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名人故居清单
- 格式:xls
- 大小:28.01 KB
- 文档页数:6
常熟名胜古迹的介绍常熟名胜古迹介绍江苏省常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这座城市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1. 古城墙常熟古城墙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全长约10公里,墙高约8米,宽约4米。
城墙上有四座城门,分别为南门、北门、东门、西门。
南门是常熟城墙的主要门户,也是常熟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古运河古运河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熟古运河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运河之一,全长约36公里,历史悠久,沿途风景秀丽。
游客可以在古运河上乘船游览,感受古运河的历史魅力。
3. 燕园燕园是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府邸,也是常熟市的一处著名景点。
燕园占地面积约27亩,建筑分为前、中、后三进,共有房屋38间。
燕园建筑风格独特,色彩斑斓,是江南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4. 金家墩金家墩是一座汉族传统建筑群落,位于常熟市区东部,距离市中心约5公里。
金家墩的建筑风格典雅,结构严谨,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 世界名人故里常熟市是众多名人的故乡,包括古代文学家陆游、明代大画家吴彦祖、清代名臣张之洞等。
这些名人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名人的卓越才华,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6. 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是常熟市的一大特色美食,以体形大、身壳饱满、肉质鲜美、香味独特而著称。
每年的9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是大闸蟹的最佳食用季节,游客可以在当地的餐馆品尝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
常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江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常熟文史】名人故居•中科院院士李强故居亦爱庐中科院院士李强故居亦爱庐李强(1905~1996),原名曾培洪,字幼范,李强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
学生时代即投身于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925年“五卅”运动中,当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加入共青团,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2月受中共江浙区委派遣回家乡发展组织,组建了中共常熟特别支部,任书记。
他是中共兵工事业的开创者。
1929年,自制出中共第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为开创中共领导的无线电通讯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31年4月,被派往苏联,先后在共产国际交通部和苏联邮电人民委员会工作,其间所著《发信菱形天线》一书,在该种天线理论方面作出了贡献。
1938年初回到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副局长、联防军军工局长、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央军委。
三局副局长、中央军委电讯总局副局长、广播管理处副处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邮电部无线电总局和电信总局局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首任广播事业局局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部长。
他是中共九届至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他还是首批中科院院士。
李强故居亦爱庐位于城区通江路,是曾家楼名,与燕园相邻,有东西两宅。
西宅,三开间二进,大厅三间,取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意,题额为“三省堂”。
其后,有双桂轩。
太平军占领常熟时,太平军将领李远继部曾驻于此。
东宅,布局大小原与西宅相同,后并购其东邻,成四开间三进。
宅北后进,沿通江桥下塘之小楼即亦爱庐,有“亦爱庐”匾额。
北窗之西,有一复式壁橱,内部分二层,内层秘藏革命书籍,外层放一般书籍。
中共常熟特别支部成立后,此楼为支部活动之处。
亦爱庐现基本保持原貌。
