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类病例,通过对患者的专业护理,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缩短康复时间。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下我在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我们要做好情绪疏导工作。
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时往往会感到害怕、焦虑和不安,这时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情绪的压力,减轻焦虑情绪。
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顾虑,及时给予回应,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疾病抵抗力和康复信心。
在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护理干预。
患者出血严重时常常会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快等症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救治。
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定期给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观察他们的情况是否稳定,以及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情况等变化。
对于出血严重的患者,我们还要做好输液、置管等操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还要注意保持患者的休息和营养状态。
出血严重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贫血,需要及时补充血液,保持血液正常。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保证食物的清洁和新鲜,注意营养的均衡,给予患者适当的补充营养素。
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减轻他们的体力和精神压力,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我们要做好康复护理工作。
出血症状缓解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帮助他们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在康复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教育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保证营养的均衡。
要建议患者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复发。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全方面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肠道上部如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出血,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险。
因此在医疗工作中,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自己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所体会到的一些经验和知识。
一、患者低位卧床与观察当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第一时间需要做的就是让患者尽快低位卧床,并进行好观察。
这一环节十分关键,因为患者是否低位卧床以及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观察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治疗效果。
此外,需要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记录患者出血情况包括排便颜色、呕吐物颜色等症状。
二、快速救治与固定治疗在患者低位卧床观察之后,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快速救治和固定治疗。
一些快速救治手段包括:给患者输送保守手段,比如输液舒缓痛苦和止血;给患者注意避免抑制病程,比如及时想患者开药,并且药物要根据患者个体的病情情况进行调整;给患者进行护理措施,比如果汁、咖啡都能帮助患者极大缓解症状。
三、合理膳食与间接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合理膳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患者应该选择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烧烤、辛辣食品等。
同时,必须注意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口腔保健。
对于此类病人的间接护理,需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加强宣传卫生知识,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传染、病毒性疾病如乙肝、甲肝等也需要十分关注。
另外,需要统筹考虑到患者精神状态的调整,给予必要的安慰与关爱。
总之,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任务是十分繁琐的,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充分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好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及时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早期识别出血病因和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保持气道通畅,定期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进行止血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定期复查及随访有助于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
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建立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早期识别、观察、气道通畅、生命体征、止血药物、药物联合治疗、复查、随访、健康宣教、自我保健意识、预防控制措施、发生率1. 引言1.1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护理上,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出血病因,保持气道通畅,定期监测生命体征。
遵医嘱进行止血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治疗,定期复查及随访。
我们还需要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建立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在护理实践中,我们要做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让他们早日康复。
是我们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2. 正文2.1 早期识别出血病因的重要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早期识别出血病因的重要性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中至关重要。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部位的出血现象。
早期识别出血病因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出血量、颜色、频率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护士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正确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发现出血征象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鼓励患者遵医嘱服药,有助于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保持患者心理稳定也是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结合上述要点,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重要性、护理措施的关键性以及患者合作的必要性都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操作,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发现出血征象、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鼓励患者遵医嘱服药、保持患者心理稳定、护理的重要性、护理措施的关键性、患者合作的必要性.1. 引言1.1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护理工作中,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发现出血征象的重要性、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鼓励患者遵医嘱服药以及保持患者心理稳定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只有通过不断总结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及时、科学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发现出血征象的重要性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征象对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一旦出现呕血、黑便、口唇苍白、眩晕等症状,就需要立即进行观察和处理。
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和有消化道疾病史的患者,更需要加倍关注。
常见的出血征象包括口腔出血、呕血、便血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暗示着肠胃道出血的存在。
在发现出血征象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了解出血的频率、量和性质,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关于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体会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部位的出血。
作为一名护士,我在处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下面是我对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体会,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首先,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干预需要及时而果断。
在接收患者时,我们要迅速进行初步的评估和抢救。
首要任务是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稳定生命体征。
同时,我们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体液和输血,并使用止血药物如卫生棉球填塞,以控制出血。
其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贫血和失血性休克,需进行密切监测和处理。
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
此外,我们还要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常规指标,及时纠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
第三,护理工作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再次发生、脱水等。
