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B 18580—2001中(9~11)L干燥器法测定胶合板甲醛释放量方法之我见
- 格式:pdf
- 大小:200.58 KB
- 文档页数:3
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测定方法(甲醛释放量检测舱)随着人造板使用的日益普及和甲醛污染的日益突出,胶合板的甲醛释放测试方法不断发展。
环境试验方法、穿孔法、干燥器法、气体分析法、间隙抽吸法、导管法、双筒法、微量扩散法应运而生。
各种测试方法的测量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由于板材种类繁多,生产工艺不同,不能简单地相互转换。
此外,许多方法样品代表性差,测试往往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因此,不同的方法是不容易相互比较的。
最新的国家标准GB 18580-2001提供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测试方法:穿孔法、干燥法、环境测试舱法。
穿孔试验是测试件的甲醛含量,而不是甲醛释放量。
干燥器法和环境试验法所得到的数据是游离甲醛释放量。
由于试验方法不同,人工板的环境性能分级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般有两种分类,一种是人造板中游离甲醛的含量,另一种是人造板中甲醛的分类。
两种思路,两种方法。
人造板游离甲醛释放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板材的种类、木材的原材料、胶粘剂的用量、板材的厚度、板材含水率、板材表面处理、环境温度和湿度。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板材,考虑到经济性、方便性和习惯性,其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或含量的方法是不同的。
表3中的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试验方法和限量值。
表3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试验方法及限量值产品名称试验方法限量值使用范围限量标志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穿孔萃取法≤9mg/100g 可直接用于室内E1≤30mg/100g必须饰面处理后可允许用于室内E2胶合板、装饰单板贴面胶合板、细木工板干燥器法(9~11L)≤1.5mg/L 可直接用于室内E1≤5.0mg/L必须饰面处理后可允许用于室内E2饰面人造板(包括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竹地板、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等)气候箱法≤0.12mg/m3可直接用于室内E1干燥器法(40L)≤1.5mg/L关键词:甲醛释放量环境检测舱、冷热冲击箱、可程式恒温恒湿箱东莞环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甲醛释放量环境检测舱参考文献。
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Ⅰ、单选题1、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测定制样时,将检验样品破碎,磨细至粒径()。
————(4.2.2) (A)≤0.16mm [正确](B)≤0.24mm(C)≤0.32mm (D)≤0.40mm2、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测定取样:随机抽取两份样品,每份不少于()kg。
————(4.2.1) (A)1;(B)2;[正确](C)3;(D)4。
3、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测定时,样品称重精确至()。
————(4.2.2) (A)1g;(B)0.1g;[正确](C)0.01g;(D)0.001g。
4、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规定:当样品中镭-226、钍-232、钾-40放射性比活度之和大于37Bq·kg-1时,试验方法要求测量不确定度(扩展因子K=1)不大于()。
————(4.4) (A)10%;(B)15%;(C)20%;[正确] (D)25%。
增5、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规定:计算结果应保留()。
————(4.6) (A)整数;(B)一位小数;[正确](C)一位有效数(D)两位有效数。
Ⅱ、多选题1、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测定时:采用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对样品进行()比活度测量。
————(4.3) (A)镭-226;[正确](B)钍-232;[正确](C)铀-238;(D)钾-40。
[正确]2、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规定:装修材料包括()。
————(2.1.2) (A)花岗石;[正确](B)建筑陶瓷;[正确](C)粉刷材料;[正确](D)瓦。
3、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规定:建筑主体材料包括()。
对国标干燥器法测定甲醛释放量时其试件预处理的看法王正任一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脲醛树脂胶粘剂以其制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性能良好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目前我国人造板生产的主要胶种。
人造板主要用于家具及室内装修,而其中持续释放的甲醛,可使空气中的甲醛含量长期超标,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高低引起了环保学家和消费者的关注。
为此我国也已出台了相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l8580-2001),将人造板按其甲醛释放量的高低,分成E1、E2两级,并于2002年7月1日实施。
作为检验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限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担负着产品质量控制,衡量相关产品质量的重任。
但笔者在研制低毒脲醛胶的过程中使用该国标时发现,由于该国标对试件割取后是否有预处理未做规定,从而给测试人员的工作标准性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为此笔者利用自己在研制低毒脲醛胶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数据,并结合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拟对该问题作一说明,以期能为该国标的今后修订提供参考。
1 实验设计1.1 试件割取后时间长短对甲醛释放量的影响实验在实验室中用三颈瓶分别合成4批脲醛胶样,在同一压板工艺条件下分别压制规格为320mm×320mm的三层胶合板。
第二天锯试件,试件规格150mm×50mm×3mm,并于当天放入9-11L干燥器中,在20℃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取出,按GB/T17657-1999中4.11规定测甲醛释放量。
之后再将这些试件保留,待锯试件4天后再将试件放入到干燥器中去,24小时后再测甲醛释放量。
1.2 整板存放时间对其甲醛释放量的影响实验在胶合板中,甲醛的释放主要有两种形式:边缘释放与表面释放。
而在该国标中对于测定哪一种释放量也没有作出说明与规定。
为了探讨这两种甲醛释放形式对甲醛释放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我们用同一批胶样在同一压板工艺下,压制出同样规格的胶合板,共分三种处理形式来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