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美》作文指导及讲评资料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42
作文指导细节描写作文讲评课我认为目前的作文讲评课有如下弊病:一、理论抽象,术语烦琐有的教师从资料、网络上下载了有关写作的各种理论,诸如“气势说”“空灵说”,弄得学生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将没有经过理解消化的概念术语生搬硬套讲给学生。
在引用理论术语时,教师不妨应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的理解,并尽可能选择一些精辟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如有位教师在讲“意象”时,用“心中的景物”“可以传达感情的景物”来对这一概念进行诠释,这就比教科书上的定义浅显多了。
二、事例轻松,而令学生敬而远之小结时教师采用的事例近乎轻松,令人惊叹,学生脸上常流露出惊讶、艳羡的神色。
这样的事例无疑可以引起学生文学创作的热情,进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宽广他们的眼界,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更多典型材料,但这样的事例又往往而令学生真的高不可攀,无法效仿。
如有位教师在讲“细节描写”时,大量地引经据典,从钱钟书的《围城》、鲁迅的《朝花夕拾》到契诃夫的《一个文官的死》、夏洛蒂的《简·爱》,课堂容量很大,精彩动人的语句异彩纷呈,学生在虔诚崇拜中听得如醉如痴,频频颔首赞许。
课后我问学生:“你知道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了吗?”他说:“老师确实讲得很动听,但我不明白这些好例子是怎样想得到、写出来的。
”所以,作文小结课一定必须用学生文学创作的实例做为主要的例子,过分轻松的事例可以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伤及学生的自信心。
三、灌输传授,学生缺少参予、思索的机会文学创作须要综合性的能力,而能力的构成仅有科学知识的累积就是没用的,教师一定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中思索,在参予中提升。
有的作文讲评课始终只有教师雄居讲台,控制课堂话语权。
而很多教师备课时却过于依赖教案和网络资料,很少看书、思考、练笔,课堂语言、观点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成分,教师只是知识的记忆者、传递者、代言者,久而久之,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写作知识便日显老套、陈旧。
这样的小结课信息量太少,形式单一,常常就可以就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缺少生趣、情趣,效率很低。
我心中最美的人600字作文七年级示例文章篇一:《我心中最美的人》在我的心中,有一个最美的人。
这个人不是什么大明星,也不是什么超级英雄,而是我平凡又伟大的妈妈。
妈妈长得不算特别漂亮,没有模特儿一样的高挑身材,也没有女明星那样精致的脸蛋。
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中等个子,圆圆的脸,笑起来眼睛弯弯的。
可在我眼里,她就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突然生病了。
那感觉可难受了,脑袋晕乎乎的,肚子也疼得厉害。
老师发现我不对劲,就给妈妈打了电话。
没过多久,妈妈就急匆匆地赶到了学校。
她跑得气喘吁吁的,一见到我,就焦急地问:“宝贝,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呀?”我有气无力地告诉她我的情况。
妈妈二话不说,就背着我往医院跑。
我趴在妈妈的背上,能听到她“呼哧呼哧”的喘气声。
我心想,妈妈得多累呀,可她却一直紧紧地背着我,一步也没有停歇。
到了医院,妈妈又是挂号,又是找医生,忙得不可开交。
医生给我检查的时候,妈妈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紧张的神情就好像生病的是她自己一样。
等医生说我只是得了急性肠胃炎,吃点药休息一下就好的时候,妈妈才松了一口气。
她抚摸着我的头说:“宝贝,别怕,有妈妈在呢。
”这时候的妈妈,在我眼里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
妈妈平时可辛苦了。
每天早上,当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妈妈就已经起床给我做早饭了。
她总是变着花样地做各种好吃的,今天是香喷喷的煎蛋和热牛奶,明天就是可口的小馄饨。
我问妈妈:“妈妈,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早起来给我做饭呀?我们可以在外面买着吃呀。
”妈妈笑着说:“外面的东西哪有妈妈做的健康呀,你正在长身体呢,要吃好一点。
”妈妈的爱就像这早餐一样,暖暖的,充满了整个早晨。
放学回到家,妈妈总是先关心我的学习。
她不会因为我考得不好就打骂我,而是会耐心地和我一起分析错题。
有一次,我数学考试考砸了,我拿着试卷,心里害怕极了,不知道妈妈会怎么批评我。
可是妈妈看到我的试卷后,并没有生气,而是拉着我的手说:“宝贝,我们来看看这些题为什么会做错呢?是知识点没掌握好,还是粗心了呀?”我低着头说:“我太粗心了。
我眼中的美议论文作文怎么写我眼中的美议论文作文怎么写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我眼中的美议论文怎么写的呢,一起来看看。
篇一:我眼中的美议论文作文怎么写罗丹曾说,世界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我眼中,美只是每个人内心对外在事物的一种愉悦的感受。
在这世间,美无非分作自然之美与社会生活之美。
在自然这一方面,《庄子》曾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从山水,到草木,再到虫鱼,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的形态,当你仔细观察时,自然会得到一种美的感受,而且很多时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都不乏对自然美的描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游山玩水所得来的美感转化为艺术,形成了山水诗画;而西方在18世纪之前否认自然美,到18世纪末,以德国的歌德,赫尔德,希德等人为首的狂飙突进运动,才开始歌颂大自然。