我们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风险;同时,要注意监测患者排便情况,确保消化道出血的及时排除,避免再次发生;另外,我们还要及时补充和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尿量,保证患者正常的水电解质平衡。
第四,合理的饮食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以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酒精摄入。
在饮食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防止吞咽困难、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心理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也尤为重要。
由于疾病的突然发生和严重的症状,患者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我们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并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面对疾病的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与患者的家属保持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教育。
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
首先,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过程紧张且繁琐,要求我们具备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技能。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1. 引言1.1 患者体验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过程中,患者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和不安,对病情的不了解和不确定性会加重这种情绪。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
在面对患者时,我们要保持耐心和同理心,尊重患者的感受并提供情绪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关爱。
我们还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帮助他们更快地康复。
通过良好的护理,我们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让他们感受到周到的关怀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2000字】1.2 护理重要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危重症,对患者来说,及时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升生活质量,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面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时,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责任心尤为重要。
他们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细心细致的护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护理人员的尽职尽责将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他们的努力和关心将成为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支柱。
1.3 护理目的护理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其康复。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过程中,护理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迅速止血,防止出血加重,避免危及患者生命。
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
护理目的还包括维持患者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加速康复。
护理目的还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通过以上护理目的的实现,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急性情况之一,由于其出现突然、紧急、危险性高,临床护理团队需要迅速、精准地对患者进行护理。
白天参与了两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有以下的护理体会。
一、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观察并及时沟通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常常存在血便、呕血、头晕、心慌等症状,可能同时存在其他疾病的因素。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观察,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皮肤黏膜颜色、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和精神状态等多方面。
同时,及时沟通同样十分重要,了解患者的病因、症状、前期治疗史以及生活习惯等,为提供更准确的护理方案打下基础。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高氧供应呕吐和吐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时常见的症状,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甚至引发窒息。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发现患者呕吐停滞,要及时翻身擦拭口腔和鼻腔分泌物,防止吸入呕吐物。
如果情况严重,就需要立刻进行吸痰吸氧等处理措施,保持高氧供应。
三、密切观察胃肠道出血症状变化顾名思义,上消化道出血往往是由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腔道出现问题而导致,因此血液的颜色会较明显。
可通过观察患者的口腔、呕吐物、便便等来判断出血来自何处。
此外,还需观测出血量、呕吐次数、便秘排便状况等因素。
每日记录患者的血压、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指标,进一步了解其病情发展情况。
如果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过低等症状,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病情。
四、协助医生规范治疗,做好安全保障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要求立即、迅速,因此及早联系医生完成领药、输血等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同时,还需要协助医生正确的规范患者的治疗方案,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损失。
护理过程中还需对其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如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病情恶化、预防感染等。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的组织协调和综合治疗常常需要一整个医护团队的支持,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全面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掌握患者变化情况,并从细节处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由食道、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黏膜破裂或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病症,病情严重且常常威胁患者的生命。
作为护士,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一些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希望对护理工作者有所帮助。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及时给予抢救和确诊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时,首先要将患者迅速转移到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
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心理安慰,协助医生进行相关检查,确诊病情。
在急救过程中,护士要耐心、专业地配合医生进行戒指诊治,及时做好各项检查、输液处理等工作。
在抢救的要尽快补充患者体内失血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加强患者监护与情绪护理在患者抢救稳定后,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病情的变化,包括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要做好患者的情绪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排除恐惧、焦虑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怀与支持。
正确护理患者饮食在患者出血后,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正确制定患者的饮食计划。
一般情况下,需要禁食或少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酒精等,以免刺激胃黏膜。
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补充营养,增加患者体力,并加速康复。
第四,定期进行护理评估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护理评估,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危险因素评估等。
护理评估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护理评估也是对护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和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工作,包括禁忌事项、饮食指导、药物合理使用等,让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够正确的进行护理和养生。
护理人员可以在出院后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关心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指导。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要善于处理突发状况,密切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也是需要紧急护理的状况。
在我的护理工作中,我曾遇到过多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下面是我对该疾病护理体会的总结。
一、护理观察
患者出血量、血液性质和颜色等的变化必须要随时观察,并及时记录。
例如,颜色暗
红的血液代表出血部位在近肝的位置;颜色鲜红的血液则可能来自胃、食道静脉曲张等部位。
因此,患者的血液性质和颜色是判断出血部位的重要依据。
二、卧床安全
出血患者的体质疲弱,行动不便。
护士要及时进行体位转换,协助病人排便排气。
同时,要确保房间内没有尖锐物品和地上没有湿烂物品,以免患者误伤和跌倒。
三、呼吸道清晰
出血量大的患者可能会产生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危险。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随时观
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翻身、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四、妥善处理出血点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是迅速止血。
在等待医疗救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用干净
的绷带或毛巾等稍稍压迫出血处,防止血液过度流失。
同时,也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止血药
