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肤脓疱疮及其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脓疱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患者是否有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2、观察好发部位,判定类型。
3、患者身体状况。
二、护理措施
1、将患者单间安置,做好床边隔离。
2、换药用具严格消毒,污染敷料应焚烧。
新生儿脓疱疮应注意衣物及尿布消毒。
3、做好口腔及眼部护理,预防并发症。
4 、脓疱、水疱在无菌操作下刺破吸干,再涂药液;全身损害者用
1:15000-1:20000 高锰酸钾溶液药浴。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加强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
2、增强皮肤抵抗力,预防全身传播。
四、注意事项
1、夏季应少进入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发现病例,应及时处理。
新生儿脓胞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新生儿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皮肤病脓疱疮也称脓痂疹俗称“黄水疮”。
本病主要表现为浅表脓胞和脓痂可以自身接种或通过接触传染容易在新生儿中流行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临床资料~7年出生新生儿166例医院内获得性脓胞疮感染例发病率.18%。
一般用75%酒精擦拭皮肤患处进行消毒再用棉签或无菌的一次性针头将脓疱挑破涂上%龙胆紫药水不使感染面扩大对周围的皮肤用酒精擦拭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平时注意勤换内衣做好清洁护理。
经过对医护人员、产妇及家属、婴儿室、婴儿用物及病房各环节加以控制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例新生儿于5天后全部痊愈出院。
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在皮肤黏膜引起新生儿皮肤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皮肤的葡萄球菌属多为正常菌群[1]。
另外新生儿皮肤薄嫩免疫功能发育不全抵抗力差;或有轻微的皮肤损伤。
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皮肤处理不当及洗手不规范易引起新生儿脓疱疮感染。
预防措施杜绝医源性感染:①医护人员首先应该身体健康、衣着整洁。
手的预防是关键。
医生查房前后护士治疗护理新生儿前后做到一婴一洗手听诊器头一婴一用一消毒有皮肤感染的新生儿最后检查或护理做到一婴一手消毒。
②医护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或感染必须戴无菌手套检查和护理新生儿。
加强健康教育:①告诉产妇及家属洗手的重要性接触新生儿时用肥皂洗手教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②新生儿应穿全棉、无刺激、柔软、清洁、宽松的衣物每日更换穿着不易过多。
换下来的衣物用肥皂洗净后在日光下暴晒减少探视人员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③产妇有妇科炎症应积极治疗有胎膜早破或羊水污染出生的新生儿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皮肤的清洁羊水污染易使新生儿发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④新生儿身处不通风的房间空气污浊皮肤排汗不畅容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
因此新生儿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分钟病房定时通风次/日15~分钟/次以免病房潮湿引起霉菌生长。
新生儿脓疱疮
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而嫩,防御力差,易发生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最为常见,接触传染力极强,易自身接种及互相传染。
主要表现:
发病时间常于出生后1周左右,以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四肢多见。
初起为红斑,很快成为水疱,疱壁极薄,透明可见液平面,继而混浊成为脓疱,脓疱破裂后渗出脓液,疱底露出糜烂面。
有时伴发热,1~2周才能痊愈。
痂落后留淡色素沉着,不久退去,无瘢痕。
护理要点:
(1)保持皮肤清洁,沐浴按排最后一个,避免传染给其他婴儿。
(2)沐浴时换下的衣服交给洗衣房特殊处理(应煮沸消毒。
防止自我接种,感染蔓延)
(3)脓疱局部用75%酒精清洁,局部干后百多邦软膏或新霉素软膏局涂,必要时可用棉签挤破脓疱,擦净脓液,外涂消炎
药,每天2~3次。
脓疱疮治疗方法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肿、疼痛,并伴有脓液充满的小水疱。
脓疱疮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脓疱疮显得尤为重要。
在治疗脓疱疮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局部护理是治疗脓疱疮的重要环节。
患处皮肤应保持清洁,避免摩擦和刺激,可使用温盐水进行局部清洁,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消炎。
