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化预还原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1#直转甲烷化触媒(J106-2Q)升温还原方案触媒还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触媒活性和使用寿命,由于触媒还原反应较复杂,一旦操作失控,将可能导致超温,因此操作人员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按升温还原方案进行。
甲烷化触媒使用前以NiO形式存在,使用时必须将NiO还原为金属Ni,触媒才对甲烷化反应起催化作用,此次采用脱碳气(CO+CO2<0.7%)对甲烷化触媒进行升温还原。
脱碳气中因1%的CO在触媒上反应将使床层温度上升72℃,而1%的CO2将使床层温升60℃,因此用于升温还原的脱碳气成份必须合格CO+CO2<0.7%,脱碳气导入甲烷化炉前必须分析CO+CO2含量。
1.甲烷化触媒的升温用脱碳气控制升温速度50℃/h,使温度升高到250℃∽300℃,并且用放空阀用来调节甲烷化炉的压力。
甲烷化触媒升温时,在炉温达到204℃前,应远离甲烷化炉的出气口,以防止羰基镍的危害。
2.甲烷化触媒的还原甲烷化触媒温升到300℃左右时,将发生下列反应而逐渐显示出催化活性;NiO + H2 = Ni + H2O + 0.8 大卡/克分子(300℃)NO + CO = Ni + CO2 + 9 大卡/克分子上述反应不引起强烈的放热,因此还原过程本身不会出现触媒层较大的升温。
可是一经还原,即会发生甲烷化反应(CO+3H2=CH4+H2O △H。
298 = -206.2 kJ/mol CO2+4H2=CH4+2H2O△H。
298 = -165.02kJ/mol),从而使温升加剧。
这时应随时检查触媒层的温升情况。
到了还原的最后阶段,将温度提高到400℃,因为这样可提高已还原镍的比率。
已还原的触媒不得漏入空气,否则有迅速燃烧而失活的危险。
甲烷化触媒升温还原进度表3.升温还原操作注意事项(1)当温度至204℃以前时,要防止羰基镍的危害。
(2)温度由430℃回复到300℃时,在CO+CO2<20PPM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3)当甲烷化炉出现超温现象,应及时切断气源,用蒸汽降温。
甲烷化操作规程甲烷化岗位作业指导书拟稿:审核:批准:公布日期:目录一、岗位任务 (2)二、工艺指标(2)三、工艺原理及流程 (2)四、主要设备 (3)五、正常开车步骤(4)六、正常停车步骤 (5)七、紧急停车步骤 (5)八、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5)九、安全注意事项(6)一、本岗位任务甲烷化岗位的主要任务:在适当的压力、温度、催化剂的作用下把甲醇后的CO和CO2与H2合成为CH4和H2O,并把H2O分离下来,把CO+CO2含量控制在25ppm以下,送往合成岗位。
二、工艺指标(一)新鲜气温度30-40℃(二)催化剂热点温度250℃± 5 ℃(三)甲烷化塔一入温度≤130℃(四)塔壁温度≤150℃(五)甲烷化塔二入温度250℃-270℃。
(六)甲烷化塔二出温度≤190℃(七)出系统CO+CO2含量≤25PPM三、工艺原理及流程(一)工艺原理:本工段主要作用是脱除工艺气的CO和CO2。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少量CO、CO2加氢生成CH4和H2O,把工艺气的CO和CO2的含量脱除到25PPM 以下.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本工段充分利用其反应热以加热合成塔入口气体.甲烷化催化剂是以镍为活性组分,以稳定活性氧化铝为载体。
反应原理:CO+3H2= CH4+H2O +206.24kJ/molCO2+4H2= CH4+2H2O +165.4kJ/mol(二)流程:1、工艺介质主流程:从压缩机六段来的氢氮气进油分离器,油水分离后气体进入预热器与合成塔出口气体进行热量交换,加热后经合成塔环隙进塔底换热器与出口气体进一步换热,然后出合成塔进加热器,经蒸汽加热后再经合成塔心管到内件顶部进触媒层进行反应。
出口气体经塔底换热器换热后进预热器管内继续换热,然后进水冷排冷却,再进水分离器分离水后送合成。
注:(1)入工段阀门处增设旁路,主要目的是开停车时使用老系统的精练气。
(2)系统入口阀门前接循环机来气管线;增设放空管线。
(3)去合成阀门前增设去甲醇管线,为甲醇开车使用。
鸿基焦化合成车间甲烷化催化剂升温还原方案编写:审核:审定调度部:生产部:设备部:审批技术总监:设备总监生产总监:批准:批准时间:年月日实施时间:年月日一编写依据:合成车间脱碳、甲烷化岗位最终设计方案。
二编制目的及预期目标:甲烷化催化剂厂家是以氧化态形式提供的,氧化态的甲烷化催化剂不具有还原性,只有用H2或CO,对氧化态的甲烷化催化剂进行还原,才具有活性。
为了还原完全、并获得较大的活性镍面积,就必须很好的控制还原过程的温度。
因此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还原,以达到最好的还原效果。
三主要内容:(一)升温还原前的准备工作1、确认转化工段开工氮气系统已正常运行。
2、确认R-0801催化剂装填工作已全部结束,处于充氮保护状态。
3、温度计、压力计、联锁等各种仪表均校验合格待用。
4、脱碳系统运行正常。
(二)利用开工氮气循环回路进行升温1、抽去开工氮气管线上两盲板,法兰复位。
2、确认甲烷化系统入口切断阀XV-0702及其旁路阀关闭。
3、确认最终分离器液位调节阀LV-0801及其旁路阀、导淋关闭。
4、确认甲烷化系统出口切断阀HV-0801及其旁路阀关闭。
5、确认PV-0801及其及其旁路阀、导淋关闭。
6、联系调度、转化工段,送开工氮气,氮气循环流量18000m3/h,压力0.7Pa;调整开工氮气温度使甲烷化炉入口温度TI-0805升温速率小于50℃/h;按甲烷化催化剂升温曲线升温至(小于250)℃。
