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超高层建筑一些知识1超高层建筑一些知识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划分标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划分标准在国际上没有统一,1972 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划分为四类:1、9~16 层(最高到 50 米);2、17~25 层(最高到 75 米);3、26~40 层(最高到 100 米);4、40 层(100 米)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二、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埃及金字塔 146.59 米。
比萨斜塔 54.5 米。
我国也有像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山西应县木塔、西藏布达拉宫等高层建筑。
三、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基础(也是难题) 1、建筑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
钢材技术的突破、钢筋混凝土的研制成功,创造了全新的结构体系,为高层、超高层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2、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和垂直控制。
1887 年奥迪斯发明了电梯,现代电梯的发明与应用,使高层建筑兴建与发展成为可能。
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高层建筑测量的精度; 3、建筑防火。
钢材、混凝土等不可燃性材料被应用在高层建筑上,为解决高层1/ 13防火创造了条件; 4、远距离通信。
电话、网络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为高层的智能化发展增加了技术支持; 25、配套的专业技术。
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制约高层建筑发展的机电系统问题,也标志着建造高层建筑所需的建造技术基本完备。
四、超高层建筑发展的动力 1、展示经济发展成就,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 2、提升土地使用率,提高投资效益; 3、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4、建设超高层建筑综合化,实现资源共享; 5、带动相关科学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五、世界已经建成的十大超高层建筑 1、迪拜哈利法塔(迪拜)828 米 162 层; 2、台北 101 大厦(台湾)509.2 米地上 101 层、地下 5 层; 3、环球金融大厦(上海)492 米地上 101 层、地下 3 层; 4、环球贸易广场(香港)484 米 118 层; 5、石油双塔(吉隆坡) 452 米 88 层; 6、希尔斯大厦(芝加哥)443 米地上 110 层、地下 3 层; 7、京基 100 大厦(深圳)441.8 米 100 层; 8、国际金融中心(广州)432 米 103 层; 9、金茂大厦(上海) 420.5 米地上 88 层、地下 3 层; 10、国际金融中心(香港)415.8 米 88 层。
2023年超高层建筑标准一、概述超高层建筑标准是针对建筑高度超过一定限制的建筑设计所提出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超高层建筑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超高层建筑标准的各个方面。
二、高度要求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要求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根据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超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民用建筑。
在2023年的标准中,对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建筑高度误差不超过±10厘米。
三、结构安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023年标准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严格的荷载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对于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建筑高度、使用功能、荷载分布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抗震设计和风载设计,以抵抗地震和风力的影响。
四、抗震性能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是另一个重要的安全指标。
2023年标准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对于地震高发区,需要对建筑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估,以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五、消防安全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是一个关键问题。
2023年标准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消防设计,包括防火分区、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
同时,对于使用新型材料和技术的超高层建筑,还需要进行专门的消防安全评估,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和救援。
六、能耗控制超高层建筑的能耗控制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之一。
2023年标准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能耗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采用节能设备、优化建筑围护结构、利用可再生能源等,以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七、环保性超高层建筑的环保性是当前社会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2023年标准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噪声和振动、采用环保材料等,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八、经济性超高层建筑的经济性是设计建造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成都最高建筑
成都最高建筑是成都环球中心。
成都环球中心是位于中国成都市中心的一座超高层建筑,也是成都
市的地标之一。
该建筑的高度达到了468米,结构共有101层,是目
前成都市以及四川省最高的建筑物。
成都环球中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竹子,外观呈现出独特的曲线和流
线型造型。
它采用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集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筑顶部有一个旋转餐厅,可以欣赏到360度的城市景观。
除了外观的独特之处,成都环球中心内部也是一个多功能的建筑群。
这座建筑内不仅有高级写字楼和商业空间,还设有豪华酒店、观景平台、会议中心等设施。
在成都环球中心的地下还有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提供各种国际品牌的时尚商品。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成都环球中心的建立不仅是成都经济的象征,也是城市形象的象征。
它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商业机会,为成
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在游客和居民的眼中,成都环球中心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和购物中心。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这个现代化的建筑物。
在成
都环球中心附近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和娱乐设施,使得成都环球中心
成为游客们不可错过的地方。
总而言之,成都环球中心是成都市最高的建筑物,也是成都的地标
之一。
它不仅是一座超高层建筑,还是一个多功能的建筑群,具有独
特的外观和现代化的设施。
成都环球中心的建立是成都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里程碑。
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超高层办公楼在现代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超高层办公楼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企业形象和实力的象征。
然而,超高层办公楼的建筑设计与普通建筑相比,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本文将探讨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结构设计超高层办公楼的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高度较高,建筑物所承受的风力、地震力等水平荷载较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核心筒结构、巨型框架结构等。