物和静脉输液处理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五、切勿盲目进食
上消化道出血后的患者十分虚弱,此时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之类的物品。
饮食以清淡为宜,平时还要提醒病人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预防再次发病。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人员需要时刻留意患者的变化并及
时处理,以便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或十二指肠发生出血的情况。
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而且病情较为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种疾病,并且要具备相应的护理技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共同提高对这种疾病的护理水平。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患者的病情。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急,一旦出现,就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在接诊患者的时候,我们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严重程度、出血量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护理计划。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护理计划,包括饮食、活动、睡眠等方面。
特别是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我们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听从医生的指导,配合医治,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和活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我们要加强对患者的情绪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患者和家属常常会感到恐慌和焦虑。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及时安慰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给予心理支持,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决心。
我们还要建立良好的护理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和意见,促进患者的康复。
我们还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做好医疗设备的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我们还要提高使用医疗设备的技能,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在护理工作中正确、规范地使用医疗设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们还要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病情发展过程、治疗方法等,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
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
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治疗效果好,康复快,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措施;观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44—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院从2010年4 月~2012年10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180 例住院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0 年4 月~2012 年10 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180 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18 例,女62 例,年龄16 ~90岁,有
100 例以黑便为主, 80 例以呕血为主,有93 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出汗、晕厥,以上全部病例经
胃镜检查,有125 例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有10 例患者确诊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5例患者为胃黏膜病变, 8 例诊断为胃癌,其中6例患者出现再出血情况,再出血前有上腹胀痛、灼烧感、烦躁不安等,及时发现后给予相应处理,4例得到相应控制,2例死亡。
其他患者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大便转黄,好转出院。
2 临床表现
2.2.1 特征性表现呕血与黑便,患者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有呕血者一定伴有黑便,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
2.2.2 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如头晕、心悸、恶心、口渴、乏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摸糊等,排便时或排便后易晕倒在地,皮肤湿冷,脉细速,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
①
2.2.3 发热一般不超过38.5 ℃,可持速3 d~5 d。
2.2.4 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后血中尿素氮、浓度升高,一般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尿素氮升高,3 d~4 d恢复正常。
3 急救措施
3.1 迅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立即为患者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做好输血准备。
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血细胞比容;吸氧以改善组织缺血缺氧,适当用镇静剂,以免因患者紧张,引起更大量的出血。
3.2 积极止血:根据医嘱应用止血药或执行止血措施。
①如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取的止血措施是胃内灌注冷生理盐水,收缩胃血管,减少胃粘膜血液量。
②用500ml生理盐水中加去甲肾上腺素10 ~20mg经胃管缓慢滴入,如能口服者,可每2小时口服
50ml,作用于胃壁小血管的a受体,使其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
③应用h2受体拮抗剂和生长抑素。
3.3纤维内镜直视下止血
3.4 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如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患者除应用止血药治疗外,必要时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②
4 观察
4.1 出血程度的观察
4.1.1 轻度出血成人失血量少于500ml,失血量占全身血量的10%~15%,
生命体征没有变化,临床仅有头晕,收缩压下降至100mmhg,脉搏90次∕分,估计出血量在200ml左右。
4.1.2 中度出血成人失血量在500~1000ml之间,失血量占全身总血量的20%,患者感觉头晕,口渴,烦躁,尿少,收缩压降至90mmhg,脉搏100次∕分,血红蛋白俩100g∕l左右估计失血量在500ml左右。
4.1.3 重度出血成人失血量在1500ml以上,收缩压降至70mmhg,脉搏120次∕分,血红蛋白低于70g∕l,患者神志恍惚,心悸,四
肢厥冷,无尿,估计出血量在1000ml左右。
4.2 病情观察: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应用升压药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出血量、血压等,一般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根据血压情况,调节补液及升压药的速度,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吸氧。
⑵注意观察患者休克状态有无改善,如患者面色逐渐转为红润,皮肤温暖,出汗停止,血压上升,则提示好转。
⑶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便潜血试验,以了解贫血情况,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4.3 观察尿量尿量的多少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
有休克时留置尿管,测量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尿量>30ml/h。
4.4 观察有无再出血征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制后仍应严密观察有无再出血,如患者咽部痒感、异物感、胃部饱胀不适、灼热、恶心及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暗黑变为暗红,甚至呕吐物变成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定,提示再出血。
③
5 护理
5.1 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护理。
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床上大小便,防止晕倒、摔伤及因活动而加大出血。
出血量大时,取休克卧位或下肢抬高30度,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同时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及药物。
5.2 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呕血及便血,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患者情绪波动较大,这时,护理人员要用热忱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去面对患者,使患者消除孤独感,经常沟通,使
其稳定情绪,主动关心,细心照顾,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使他们增强生活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做好家属的工作,共同帮助患者。
5.3 饮食护理:对出血量少,又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
而对急性大出血,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应暂禁食。
急性大出血停止后改为流食,半流质饮食逐渐改为软食。
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普食。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后1~2d即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
以避免诱发和加重肝腹水与肝性脑病。
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粗纤维的蔬菜、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道及胃粘膜而再次出血。
6 护理体会
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必须争分夺秒,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是处理出血的首要措施,再此基础上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同时加强病情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6
[2]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 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
[3] 上海医科大学 .实用内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