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季新版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10.5、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案11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3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1《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1《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是学生在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能够熟练地求解二元一次方程。
但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如何从方程的解中获取实际问题的答案,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学会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并求解方程,获取实际问题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建立合适的二元一次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建立二元一次方程。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案例和练习题,制作好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说课稿10.5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节的主要内容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
根据我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是我需要关注的重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尽量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将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知识讲解: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2《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2》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通过这一节的内容,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讲解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首先,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建立方程和求解方程还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建立和求解方程。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正确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并通过求解方程得到问题的解答。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正确建立二元一次方程。
对于如何转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讲解和练习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而对于如何建立方程,学生可能对于如何选择变量和确定方程的系数还存在困惑,需要通过讲解和示例来进行指导和练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法,我可以向学生解释和阐述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通过示例法,我可以向学生展示如何建立和求解二元一次方程。
通过练习法,我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与示例: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解释和展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如何建立和求解二元一次方程。
10.5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能检验所得的问题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能归纳出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二、教学重点强化建模思想,能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找出问题中蕴涵的相等关系,并建立方程组求解.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情境一: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一切代数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法)笛卡尔设计意图:方程是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借助笛卡尔的此句话,一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是肯定方程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以此为主线结合生活中实例贯穿本堂课,彰显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情境二老师有10元和5元的人民币共40张,总面值300元.你知道老师有10元,5元的纸币各几张吗?设计意图:此问题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比于其它实际问题,学生更容易找出题目中蕴含的相等关系。
简单的问题情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结合已学习的《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寻找相等关系的能力。
结合笛卡尔的那句话,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该问题,感知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两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利弊。
