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_张胜屏
- 格式:pdf
- 大小:143.70 KB
- 文档页数:2
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水稻高产栽培和有效防治病虫害,对于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对广大种植户和农业专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1. 种子选择种子是高产栽培的基础,选用质量优良的种子是保证高产的重要前提之一。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水稻种子,尤其是要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
2. 土壤改良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通气性。
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料,如腐熟的粪肥和农家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深翻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3. 合理施肥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
特别是在水稻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要增加对氮肥和钾肥的施用,以保证水稻的充分生长,提高产量。
4. 种植密度种植密度的选择对于水稻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根据水稻的品种和生长期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在普通水稻的栽培中,亩产量在450-525公斤之间时,适宜的密度是22.5-30万株。
5. 病虫害防治及时对水稻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是确保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
采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水稻的病虫害发生,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1. 病害防治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等。
针对这些常见的病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
(1)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具有一定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轻病害对水稻的危害。
(2)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水稻,适当轮作其它作物,在不同地块轮作,有利于减少土壤中病害的发生。
(3)化学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采用符合标准的农药进行喷施,及时控制病害的发展,提高水稻产量。
2. 虫害防治水稻生长的过程中,还会遭受蚜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的侵害。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方法分析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水稻的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为水稻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
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1. 种子选择水稻的种子选择是水稻高产栽培的第一步,选择高质量的种子是保障水稻高产的重要前提。
种子应具有高产、高抗、高质的特点,可以选择优良的品种或者通过科学育种获得优质种子。
2. 土壤准备水稻适宜生长的土壤为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矿质质量,PH值适宜在5.5-6.5之间。
在春季春耕前要进行深翻土壤,整理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3. 合理施肥水稻生长期需要大量的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给对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生长期进行合理的肥料施用,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4. 水肥一体化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水稻的生产,合理的水肥一体化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在不同生长期,合理的保持水田湿润,适时排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灌溉。
5. 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对病虫害的防治是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
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等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6. 适时播种水稻的适时播种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适时播种可以避免遇到自然灾害,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7. 合理管理水稻的合理管理包括田间管理和苗期管理,及时铲草、松土、施肥、除虫等,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1.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白叶枯病的防治重点是采用病害防治剂,如多菌灵、螨灵等进行喷雾防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透光,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3. 水稻螟虫防治水稻螟虫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吸食水稻的茎秆和叶片,造成叶片枯黄、减产等症状。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如粳稻和籼稻等。
2.合理的育苗:采用优质种子,按时、按季进行育苗,注意湿度和温度的控制,保证良好的生长条件。
3.科学施肥:土壤肥力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
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合理施肥,合理配比不同元素,定期进行追肥。
4.良好的田间管理:翻地前要进行深翻,彻底松土并除去杂草和病虫害的卵。
5.正确的播种:播种密度要适中,避免过密和过稀的问题,均匀播种。
6.合理的灌溉: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7.适当的间作和轮作:合理选择适合与水稻轮作的作物,利用它们的共生效应,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8.及时除草:根据不同生长期进行除草,保持田间的整洁,减少杂草的影响。
