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南方地区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地理分区第二节南方地区一、位置与范围1.以南,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和。
2.在°N以南,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自东向西以此穿过的省区为、、、,海南省全部位于。
大部分位于 E- °E之间(注意100°E、110°E、120°E三条经线穿过的地区)。
3.位于南部(热带、亚热带季风候区)。
主要的地理单元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和高原。
政区:主要包括长江地区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地区五省二区(闽、台、粤、桂、琼、港、澳)和西南地区三省一市(川、滇、黔、渝)。
4.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人口占全国二、自然区域特征1.地形:以和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平原、四川盆地、高原、东南丘陵、台湾岛、岛等;(2)地形特征:①东部、面积广大A、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水稻土广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含、、、、等。
B、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包括丘陵、丘陵、丘陵(东南沿海丘陵)三部分组成。
这些丘陵多黄壤和壤分布(即地带性土壤)。
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矿产的集中分布区。
②西部以、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盆地”和“之国”之称;(成因分析: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周围的细沙笔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有些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砂岩和页岩。
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很容易风化而形成紫色土,紫色土富含、等养分,是比较肥沃的土壤。
)③山地:山脉、南岭山脉、山脉、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此外,大巴山、大别山、巫山等,多红壤和黄壤(具有呈性、有机质含量少、粘重,宜植树,尤适植树)。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地貌(溶岩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农业区);2.水文:河湖众多,水资源与水能丰富(1)主要河流: 江、钱塘江、闽江、 江等。
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 盆地向心水系( 江、 江、乌江、 江);珠江及其支流 江、东江、 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 江、 江、 。
第五章第二节南方地区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 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北方地区大,原因是()A.主要是突出民居的居住功能,外表显得气派豪华B.这是由于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有利于排水C.主要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决定的D.这是由于南方地区的河流密集,河网密布决定的2. 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较南方地区厚,朝北的窗户较小的原因是()A.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大风天气多,墙体厚,朝北的窗户较小是为了保温、防风B.主要是北方地区传统文化决定的C.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降水少,但大风天气多墙体厚,朝北的窗户起到防风作用D.北方地区多产黄土,黄土砌墙,必须加厚才能砌起来3. 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A.山地和丘陵为主B.以盆地和高原为主C.以平原和盆地为主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B.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北方地区的主要是水稻C.青藏地区的气候以“高、寒”为主要特征,西北地区的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业都以旱作为主5. 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A.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B.土坑壤肥沃C.平原面积广大D.水热条件好,生长期短6. 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7. 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A.三级阶梯B.一、二级阶梯C.二、三级阶梯D.二级阶梯8. 位于南方地区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耕作制度是()A.一年三熟B.一年二熟C.二年三熟D.一年一熟9. 下列地形区都位于南方地区的是()A.华北平原、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东南丘陵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D.四川盆地、东南丘陵10. 南方地区地形复杂,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A.山地、高原B.平原、高原C.高原、盆地D.山地、平原二、综合题11. 苹果、葡萄、梨是我国地理区域地区的主要水果;南方地区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亚热带水果是_______________.12. 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地,成熟季节.13. 从气候的角度看,南方地区的房屋比较注意_______________ ;北方的房屋比较注意_______________ 。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的内容,重点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工农业生产状况。
依据课标要求,学生应学会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并举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由于我国南北方差异明显,南方人口多,经济发达,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故本节内容成为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由于前期的学习,初二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读图和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具备分析不同地理区域差异的学习能力,而上节课北方地区的相关内容刚学过,学生已具备学习南方地区的方法。
但是,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北方,对于南方了解甚少,因此,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观体验和生活经历,这将会成为这节课学习的最大障碍。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的现状,并简单分析其对工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南北方农业发展的差异,并让学生学会分析南方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并分析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好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这一过程的艰辛和付出,并体会杂交水稻成功培育后,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
2、通过活动题的检测,要让学生体会南方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为全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南国水乡的美。
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2、南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水能资源对工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学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过程:复习导课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二、南方地区1、范围【学生活动1】:通过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图片,让学生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
3.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地形区的差异。
3.读图认识南方地区气候条件,并探讨南方地区形成红壤的原因。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和气候类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南方地区的地形图片,分析其差异性。
■教学策略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PPT课件。
镜头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PPt美景图片并且给美景配上古诗词。
与学生一起,边欣赏美景边,回忆背诵古诗。
设计:(如下图)第一幅图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能不忆江南?”第二幅图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二节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难点
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
[ 新课讲授]
[提问] 同学们,我们就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区是怎样的呢?与北方地区对比,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个在概的整个认知。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 读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
(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图中找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明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
[师生总结] 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1.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
[学生活动] 完成书本P.7活动2,观察图5.9中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土壤的不同,认识红壤的特征。
[介绍] 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
[提问] 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有什么优越性?
[学生回答] 气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学生活动] 结合书本P.8图,说一说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4)影响: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学生活动] 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的省份,并总结它们的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处?(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南方地区的发展。
)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教师] 为了促进南方地区更进一步地发展,带动内陆更多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南方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合作,那就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
[学生活动] 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了解不同省区各自的优势,并且完成书本P.10活动3。
[总结] 略
板书设计
一、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4.影响: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二、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