旁观者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唯物主义答案:AB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人的自然属性C. 人的劳动D. 人的意识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过程包括:A. 感性认识B. 理性认识C. 直接经验D. 间接经验答案:AB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的属性包括:A. 客观性B. 绝对性C. 相对性D. 具体性答案:A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优质课教案课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④第一课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5)授课时间:第16周星期三上午第2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5)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世界观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3)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2)通过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学习,懂得哲学的指导意义,从而使学生热爱哲学,喜欢哲学,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本框重点:(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本框难点:(1)世界观的含义;(2)哲学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例证法、图示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哲学的本义是什么?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学生回答)(教师)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
但这还不是哲学的真正含义,那么,究竟什么是哲学呢?让我们来学习本框的内容。
讲授新课:-、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教师)本框的标题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一定和世界观有关系。
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世界观的含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本目第一段,了解世界观的含义。
教材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思维点拨:①注意:“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个部分。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不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看法。
②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是对某一事物的具体的看法。
指导学生阅读P6第二自然段“专家点评”,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世界观。
哲学一、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做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何者为本源(第一性)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有:可知论。
没有或不完全有:不可知论。
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水、火、土、气看成世界的本原.(宏观物体)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成世界的本原.(微观粒子)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世界的本原(抽象概念)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
②客观唯心主义:天、命、道、上帝,把客体看成世界的本原。
3、唯物论部分1.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从位移和性质两个角度去理解。
3.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运动运动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 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要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并不代表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5.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认识世界)(2)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改造世界)4、认识论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不同哲学体系的世界观。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自己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世界观的概念和重要性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的重要性2. 不同哲学体系的世界观唯物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辩证法世界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观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不同哲学体系的世界观。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自己的世界观。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或案例引出世界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世界观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不同哲学体系的世界观。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自己的世界观,分组讨论或全班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参考教材:1. 《哲学导论》(作者:冯契)2. 《世界观十讲》(作者:李达)教案编写日期:2024年2月24日六、教学拓展1.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世界观差异。
2. 探讨世界观与价值观、方法论的关系。
3. 分析当代世界主要哲学流派的世界观。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世界观主题的辩论比赛。
2. 开展世界观问卷调查,让学生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科背景的同学的世界观。
3. 邀请哲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拓展学生视野。
八、教学资源1. 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哲学流派的世界观介绍,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2. 视频资源:寻找关于世界观的教学视频,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世界观。
3. 图书馆资源: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学习。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自己的世界观。
3. 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十、课后作业2. 让学生选择一种哲学流派,深入了解其世界观,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分享。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习题1.(2010黑龙江鹤岗一中期中)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的世界观都是正确的B.世界观受方法论的支配C.人们不可能认识复杂的世界D.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世界观人皆有之C.要形成哲学,必须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这表明A.世界观与方法论毫无区别B.世界观是认识世界,方法论是改造世界C.世界观是根本的,方法论是从属的D.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4.具体知识不包括A.自然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C.思维科学知识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5.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某班级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哲学学习兴趣小组。
下列对哲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的一种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③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④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互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6.(2010浙江温州二中期末)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具体科学与哲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不同?8.甲同学说:“我喜欢理工科,从没想过当哲学家,考大学又不考哲学。
所以,没有必要在哲学上浪费时间。
”乙同学说:“哲学对我们很重要,哲学是一种方法论,学好哲学不但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工科的知识。
”试分析、评论上述两位同学对哲学的看法。
答案1.D 2.C 3.D 4.D 5.C 6.B7.答案: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不同世界观的的基本观点和特征。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世界观的概念与重要性2. 唯物主义世界观3. 唯心主义世界观4. 辩证法世界观5. 形而上学世界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观的概念、不同世界观的特征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世界观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世界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同世界观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世界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世界观的概念与重要性:详细阐述世界观的定义,分析世界观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3. 讲解唯物主义世界观:介绍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特征及其历史发展。
4. 讲解唯心主义世界观:介绍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特征及其历史发展。
5. 讲解辩证法世界观:介绍辩证法世界观的基本观点、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6. 讲解形而上学世界观:介绍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基本观点、特征及其历史发展。
7.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世界观的特点。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世界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9.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同世界观的应用。
10.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情景模拟表现: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考查学生运用世界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分组讨论的报告质量,考查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内容6. 宗教世界观7. 人文主义世界观8. 科学主义世界观9.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0.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教学方法1. 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世界观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世界观的特征。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观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不同学说对于世界观的不同解释和观点;3.培养学生对于世界观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观察引起学生对于世界观的思考,并引导学生探讨世界观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对于整个世界和生命的总体看法和价值取向。
2.世界观的作用世界观不仅对于个人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以及对世界的认识有着指导作用,也对于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3.不同学说对世界观的解释和观点(1)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主义世界观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和基础,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是由物质世界决定的。
代表性学说为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强调意识和思维是世界的本源和基础,物质世界是意识的产物。
代表性学说为康德的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强调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物质和意识都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
代表性学说为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
4.世界观的形成世界观的形成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不断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教育和个人经验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世界观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体现的世界观观点以及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四、小组合作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说,探讨该学说对于世界观的看法和观点,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对于所选学说的世界观进行展示,并进行总结和梳理。
六、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回答。
七、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其他学说对于世界观的看法,并进行相互比较和探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于不同学说对于世界观的解释和观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教材解析】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探究提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
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所以要了解哲学的含义.就必须首先理解世界观的含义。
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
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补充:掌握世界观的概念应明确:“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堆三部分,而不是世界某一部分;总的观点、根本看法”不是对某类事物的观点.不是零散的具体的看法(如:小王早上5点起床”就不是世界现。
);世界现人人都有,但有科学扣非科学之分(如:“存在即被感知”就是错误的世界砚)。
第2课时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提纲挈领1.人们对的和,就是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_______的学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方法论,方法论______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_____ _和______的统一。
3.具体科学揭示的是_____、_____和_____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实行概括,从周抽象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哲学是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概括和总结。
4. ________________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迷津注意点1:感悟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
例题(单项选择题)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A.前者是科学的,后者不一定科学B.前者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观点C.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指导作用D.前者是人人都有的,后者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解析】哲学和世界观都有准确与不准确、科学和不科学之分,故A错误。
B准确的反映了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入选。
世界观对实践也起指导作用,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故C、D错误。
【答案】B【思维点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和人们自发形成世界观不同,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易错点警示】哲学和世界观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注意点2:说明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研究对象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领域,揭示的是这些领域和方面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对世界的各种认识的总和B.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C.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下列属于方法论的是()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存在即被感知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决定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不一定是他的技术水平,而是他的心态。
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
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C.世界观和方法论随时可以相互转化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4.下列关于方法论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方法论人人皆有,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C.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5.下列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学习哲学B.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同C.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2013年6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在全国地方社科院院长座谈会上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是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这是因为()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②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学说③哲学社会科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7.回顾上个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