(三)甲烷化催化剂还原1、打开最终冷却器E0801循环冷却水进出口阀,投用最终冷却器。
2、缓慢全开PV-0801,升温还原气改在此处放空;关闭开工氮气出口阀,盲板、法兰复位。
3、现场打开甲烷化入口切断阀XV-0702前导淋,无积水后关闭导淋;稍开XV-0702旁路阀,配入适量的脱碳净化气(CO<2%和CO2<0.3%)。
4、用TIC-0805调节甲烷化炉入口净化气的温度,按甲烷化催化剂升温还原曲线进行还原操作。
5、甲烷化系统升温至300℃时,系统中开始有CO2放出最高可达4%左右,此时加大氮气循环量,待化验分析CO2≤1%时,减少氮气循环量至正常升温时的量。
甲烷化工艺流程
《甲烷化工艺流程》
甲烷化工艺是一种将甲烷转化为更有用化学物质的过程。
甲烷是一种富含碳和氢的简单有机化合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化工艺可以将甲烷转化为甲烷醇、甲醛、丙烷等更有用的化学品。
甲烷化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蒸汽重整:甲烷和水蒸汽经过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这一步骤是甲烷化工艺的起始阶段,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作为后续反应的原料。
2. 甲烷蒸氨:甲烷和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胺。
甲胺可以用于生产甲胺醛等化学品。
3. 碳氢化合物的加氢:甲烷和氢气通过催化剂反应,生成其他碳氢化合物,如丙烷、丁烷等。
4. 甲基化反应:甲烷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
这是甲烷化工艺中的重要步骤,因为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以上是甲烷化工艺的基本流程,通过不同的反应组合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化学品。
甲烷化工艺在化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不仅可以提高甲烷的利用率,还可以生产出更多有用的化学品,为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光热催化甲烷干重整是一种将温室气体转化为合成气的技术,该技术具有降低能耗和减少积碳的潜力。
光热催化甲烷干重整的核心在于利用光能来促进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的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这一过程被称为甲烷干重整反应。
这种反应不仅可以将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还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减少传统热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积碳和活性物种烧结问题。
目前,光热催化甲烷干重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光辅助的热催化:这种方法结合了传统的热催化和光催化,但仍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550 ℃)。
光的加入有助于降低整体的反应温度,从而提高反应效率和减少能耗。
2. 传统光催化:这种方法依赖于光催化剂,如二氧化钛(TiO2),但这些催化剂通常只能被紫外光激发,而紫外光在太阳光中所占比例较小。
因此,研究者正在寻找能够利用更广泛光谱的光催化剂。
3. 等离激元光催化:这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利用金属纳米颗粒的等离激元效应来增强光催化剂对光的吸收。
这种方法可以响应更多波段的太阳光,但仍然需要在较高的能量输入下进行。
综上所述,光热催化甲烷干重整是一个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它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生产重要的化学原料。
然而,为了实现工业化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比如提高光催化剂的效率、降低能量消耗以及开发更稳定的催化系统。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摘要】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催化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研究、机理研究、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关联研究、表面反应过程的探究以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述和分析,揭示了甲烷化催化剂的设计原则和优化策略,并探讨了甲烷化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行为。
总结了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推动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甲烷化催化剂,反应机理,研究进展,催化剂结构,性能,表面反应,动力学模型,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甲烷化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将甲烷转化为更有用的化学品,如乙烯和丙烯。