当然这些都是所谓艺术家眼中的自然美,那么我们这些常人眼中的自然,是否就不是美的呢?在我看来,其实每个人眼中,心中对自然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在假期中,与三五好友,游游山,玩玩水,带一卡片机,从自己最独特的视角,记录自己心中最美得景色,虽然从审美学的角度或许并不专业,但在你自己眼里,这些景色带给你的肯定是最美的感受。
自然之美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的转变,最多会随观赏者的心情而发生改变,而社会生活之美,却更为复杂。
初中时,一位语文老师曾说过一句当时我似懂而非的话:“丑极是美,美极是丑”。
虽然当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当时已经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现在回想起这句话,倒是有些明白了。
在生活中,人分为外形美和内在美,二者都十分重要,但人作为一种感性动物,对外形美自然可触可感,但对内在美也十分重视。
举几个演员的例子,初见黄渤,葛优,郭德纲之类,第一感觉自然是这个人怎么这么丑啊!但见过他们演绎的或诙谐或真诚或感性的人物但都富有人性光辉的角色时后,都会不自觉地忽略他们那不太对得起观众的外貌而对他们喜爱起来,有时候甚至是感觉他们的外貌也由丑转变为可爱了,这大概就是丑极是美吧!而那些反派角色,即使长相很好,我们还是觉得他们丑陋无比。
专题作文讲评:“真我”的表达陈榕教学目标:1.针对本次作文中描写不足、情节安排刻意和选材立意思路狭窄等问题,进行根源的探寻,启发学生思考写作的本质。
2.通过对名篇片段及学生作文、随笔片段的赏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描写表达自我,并认识到课堂、考试作文与随笔同源相通。
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从描写中读出“我”,如何在描写中表达“真我”。
2以“这就是美”的眼光重新发现随笔中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教师朗读钟咏楠同学的随笔《逝去的童真》。
(PPT:文中描写片段)(二)学生简单谈听(读)后感受。
(三)教师总结:文中有非常具体的“镜头”,我们看到的是满是童心童趣的景象,有眼前的,有记忆中的,也感受到了钟咏楠对这一切的留恋怀念,以及她成长中内心的困惑和伤感。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昂扬向上”,但却真实动人。
(四)引出本课话题——作文中应该呈现“真我”之美。
(PPT显示本课课题)二、指出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问:有“我”还是没“我”?(PPT显示问题)简单复述某学生作文内容。
——客观介绍,没“我”。
(二)二问:真“我”还是假“我”?(PPT显示问题)简单复述某学生作文内容。
——为了“真实”而刻意编造情节,反而失真,呈现假“我”。
三、描写中见“真我”——名篇及学生作文片段赏读(PPT显示赏读的片段+教师朗读)逐一以问题引导:你能读得出其中的“我”吗?——“我”的形象,“我”的情感。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引导。
(一)名篇片段赏读1.《我的国文启蒙》片段“我”的诵读景象——桐油灯光摇曳下,尽情诵读,感受着古文之美,沉醉于古典情韵的“我”2.《背影》片段问题变化:呈现的是父亲的背影,除了看到父亲的背影,感受到了深沉父爱之外,能否看到“我”?把“流泪”句去掉,还能读到“我”吗?父亲的背影,肖像动作细节——一个默默凝望父亲背影,多年后仍将这个背影的每一个细节深深铭刻在心的儿子,满怀伤感、感动、理解的“我”。
3.《囚绿记》片段问题变化:写景的文字中,你能读出“我”吗?常春藤枝条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生长的变化——爱恋着这片绿,渴望它快快生长,把它当作寂寞孤独中唯一寄托的“我”。
《我和xx》作文指导(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选取有意义的素材。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提高作文质量。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合适的素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选取有意义的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2.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性写作,为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3. 讲练结合:在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素材和案例,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作文本,以便记录和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选取素材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表达情感和体验的写作方法。
3. 示范:教师进行示范性写作,为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自选素材,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5. 讲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作文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估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文质量:评估学生在练习中所写的作文,关注其素材选取、情感表达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作文写作的认识和体会,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作文展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互评,提高写作能力。
八年级作文《最美的风景》写作指导作文范例及点评一、题目解析《最美的风景》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是要求描述或展现一幅被认为是最美的画面或场景。
