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过渡态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72
中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目的要求】一、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同分异构、化合物结构及性质、化合物重要合成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应用价键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应用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乙烯、丁二烯、苯的结构。
三、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并运用其解释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四、了解过渡态理论,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等活性中间体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五、了解亲核取代、亲电取代、亲核加成、亲电加成、消去反应、游离基反应、氧化、还原、缺电子重排反应的历程。
并能初步运用来解释相应的化学反应和合成上的应用。
六、掌握常见有机金属化合物(锂、镁)的重要反应。
七、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八、应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方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并能解析简单的谱图。
九、掌握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工业制法及其主要用途。
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主要生物碱等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十、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原理。
【考试大纲的内容】一、基本知识1. 命名与结构式(1) 系统命名烷、烯、炔、二烯、脂环(环烷、环烯、螺环和桥环)、芳烃(取代芳烃及多核芳烃)、卤代烃(卤代烷、卤代烯、卤代炔)、醇(卤代醇、芳醇)、酚(各种取代酚)、醚、醛(脂肪不饱和醛、芳醛)、酮(芳酮、环内酮)、醌、酸(取代一元酸、二元酸、芳酸、不饱和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羟基酸、卤代酸、羰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芳胺)、腈、杂环化合物(母体、音译法)、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的系统命名。
(2) 了解以上各类化合物的习惯命名、简单有机化合物的衍生物命名和常见化合物的俗名。
(3) 基团的命名:伯、仲、叔、季碳原子,伯、仲、叔胺、季铵,基(烷基、烯基、炔基等)的普通命名和系统命名。
(4) 写结构式:根据命名写结构式。
(5) 同系列:根据分子式、通式找出所属系列;同系物关系(同系差)。
温州大学期末考试试卷一、是非题(正确者打‘✓',错误者打‘×’.共10小题,每题1分)1、 质量作用定律是碰撞理论的直接结果。
( )2、 过渡态理论中的“马鞍点”是势能面上的最高点。
( )3、 绝对纯净的液态水可以过冷到0℃以下而不结冰。
( )4、 对于电池:,m 较小的一端是负极。
( )5、 液体在固体表面发生铺展的必要条件是:γs —g γs-l + γl —g ( )6、 光化学反应的量子效率不可能小于1. ( )7、 弯曲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该曲面的曲心。
( )8、 高度分散的CaCO 3的分解压比块状CaCO 3的分解压大。
( )9、 同温度下,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恒大于平面液的饱和蒸气压。
( ) 10、反应级数n 不可能是负数。
( )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得零分。
共30题,每题2分)1、 在电导测量实验中, 应该采用的电源是: ( )①直流电源 ②交流电源③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④测固体电导用直流电源, 测溶液电导用交流电源2、 能证明科尔劳乌施经验式 ()的理论是: ( )① 阿仑尼乌斯 (Arrhenius ) 电离理论② 德拜-休克尔 (Debye-Huckel) 离子互吸理论 ③ 布耶伦 (Bjerrum) 的缔合理论④ 德拜-休克尔-昂萨格 (Debye —Huckel-Onsager ) 电导理论3、 法拉弟于1834年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了著名的法拉弟定律。
它说明的问题是: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①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②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超电势之间的关系③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④电解时电极上析出物质的量与电极面积的关系4、对于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①表面能②比表面吉布斯函数③表面张力④附加压力5、有一球形肥皂泡,半径为r,肥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γ,则肥皂泡内附加压力等于:()①②③④6、某可逆性电池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放电:(1)电流趋近于零;(2)有一定大小的工作电流;(3)短路。
第十一章动力学练习题一、是非题(对的画√错的画×)1、反应速率系数k A 与反应物A 的浓度有关。
( )2、反应级数不可能为负值。
( )3、一级反应肯定是单分子反应。
( )4、对二级反应来说,反应物转化为同一百分数时,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越低,则所需时间越短。
( )5、对同一反应,活化能一定,则反应的起始温度愈低,反应的速率系数对温度的变化愈敏感。
( )6、阿累尼乌斯活化能的定义是dTkd RT Ea ln 2=。
( ) 7、对于元反应,反应速率系数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8、若反应A →Y ,对A 为零级,则A 的半衰期 AA k C t 20,21=.。