在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核心筒承担了大部分的水平荷载,框架则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办公楼的设计中。
巨型框架结构则是通过设置大型的框架梁和柱来抵抗水平荷载,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但造价相对较高。
此外,结构材料的选择也十分关键。
高强度钢材和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构件的尺寸和重量,从而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
二、垂直交通设计超高层办公楼中的人员数量众多,垂直交通的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电梯是垂直交通的主要工具,因此需要合理配置电梯的数量、速度和载重。
一般来说,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建筑面积和使用人数,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电梯的数量。
同时,为了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可以采用分区运行、高速电梯、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
例如,将建筑物分为低区、中区和高区,每个区域设置独立的电梯组,减少电梯的停靠次数,提高运行速度。
此外,还可以设置转换层,方便不同区域的电梯转换。
除了电梯,楼梯也是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设施。
楼梯不仅是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也是日常人员活动的辅助通道。
楼梯的数量、宽度和位置应符合消防规范和使用要求,确保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疏散。
三、消防设计超高层办公楼的消防设计是重中之重。
由于高度较高,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消防措施。
首先,要合理规划防火分区。
超高层建筑的风险与防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超高层建筑也应运而生。
超高层建筑在提高城市面貌,拓展城市生存空间,推动城市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超高层建筑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火灾、地震、风灾等。
本文就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展开探讨,并对其防范提出建议。
一、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超高层建筑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消防安全超高层建筑火灾是其最易发生的安全隐患之一,而且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
消防设施不完善、消防员无法及时到场、建筑物间距太近等都会加剧火灾的危害。
2. 地震安全地震是一个最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超高层建筑因受到地震的影响而发生倒塌等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3. 风灾安全超高层建筑建造在高风力区,风灾的危害更为严重。
风荷载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负载之一,超高层建筑因抗风能力不足而受到的损失也会非常严重。
二、超高层建筑防范措施超高层建筑的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 消防安全超高层建筑应该安装完善的消防设备和逃生系统。
消防员的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超高层建筑内的消防设备应该定期维护保养,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地起到作用,并使火灾尽快得到控制。
逃生系统应该更加完善,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地震安全超高层建筑的建造应该根据地震带的特点来考虑。
超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注意抵抗地震的能力,采用一些特殊的抗震构造,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
超高层建筑在选择地基的时候也应该非常谨慎。
3. 风灾安全超高层建筑应该注意抵御风力带来的冲击。
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考虑尽可能降低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物结构的抗风能力也应该得到加强。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应该加强对建筑物的监管,确保建筑质量上乘。
三、结论超高层建筑的风险与防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
防范超高层建筑的风险,需要设计、施工、监管等多个环节的共同参与。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正确的操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超高层建筑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00-150m以上超高层与普通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对比超高层建筑(100-150m)与普通高层建筑(低于100m)各专业技术特点及对造价的影响分析如下:一、建筑专业1.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应当实行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要求和审批程序。
2.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一般每隔50米要设置一个避难层)。
3. 电梯利用效率降低,要分高低区设置等原因影响,进一步加大核心筒辅助面积。
4.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5. 由于高处气候复杂,在外墙材料,玻璃幕墙的选择更为严格,会一定程度增加建筑成本。
6. 超高层建筑的配套地下室埋深和面积会增加较多,对地下室建设成本有一定影响。
7. 建筑造价还要考虑垂直运输和超高人工费的增加,设计和管理费用也有一定的增加。
8. 地标性超高层建筑,一般租金收益会相对增加。
二、结构专业(一)高层与超高层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和相关行业规定,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民用建筑被定义为超高层建筑。
7度设防,框架-筒体结构的建筑高度超过130米,须进行超限审查。
报建和设计程序稍复杂。
(二)结构成本1.100米以内建筑可以选择常规的框架-核心筒结构。
超高层结构较多选择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钢骨构件比例更大,含钢量更高。
结构设计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材料投入,施工成本也随之增加。
2.100米以内建筑:建筑高度相对较低,因此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
3.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基础工程的深度和复杂度提高。
桩基础要求更高,桩径大且埋深更深,同时地基处理更为复杂。
4.超高层建筑的基坑围护成本相对较高。
(三)抗震性能1.100米以内建筑:由于建筑高度相对较低,受到的地震波影响较小,因此抗震性能相对较好。
同时,较低的建筑高度也有利于逃生和救援。
超高层规范超高层规范超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达到300米以上的建筑物。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复杂性,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可持续性和良好的使用效果,有必要制定一些规范。
首先,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确保设计和施工质量。
其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和强度设计。
建筑结构应考虑到自重、风载、地震等荷载,采用高强度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第三,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和疏散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
建筑物应配备足够的防火设施和逃生通道,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疏散。
第四,超高层建筑的机电设备设计和维护应符合相关要求。
建筑物应配置可靠的消防设备、电梯和通风系统等,保障建筑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舒适性。
第五,超高层建筑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筑物应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和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建筑物应配备太阳能发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为自身提供部分能源。
第六,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和维护应遵守规范。
建筑物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建筑物的使用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和设施的管理,确保建筑的安全和舒适性。