同时,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如抗生素软膏或者外用激素,以减轻红肿、瘙痒和疼痛症状。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应遵医嘱使用,并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引起药物依赖性或者产生抗药性。
其次,口服药物也是治疗脓疱疮的重要手段。
对于严重感染或者反复发作的脓疱疮,可以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脓疱疮,如疱疹样皮炎,可以口服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在口服药物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者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药物依赖性或者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另外,脓疱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饮食和生活习惯。
首先,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症状。
其次,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紧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病情康复。
此外,要避免接触过敏源,如花粉、动物毛发等,以免诱发过敏性脓疱疮。
最后,定期复诊和随访也是治疗脓疱疮的重要环节。
脓疱疮属于慢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到医院复诊,接受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综上所述,脓疱疮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护理、口服药物、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定期复诊和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和不良生活习惯,以免延误病情或者加重症状。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脓疱疮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新生儿脓疱疮的诊治常规
新生儿脓疱疮又称新生儿大疱性脓疱疮。
【临床提要】
1.基本损害为黄色、稀疏分布的大疱,不久成为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疱壁薄,易破裂,露出红色糜烂面。
黏膜亦可受累,生后7天内出现的脓疱应特别注意。
2.发病特征脓疱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变。
好发于面部、躯干、四肢,可见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引起脓疱的原因很多,发现脓疱时应考虑细菌性脓毒血症的可能。
新生儿细菌性脓毒血症进展迅速,死亡率很高。
3.实验室检查疱液或血、尿和脑脊液应作细菌培养。
细菌感染性脓疱的组织病理示皮肤内中性粒细胞积聚。
【治疗处理】
(一)治疗原则及基本治疗
防治结合,凡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或家属,均不能与新生儿接触。
注意婴儿清洁卫生,尤其尿布清洁卫生。
(二)治疗措施
1.全身治疗及早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等,并给予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或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等。
2.局部治疗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摩擦,可外涂莫匹罗星
软膏或0.5%~1%新霉素乳剂等。
(三)治疗评价及预后
有研究证实妊娠期补锌将减少低体重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病率。
新生儿脓疱疮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是婴儿室的一个威胁。
可迅速发生菌血症、肺炎或脑膜炎,甚至死亡。
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护理体会。
方法:对87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81例无全身症状的轻症患儿,局部治疗3~5次痊愈;5例并发全身症状的患儿,除局部治疗外,配合抗生素的应用,5~7天痊愈;1例合并结膜炎的患儿,除局部和抗生素治疗外,进行眼部护理,11天痊愈出院。
结论:新生儿脓疱疮的治疗原则是无全身症状的患儿,局部治疗即可;并发全身症状的患儿,尽早应用抗生素,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脓疱疮综合治疗新生儿的皮肤出现一些米粒大小的小疙瘩,中间发黄,周围有一圈红晕,利用针刺后可流出脓液,这就是新生儿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引起[1]。
多见于出生4~10天的婴儿。
通常在室温较高,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生,以面部、颈部、耳后、腋窝等处多见。
轻者仅在这些部位出现散在米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的脓疱[2]。
开始是水疱,疱内浆液很快混浊成脓疱,有的开始即为脓疱,疱周有炎性红晕,疱壁薄,易破裂,破后基底为红色糜烂面。