然而,深入解读,这个题目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它不仅限于对外在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可以是对人文情感、社会现象、内心世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展现。
二、审题要点1.理解“风景”的广义含义:题目中的“风景”不仅指自然界的山水风光、四季变换等自然景观,还涵盖了人文景观、社会生活场景以及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
学生需要明确“风景”的广义含义,避免仅局限于自然景色的描写。
2.探索“最美”的标准:每个学生对于“最美”的理解可能各不相同。
有的可能认为壮丽的山川是最美的,有的则可能觉得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最美。
因此,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并明确自己心中“最美”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可以基于个人情感、审美观念或是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3.挖掘独特的素材:要想使作文脱颖而出,学生需要挖掘独特的素材。
这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难忘旅程,也可以是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中某个感人至深的瞬间,还可以是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通过独特的素材,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
4.注重情感表达: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作文中都应该融入作者的真实情感。
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所写“风景”的热爱和珍视。
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抒发,用真挚的语言打动读者。
5.结合个人感悟:仅仅描写风景本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个人的感悟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对风景的描绘,引出自己对生活、自然、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这样不仅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还能够展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化素养。
6.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修辞手法: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能够使作文更加形象、生动和感人。
学生可以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所写“风景”的美妙和独特。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写作指导一、本次作文训练题请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记叙文。
二、写作导示1.审准题型为了便于同学更好地把握写作指向,我们这次还是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来对大家写作训练,所以你必须严格按作文要求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为标题,而不能自作多情,自拟题目。
2.审清结构“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主谓宾俱全的带有判断意味的短语,能够分解为三个写作要素:你是风景,我心中,最美的。
3.明确重点就题目指向来说,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作文写作主体应该写“你是风景”,而这个“风景”是“我心中”的,不是“他心中”的;另外,写作的用笔重点与难点应该是如何表现“最美的”这个点。
4.选好文体作文题要求我们写一篇记叙文,看似文体要求很明确,但其实仔细一思考,就发现要实行构思写作,必须解决以下问题:此题目是要求我们写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还是写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还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答案肯定隐藏在题目中,核心就是“你”怎么定位,“风景”怎么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风景”是这样解释的: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按照“风景”的本意来思考,“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中的“你”将风景拟人化了,我们能够写一篇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来表达自己对“心中最美的风景”的热爱之情。
不过,就读解常识来说,我们更容易认为此题中的“风景”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是自己心中“最美的”一个人,此文能够写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5.选材构思(1)选材上①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可写四中校园,可写襄阳古城,能够古隆中,可写武当山……②写人的记叙文:可写父母,可写老师,可写同学,可写宿管阿姨,可写环卫工人……(2)构思上就这次写作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在行文中体现“风景”。
认真审题的同学应该明白,如果你是选择写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那么“你是风景”对我们的构思行文是有暗示和限定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