1982年11月公布为县(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END原刊2004年常熟文史第三十三辑《名城常熟》常熟市融媒体中心出品融媒编辑 | 金晔责任编辑 | 陈竞之。
汲古阁有伦堂毛宅汲古阁有伦堂毛宅
倪浩文文/摄
位于常熟虞阳里2号,登记为常熟市控保建筑时称毛柏生故居。
毛柏生(1916—1986),曾任全国工商联执委、江苏省政协常委、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常熟市政协主席、常熟市副市长等职务。
该宅现存二进,坐北朝南。
大门垛头有堆塑,楼厅二层带铁艺栏杆及木柱雕刻,另有进口玻璃镶嵌的木门等,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
尚存六角青石古井一眼,“桐记”刻石一方。
笔者采访得知,该宅建于1926年,宅主淼泉人毛柏生1940年初尝建常熟境内的第一家公私合营厂——同禾布厂,此外其还兴办了协兴和石灰厂、祥丰裕木行等,其为毛晋后人,系出汲古阁淼泉有伦堂一支。
其母亲为常熟徐市状元归允肃之后。
今宅中尚存“汲古阁毛界”界碑。
毛晋(1599—1659),原名凤苞,字子久。
后改字子晋,号潜在,别号汲古主人。
常熟人。
明末著名藏书家、出版家、刻书家、文学家、经学家。
早年师从钱谦益。
家藏图书八万四千余册,多为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藏之。
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书,流布甚广,居历代私家刻书者之首。
尤嗜好抄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为“毛钞”。
编著甚多,有《毛诗陆疏广要》《苏米志林》《海虞古今文苑》《毛诗名物考》《明诗纪事》等。
该宅史的被访,补充了毛晋及其家族在虞的遗存记录,尤其是此次发现的带有“汲古阁”款的界碑,更是极具文物和历史价值。
祁寯藻故里位于中国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这里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教育家祁寯藻的出生地。
参观这里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以下是可能的感受:
1.文化敬仰:祁寯藻作为一位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家,他的故居和纪念馆等景点会让访客对其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精神产生敬仰之情。
2.历史沉淀: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和建筑群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仿佛穿越回了清末民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3.学术氛围:祁寯藻故里或许还保留有一些学术交流的传统,如讲座、研讨等形式,这可以让对学术感兴趣的游客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4.静谧体验:与繁华都市相比,古里镇更多了一份宁静和悠闲,游客可以在这里放慢脚步,享受一段安静的时光。
5.艺术欣赏:祁寯藻故里周边可能会有一些艺术展览或手工艺品展示,游客可以在观赏中感受当地传统艺术的魅力。
6.生活风情:通过参观祁寯藻故里,游客还可以体验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风情,了解江南水乡的日常生活状态。
7.教育启示:祁寯藻致力于推行新式教育,他的理念和实践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依然有着启示意义,参观者可能会受到启发,对现代教育有新的认识。
8.旅游互动:部分景点可能提供互动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等,让游客在参与中更深入地了解祁寯藻及其时代的文化。
请注意,以上感受是假设性的,实际体验可能因个人兴趣、景点的具体安排以及季节等因素而异。
今年我是在常熟过的年,闲暇时跟随父母参观了翁同和故居。
翁同和是清代同治、光绪两个皇帝的帝师,也是维新变法的力主倡导者。
翁同和故居位于常熟城区翁家巷门2号,当年翁同和三岁的时候,父亲翁存心买下此宅,扩充修缮,成为一所典型的江南特色的官邸。
翁同和在这里,度过了他童年时代,后来他随父亲上京,考上状元,在朝为官,成为两代帝师,晚年因为维新变法失败,遭慈禧太后的贬官革职,被遣回乡,永不叙用。
回常熟后,住虞山鹁鸽峰下“瓶隐庐”。
翁宅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步入门厅,中轴为轿厅、彩衣堂、后堂厅和双桂轩。
东部有照墙、玉兰轩、知止斋和小院。
西侧依次有思永堂、晋阳书屋、柏古轩和明厅。
彩衣堂是故居中的主体建筑,位于第三进。
清道光十五年,其父翁心存回乡庆贺母亲七十五岁寿辰,适值嘉庆帝的皇后纽祜禄氏六十大寿,翁家请当时的江苏巡抚陈鉴书写“彩衣堂”匾额,彩衣堂取“二十四孝”中“老菜子彩衣娱亲”之意,并国恩家庆的盛事。
廊柱雕梁画栋,院井错落有致,这里有正襟危坐的堂训之地,有体现荣华官势的大厅客堂,也有小憩养性的别院小轩。
站在院中,想象当年在这四方天空下的日子,是怡然而有张弛的。
主人的智慧与性情,影射在朱门黛瓦上,投射在隽秀的窗棂上。
水仙花的清香从小院里飘来,书房中绕梁不散的笔墨的香气,隐隐似见翩翩公子与抚髯老人在吟诗作对。
我深深浸溺其中,幻想着能吸取一点睿智的灵光。
小院里非常的安静,游人不多,一道道木门,在我手中吱呀呀的推开,挥散不去对这位帝师的重重敬意。
