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营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经济类型的经济组织.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企业经济类型分类标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统计、分析报表采用国家统计局、工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的标准对企业经济类型进行分类。
1.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
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2.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3.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4.联营企业: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
5.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7.私营企业: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8.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
第1篇一、概述联营,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经济组织形式。
联营法律规定,是为了规范联营行为,保护联营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联营事业健康发展。
二、联营法律关系的主体1. 联营主体联营主体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联营主体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 联营各方当事人联营各方当事人是指参与联营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联营各方当事人应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三、联营法律关系的客体联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联营各方当事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对象。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资金联营各方当事人可以以货币形式出资,也可以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形式出资。
2. 技术联营各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开发、应用新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 设备联营各方当事人可以共同购置、使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市场资源联营各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开拓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5. 其他财产权利联营各方当事人可以共同享有其他财产权利,如商标权、专利权等。
四、联营法律关系的内容1. 联营各方的出资义务联营各方应当按照联营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出资。
出资方式可以货币、实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
2. 联营各方的经营管理权联营各方应当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按照联营合同约定,共同经营管理联营企业。
3. 联营各方的收益分配权联营各方应当按照联营合同约定,按照出资比例或者约定方式分享联营企业的收益。
4. 联营各方的风险承担义务联营各方应当依法承担联营企业的风险,按照出资比例或者约定方式承担风险。
五、联营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1. 联营法律关系的设立联营法律关系的设立,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联营各方当事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资格;(2)联营各方当事人平等、自愿、互利;(3)联营合同内容合法、明确;(4)联营合同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第1篇一、引言联营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法设立,以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而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
在我国,联营企业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形式,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
本文将重点介绍联营企业相关法律规定,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法律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联营企业的设立1. 设立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联营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2)股东之间签订书面联营协议;(3)注册资本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限额;(4)有符合规定的名称、组织机构和住所;(5)有合法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2. 设立程序设立联营企业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股东协商一致,签订书面联营协议;(2)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提交下列文件:①联营协议;②股东的身份证明或者企业法人营业执照;③注册资本的验资证明;④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文件;⑤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文件。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审核,对符合设立条件的,颁发营业执照。
三、联营企业的组织形式1.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以股东出资为资本,设立的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股东以其认缴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 股权合作制股权合作制是指股东以出资额为依据,按照出资比例享有权益、承担风险的企业形式。
股权合作制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3. 合伙企业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合伙人组成,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企业形式。
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四、联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1. 联营企业的权利(1)依法享有民事权利;(2)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3)依法进行经营活动;(4)依法分配收益。
2. 联营企业的义务(1)依法承担民事责任;(2)依法进行经营活动;(3)依法缴纳税收;(4)依法保护股东合法权益。
第1篇一、引言联营,即联合经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经济组织形式。
在我国,联营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联营行为,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重点阐述我国联营的法律规定。
二、联营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联营各方在联营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各方权利义务对等。
2. 自愿原则:联营各方应当自愿参与联营,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他人加入联营。
3. 互利原则:联营各方应当根据各自的优势和需求,实现互利共赢。
4. 合法原则:联营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三、联营的法律形式1. 合资经营:合资经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共同出资设立一个新的法人实体,按照合资合同约定进行经营管理的联营形式。
2. 合作经营:合作经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根据合作协议约定,各自出资、各自经营、各自承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营形式。
3. 合伙经营:合伙经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合伙协议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联营形式。
四、联营的法律规定1. 联营合同的订立(1)联营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明确约定联营各方的出资方式、出资比例、经营管理、利润分配、风险承担等内容。
(2)联营合同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定。
(3)联营合同应当经过联营各方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
2. 联营各方的出资(1)联营各方应当按照联营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缴纳出资。
(2)出资方式可以包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
(3)出资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以非法手段取得出资。
3. 联营经营管理(1)联营各方应当共同参与经营管理,按照联营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第1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联营作为一种企业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联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依法订立联营合同,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经济活动。
本文将从联营的法律规定出发,探讨联营的基本原则、法律关系、税收政策以及实践中的应用。
一、联营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公司可以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经济组织进行联营,订立联营合同,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这一规定明确了联营的法律地位和基本形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订立联营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这一规定明确了联营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经济组织联营的,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分别纳税。
”这一规定明确了联营企业在税收方面的责任。
二、联营的基本原则1. 平等自愿原则联营各方在订立联营合同时,应当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不得强迫对方接受不公平的条件。
2. 公平原则联营各方在出资、经营、收益分配等方面应当公平合理,不得损害其他方的合法权益。
3. 诚实信用原则联营各方在联营活动中应当诚实守信,不得有欺诈行为。
三、联营的法律关系1. 出资关系联营各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出资,出资形式可以是货币、实物、知识产权等。
2. 经营管理关系联营各方可以共同经营,也可以委托一方经营。
委托经营时,受托方应当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
3. 收益分配关系联营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分享收益,承担风险。
4. 责任承担关系联营各方对联营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四、联营的税收政策1. 增值税联营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缴纳增值税。
2. 企业所得税联营企业应当单独核算利润,按照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划分规定第一条根据《全国经济普查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科学界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法人单位,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一)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三)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第三条企业法人,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
企业法人包括:(一)公司;(二)非公司制企业法人。
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及《合伙企业法》,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视同非公司制企业法人。
第四条事业单位法人,指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备案;或经地方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地方县级以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备案,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取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法人包括:(一)各级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二)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三)各级人大、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四)各级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五)使用财政性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六)国有企业及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七)依照法律或有关规定,应当由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其他事业单位。
第五条机关法人,指各级政党机关和国家机关。
机关法人包括:(一)县级以上各级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关;(三)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以及地区行政行署;(四)县级以上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机关;(五)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机关;(六)县级以上各民主党派机关;(七)乡、镇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和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