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内蒙古降水分布特征与成因
- 格式:pdf
- 大小:364.84 KB
- 文档页数:5
2009年科左后旗夏季干旱灾害分析摘要通过查阅1961~2008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科左后旗地区2009年气温变化趋势和干旱特点,指出2009年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干旱。
关键词气温;降水;干旱;科左后期;2009年科左后旗地处西辽河下游南岸的科尔沁沙地的中南部,位于中温带亚湿润边缘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在400~490mm,近30年降水在438mm 左右。
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2009年春季降水量好于往年,但是进入夏季以来干旱持续发展,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地表水也匮乏,分析其原因,是由于2009年副高较弱,暖脊太强致使科左后旗遭受自建站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干旱使全旗16个苏木镇(场)、9万户、32万人口遭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5.2亿元以上。
1气温变化特点1.16~8月平均气温据30年历史资料,6~8月平均气温为22.6℃,而2009年的平均气温为23.0 ℃,特别是7月20日至8月20日,平均温度为24.0℃左右,比历年同期偏高1~2℃。
1.2最高气温8月13日出现37.3℃的最高温度,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2个极值,大于30℃的温度比历年明显偏多,天空基本以晴为主。
1.3最低气温6~8月最低气温随高温日数的增加明显高于历年,由于温度高、降水少、日照时数大于去年,致使蒸发加快,旱情加剧。
2降水变化特点2.16~8月降水量进入6月以来,科左后旗降水持续偏少,6~8月各月总降水量分别比历年各月偏少30~40mm。
特别是7月24日至8月26日除个别苏木降雷阵雨外,大部分苏木滴雨未下,只有在27日甘旗卡镇及个别苏木降了一场中雨,但是9月科左后旗所有苏木乡镇基本无降水。
2.2干旱变化分析科左后旗大部地区属沙地,素有十年九旱之称,虽然春季降水量比历年偏多,但是出现干旱的概率并未减少。
特别是2009年的夏旱和秋旱是建站以来所罕见的。
2.3土壤墒情过程描述据8月8日测站土壤墒情监测数据显示,0~50cm土壤重量含水率均较上一旬呈下降趋势,属严重干旱。
通辽市2009一次降水过程分析总结【摘要】本文从降水过程的高空、地面及卫星云图资料入手,通过对各家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分析,得出此次降水过程是河套气旋东移影响我市造成的,700hpa、850hpa中低层大范围的偏南暧湿气流向北输送,为我市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地面和850hpa的切变、风速辐合是上升气流维持的原因。
【关键词】降水过程分析总结Analysis of a Precipitation Process in Tong Liao City 2009Yan Ping Li Wei Guo Luyan(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Tong Liao city, Tong Liao 028000)【Abstract】In this paper, beginning of precipitation process data of high altitude, surface and satellite cloud picture,based on various numerical predictions, we reach conclusion that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 is because of Yellow River cyclone shifting eastwards influence. Wide range of southerly warm wet air transport northward, at 700hpa and 850hpa of middle and low level, providing plenty of water vapor for precipitation, andthe reason of updraft to maintain is due to surface and850hpa’s wind shear and wind speed convergence.【Keyword】precipitation process analysis summary一、天气实况受冷暧空气的共同影响,从6月7日08时到10日20时,我市有一次中雨过程,其中西南部的青龙山、大沁他拉和北部的巴雅尔、鲁北达大雨量级。
内蒙古东部气候情况分析(内蒙古气象局沈建国白美兰等)1、内蒙古东部气候概况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林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其余地区基本位于半干旱气候区。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差异,地区间降水量差别较大。
总的特征:年降水总量少,降雨日数少,局地性暴雨较多,但降水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季、雨热同季。
内蒙古东部区年降水量在250-510毫米之间,多年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为380毫米。
降水量最多区域位于大兴安岭山区,约为460毫米以上,最少区位于大兴安岭岭北地区,为250-300毫米,主要农业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从各地区降水分布看,兴安盟年降水量最多,平均425.3毫米,呼伦贝尔市为406.3毫米,赤峰、通辽市在300-400毫米。
与我国东三省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相比,内蒙古东部降水量总量少,是内蒙古东部区农牧业林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降水量还具有雨量集中,水热同期的特点,大部分集中在作物生长季5-10月,70-75%集中在夏季6-8月。
局地性暴雨多,导致局地性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蒸发量的分布与降水量相反,年蒸发量为1126—2360毫米。
其特点为越是少雨地区,由于日照充足,地表植被稀疏,蒸发量越大。
内蒙古东部从北到南,气温分布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在-4.9—7.2℃;无霜期短,一般有50-150天,空间分布特点为南长北短;日较差大,一般在13-17℃。
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秋季短促,夏季热量较为充足。
2、内蒙古东部气候特征所谓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指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南北自北纬41°——52°N,东西自东经116°——120°E,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四个地区。