第七,超高层建筑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环境效应。
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破坏城市景观。
建筑物周围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应完善,以满足人员的需求。
总之,超高层建筑的规范制定是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可持续性和良好的使用效果。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才能避免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十大高楼建筑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投资兴建各种高楼,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居住和商业需求。
这些高楼不仅代表了中国建筑工程的壮丽成就,也展示了中国对现代化发展的不懈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十大高楼建筑。
1.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是全球目前最高的居住和办公楼,总高度632米。
该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双玻璃幕墙设计,外观造型独特,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广州东塔】广州东塔是位于广州的金融商务区的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为530米。
该建筑采用了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用途是办公和商业。
3. 【天津金融中心】天津金融中心是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座高楼,高度为530米。
它是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金融业的重要地标。
4. 【昆明凌云塔】昆明凌云塔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为528米。
该建筑采用了传统云南文化的元素,并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成为昆明市的新地标。
5. 【武汉绿地中心】武汉绿地中心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为438米。
该建筑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外观时尚简约,内部设有豪华酒店以及商业办公空间。
6. 【成都远洋天地国际金融中心】成都远洋天地国际金融中心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座高楼,高度为339米。
该建筑是成都市最高的建筑之一,主要用途为商务办公和豪华酒店。
7. 【重庆环球金融中心】重庆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重庆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为338米。
该建筑采用了科技和环保的设计理念,不仅外观秀美,内部设有商业、办公和豪华酒店。
8. 【南京紫金科技大厦】南京紫金科技大厦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座高楼,高度为339米。
该建筑是南京市skyline的一部分,是南京高科技产业的象征。
9. 【杭州半岛大厦】杭州半岛大厦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高楼,高度为305米。
该建筑位于西湖风景区附近,外观典雅精致,内部设有商业、办公和豪华酒店。
10. 【深圳华侨城大厦】深圳华侨城大厦是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为291米。
关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沪消发(2002)333号
各设计单位、机关各有关业务处、各区(县)防火监督处(科):为了适应本市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有关规定的精神,借鉴国外消防设计的成功经验和工程实例,针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工程(以下简称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下列处理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关于避难层(间)的问题:
1.1 通向避难层(间)的防烟楼梯间可不在避难层(间)分
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1.1.1 楼梯间应开设直接进入避难层(间)的门;
1.1.2 避难层(间)的门应为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且朝避
难层(间)方向开启;
1.1.3 楼梯间内应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避难层楼层显示等
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5LX;
1.1.4 楼梯间内应设置应急广播,在火灾发生时播报避难层
(间)所处的楼层位置。
1.2 避难间附设在办公、客房等人员使用的楼层时,应符合
下列要求:
1.2.1 设置避难间的楼层不得设置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
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以及厨房等直接动用明火的场所;
1.2.2 避难间与该楼层的其它房间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隔开,避难间除开向防烟楼梯间或其前室的门外,不得开设其他门洞。
1.3 当避难层兼作设备层时,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3.1 设备间、竖井与避难层之间应用防火墙或隔墙耐火极
限不低于1h的走道隔开;
1.3.2 除水泵房、供水管道外,其他管道、设备不应直接敷
设在避难层;
1.3.3 设备间的检查门应开向公共走道,不应直接开向避难
层。
1.4 当利用裙房屋面设置避难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4.1 主楼面向裙房屋面一侧外墙不得设置玻璃幕墙;
1.4.2 楼梯间通向避难层的走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 的实体墙分隔至楼板或梁底,开向走道的房间门不应超过3扇,且应设可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并向房间内开启。
1.5 其他防火措施应按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50045-95)有关避难层的规定执行。
二、关于超高层住宅建筑消防设施及防火措施的设置问题:
2.1 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应设机械加压
送风系统,其外墙上设置的窗应为固定窗。
2.2 楼梯间不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直接开向前室(合用
前室)的户门不应超过3户,且应符合下列之一条件:
2.2.1 楼梯间的前室均为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合用前
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
2.2.2 楼梯间的外墙上设有每五层面积不小于2m2、并在顶层设有不小于0.8m2、沿火灾烟气方向倾斜的固定百叶窗,且其独立前室设有可开启外窗或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3 公共部位消防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2.3.1 走道、电梯厅、防烟前室、楼梯间等公共部位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接入
室内消火栓系统;
2.3.2 楼梯间、防烟前室(合用前室)应设置应急照明;
2.3.3 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疏散指示标志;
2.3.4 除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外,还应设消防卷盘。
2.4 户内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2.4.1 除卫生间外,所有房间均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除
厨房选用感温探测器,其它房间应选用感烟探测器;
2.4.2 厨房应设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器,并联动紧急切断阀;
2.4.3 当住宅内设置有风管的中央空气调节系统,且风管穿越户与户之间或单元之间隔墙时,户内除卫生间外的每个房间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距户门1m处应设置喷头。
2.5 当防烟楼梯间的前室为敞开的凹廊时,开向凹廊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当防烟楼梯间的前室为敞开的阳台时,开向阳台的门、窗可设普通门、窗,但不得设置移门或侧拉门。
2.6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管道,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为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的阳台、凹廊内不应设有可燃物(包括管道保温材料)。
上海市消防局
二○○二年十二月十八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