有些疱呈脓性结痂,脱痂后无癍痕形成;重者脓疱大而且累及全身皮肤,可以出现发烧,腹泄,衰竭,甚至患肺炎,脑膜炎等全身症状[3]。
如不及时救治可发生败血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本文回顾性分析出生的新生儿,发生脓疱疮治愈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发病特点、治疗原则、护理及预防措施。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1年7月~2005年3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中,发生脓疱疮87例,无全身症状者81例,累及全身皮肤感染,有发热症状者6例,合并眼结膜充血、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者1例。
追问母亲怀孕史,大多数患儿的母亲在怀孕晚期有白带增多、阴道外阴不同程度瘙痒的阴道炎症状。
考虑到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均未做正规治疗,阴道炎症迁延至胎儿出生。
临床特点:病情轻重不一,81例轻症患儿皮肤上出现一些散在的米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的脓疱。
脓疱疮该怎么护理
一、脓疱疮该怎么护理二、脓疱疮的治疗偏方三、脓疱疮的预防方法
脓疱疮该怎么护理1、脓疱疮该怎么护理
1.1、首先要要注意避免脓包发生溃烂,避免用手抓破脓包,导致脓包污染到正常皮肤,引发其他部位的溃烂,同时当脓包结痂之后,一定不要用手去抠,要让结痂自然干燥脱落,这样才能不会留下疤痕和色素。
1.2、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隔离消毒,对于患有脓包疮的儿童要及时清洗消毒衣物,以免传播到其他宝宝身上,并且要对宝宝生活过的环境、接触过的事物及时进行消毒,以免出现呼吸道的传染。
1.3、当脓包疮发生溃烂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发生感染而引起全身发热的症状,同时要避免引发败血症等严重的疾病,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补充维生素,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增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2、脓疱疮的发病原因
主要病原菌是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71型及其Ⅱ群,也可为80/81型和甲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为3/13,12,8,49及57型,其中有些是肾炎原性,如49型及M2型;也可为二者的混合感染。
Ⅱ群71型葡萄球菌可产生一种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颗粒层发生松解,产生大疱而发病。
亦有由链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者。
3、脓疱疮的特点
3.1、传染性强
小儿身上的脓疱开始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但脓疱中有许多细菌,脓疱抓破后,脓液流出污染周围正常皮肤,便会引起新的脓疱。
俗话说,。
新生儿皮肤脓疱疮及其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皮肤脓疱疮的原因和治疗措施,重点总结本病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在对笔者所在医院30例皮肤脓疱疮患儿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行积极的皮肤创面护理、临床观察、加强营养、改善病房环境以及针对家长的心理教育。
结果: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下,30例患儿于2周内全部痊愈出院,未出现生命体征凶险抢救病例,出院婴儿未见并发症发生。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新生儿皮肤脓疱疮诊治过程的关键,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2-0080-02
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是新生儿常见皮肤病之一,又称之为新生儿大疱型脓疱病。
该病传播快、病情急,常在消毒隔离措施不确切的病房流行,给患儿带来伤害。
脓疱疮常起病于头面颈部或腋下,病情进展可累及胸腹四肢,胎儿出生7 d内为好发的年龄[1]。
本病的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早期可经验性应用抗生素,阻止病情蔓延。
早期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本文通过对30例患儿病情回顾分析,总结护理心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1月-2012年3月于笔者所在科室降生并发新生儿脓疱疮的患儿30例,其中男婴18例,占60.0%,女婴12例,占40.0%。
出生后24 h内发病者6例,占20.0%,出生1~7 d内发病者16例,占53.3%,另8例发病年龄>7 d,占26.7%。
1.2 临床表现
新生儿表皮角质层较薄,皮肤的天然屏障和全身免疫力低下是皮肤感染脓疱的主要原因。
其次,新生儿腋下、耳后等皮肤皱褶处皮脂腺分泌旺盛,分泌物对皮肤刺激作用显著,同时皱褶处潮湿温暖的环境是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床,当不适当的护理操作擦破皮肤时很容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