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邻,并与此三省的西北部同处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因而两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基本相近。
2.1光能资源较丰富内蒙古东部区虽纬度较高,但云量不多,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勘探之降水分布浅析X武建新(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内蒙古地形、地貌变化明显,有西部的阿拉善戈壁,也有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有阴山山脉,也有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鄂尔多斯黄土高原。
自治区降水分布极不均匀,而自治区降水究竟是怎么分布的?本文将通过统计和分析自治区境内12个盟市的75个气象站截止2009年的实测历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和实测一日最大降水量,得出累年平均降水量和设计24小时最大降水量,全面地说明自治区境内降水分布情况。
关键词:内蒙古;累年平均降水量;设计24小时最大降水量;降水分布 中图分类号:P64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4—0063—02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东起东经126°29',西至东经97°10',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0',南北跨距1700公里;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
自治区地形、地貌变化明显,有西部的阿拉善戈壁,也有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有阴山山脉,也有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鄂尔多斯黄土高原。
自治区降水分布极不均匀。
采用自治区境内12个盟市的75个气象站的实测历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和实测一日最大降水量,统计出各个气象站的累年平均降水量和设计24小时最大降水量,继而绘制出自治区境内累年年平均降雨量分布图和自治区境内百年一遇设计24小时最大降雨量分布图,确定自治区境内降水集中分布地区及具体降水量,分析自治区境内降水分布情况。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气象资料全部来自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化资料,全部截止到2009年,12个盟市的75个气象站依次为呼和浩特市地区:呼和浩特气象站、土左旗气象站、托克托县气象站、清水河县气象站、和林格尔气象站、武川县气象站;包头市地区:包头气象站、土右旗气象站、达茂旗气象站、固阳气象站、白云鄂博气象站;巴彦淖尔市地区:乌前旗气象站、潮格旗(后旗)气象站、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中旗)气象站、杭锦后旗气象站、临河市气象站、五原县气象站、磴口气象站;呼伦贝尔市地区:牙克石气象站、图里河气象站、根河气象站、阿荣旗气象站、海拉尔市气象站、莫力达瓦旗气象站、鄂温克旗气象站、阿里河气象站、满洲里气象站、新巴尔虎右旗气象站、新巴尔虎左旗气象站、陈巴尔虎旗气象站;乌海市地区:海勃湾市气象站;兴安盟地区:乌兰浩特气象站、科右中旗气象站、阿尔山市气象站、扎赉特旗气象站、突泉气象站;赤峰地区:克什克腾旗气象站;乌兰察布市地区:集宁气象站、卓资县气象站、商都气象站、丰镇气象站、化德县气象站、察右前气象站、察右中气象站、察右后气象站、四子王旗气象站、凉城县气象站、兴和县气象站;锡林郭勒盟地区:多伦县气象站、朱日和气象站、西乌旗气象站、镶黄旗气象站、正蓝旗气象站、正镶白旗气象站、东乌旗气象站、二连浩特市气象站、苏尼特右旗气象站、锡林浩特市气象站、乌拉盖气象站、太仆寺旗气象站;阿拉善盟地区:阿右旗气象站、额济纳气象站、巴彦浩特气象站、中泉子(雅布赖)气象站;鄂尔多斯市地区:东胜气象站、达拉特气象站、准格尔旗气象站、伊金霍洛气象站、鄂托克前旗气象站、杭锦旗气象站、鄂托克旗气象站、乌审旗气象站;通辽地区:扎鲁特旗气象站、奈曼旗气象站、通辽市气象站。
2010年-2013年某地区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根据某气象局所提供的典型降水过程的天气图以及兴安盟地区2010-2013年降水月平值资料, 分析了某地区的降水分布及其特征。
并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兴安盟地区产生降水的成因以及主要的天气环流形势,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了兴安盟地区的六个不同气象站点区域的降水的空间及时间分布的差异。
最后就兴安盟地区的所处的地理位置、能源经济情况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分析了影响区域降水的空间及时间分布的可能原因。
研究表明:兴安盟地区的降水量由北至南逐渐递减,主要的原因是地形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区处于闭合的低压中心,并且等压线相对比较密集的区域,更有利于水汽的抬升,其降水量要较多;其他季节则降水量偏少。
降水量的多少直接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源,大气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主要靠降水与蒸发,不同纬度地区在不同的季节所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环流形势也有所不用,所以导致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的降水量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在不同环流形势下,所带来的降水强度也有所不同。
兴安盟地处我国东北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介于44.015°至47.039°N之间,119.0 28°至123.0 39°E之间。
兴安盟地区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1]。
历史资料表明,该地区无霜期为95至145天,大部分地区110至13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400至450mm,降水偏少,雨热同期,适合一季作物生长;大部分地区日照在2800至3100小时之间,中南部地区10℃以上积温在2200至3100℃之间。
从北向南气温、积温、光照、无霜期递增,而降水量、相对湿度则递减。
四季主要气候特征为春季降水少,大风多,干旱频率高,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初霜来的早,冬季漫长寒冷。
而在降水方面,在2013年降水量明显高于历史均值,据气象资料统计显示,截止2013年5月15日,全盟2013年累计平均降水量为75.0mm, 较去年同期多188.5%,乌兰浩特累计降水量为117.0mm,较去年同期多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