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96.55 KB
- 文档页数:2
消化道出血护理范文一、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表情、面色等。
2.观察患者出血的程度和性质,如血液的颜色、量、是否伴有血块等。
3.观察患者的症状,例如呕血、黑便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4.观察患者的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状,并尽量收集样本。
二、出血部位定位。
1.根据症状和临床表现,与医生共同判断出血部位,如胃、十二指肠或结肠。
2.根据医嘱,协助医生完成相应检查,如上腹部B超、胃镜或结肠镜等。
三、保持患者休息。
1.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的安静和适宜的温度。
2.保持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身体活动,以减轻出血部位的刺激和促进出血的止血。
四、静脉输液。
1.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患者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输注血浆、血小板等促进止血的药物。
五、观察排尿。
1.观察患者的尿量和颜色,及时发现任何变化。
2.鼓励患者多喝水,以促进尿液的排出。
六、监测血常规。
1.根据病情的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
2.如有必要,及时通知医生对异常指标进行处理。
七、口服护理。
1.饮食上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不宜过热、过冷、过硬,以减少胃肠刺激。
2.如患者没有呕吐的症状,可适当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绿叶蔬菜等。
八、心理护理。
1.和患者进行沟通,关心和鼓励他们。
2.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过程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加治愈的信心。
九、病情观察和记录。
1.按规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出血情况、症状等,并及时记录。
2.如有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的变化。
最后,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合作,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由于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护理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实际需要为准。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方法有哪些消化道出血是比较常见的病症,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发病率高等特点,如果病人没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会累及病人的各项组织器官,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能保证消化道出血病人抢救工作顺利进行,且能提升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在病人的治疗工作中还需要予以必要的护理干预。
本文主要分析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方法。
一、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急救护理明确发病机制,出血量估计:病人入院之后需要及时予以病人吸氧护理,同时要将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顺畅,避免血液流入到病人的呼吸道导致病人窒息,护理人员要积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出血量、血压、脉搏等,定时观察病人的皮肤温度与色泽,必要情况下可予以心电监护。
同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协助做好病人的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将病人的直肠积血、消化道症状详细记录。
掌握病人的病史状况,确定病人的发病原因,估计病人出血量,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可分为高压性胃病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当病人的失血量超过500ml之后就会发生血压、脉搏变化,超过2000ml之后就会出现躁动不安、面色苍白等症状。
纠正酸碱平衡,维持循环血量:为病人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可根据病人的出血量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埋入静脉留置针并固定,连接通路补液,控制患者的补液输入速度,一般来说补液速度应该控制在40ml/min左右,能有效缓解病人低血容量性休克情况。
经补液护理之后护理人员要评估病人的血压回升情况,合理调整补液速度,在操作过程中严格开展无菌操作相关规范,预防感染,并密切观察病人的穿刺部位渗血情况,保证静脉通路的有效性与通畅性;对于意识模糊的病人,需要加强病人的约束,避免发生自行拔管情况。
急救药物:首先可以对病人使用人工合成生长抑素,减少内脏的血流量,从而降低病人的门静脉压力,促使病人的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消化道大出血的应急预案及护理流程
(一)应急预案
1、出血时,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头部稍抬高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出的血液吸入
呼吸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准备好抢救车、负压吸引器等,积极配合抢救。
3、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按医嘱输液、输血及应用各种止血治疗措施。
4、及时清除血迹、污物,必要时应用负压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给予氧气吸入。
6、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
7、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和神志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8、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及量,判断患者的出血量。
9、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加强巡视和交接班。
(二)护理流程。
消化道出血护理知识总结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情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可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消化道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不管是什么情况的消化道出血,我们都应该重视对患者的护理,所以现在将我多年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一、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判断出血量1.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是呕血为主,出血部位不同,呕血之前的征兆也不同。
1.如何准确判断出血量判断患者的出血量需要结合患者的血容量减少所致的临床表现来进行判断。
(1)轻度出血:失血量小于5000毫升,主要表现为怕冷、皮肤苍白、头晕等,血压、脉搏随体位而改变,颈静脉陷落,尿色深。
(2)中度出血:失血量在800到1000毫升,主要表现为眩晕,口渴,尿少,脉搏加快。
(3)重度出血:出血量大于1500毫升,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出冷汗,尿少或排尿困难,患者的意识模糊,血压下降,心率过快出现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二、心理护理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都会出现恐惧的心理状态,此时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病房需要保持安静的氛围,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与患者积极地进行沟通,消除病人紧张的情绪,避免因情绪紧张而导致反射性血管扩张加速出血,这个时候需要禁止对患者使用灌肠治疗方案。
护理人员或家属可以多陪伴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
及时清除掉患者的血迹、污物。
对患者及家属耐心地讲解各项检查及治疗措施的意义,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三、饮食护理我们需要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合理饮食方案,避免出现再次出血的状况。