表现为腋下、颈部、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大小不等脓疱,直径0.2~2 cm。
脓疱早期为红肿突出表皮,中间金黄色脓液充满其中,病情进展脓液破溃外溢。
患儿全身症状明显,哭闹不安。
1.3 治疗
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全身常选用青霉素、头孢、红霉素等。
脓疱肿大未破溃时可酒精擦涂消毒后,无菌针头穿刺吸取脓液,涂抹灭菌石蜡油。
1.4 护理
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意义突出,不但能配合治疗提高疗效,还能预防传播,抑制病房内流行,笔者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4.1 隔离护理及时有效的隔离对于预防脓疱疮在新生儿
病房内小范围流行作用显著。
患儿换洗的衣物可用高压锅洗煮消毒,煮沸时间一般为20~30 min,洗净后尽量放在阳光下晒干,可达到衣物灭菌效果。
患儿的尿片不能随手乱扔,需视为医疗废物统一处置。
病房内每日最好有阳光照晒,定期通风换气消毒,消毒水拖地,2次/d,擦拭病床、柜子,1次/d。
夏季要防蚊蝇叮咬交叉传染。
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接触患儿时需洗手穿衣,戴手套、口罩、帽子。
1.4.2 皮肤护理皮肤脓疱疮好发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为护理的重点。
新生儿为保持清洁,需每天沐浴更衣,参与沐浴的家长、护理人员需剪齐指甲,动作轻柔,避免擦刮损伤婴儿皮肤,认真清洗上述皮肤皱褶部位。
另外,为保持脐带清洁,沐浴时要保护脐带,避免接触沐浴污水。
脐带处可用75%酒精消毒后更换护理包,1次/d。
出生后第1次沐浴时要及时清除皮肤上的胎脂,擦拭毛巾、衣物需柔软舒适宽松,尽量选用棉质衣物。
穿衣时可轻抬婴儿手臂,将衣物腋下部与婴儿腋下紧贴后放下夹住,该做法可避免婴儿活动时腋下皮肤摩擦损伤,同时棉质衣物吸水透气性能较好,保持腋窝干燥清爽,防止细菌滋生[2]。
穿衣后包裹不宜过紧。
要及时的更换婴儿尿片,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可不用香皂或少量使用,洗净后泼洒婴儿爽身粉保持臀部干燥。
1.4.3 脓疮面护理护理人员工作时需认真仔细,及时发现,
及早处理。
当早期发现皮肤有红色小丘疹时,可用75%酒精消毒擦拭,为减轻高浓度酒精刺激皮肤,可稀释为35%浓度,每日3遍[3]。
脓疱较小者可75%酒精消毒后细针穿破,脓液流出后酒精擦拭创口,1%~2%龙胆紫溶液均匀涂抹创面,1~2 d结痂自愈。
脓疱较大者75%酒精消毒表面皮肤后,可用无菌针头穿刺吸取脓液,少量残留脓液不易吸出的可用无菌棉球轻压创面,挤压后吸出。
1%~2%龙胆紫溶液涂擦,自然晾干。
穿刺吸脓要轻柔缓慢,尽量保持脓疱壁完整,促使及早结痂愈合。
对于脓疱发生在腋下、颈部皮肤褶皱部位者,穿刺吸脓后加用酒精石蜡油涂擦,保持褶皱处干燥润滑。
有条件的者可对患儿行药浴,1次/d,或者红外线照射治疗,1次/d。
患儿创口结痂不宜脱落者,常由痂皮较厚所致,切勿暴力撕拽,常用新洁尔灭冲洗脱落,保护创面效果良好。
1.4.4 监测、营养护理新生儿身体状况差,发生脓疱疮时更易发生险情,护理人员细致的观察,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每2 h测量患儿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查看脓疱疮有无变化,创面有无破溃、渗液等,如有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4]。
对于烦躁哭闹的患儿要安抚使其稳定,避免搔抓破损创面。
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建议母乳喂养,给予患儿足够营养支持,增强体质,强化免疫,同时提醒母亲保持乳头清洁。
1.4.5 其他护理患儿皮肤出现脓疱时,家长难免出现焦虑、紧张的心情,临床常见家长手忙脚乱护理患儿时出错的案例,此时,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合理的心理疏导,以安慰的口吻、同情的语气向其解释病情,打消疑虑,向其详细介绍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育正确的洗澡、换衣方法等。
2 结果
30例脓疱疮患儿经过及时的治疗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全部痊愈出院。
其中5 d内治愈出院者11例,5~10 d内治愈出院者15例,另4例患儿10~15 d内痊愈出院。
门诊随访3个月,未见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皮肤脓疱疮的治疗不但依赖抗生素,合理有效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干预措施。
笔者所在医院对30例脓疱疮患儿的全方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创面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病房环境护理等,取得确切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莉.新生儿脓疱疮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764.
[2] 徐芳,马琦.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9.
[3] 高喜琴.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211-212.
[4] 李春华,魏艳梅,张小翼.1例大面积脓疱疮新生儿的护理
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8):82-83.
(收稿日期:2012-07-25)(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