历代名人咏常熟(修订版)历代名人咏常熟(修订版)晋?支遁利城山居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自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屈,道与腾龙伸。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长啸归林岭,潇沥任陶钧。
支遁(三一四—三六六),本姓关,字道林,世称支公,晋陈留人。
隐居余杭山,后出家为僧。
曾至常熟,创建双凤寺。
工书法。
着有《学道戒》、《道行旨归》等。
利城:东晋初朝廷为安置北方流民在常熟(当时称海虞)北境所设侨县,地处今之常熟福山一带。
唐?李颀赠张旭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
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
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李颀(约六九零—约七五三),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住在颍阳(今河南登封),早期出游交友,后在颍阳之东川别业读书十载。
唐开元二十三年进士,授新乡尉,因愤于久沈下僚,归颍阳隐居至去世。
诗风雄健豪放,慷慨悲凉,有《李颀诗集》。
张旭:(六五八―约七四七)字伯高,号季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唐开元年间任常熟尉,居城东醉尉街,街名沿袭至今。
后官至金吾长史。
善书法,尤长草书,时人称为“草圣”。
性嗜酒,与李白等人合称“酒中八仙”。
每大醉后,呼号狂走,索笔挥毫,或以头濡墨而书,人曰“张颠”,其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号为“三绝”。
传世真迹有《古诗四帖》,草书四十行等。
唐?常建(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第三峰西山第三顶,茅宇依双松。
杳杳欲至天,云梯升几重。
莹魄澄玉虚,以求鸾鹤踪。
逶迤非天人,执节乘赤龙。
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
常熟古建筑——名人第宅、亭台楼阁摘自《重修常昭合志》《常熟市志》《虞山林场志》《虞山镇志》配图:常熟记忆一、名人宅第1、言子故居在东言子巷15—17号。
唐陆广微《吴地记》载:“常熟县北一百九十步有孔子弟子言偃宅,中有圣井,阔三尺,深十丈。
傍有盟,盟北百步有浣纱石,可方四丈。
”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所载基本与《吴地记》相同。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除引《吴地记》外,又引《舆地志》曰:“梁萧正德为郡太守,将石去,莫知所在。
”但从南宋庆元五年(1199)大儒朱熹的《平江府常熟县学丹阳公祠堂记》碑文:“而此县有巷名子游,有桥名文学,相传至今。
《图经》又言:公之故宅在县西北,而旧井存焉。
则今虽不复可见,而公为此县之人,盖不诬矣。
”似此时言子故居及墨井已迹湮无寻。
或许朱熹写此碑文时没有到过常熟,仅是感想。
不过其所引《图经》是五代北宋初之书,藉此我们仍可知道五代、北宋初宅井犹存。
元至元间黄缙《常熟州学田记》曰:“常熟故吴地,州西子游宅在焉。
”大德十一年(1307)周驰《重修谯楼记》称:“北则子游旧居,故家乔木,遗井沈沈。
”近年出土明洪武间林大同所撰副都御史邑人吴讷祖父《吴天佑墓志铭》亦称:“世居文学里言子旧宅之傍”。
据明万历间杨仪《明良记》、姚宗仪《常熟县私志》及清雍正二年(1724)孔子68世孙衍圣公孔传铎《复言子宅记》、陈祖范《复先贤言子宅记》等载,大约在永乐初,言子62世孙名言信者,由象贤斋弟子员任谏垣,一说任户部给事中,因言事得罪太祖,被簿录其家。
子姓除留守坟墓祠堂者外,均遭充军发配等处分,由是宅亦废。
至明末,言子故居成为西方天主教堂。
清初,画家吴历曾居于井旁,自号“墨井道人”。
康熙末年,圣祖一度禁教,言子裔孙言德坚乃向江苏布政使鄂尔泰等上书申请恢复先贤故宅,得到旨准。
雍正初,先是由言德坚在言子故居中设言子木主供族中祭祀,其后乾隆间又有其子言如洙及言如泗等相度经营,大加修葺整治,历4个月而竣工。
计有三组建筑,中轴线上为三重,每重皆三楹,依次是大门、仪门和言子正庙。
常熟的旅游景点
常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许多令人向往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常熟的主要旅游景点:
1. 唐诗“锦城常熟”中提到的锦溪秀水:锦溪是常熟最古老的水乡之一,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水乡文化。
2. 锦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常熟市区东北部,是常熟市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区,以独特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3. 青林湿地公园:该公园位于常熟市青林镇,是常熟市规模最大的湿地公园之一,具有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植物种类。
4. 诚信园:位于常熟市区,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