(1)对于急性大出血并伴随恶心、呕吐患者,需要禁食,觉得口渴的时候,可以滴服少量的冰开水;对于少量出血无呕吐的患者可以进食温凉、清淡的流食,比如米汤、米粉、藕粉等等。
(在禁食期间需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2)消化道出血停止后,可以将饮食方案逐渐更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半流质饮食,开始少量多餐,改为软食,再到正常饮食;切记不能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消化科出科小结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与维持治疗消化科出科小结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与维持治疗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消化科的医生来说,准确的紧急处理和维持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和维持治疗的方法。
一、紧急处理1. 确认出血情况在处理消化道出血时,首先要确认出血的部位和程度。
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来确定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2. 维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出血量较大或威胁生命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首先要确保其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顺畅。
可以采取气管插管或其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
3. 快速输液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血液丢失,因此快速输液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血浆、盐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进行输液,以补充失血导致的液体不足,保持循环稳定。
4. 控制出血源对于确定的出血原因,需要尽快控制出血源。
可以采取内镜止血、经导管介入止血等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尽快将出血源处置掉。
5. 给予止血药物对于一些无法立即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以给予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
常用的药物包括止血海绵、止血纱布等,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二、维持治疗1. 康复期护理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紧急处理后,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卧位,保持身体的平稳和舒适。
同时,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适症状。
2. 给予抗生素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常伴随着细菌感染的风险,因此需要给予合适的抗生素预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进行应用,以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
3. 监测血液指标消化道出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电解质等血液指标,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4. 营养支持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常会因食欲不振或胃肠功能受损而影响营养吸收。
为了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急救步骤:1.保持患者安静:出血时患者通常感到害怕和焦虑,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出血。
因此,保持患者安静是非常重要的。
2.保持气道通畅:根据患者的意识水平,采取措施保持气道通畅。
如果患者仍有自主呼吸能力,可采取侧卧位,并确保面部外侧向下以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
3.高效输氧: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以增加血氧含量,维持组织的供氧需求。
4.快速静脉通路建立:建立静脉通路以供应输液及其他紧急药物的应用。
5.快速输液:在建立静脉通路之后,快速输液以维持循环血量和血压。
通常选择晶体液或胶体液输液。
6.注意观察血压和心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时发现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等循环动力学改变。
7.启动出血查明程序:通过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胃镜等,以确定出血原因。
护理措施:1.监测出血量和颜色:密切观察患者的呕血和排血情况,记录出血的颜色(例如红色、棕色、黑色)和量(例如少量、中量、大量)。
2.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随时发现异常变化。
3.给予适当的液体: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液体进行支持疗法。
如果患者血压正常,可以给予晶体液或胶体液,以维持心脏和脑的灌注。
如果患者血压较低,需要给予大量液体以保持循环血量。
4.预防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黏膜可能有损伤,易引起感染。
护理人员应注意手卫生,患者更换干净的床上用品和衣物,定期清洁患者口腔和鼻腔。
5.简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简化、合理的治疗方案。
避免无效治疗和过度安慰。
6.紧急手术准备:当出血无法控制时,病情危急时,需要做好准备紧急手术的相关工作。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静脉通路建立、术前准备麻醉和手术器械准备等。
总结起来,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状况,因此在急救和护理过程中应该尽早采取措施。
通过保持患者安静、保持气道通畅、给予高效的氧气吸入和建立静脉通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并为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提供基础。
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流程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急救。
下面是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流程的详细步骤:1. 确认出血情况: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真的出血,可以观察患者的呕血、便血、黑便等症状。
同时问询患者是否有胃痛、腹痛等不适感觉。
2. 呼叫急救人员:如果患者浮现明显的消化道大出血症状,应即将呼叫急救人员,告知他们患者的症状和情况。
3.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可以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4. 住手进食和饮水:为了避免进一步刺激消化道,应即将住手患者的进食和饮水。
5. 赋予氧气:可以给患者吸氧,以提高氧合情况。
可以使用面罩或者鼻导管等方式赋予氧气。
6. 监测血压和心率:使用血压计和心率仪等设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如果浮现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等情况,应及时记录并告知急救人员。
7. 拉开衣领和腰带:如果患者呼吸难点或者休克的症状加重,可以适当拉开衣领和腰带,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8. 不要赋予任何药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不要给患者口服任何药物,以免影响后续的医疗处理。
9.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要保持镇静,继续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向急救人员提供详细的病情描述。
10. 急救人员到达后的处理:急救人员到达后,会进行进一步的急救处理,包括血压监测、静脉输液、止血处理等。
在急救人员的指导下,配合完成相应的处理措施。
总结: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急救。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住手进食和饮水,并赋予氧气。
在急救人员到达后,配合完成相应的处理措施。
请记住,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镇静,并及时向急救人员提供详细的病情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