在甲烷化反应中,催化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对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关于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研究,许多研究表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甲烷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镍基催化剂在甲烷化反应中表现出色的催化性能。
还有一些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如基于氧化物的催化剂,也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于甲烷化反应的机理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各种表征技术和计算模拟手段,逐渐揭示了甲烷化反应的分子水平机理。
这些研究为理解甲烷化反应的关键步骤和反应路径提供了重要线索。
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关联研究、表面反应过程的探究以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也为深入了解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对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不仅有助于提高甲烷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还可以为设计更高性能的催化剂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甲烷化反应的机理,发展更加高效可控的催化剂,并探索更多新型的反应路径,促进甲烷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化。
2. 正文2.1 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研究甲烷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将甲烷转化为更高级别的烃类化合物。
1、甲烷合成反应器的反应机理?在甲烷化反应器中主要进行的是甲烷的合成反应,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甲烷。
甲烷合成反应是个强放热反应,伴随甲烷合成反应同时还发生了一氧化碳的氧化还原。
总反应方程式如下:CO + 3 H2 = CH4 + H2O CO2 + 4 H2= CH4 + 2 H2O、 CO + H2O=CO2 + H22、脱硫的反应机理?脱硫反应机理:利用催化剂中的氧化锌与原料气中的硫化氢及硫化物反应生成硫化锌,从而将原料气中所含的硫除去。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ZnO + H2S = ZnS + H2o3、甲烷化反应设定水碳比的含义?水碳比是指水蒸气与原料气中含碳组分的比值。
水碳比的设定是为了保护催化剂的活性,通过对水碳比的控制,防止因高温反应造成催化剂吸碳或粘结而使催化剂失去活性。
4、甲烷化装置出界区的天然气主要成分及含量是多少?甲烷化装置出界区的天然气主要成分CH4浓度为(97.84%)、CO2浓度为(0.18%)、H2浓度为(1.44%)、CO浓度为(14ppm)、N2, + Ar浓度为0.52%。
1、什么是违章操作行为违章操作是指企业职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
2、火灾爆炸的处理程序?(1)立即报警,通知消防部门及有关领导。
(2)立即开动消防装置和利用消火栓,灭火器等灭火设备灭火。
(3)立即切断电源和在火灾或爆炸区域内部可燃气体供给。
(4)立即移开或切断火灾区域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
3、三违、四不放过指的是什么?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4、解释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5、在工作中,通过学习每个员工应该做到四懂三会,何为四懂三会?四懂:懂原理、懂性能、懂构造、懂工艺流程;三会: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6、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很多新型催化剂被开发用于甲烷化反应。
其中最常用的是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铂、钯、镍等。
这些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催化甲烷化反应。
一些非金属催化剂,如氧化锆、氧化镁等,也被用于甲烷化反应。
这些非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活性位点,能够提高甲烷化反应的效率。
甲烷化反应的机理主要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甲烷的活化,甲烷分子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的活化产物。