9.合理的密植和插秧方式:采取适当的密植方式,如线纵、双穴插秧等,增加单穗数和穗部分蘖,提高产量。
10.科学的收割和储存: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成熟度进行收割,并注意采收后的干燥和储存。
二、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病害防治:定期巡田检查,发现病害要及时防治。
采取轮作种植和间作作物的方法,利用不同作物抗病性的差异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注意药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虫害防治:定期巡田检查,发现虫害要及时防治。
采取间作种植、合理病虫害防治、清除杂草和根除虫源的方法,减少虫害的发生。
可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3.合理施肥:科学施肥可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施用富含氮、磷、钾、有机肥等营养元素的肥料,提高水稻的抗病虫的能力。
4.强化田间管理:加强田间通风透光,保持田间的通风和透光,减少病菌和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且,优质水稻更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因为它富含营养、口感好,是健康饮食的首选。
科学栽培优质水稻技术和进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一、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和处理土壤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保证水稻生长需要的养分和水分。
在种植前,应该对土壤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养分状况,有针对性地施肥,以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2. 品种选择在优质水稻栽培中,应该选择高产、抗病虫、品质好的水稻品种。
目前,国内外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有“茉莉香”、“香粳6号”、“优质晚粳稻”等。
3. 合理密植在水稻的栽培中,应该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的特性,合理密植,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
4. 施肥技术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的需要,科学施肥,保证水稻幼苗期、生长期、成熟期的养分供应。
5. 浇水管理水稻是水生作物,水分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水稻的生长期,应该进行科学的浇水管理,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
6. 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的防治是水稻栽培中的重要环节。
二、病虫害的防治1. 病害防治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白叶枯、条锈病等。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应该加强病害的监测,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等,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象、稻螟等。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应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虫害的危害源,使用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水稻的品质和健康。
3. 合理化学农药使用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证水稻对农药的残留量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的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水稻的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介绍和总结,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1. 地力准备水稻种植的地力准备十分重要。
在水稻田地地力准备阶段,首先需要进行地膜覆盖,提前埋深秋水,在之后进行整地、施肥等操作,以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2. 良种选育水稻的良种选育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在良种选育方面,我们可以选择抗逆性强、肥力佳的优质品种,如超级稻、杂交稻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增加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3. 合理播种在水稻的播种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播种的时间和方式。
在选取适宜的播种时间上,可以避免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4. 合理密植在水稻的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密植也尤为重要。
密植可以使土地充分利用,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密植过于密集也会降低水稻的产量,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密植的程度。
5. 施肥管理水稻的施肥也是关键的环节。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施肥,如在水稻营养生长期,可以适当增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帮助水稻更好地进行养分吸收和利用。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1. 预防为主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中,预防为主是非常重要的。
在水稻生长的早期阶段,可以进行及时的田间管理,如整地、畦起、消毒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抗病虫害的品种,如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等,这样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从而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3. 农药防治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中,适当使用农药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避免药剂过量使用。
在水稻的生长期间,病虫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灭虫。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方法分析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则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本文将从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1. 种子选择和处理水稻种子的选择对于产量的影响非常大,优质的种子能够保证高产。