(二)深入探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情境三昨天我带300元去买了两份水果,一份是3个火龙果、2个芒果共用去66元;另一份是2个火龙果、5个芒果,共用去99元,每个芒果和火龙果各多少元?题中所蕴含的相等关系分别为:3个火龙果钱数+2个芒果钱数=66元2个火龙果钱数+5个芒果钱数=99元.展示学生的不同思路,一位同学采用设两个未知数列两个方程联立方程组解决该问题; 解:设每个芒果为x 元,每个火龙果y 元,则由题意的32662599x y x y +=⎧⎨+=⎩ 另一位同学设一个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该问题,利用其中一个设未知数,另一个解:设一个芒果为x 元,则每个火龙果为66-23x 元,则由题意的 66252993x x -+⨯= 设计意图:情境一和情景二为生活中常见问题,背景均为300元钱,问题的难度逐渐提升。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5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2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2,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处于较为重要的位置,既是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巩固,又是为学生后面学习更复杂的方程组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但对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并灵活运用方程组求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方案。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际问题案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购物问题、路线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解题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不同的问题案例,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解。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借助生活中的实例,通过等量关系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组.二、过程与方法.1、过程:通过实例找等量关系.2、方法:分析各种量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谈论数学话题,制造数学模式,找出等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重点难点运用方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教师点评)建立方程(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学数学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现实生活中到处都要应用到方程和方程组来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二、例题解析.例1、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提速.如果客车行驶速度每小时增加40千米,提速后由合肥到北京1110千米的路程只需要行驶10小时,那么,提速前,这趟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分析:行程问题中常涉及的量有路程、速度、时间.它们之间基本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解:设提速前火车每小时行驶x km,那么提速后火车每小时行驶(x+40)km.火车行驶路程1110km,速度是每小时(x+40)km.所需时间是10h.根据题意,可得方程10×(x+40)=1110解得x=71km答:提速前这趟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1km.分析复杂行程问题中等量关系,还可以借助直线图形.如题:例2、甲、乙两人相距4km,以各自的速度同时出发.如果同向而行,甲2h追上乙;如果相向而行,0.5h相遇.试问两人的速度各式多少?分析:用图来表示数量关系,比较直观,便于找到相等关系.本例中“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可用图表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可用图表示.解:设甲、乙速度分别是xkm/h 、ykm/h ,根据题意与图示的两个相等关系,得2x -2y =4 4y 21x 21=+ 解得: x =5y =3答:甲、乙速度分别是5km/h 、3km/h.师:请同学们找出追击问题和相遇问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老师总结相遇问题是速度相减乘以时间等于路程,追击问题是速度相加再乘以时间等于路程.三、课堂练习.1、甲、乙两地相距180km ,一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走15km ;另一人骑摩托车从乙地同时出发,两人相向而行,已知摩托车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问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2、某人骑自行车预定用同样时间来回于甲、乙两地.来时每小时行12km ,结果迟到6min ;回去时每小时行15km ,结果早到20min.试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和某人原定的时间.3、一条江轮航行在相距72km 的两个港口之间,顺流需要4h ,逆流需要4h48min ,求江轮在静水中的速度.(顺流航行的航速=船在静水中速度+水速;逆流航行的航速=船在静水中速度-水速)四、提炼提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甲出发点乙出发点 甲出发点(1)审题;(2)设两个未知数;(3)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式;(4)列出两个方程;(5)得出方程组;(6)解方程组;(7)检验并作答.五、布置作业.。
10.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
难点:能找出题目中两个等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新知问题三 某厂生产甲、乙两种型号的产品,生产一个甲种产品需要时间8s 、铜8g ;生产一种乙种产品的型号需要时间6s 、铜16g.如果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用1h ,用铜6.4kg,甲、乙两种产品个生产多少个?提出问题:(1)已知数是什么?未知数是什么?(2)能找到几个等量关系?(3)单位是否一致?(二)探索活动,揭示新知 你能告诉我等量关系或方程吗?分析:(学生自探,再组织学生议一议,在四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解:设生产甲种产品x 个,乙种产品y 个由题意得:⎩⎨⎧=+=+6400168360068y x y x解这个方程得⎩⎨⎧==280240y x答:生产甲种产品240个,乙种产品280个。
问题四 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
某市采用价格调控手段达到节约水的目的。
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水不超过63m 时,按基本价格收费,该市某户居民今年4、5月份的用水量和水费如下表所示,试求用水收费的两种价格。
费(4月份用水超过63m ,所以水费有两部分组成21元。
5月份用水超过63m ,所以水费有两部分组成27元。
) 提问:(1)表格该如何设计?(2)如何用表格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三)例题分析,领悟新知例1 甲,乙两个村共有农田1000亩,其中68%是水田。
已知甲村的农田中80%是水田,乙村的农田60%是水田。