第二步是活化产物的重排,通过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重排反应,将活化产物转化为目标产物。
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对甲烷活化的速率和选择性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活性位点有金属表面的空位和边界位。
金属表面的空位能够吸附和活化甲烷分子,而边界位则能够促进活化产物的重排反应。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多种方法探索了甲烷化反应的机理。
实验研究是了解催化剂活性位点和反应机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表征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确定活性位点的类型和数量,并研究甲烷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与催化剂性质之间的关系。
理论计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甲烷化反应的研究。
通过构建反应模型和计算能垒,可以预测活化产物的结构和能量,并揭示甲烷化反应的反应路径和速率控制步骤。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发展新型催化剂和深入探究反应机理,有助于提高甲烷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同时降低催化剂的成本和环境污染。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优化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开发多功能催化剂和绿色催化剂,以及深入理解催化剂与活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甲烷化工艺流程甲烷化是一种将甲烷转化为有机化合物的技术。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而甲烷化工艺则能够将甲烷转化为更有价值的化学品,如甲醇、乙烯和丙烯等。
下面,我将介绍一种甲烷化工艺的流程。
首先,甲烷化反应需要使用一个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铂、铑和钯等贵金属催化剂。
反应的条件一般为高温和高压环境下。
在反应开始之前,甲烷和空气会被混合在一起,形成甲烷和氧气的混合物。
然后混合物进入一个反应器中,反应器内设置了合适数量的催化剂。
当混合物进入反应器后,甲烷和氧气开始发生反应。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甲烷的碳氢键被断裂,形成甲基自由基(CH3·),而氧气则会被还原成氧自由基(O·)。
甲基自由基和氧自由基之间会发生链式反应,形成甲醇分子。
甲基自由基和氧自由基首先发生反应,形成甲醛(CH2O)分子。
然后,甲醛再与另一个甲基自由基发生反应,形成甲醇。
这个过程是一个自由基聚合的过程,会连续产生甲醛和甲醇。
甲醇是甲烷化反应的主要产物,可以在后续工艺中被进一步转化为其他有机化合物。
甲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用于合成其他化学品,如乙醇和丙酮等。
此外,甲醇还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甲烷化反应的副产物包括二甲醚和甲醛等。
这些副产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的条件和催化剂的类型。
副产物经过适当的处理后,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价值。
甲烷化工艺的流程复杂且多样化,上述为其中一种常见的流程。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反应效率、催化剂的稳定性、副产物的处理等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甲烷化工艺也将不断完善,为实现甲烷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甲烷化催化剂装填、升温还原方案
1准备工作
1.1 催化剂运至装填现场,并用篷布覆盖在催化剂桶上面,注意防潮、防爆晒。
1.2 对甲烷化塔系统的设备、管道、阀门、电气、仪表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其型号、规
格、位置等符合工艺要求。
1.3 催化剂装填前,必须将整个系统进行彻底吹净工作,把设备、管道内杂物、积水等吹
除干净。
1.4 准备好装填催化剂所用工具用品,如卷尺、安全照明灯、吊斗、磅秤、木板、填实催
化剂的专用工具、¢150、长~4.0 m的帆布袋、劳保用品、记录本等。
准备一个孔径在2.5~3.5mm的平板筛。
1.5 核对好催化剂型号、数量以备用。
2 催化剂装填
2.1当甲烷化反应器清理完毕后,封闭装填中可能落入的管道及热电偶套等处。
下层按规
定铺设耐温瓷球。
2.2 甲烷化催化剂装填前需要过筛。
将孔径2.5~
3.5mm平板筛斜支于一个平台,倾斜角
50~600,催化剂在平台上往筛子上部均匀倒下,催化剂沿筛面溜下,除去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少量灰。
筛后催化剂及时装填入炉。
2.3催化剂装填采用料斗装料下接帆布软管(或者塑料软管)的方式,催化剂沿帆布袋缓慢
装入反应器,并采取分散撒布,以提高装填的均匀性。
2.4 装填催化剂时应尽量减小催化剂颗粒的自由落差高度,一般控制自由落差高度小于
500mm,以防摔碎催化剂。
2.5 当装至设计规定位置相平时,应扒平催化剂表面.
