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学习与学习动机共78页
- 格式:ppt
- 大小:572.00 KB
- 文档页数:78
第五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实质(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经常可通过外在的学习行为反映出来。
当然,同一种动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与结果,而相同的行为与结果也可能源于不同的动机。
学习积极性是学习动机的一种直接的外在表现,是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真、主动、顽强和投入的状态。
有无动机及动机强弱都可以通过学习的积极性水平反映出来,而不同水平的学习积极性又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机制可以通过外显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出来,所以可根据学习积极性水平的高低来推测其学习动机。
学习积极性可从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这三方面体现出来,根据个体在三方面的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明学生是否存在动机问题。
二、学习的动力因素学习的动力因素虽然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三种,即推力、拉力和压力。
推力是发自个体内心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它可以通过学生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对学习的求知欲、对未来的理想等产生。
如强烈的兴趣、爱好等。
拉力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
学位、社会地位等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拉力。
压力指客观现实对学习者的要求,迫使其从事学习活动。
考试、家长与学校的要求、社会现实都可以成为压力。
三种因素都可以促使个体进行学习,因此都是学习的动力因素。
但指出的是,压力往往难以独立、持久地起作用,必须真正地转化为推力或拉力才能发挥其动力作用。
因此,促使主体从事学习活动的直接作用成分只有两个,这就是推力和拉力。
三、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作为主体学习愿望的推力,实质上是一种学习需要;作为对主体的学习活动具有吸引作用的拉力,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期待。
第5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1.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好名次【答案】A【解析】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
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奖惩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获得解答是出于自身的兴趣所引起,而获得高分、老师表扬和好名次都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
2.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答案】C【解析】学习动机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根据动机的概念,可以把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
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答案】D【解析】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4.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答案】D【解析】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将自己行为结果的成败归为以下六种原因: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其他(除前五种因素外的外部影响因素,如别人的帮助、教师的教学水平、评分是否公正等)。
这六种因素又分别纳入原因来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
其中将能力高低归因于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将努力程度归因于不稳定的、内在的、可控的。
5.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