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选用优良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浸种前可以用适量的钙超过硼剂浸泡,然后干燥。
这样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逆性。
2. 土壤和地力管理在选择水稻的种植地时,要选择富有机质、肥沃的土壤,并且要进行合理的地力管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在前茬作物后,可以在茬余地间翻晒、堆肥土壤,或者施用有机肥、绿肥等来改良土壤。
3. 施肥管理水稻是一种对养分需求较大的作物,因此施肥管理非常重要。
在水稻生长季节内,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追肥,尤其是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需要注意及时追肥,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
4. 合理的种植密度在水稻的种植密度方面,要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的肥力进行合理的调控。
一般来说,对于早熟、矮秆、密穗型品种,适宜密植;对于晚熟、高秆、疏穗型品种,适宜宽植。
5. 种植管理在水稻的种植管理中,要注意抓好插秧、抽穗、杂草的管理,保证作物生长的良好环境。
另外还要注意善于病虫害的防治,保证水稻的生长。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1. 病害防治水稻的常见病害有纹枯病、纹枯叶枯病、水稻纹枯病等。
对于病害的防治,可以采用病害防治剂进行喷洒,定期对水稻进行喷药防治。
也可以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2. 虫害防治水稻的常见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蚧等。
对于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农药喷洒、灯光诱捕、黏虫板等方法进行防治。
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比如引入天敌、天敌培育等方式进行虫害的控制。
3. 合理的灌溉管理在水稻的灌溉管理方面,要注意合理用水,避免水稻根部长期浸泡水中,以减少水稻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直接关系着水稻产量和质量。
在水稻种植中,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1. 土壤整地水稻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土壤松软、排水良好。
在水稻种植前,需要进行土壤整地工作,将土壤翻松,并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
2. 水田灌溉水稻是水田作物,对水分要求比较高。
灌溉是水稻种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水田要保持适当的水分,一方面满足水稻的需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水稻生长的根系发育。
3. 施肥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这些养分,所以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
施肥不仅能够促进水稻生长,还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 放水与返水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要及时地调节田间水位。
幼苗期要保持水田水深在5-7厘米,秧苗期15-20厘米,抽穗期30-40厘米。
遇到干旱要及时返水,以保持水稻生长的需要。
5. 杂草防治水稻田间管理中,杂草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杂草对水稻的生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与水稻抢夺水分、养分等,所以要及时地进行除草工作。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1. 病害防治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等。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要及时进行病害的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水分、施肥量等,三是定期喷洒农药。
2. 害虫防治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等。
对于水稻的害虫,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害虫的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比如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化学合成杀虫剂等。
3. 病虫害监测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以便进行及时的防治。
可以通过定期巡田、粘虫板、灯光诱捕、土壤检测等方法进行监测。
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包括良种选育、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等方面,而病虫害防治则涉及到预防、防治、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内容。
一、水稻高产种植技术1. 良种选育良种选育是水稻高产种植的基础,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良种选育应首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同时还要兼顾稻谷产量和品质。
在良种选育上,应选择抗逆性强、稻谷产量较高、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从不同的来源选育出优良的水稻品种。
2.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因此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至关重要。
在土壤改良上,可以通过施肥、翻耕和覆盖等方式来改善土壤。
首先要进行土壤检测,根据土壤营养的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翻耕和覆盖也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3.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适当的密植可以增加水稻的穗数和减少茎秆粗壮,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是密植也需要注意不可过密,否则会影响光照和气流,影响水稻的生长。
在进行水稻密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来确定适当的密植程度,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4. 施肥技术5. 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条件。