( )9、设对行反应正方向是放热的,并假定正逆都是元反应,则升高温度更利于增大正反应的速率系数。
( )10、连串反应的速率由其中最慢的一步决定,因此速率控制步骤的级数就是总反应的级数。
( ) 11、鞍点是反应的最低能量途径上的最高点,但它不是势能面上的最高点,也不是势能面上的最低点。
( )12、过渡态理论中的活化络合物就是一般反应历程中的活化分子。
( ) 13、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不有改变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 )14、复杂反应是由若干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所以复杂反应的分子数是基元反应的分子数之和.。
( )15、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元反应。
( )16、某反应,若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υA =κA B ,则当c B,0>>c A,0时,反应速率方程可约化为假二级反应。
( )17、若反应+Z 的速率方程为 υ= kc A c B , 则该反应是二级反应,且肯定是双分子反应。
( )18、对于反应 2NO + Cl 2 −→− 2NOCl ,只有其速率方程为:υ=k {c (NO)}2c (Cl 2),该反应才有可能为元反应。
其他的任何形式,都表明该反应不是元反应。
( )19、 知道了反应物和产物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但不能由配平的化学反应式直接写出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7-1:区别下列概念:(a) 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b) 有效碰撞与无效碰撞;(c) 活化能与反应热;(d) 均相催化剂与多相催化剂;(e) 催化剂、助催化剂与阻化剂;(f)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g) 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h) 单分子过程和双分子过程。
答:(a) 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是描述反应速率理论的两个不同理论:碰撞理论:1918 年Lewis 运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成果提出的一种反应速率理论。
它假设:①原子、分子或离子只有相互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即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②只有少部分碰撞能导致化学反应,大多数反应物微粒碰撞后发生反弹而与化学反应无缘。
过渡状态理论:20 世纪30 年代,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发展基础上,由Eyring等提出的另一种反应速率理论。
它认为反应物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就能变成生成物,而是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首先形成活化络合物,通常它是一种短暂的高能态的“过渡区物种”,既能与原来的反应物建立热力学的平衡,又能进一步解离变为产物。
(b) 在碰撞理论中,能导致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反之则为无效碰撞。
(c) 为使反应得以进行,外界必需提供的最低能量叫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是反应过程(从始态至终态)的热效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d) 决定于是否与反应物同处一相。
(e) 催化剂是一类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组成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助催化剂是能够大大提高催化剂催化效率的一类物质;阻化剂则是严重降低甚至完全破坏催化剂催化活性的一类杂质。
(f) 两者的区别在于催化剂与被吸附物之间作用力的本质不同。
如果被吸附物与催化剂表面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这种吸附叫物理吸附;如果被吸附物与催化剂表面之间的作用力达到化学键的数量级, 则叫化学吸附。
(g) 反应级数是描述速率方程的一个术语,不必考虑方程所描述的反应是否为元反应,它等于速率方程中浓度项指数的和;而只是元反应才能按反应分子数分类,参与元过程的分子的数目叫该元过程的分子数;(h) 单分子过程和双分子过程是元反应设计的术语,单分子过程前者涉及单个分子的解离;双分子过程则涉及两个分子的碰撞。
大学化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绪论单元测试1.以下化学的分支学科中,哪一个是化学学科的理论核心?()A:无机化学 B:分析化学 C:有机化学 D:物理化学答案:物理化学2.有机化学可以被称为“碳的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A:对 B:错答案:对3.空气质量报告中污染物的定性和含量测定都属于分析化学的范畴。
()A:错 B:对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热和功是状态函数。
()A:错 B:对答案:错2.体系和环境的划分是相对的。
()A:错 B:对答案:对3.=0,意味着体系处于平衡态。
()A:错 B:对答案:错4.一个反应的ΔG值越负,其自发进行的倾向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错 B:对答案:错5.在298K时,Mg的熵为零。
()A:对 B:错答案:错6.熵增反应是自发反应。
()A:对 B:错答案:错7.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公理。
()A:对 B:错答案:对8.ΔG < 0,反应自发进行。
()A:对 B:错答案:错9.U和ΔU都是状态函数。
()A:错 B:对答案:错10.任何过程的熵就是该过程的热温商。
()A:对 B:错答案:错11.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低压答案:高温低压12.NH4NO3能溶于水,是一吸热过程,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ΔG>0, ΔH>0, ΔS>0 B:ΔG<0, ΔH<0, ΔS>0 C:ΔG<0, ΔH>0, ΔS>0 D:ΔG<0, ΔH>0, ΔS<0答案:ΔG<0, ΔH>0, ΔS>013.封闭体系是指该体系与环境之间()。
