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教学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内容简介]创造力是人类最具重要意义的内容,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们平时常说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决的实践价值不言自明。
本章阐述了问题、问题解决基本含义;探讨了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最后论述了创造力的含义、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测量,如何进行创造力的培养等心理学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及其基本成分、问题解决及其特征、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中的几个心理学术语(定势、问题情境、功能固着);创造力与知识、智力、学业成绩、人格的关系。
一、问题的概述二、问题解决的概述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的概述(一)问题的定义问题是指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手段。
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去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我们想过河,却不知哪儿有桥或船;阅读一篇文章后,要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上新课时,老师所提出的思考问题。
(二)问题的基本成分问题虽然有各种各样,但是,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第一,给定:一组已知的有关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第二,目标:有关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问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第三,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如果没有障碍,问题解决实质上成了回忆,而不是真正的思维过程。
任何一个真正的问题,都是由这三个成分组成的,并且这三个成分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要把握这种联系,不是直接可以的,其间存在着障碍,需要进行思维活动。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一、不定向选择题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B、交流期C、酝酿期D、豁朗期E、验证期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知识性E、指向性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B、流畅性C、变通性D、辐射性E、独创性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A、问题类比B、想法——检验C、问题分解D、“手段-—目的”分析E、问题怀疑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D、评价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
这反映了思维的( ).A、独创性B、多维性C、变通性D、流畅性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B、好幻想C、强烈的好奇心D、独立性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E、问题怀疑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A、1+1=?B、世界上有几大洋?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D、衣服有哪些功能?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14、“红色的东西有哪些?”这属于发散思维的哪种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15、依照基克的观点,解决问题首先要( )。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一.不定项选择题1.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缩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试误法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3.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4.发散思维在创造中有重要作用,其特征是()。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新颖性5.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应了创造性的()特征。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新颖性6.搜寻解决方法的首选策略是()。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启发式策略D.问题分解E.想法-检验7.当人们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是属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
A.流畅性B.变通性/灵活性C.独创性D.新颖性8.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问题的表征是在()阶段。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A.目的性B.序列性C.结构性D.认知性10.有一种创造,它所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人而言具有独创性。
这种创造叫做()。
A.假创造B.真创造C.类创造D.虚创造11.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l3.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内容简介]创造力是人类最具重要意义的内容,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们平时常说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决的实践价值不言自明。
本章阐述了问题、问题解决基本含义;探讨了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最后论述了创造力的含义、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测量,如何进行创造力的培养等心理学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及其基本成分、问题解决及其特征、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中的几个心理学术语(定势、问题情境、功能固着);创造力与知识、智力、学业成绩、人格的关系。
一、问题的概述二、问题解决的概述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的概述(一)问题的定义问题是指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手段。
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去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我们想过河,却不知哪儿有桥或船;阅读一篇文章后,要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上新课时,老师所提出的思考问题。
(二)问题的基本成分问题虽然有各种各样,但是,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第一,给定:一组已知的有关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第二,目标:有关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问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第三,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如果没有障碍,问题解决实质上成了回忆,而不是真正的思维过程。
任何一个真正的问题,都是由这三个成分组成的,并且这三个成分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要把握这种联系,不是直接可以的,其间存在着障碍,需要进行思维活动。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一、不定向选择题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B、交流期C、酝酿期D、豁朗期E、验证期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知识性E、指向性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B、流畅性C、变通性D、辐射性E、独创性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A、问题类比B、想法——检验C、问题分解D、“手段——目的”分析E、问题怀疑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D、评价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
这反映了思维的()。
A、独创性B、多维性C、变通性D、流畅性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B、好幻想C、强烈的好奇心D、独立性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E、问题怀疑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1+1=?B、世界上有几大洋?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D、衣服有哪些功能?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14、“红色的东西有哪些?”这属于发散思维的哪种训练方法?()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15、依照基克的观点,解决问题首先要()。
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和评价D、分解问题16、在搜寻解法的策略中,()是最通用也是最无力、最笨拙的方法。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向他人询问D、想法——检验17、下列问题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你几岁了?”B、“9乘以9等于多少?”C、“电视娱乐节目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D、“世界上最早的高原是哪座高原?”18、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
A、既定疑问B、刺激情境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19、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
A、灵活性B、创新性C、流畅性D、目的性E、开放性20、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畅所欲言B、鼓励创新C、多多益善D、注重质量E、改进补充21、一般说来,高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有()。
A、喜欢幻想B、具有独立性C、有强烈的好奇心D、有幽默感E、有抱负22、创造性的产生是()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
A、知识B、技能C、策略D、动机E、品德23、下列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的幻想B、走路C、穿衣D、简单的记忆索取E、奔跑24、让学生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属于()训练。
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自我设计D、头脑风暴E、好奇心25、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A、建立问题表征B、调整解决方案C、搜寻解法D、执行解法和评价26、创造性的培养,常用的方法有()。
A、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B、头脑风暴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发散思维训练E、推测与假设训练27、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这种阻碍理解的因素是()。
A、已有的知识经验B、问题特征C、功能固着D、原型启发E、变式2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与功能固着D、智力水平E、情绪状态29、()指的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目的性30、()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自我设计D、头脑风暴31、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缩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
A、问题类比B、问题分解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D、想法——检验3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33、个人面对问题情境,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变通性B、流畅性C、独创性D、先进性34、有一种创造,它所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人而言具有独创性。
这种创造叫做()。
A、假创造B、真创造C、类创造D、虚创造35、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有结构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36、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与一定的肯定。
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E、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7、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老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38、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39、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A、灵活性B、独创性C、发散性D、流畅性40、受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定势B、变式C、原型D、内化41、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步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张解决问题的策略师()。
A、推理式B、算法C、演绎式D、启发式42、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阶段。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4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称为()。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44、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45、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
A、问题空间B、手段—目的分析C、启发式D、算法46、头脑风暴法的特征是()。
A、跳跃式B、不经过明显的推理C、向不同的方向扩散D、集体讨论47、下列对高智商与高创造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一定高D、创造性与智力呈正相关的简单线性关系48、问题解决时没有固定的答案,是通过发展新方法形成新思路和步骤的是()。
A、常规性问题解决B、手段—目的分析法C、启发法D、创造性问题解决49、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不包括()。
A、独创性B、流畅性C、变通性D、批判性50、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
A、头脑风暴法B、自我设计训练C、推测与假设训练D、发散思维训练E、直觉思维训练二、填空题1、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和。
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智力、。
3、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和搜寻解法。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
5、一般认为,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6、瓦拉斯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准备期、、和验证期。
7、任何问题的三种基本成分是:给定的条件、和。
8、基克的一般性问题解决过程模式认为,解决问题首先要。
9、在科学发现活动中,包含两种主要的成分:、。
10、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为。
11、假如问题的结构不明确,其解法规则和答案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则该问题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
12、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方法。
1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独创性。
14、在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中,______训练指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15、______是指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摈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16、______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7、______训练通常需要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所设计的课题,并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三、辨析题1、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2、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四、简答题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2、智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措施有哪些?3、举例说明什么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4、试论述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