甲、乙两村各有多少亩农田?例2 甲,乙两个仓库共存粮500t ,现从甲仓库运出存粮50%,从乙仓库运出存粮40%,结果乙仓库的粮食比甲仓库所余的粮食多30t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解答,从而使学生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对学生已学知识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运用解法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正确列出方程组并求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运用解法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讲解与演示: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列出和解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如何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解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2.能正确理解题意并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知识链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常见类型主要有:1.行程问题.包括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基本等量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2.工程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的工程问题,一类是工作总量为1的工程问题.基本等量关系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3.和差倍分问题.基本等量关系为:较大量=较小量+多余量,总量=倍数× 1倍量;4.航速问题.此类问题分为水中航行和风中航行两类,基本关系式为:顺流(风):航速=静水(无风)中的速度+水(风)速逆流(风):航速=静水(无风)中的速度-水(风)速5.几何问题、年龄问题、调配问题和商品销售问题等.知识点一:配套问题【例题1】某厂共有120名生产工人,每个工人每天可生产螺栓25个或螺母20个,如果一个螺栓与两个螺母配成一套,那么每天安排多名工人生产螺栓,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才能使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配成最多套?【变式1】有一些苹果箱,若每只装苹果25 kg,则剩余40 kg无处装;若每只装30 kg,则还有20个空箱,这些苹果箱有( ) .A.12只 B.6只 C.112只 D.128只【变式2】某校师生组织春游,如果单独租用60座的大型客车,则其中一辆空出15个座位,若单独租用45座的中型客车,则需要多租4辆但其中有一辆会空出30个座位.(1)求这次春游有多少人?(2)大型客车每辆租金300元,中型客车每辆租金250元,现校方向汽车公司租用两种车型12辆恰好坐满,计算一下,这次春游学校应付给汽车公司多少费用?【变式3】“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均伸出援助之手,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现有两批救灾物资从泰州出发,第一批360t,用6节火车皮和15辆汽车正好装完;第二批440t,用8节火车皮和10辆汽车正好装完.据有关统计调查,每吨救灾物资用火车皮装运需费用20元,用汽车装运需费用90元.(1)每节火车车皮和每辆汽车平均各能装多少物资(单位:t)(2)若现在560t的救灾物资要运往灾区,如用同样的火车皮和汽车装运,试问有几种运输方案?(假设每节火车皮和每辆汽车都以标准载重量满载)(3)在(2)的条件下,如果你负责此次救灾物资的调运,应如何安排调运方案可以使总费用较少.知识点二:行程问题【例题2】已知一辆快车长140m,一辆慢车长100m,若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慢车到离开慢车,共用1min;若两车相向而行,快车从与慢车相遇到离开慢车,共用6s.求两车的速度.【变式1】学校组织学生乘汽车去自然保护区野营,先以60km/h的速度走平路,后又以30km/h的速度爬坡,共用了6.5h;汽车以40km/h的速度下坡,又以50km/h的速度走平路,共用了6h,问平路和坡路各有多远?【变式2】甲、乙二人在一环形场地上从A点同时同向匀速跑步,甲的速度是乙的2.5倍,4分钟两人首次相遇,此时乙还需要跑300米才跑完第一圈,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及环形场地的周长.【变式3】某学校组织学生到100千米以外的夏令营去,汽车只能坐一半人,另一半人步行.先坐车的人在途中某处下车步行,汽车则立即回去接先步行的一半人.已知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汽车每小时走20千米(不计上下车的时间),要使大家下午5点同时到达,问需何时出发.【变式4】在某条高速公路上依次排列着A 、B 、C 三个加油站,A 到B 的距离为120千米,B 到C 的距离也是120千米.分别在A 、C 两个加油站实施抢劫的两个犯罪团伙作案后同时以相同的速度驾车沿高速公路逃离现场,正在B 站待命的两辆巡逻车接到指挥中心的命令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往A 、C 两个加油站驶去,结果往B 站驶来的团伙在1小时后就被其中一辆迎面而上的巡逻车堵截住,而另一团伙经过3小时后才被另一辆巡逻车追赶上.问巡逻车和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各是多少?知识点三:工程问题【例题3】某服装厂接到生产一种工作服的订货任务,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按照这个服装厂原来的生产能力,每天可生产这种服装150套,按这样的生产进度在客户要求的期限内只能完成订货的54;现在工厂改进了人员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每天可生产这种工作服200套,这样不仅比规定时间少用1天,而且比订货量多生产25套,求订做的工作服是几套?要求的期限是几天?【变式1】现要加工400个机器零件,若甲先做1天,然后两人再共做2天,则还有60个未完成;而若两人齐心合作3天,则可超产20个.问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变式2】甲、乙两厂,上月原计划共生产机床90台,结果甲厂完成了计划的112%,乙厂完成了计划的110%,两厂共生产机床100台,求上月两厂各超额生产了多少台机床?【变式3】有一批机器零件共418个,若甲先做2天,乙再加入合作,则再做2天可超产2个;若乙先做3天,然后两人再共做2天,则还有8个未完成.问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变式4】进入讯期,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到水库去调查了解汛情,水库一共10个泻洪闸,现在水库水位超过安全线,上游的河水仍以一个不变的速度流入水库,同学们经过一天的观察和测量,做如下的记录:上午打开1个泻洪闸,在2小时内,水位继续上涨0.52m,下午再打开2个泻洪闸后,4小时水位下降了0.08m,目前水位仍超过安全线1.8m.(1)如果打开了5个泻洪闸,还需几小时水位可以降到安全线?(2)如果防汛指挥部要求在 2.5小时内水位降到安全线,应该打开几个泻洪闸?知识点四:利润问题【例题4】儿童节期间,文具商店搞促销活动,同时购买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可以打8折优惠,能比标价省13.2元.已知书包标价比文具盒标价3倍少6元,那么书包和文具盒的标价各是多少元?【变式1】某店昨天卖出4件衬衫和5条裤子共510元;今天又以相同的价格卖出6件衬衫和8条裤子共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