A:没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B: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C:只有物质交换,没有能量交换 D: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答案: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14.有一个盛满热水的烧杯,当研究烧杯中的热水时,则此体系为()。
物理化学动力学2的分章习题一、选择题1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假设不包括()d(a)反应物分子在相撞时相互作用的势能就是分子间相对边线的函数(b)反应物分子与活化络合物分子之间存有着化学平衡(c)活化络合物的水解就是快速步骤(d)反应物分子的相对碰撞动能达到或超过某个值时才发生反应2按照绝对反应速度理论,实际的反应过程非常复杂,牵涉的问题很多,与其有关的以下观点中恰当的就是()c(a)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的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的(b)势能二垒就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值能量之差(c)反应分子组抵达马鞍点之后也可能将回到始态(d)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最低3光化反应与黑暗反应的相同之处在于()a(a)反应都需要活化能(b)温度系数小(c)反应都向δg(恒温恒压,w'=0时)增大的方向展开(d)平衡常数需用通常的热力学函数排序4化学反应的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是()b(a)反应物通过简单碰撞就变成产物。
(b)反应物首先必须构成活化络合物,反应速度依赖于活化络合物水解为产物的水解速度。
(c)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d)引入方位因子的概念,并认为它与熵变化有关5以下哪种观点不恰当()d(a)催化剂不发生改变反应热(b)催化剂不发生改变化学平衡(c)催化剂具备选择性(d)催化剂不参予化学反应6按照光化当量定律()c(a)在整个光化过程中,1个光子只能活化1个原子或分子(b)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1个光子活化1mol原子或分子(c)在光化反应初级过程,1个光子活化1个原子或分子(d)在光化反应初级过程,1个爱因斯坦的能量活化1个原子或分子7温度对光化反应速度的影响()d(a)与热反应大致相同(b)与热反应大不相同,温度升高,光化反应速度上升(c)与热反应大不相同,温度升高,光化反应速度维持不变(d)与热反应大不相同,温度的变化对光化反应速度的影响较小8两个h与m粒子同时磁圈,出现以下反应:h+h+m=h2(g)+m,此反应的活化能ea就是()a.大于零b.小于零c.等于零d.不能确定9化学反应的过渡状态理论认为()a.反应速率决定于活化络合物的生成速率b.反应速率决定于络合物分解为产物的分解速率c.用热力学方法可以记算出速率常数d.活化络合物和产物间可建立平衡10气体反应相撞理论的要点就是()a.全体分子可看作是刚球,一经碰撞便起反应b.在一定方向上发生了碰撞,才能引起反应c.分子迎面碰撞,便能引起反应d.一对反应分子具备足够多能量的相撞,就可以引发反应11在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分数q为()a.q=exp(-ea/rt)b.q=exp(-ec/rt)c.q=exp(-εc/rt)d.q=pexp(-ea/rt)12按相撞理论,气相双分子反应的温度增高能够并使反应速率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a.碰撞频率减小b.活化分子数减少c.碰撞数增加d.活化能降低13如有一反应活化能就是100kjmol-1,当反应温度由313k跌至353k,此反应速率常数约是原来的()a.77.8倍b.4.5倍c.2倍d.22617倍14根据过渡态理论,液相双分子反应之实验活化能与活化焓之间的关系为()b(a)(b)(c)(d)15设单原子气体a和b出现化合反应,即a(g)+b(g)=c(g),设立一维对应状态配分函数ft=108,一维旋转配分函数fr=10,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t时,反应的概率因子为()a(a)10-22(b)10-21(c)10-23(d)10-1316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均衡转化率为25%,当重新加入最合适的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升10倍,其均衡转化率将()c(a)大于25%(b)小于25%(c)不变(d)不确定17设某种基元反应在500k时的实验活化能为83.14kjmol-1,则此反应的阈能ec为()d(a)2.145kjmol-1(b)162.1kjmol-1(c)83.14kjmol-1(d)81.06kjmol-118有一叶唇柱溶液反应,根据原盐效应,当溶液总的离子强度增加时,反应速率常数值k将()c(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确定关系19已知hi是光分解反应机理是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消耗的量子效率为()b(a)1(b)2(c)4(d)10620在简单硬球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c)(a)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c(b)互撞分子的相对动能超过ec(c)于品卿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少于ec(d)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c21某双原子分子水解反应的阈能ec=83.68kjmol-1,则在300k时活化分子所占到的分数就是()d(a)3.719×1014(b)6.17×10-15(c)2.69×1011(d)2.69×10-1522.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小于1的主要因素是:()ba.反应体系不为理想的b.空间的电负性效应c.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d.分子间的作用力23.对于气相基元反应,以下条件:(1)温度减少;(2)活化熵越正数;(3)活化焓越正数;(4)分子有效率相撞直径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