这个古老的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精心设计的园景而闻名。
5. 虞山风景区:位于常熟市西南部,素有“虞山高庙密”之称,景区内有众多古建筑、山水景观和文化遗址,是常熟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6. 毛泽东故居:位于常熟市区东南部,是中国伟大领导人毛泽东的故居之一,内有许多关于毛泽东生平和革命事迹的展示和展品。
7. 陈桥古镇:位于常熟市北部,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这个
古老的镇子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传统文化,是游客了解江南水乡风貌的好去处。
常熟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锦丰花海、巴山上天门、官闸镇古村等。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常熟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供游客探索。
常熟历史名人故事常熟是一片孕育英才之地,历史上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一些常熟的历史名人和他们的故事:仲雍:仲雍,又称虞仲、吴仲、孰哉,是黄帝的18世孙,古公亶父的第二子。
仲雍和他的兄长太伯为了顺从父亲的意愿,放弃了对周族首领地位的继承权,南迁至无锡、常熟一带,并在那里建立了勾吴王国。
他们的行为被视为对父王实现灭商愿望的支持。
最终,他们将王位继承权让给了弟弟季历,而季历的儿子即为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此外,仲雍墓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东麓,是常熟有历史考证的最古老的墓葬之一,于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墓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3000年前,是研究古代吴地历史的重要遗址。
总的来说,仲雍在吴地和常熟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该地区的始祖,并且在当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言偃: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三千学生中唯一的南方人。
因其才学和在鲁国武城宰的政绩,被后世尊为“南方夫子”。
他的教化使得当地文化兴盛,对江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公望:元代著名画家,平江路常熟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被誉为“元四家”之首。
他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是中国艺术史上的杰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黄公望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高深的造诣,还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黄公望于1347年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当时他已经79岁。
这幅画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展现了江南山水的连绵浩渺和深远意境。
黄公望不仅在笔墨技法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且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将富春江边的景致生动地呈现在画卷上。
《富春山居图》的命运坎坷,经历了多次易手。
黄公望最初将这幅画赠予了他的师弟郑樗(无用禅师)。
在明代,这幅画又传到了画坛大家沈周手中,但在沈周将画送朋友题跋时,画被朋友的儿子盗走并卖掉,此后便如石沉大海般失去了消息。
《富春山居图》最终分为两段,前半卷称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称为《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常熟古迹——唐氏宅园
唐氏宅园位于常熟市县南街 47号,原系清末漕运总输唐一葵私家园林。
据建国后虞山镇城东地区古建筑普查资料载,“内有书厅一座、亭子二座及船厅、池塘、假山、名树等。
现为县图书馆”。
《常熟市志》称,此园占地仅半亩,然匠心独运,筑有亭、台、轩、榭。
中心一小池,上有三曲石桥,四周堆假山,植花木,俯视池水,有如临深渊之感。
沿墙环以游廊,其北筑旱肪半截,又筑半亭多处。
园最玲珑,富有诗意。
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好像是民宿。
这组照片摄于2009年5月30日。
我小时候,下图中大屋是常熟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去那里面看小人书是免费的,到京门电影院对面小书摊上看是要花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