田间管理包括水稻的田间灌溉、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
在田间灌溉上,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可过湿,以免影响水稻的根系生长。
在除草上,要适时除草,避免杂草的竞争,影响水稻的生长。
在病虫害防治上,要选用合适的药剂和方法进行喷洒,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二、病虫害防治1. 预防措施预防是病虫害防治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强田间管理、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合理施肥等方法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在田间管理上,要保持田间通风、通光,避免水稻茎叶过密,有利于病菌和害虫的传播。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生活价值。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1.土壤肥力管理水稻对土壤的养分需要是比较高的,因此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合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而言,水稻在生长初期需氮肥较多,此时可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
在生长中后期需要磷、钾肥较多,可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适时追肥。
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要适当灌溉,保证土壤湿润。
2.密植技术密植是指在固定单位面积内增加水稻株的数量,以达到提高单株产量和总产量的目的。
在水稻种植管理中,采用适当的密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水稻的密植技术是指在每亩地中适当增加水稻的株数,但是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免出现过于密植导致互相竞争的情况。
3.田间杂草管理水稻田间的杂草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杂草不仅会竞争水稻的养分和生长空间,还会为病虫害提供生存的条件。
在水稻种植田间管理中,及时除草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可以通过人工除草、化学除草或者覆膜等方式进行杂草的管理。
4.水稻生长调控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调控措施。
在开花期和稻穗发育期,适当进行调控生长,可以减少旺长倒伏现象的发生;在水稻成熟期,适时进行田间灌溉和排水,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1.水稻病害防治水稻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瘿蚊病等。
对于不同的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般而言,可以采用抗病品种种植,适时除草,加强通风透光,适量施用化学农药等方式进行病害防治。
还可以采用合理施肥、优质种子和合理密植等方法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日常的水稻种植管理中,需要注意合理施肥、密植技术、杂草管理和生长调控等方面,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第9卷第27期 南方农业
2015年9月Vol.9 No.27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Sep. 2015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种面积以及产量均占粮食总量的首位。
由于水稻是一种需水量极大的农作物,并且水稻田自身比较湿润,导致水稻种植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1]。
但是水稻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种植相关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本文重点讲述了水稻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2]。
1 水稻种植技术分析
1.1 选种
水稻的种类相对较多,在种植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品种。
通常状况下,所选的种子需要具有较强的抗盐碱性、抗寒性、抗病性及适应能力;同时,必须保证粒大饱满[3]。
选种之后,还应该用农药进行拌种,例如,采用98%的巴丹原粉对水,稀释成5 000倍液,再添加3%的多菌灵溶液进行浸种,每隔7 h 搅拌1次。
1.2 苗床处理以及育苗
苗床应该东西向放置,由于种子处理过程中覆盖薄膜,应该根据覆盖薄膜的宽度决定苗床的宽度,然后在苗床之间挖深度为20 cm 左右的排水沟。
铺设薄膜的目的是防止天气气温过高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通过揭膜能够降低苗床温度[4]。
1.3 播种
目前,许多水稻种植区都采用插秧机进行播种,如果规模较小或者受地形限制,可以采用人工播种方式进行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播种量,如果过密则会影响幼苗的生长与发育;如果过稀则影响产量。
因此,应该科学地选择植株密度,增强整个种植区的光合作用强度,提高水稻有机物的累计量,以此增加水稻产量。
1.4 科学管理
播种之后,还应该进行科学管理。
例如,晒田,即
地里的水晒干之后隔4 d 左右,向田里重新注水,水量维持2~3 d 即可,然后再次晒干,经过多次的反复注水晒田,最终完成晒田,对于已经抽穗的水稻,为了保证水稻的水分需求,应该尽可能地保持水土湿润,避免出现脱水问题,影响水稻的产量。
1.5 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基肥,每667 m 2用适量农家肥、平安福菌肥4 kg 、磷酸二铵10 kg 、硫酸钾6 kg 、尿素3 kg 搅拌均匀后施放至10 cm 左右的土层中;二是分蘖肥,指的是水稻缓苗之后,按照每667 m 2硫酸铵10 kg 、硫酸钾7.5 kg 、硫酸锌25 kg 、尿素7.5 kg 的标准施肥;三是调控肥,如果出现长势不足、叶黄缺肥等问题,应该对水稻田进行一次追肥,按照尿素1 kg/667 m 2的标准施肥;四是孕穗肥,在该阶段,水稻的肥料需求量最大,该阶段需肥量是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所需肥量的1/2,拔节孕穗期是水稻成熟以及生长的关键阶段,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应该按照硫酸铵7.5 kg/667 m 2的标准进行施肥,以此保证水稻产量。
1.6 灌溉管理
由于育秧之后水稻的种植密度相对较小,秧苗喜温怕涝,该阶段并不需要进行灌溉;之后,水稻生长旺盛,对水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应该进行适当灌溉;大喇叭日之后,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为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应该适量灌溉;在水稻抽穗期,对水的需求量最大,必须做好该阶段的灌溉管理工作。
1.7 除草管理
杂草是影响水稻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旱育秧田通常采用扑草净、丁草胺、杀草丹等;如果除以杂草科、阔叶类莎草科等为主的杂草,通常采用快灭灵或者哈利;如果除以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为主的杂草,应该采用46%莎阔丹水剂;如果除以稗草为主的杂草,应该采用磺酰脲类除草剂与杀稗剂的复配剂。