2.6 甲烷化反应器应及时封好各管口,保护好催化剂防止吸潮及吸附有害物质。
3 注意事项
3.1 装填催化剂时应尽量选择天气晴朗的时间,避开阴雨天,确保催化剂不受潮。
3.2装填人员进入塔内,不得直接站在催化剂上,而应站在放置于催化剂层表面的木板上。
3.3催化剂装填完后应及时上盖密封进行升温还原。
4 催化剂的升温还原
4.1准备工作
4.1.1专人负责,统一指挥:催化剂的升温还原过程中。
设立专门的开车领导小组,专人负
责整个催化剂的升温还原过程的协调和指挥。
4.1.2 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催化剂性能及催化剂装填、还原等技术要领。
4.1.3 机械设备等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4.1.4 检查热电偶插入深度,校核热电偶,套管内壁最好用无水酒精清洗。
4.1.5 电器设备全部检查一次,确保电器运转良好。
4.1.6工艺路线、管线检查,确保处于甲烷化反应器独立状况,升温还原过程中所需的水、
电、汽、仪表、空气、氮气、工艺气处于正常供应状态。
4.1.7测水汽浓度、称量水量、分析循环氢、分析CO、CO2的仪器处于完好状态。
4.1.8系统试压:按照塔器设计单位要求对反应器进行气密性试验至合格。
4.2 升温
4.2.1 试压结束后,系统卸压,如果用空气试压,卸压后用N2置换合格,再用工艺气充压
至0.3Mpa以下。
启动电加热器进行升温。
4.2.2 升温还原介质可采用H2、N2-H2、合格的原料气(CO+CO2<1%)。
开启循环机,采
用蒸汽加热器(或电加热器)加热工艺气,操作中保持循环量在3000―6000m3/h。
4.2.3 严格执行升温曲线, 根据升温速度的需要依次加热器提高加热器出口温度。
4.2.4 升温阶段可根据加热器适当提高升温速度,升温速率一般控制在~80℃∕h为宜,同
时控制加热器出口温度与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之差不要超过40℃。
4.2.5 温度升到200℃后,恒温1小时以拉平床层温差,为还原做准备。
4.3还原
4.3.1催化剂还原机理
催化剂经还原后再钝化,催化剂比表面覆盖了一层氧化镍保护层,使用必须将该保护层的氧化镍还原成金属镍,还原反应如下
NiO + H2﹦Ni + H2O △H o298 = 2.55 kJ/mol
NiO + CO ﹦Ni + CO2△H o298 = -30.25 kJ/mol
还原反应都不是强放热反应,此过程本身不会引起催化剂床层明显的温升,然而当用含有CO等氧化物工艺气还原时,一旦有活性镍存在时,甲烷化反应即开始,催化剂床层将有温升。
4.3.2 还原介质一般可采用H2、H2-N2、合格的原料气(CO+CO2<1%);在催化剂制造厂
家建议用H2-N2或者H2
气质要求:总S<0.1ppm,CI-<0.01ppm,O2<0.1% NH3<100PPm,CO+CO2<0.7%
4.3.3 催化剂还原操作指标
4.3.4 催化剂床层温度200~320℃为还原阶段,若用H2-N2或H2做还原介质时,只需要提
供还原反应温度即可。
4.3.5 升温还原过程中尽可能选择高空速,以利于还原过程中生成水的及时排除,使催化剂
获得较大的镍比表面积。
4.3.6 还原期间可适当提高系统压力,以加快还原速度。
4.3.7 还原条件;催化剂在320℃还原2小时,已具有合格的活性.
4.3.8 还原结束标志:
a、多次分析甲烷化出口微量满足工艺要求。
b、甲烷化炉出口水汽浓度分析≤0.1g/Nm3,冷凝器出口无冷凝水排出。
c、甲烷化炉入口、出口的氢含量大于60%以上,且2小时氢浓度基本不变。
4.4 升温还原注意事项
4.4.1 严密注意压力、温度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管理部门联系,并做好记录。
4.4.2 在升温还原过程中,如遇突然断电情况,严禁大量放空等操作,应将塔后放空缓慢
打开,释放水汽。
4.4.3 同平面温差大时要恒温;提温不提氢,提氢不提温。
4.4.4 甲烷化系统开车期间,其他系统没有置换,要特别注意与其它系统隔离,以防原料
气漏入其他系统酿成事故。
4.4.5 认真填写升温还原操作记录。
5 甲烷化催化剂的使用及维护
甲烷化催化剂活性较好,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出口CO+CO2含量符合指标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脱碳工序操作稳定,甲烷化入口气中H2S等毒物脱除干净.
5.1. 操作空速
操作空速反映出催化剂处理气体的能力,催化剂在使用空速一般为3000h-l。
5.2. 催化剂中毒
硫、砷、卤素是镍催化剂的毒物。
在合成氨系统中最常见的毒物是硫,砷只是在采用G- V法脱碳流程中才能遇到,这里着重介绍硫的毒害。
5.2.1. 硫等毒物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2.2. 催化剂中浸入毒物的影响将催化剂分别浸入硫酸镁、亚砷酸钾,氯化镁溶液中,考察硫、砷、氯的毒害作用。
5.2.3. 对入口气中H2S浓度的要求
5.2.4. 预防硫中毒的一些措施
5.2.5. 催化剂生产单位尽可能选用含硫杂质少的原料进行生产,降低催化剂中本体硫含量控制在0.01%以下。
6.贮存和运输
6.1 甲烷化催化剂密闭包装,内衬塑料袋,防止受潮或受毒物沾污,影响催化剂性能。
6.2 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防止包装桶撞击和摔滚,以免催化剂粉碎。
6.3 良好的包装存放可使催化剂贮存几年而不影响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