2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1 病虫害防治原则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掌握一定的原则,不能一味滥用药物,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应该依靠物理治疗为主, (下转第42页)收稿日期:2015-08-12
作者简介:张胜屏(1961-),男,四川富顺人,中专,助理农技师,研究方向为水稻繁殖制种。
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张胜屏
(四川省富顺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643200)
摘 要 大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之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水稻质量与产量。
因此,水稻种植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并按照病虫害防治原则,加强病害与虫害防治,以此提高水稻质量与产量。
基于此,针对水稻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水稻种植以及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39-02
孙国林:茶树的病虫草害及其防治技术
常用的药剂如下。
赤叶斑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或5%灭菌丹400倍液防治。
茶饼病:在发病初期,可用15%粉锈灵1 0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
炭疽病:在新梢一叶初展期喷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也可用75%百菌清和75%百多(百菌清和多菌灵混剂)胶悬剂1 000倍液防治。
轮斑病:一般用50%多菌灵和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
茶煤病:准确有效的防治粉虱等害虫是防治本病的根本措施,秋后和冬季喷洒波美0.3~0.5 °Bé石硫合剂封园;也可喷洒1%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病害蔓延。
茶白星病与圆赤星病:在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效果比较好。
3 茶园草害
茶园的杂草种类多,生长快,如果不及时防治,许多杂草常常升出蓬面,出现和茶树争光、夺水、抢肥,而且会给一些害虫和病菌创造有利条件,对茶树产生危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一般结合冬季防冻和夏季保水,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以玉米秆较好(注意所选用的材料要不被农药污染、不带成熟的杂草种子)。
适时尽早中耕除草。
特别注意:茶园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必须采取人工除草。
近年来,有人通过实践证明,对茶树实行适当见作模式,在行间间作一年生的矮秆饲草,以增加群落多样性,将能为害虫也能为天敌营造合理的食物空间,在这种理念下害虫任其自然发生,可为其提供多种食物选择,可以减少害虫对茶树的取食。
同时,天敌的食物量和种群数也会增加,会使害虫数量受到控制,而在一个限定的取食量下,作物具有自我补偿能力,不至于使其经济产量受到影响,由此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责任编辑:刘昀)
(上接第39页)
因为,虽然化学质量效果非常快,但是对水稻以及周围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重点强调无公害,因此,应该尽可能少使用化学药品,即在考虑水稻产量的同时,考虑人类的身体健康。
2.2 水稻病害防治技术
水稻病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稻瘟病,稻瘟病不受季节的限制,水稻生长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病,发病初期叶鞘为淡红褐色,茎部为灰黑色,并没有明显的病斑,防治措施是在播种之前,应该按照1 kg种子加入3 g三环唑的标准进行充分混合,浸泡24 h,如果该病害发生在齐穗期、破口前,应该把30%稻瘟灵乳油加入150 mL水中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进行喷洒治疗;烂秧病,烂秧病通常是由于水稻低温缺氧导致的,病症表现为干黄、茎基腐烂、幼根变黑及卷曲等,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会导致正片稻田枯死,防治措施为喷洒600倍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进行预防,喷洒200~400倍液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进行治疗;纹枯病,纹枯病通常是由真菌引起的,会影响水稻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水稻产量,导致该病害的原因是环境温度过高,防治措施为喷洒或者灌浇500 g井冈霉素和50 g水混合液,或者喷洒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配置的1 500倍液。
2.3 水稻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虫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稻螟虫会导致水稻出现枯心或者白穗等症状,防治措施表现为:喷洒25%喹硫磷乳油150 mL与45 kg水混合液;每667 m298%巴丹原粉30 g与25 g细土搅拌均匀后撒施;喷洒50%螟怕可湿性粉剂与45 kg水混合液;飞虱虫害防治应该根据小若虫的高峰期进行药物防治,如采用25 g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者25%叶蝉散乳油,由外向内的喷洒在水稻的中下部,能够有效防治飞虱虫害。
3 结语
目前,水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粮食之一。
因此,水稻质量与产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过掌握合理的水稻种植技术,科学、合理的种植水稻,并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强对水稻的管理,以此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笔者建议,种植户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做好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宝山.东北水稻种植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J].科技传
播,2010(12):168-169.
[2]莫神带,蒙将昆.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
术,2015,35(11):109-110.
[3]郑学国,王洪秋.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吉林农
业,2015(9):98.
[4]王锦艳.优化水稻种植技术_提高种植效益[J].北京农
业,2015(5):81-82.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