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农业基地
- 格式:docx
- 大小:886.47 KB
- 文档页数:15
《走进博物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寨具体实物和抽象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2为学生提供比较完整、系统和准确的知识内容。
3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本土文化的认同。
2了解国内外重要博物馆以及藏品概况。
难点1思路清晰、条理明确的撰写总结报告。
2让学生发现研究价值和学习意义的问题。
媒材准备:课件、幻灯机投影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作业纸、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用画家陈丹青的一段话:“你是怎样认识世界的?看世界地图?读历史书?读世界新闻?读参考消息?读杂志上关于世界的报导?都不是,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博物馆。
二探求新知方式:以学生熟悉的几个美术作品向学生提问问题:这些作品在哪可以看到他们的原作?由此引出博物馆的功能,保存并且展示人类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遗产。
于是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博物馆都在哪里?教师向学生介绍世界十大博物馆的名称和分布,并重点介绍卢浮宫及其“三宝“《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和《蒙娜丽莎》简单介绍下玻璃金字塔入口及其设计者贝聿铭先生。
三实践练习分组讨论如何使用博物馆?国内外都有比较成功的例子1分组并讨论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
老师和学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去博物馆对相关的作品进行学习和交流。
2 有些博物馆甚至允许美术爱好者临摹原作,更容易学习到原作的精髓。
参观博物馆,尤其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如何既能参观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又不至于走马观花,首先要大致了解这些博物馆的藏品主要属于哪些领域,这包括事先的简单了解以及到博物馆之后通过导览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其次是选择合理的路径,这个欣赏路径不一定按博物馆的藏品时间的顺序来确定,要选择一条比较合理、省时、高效率的路径来完成。
四实践评价完成课后练习“思考与建议“2001年3月21日到3月30 日“摩尔“在中国博物馆系列活动,在上海博物馆成功举办,这一活动通过“了解摩尔”“接触摩尔”体验“摩尔”感悟“摩尔”说解“摩尔”走进“摩尔”认知“摩尔”等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来。
走进课堂,感受家乡的美《苗族服饰》教学案例湖南省花垣县花垣小学刘君【案例背景】家乡民族文化是家乡人们文化发展的印迹,是家乡人们生存信仰的表现,正是这些有趣的民族文化,体现出我们祖先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追求和向往,更给子孙后代现在的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所以,子孙后代在任何时候也不能忘记,不能改变。
保护好民族文化, 就是保护源远流长的祖先的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很多的民族文化渐渐地被冷落,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对于家乡的民族文化了解的少之又少。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苗族服饰的特点,感受家乡服饰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案例描述】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家乡的苗族服饰就是民族文化的其中一个类型。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家乡的苗族服饰,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刘老师漂亮吗?是的,刘老师是一个苗族孩子,今天穿的这身衣服就是我们的苗族服饰。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了解我们的苗族服饰。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巴蜀反倒12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苗族服饰具有什么特点?三、反馈,交流。
苗族服饰的特点:1.短小宽大。
2.苗绣。
衣服上绣有花,这是苗服的最大特点。
同学们看,这就是苗绣。
图案精美,主要以花、鸟为主。
并且依本民族的特点,大胆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所以形状各异。
同学们再仔细看,那些图案两旁都有弯弯曲曲的花边,我们把它叫滚边。
这两条滚边代表的是长江和黄河,我们苗族先人是从北方平原搬迁过来的,胸前弯曲的滚边象征着搬迁途中江河、道路的曲折。
3.围裙。
围裙是苗族服饰的一部分。
分高腰围裙和低腰围裙。
走进宁波博物馆教学背景:宁波博物馆位于鄞州区中心城区,具有“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
馆内由主题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
展厅总面积8000平方米,展览内容包括《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和《竹刻艺术——秦乗年捐赠明淸竹刻珍品展》,将宁波地域文化、历史、经济、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展现。
考察宁波博物馆是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一种体现,也是了解宁波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根据课前小调查中发现,我们五年级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去过宁波博物馆,对宁波博物馆有所了解,但了解不多,研究不深,只是走马看花式的走一边,只记得馆内分布,未能对馆内藏品的细究。
怎样让学生通过搜集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问题、深究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这是我们考察博物馆的目的所在,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需。
所以,五年级学生实地考察博物馆,非常必要且有意义,既了解了家乡历史文化,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又掌握了考察博物馆的攻略,更是学会怎样利用考察场馆做研究的方法,故引领五年级学生走进宁波博物馆。
教学目标:1.利用网络、书籍、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宁波博物馆的基本情况、馆内藏品、宁波的历史文化;2.基于博物馆的内容,提出研究问题,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3.根据自己组的研究问题,设计切实可行的博物馆考察方案;4.通过走进宁波博物馆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博物馆藏品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宁波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宁波博物馆的了解,提出研究问题,并设计博物馆考察线路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设计切实可行的博物馆考察方案教学准备:记号笔、画板、信息搜集卡、信息库标题、考察线路设计表、小组牌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任务导入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看了视频后,你想说些什么?【设计意图:观看设计师王澍的设计解读,以及场馆内部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探究宁波博物馆的兴趣。
附件1:
陶的发展与历史
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褚陶为主,出现在距今5000年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
红陶中的代表作品——红陶兽形壶。
彩陶是用赭、红、黑和的等色绘饰的陶器。
它是在陶器未烧以前就画在陶坯上,烧成后彩纹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
人面鱼纹盆是彩陶的代表作之一。
黑陶出现于龙山文化时期,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德州黑陶是中国黑陶的一种古老的汉族制陶技艺。
灰陶灰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特别是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
1979年山东莒县陵阳河出土的灰陶尊,造型独特,器型完整,是国家一级文物。
白陶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
胎质纯净洁白而细腻,器表多刻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精美图案,是仿制同期青铜礼器的一种极珍贵的工艺品。
硬陶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统称为“印纹硬陶”。
陶罐外表所饰是细小的方格纹,篦点纹、水波纹是硬陶器常见的装饰纹样。
这唐山大墓出土的文物,印纹硬陶极具代表性。
釉陶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铅釉陶”。
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
他是唐三彩的雏形。
探究精武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戚继光故里研学旅行手册
(课程开发人:秦霞)
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
目录
研学基本信息 (03)
致家长的一封信 (04)
家长反馈单 (05)
研学注意事项 (06)
研学课程安排..........................................7-8 研学活动方案.......................................9-10 研学基地简介.......................................11-15 研学过程记录.......................................16-17 研学课程评价.......................................18-20 研学总结心得 (21)
最美的课堂在路上
研学基本信息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最美的课堂在路上”研学之旅即将起航,让我们小组合作做好行前的准备吧!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为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让学生在行走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与山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基发〔2017〕2号)精神,结合中小学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求,决定组织年级班的学生参加为期天的蓬莱戚继光故里“探究精武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研学旅行活动。
请家长提醒孩子们在家里要自行准备行李物品,并且做好行前课程预习、安全及礼仪教育,本次活动自愿参与,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家长委员会
年月日
家长反馈单
尊敬的家长,您希望孩子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得到怎样的成长与进步呢?请写下来吧!
您对本次活动有什么建议?
家长签字:
学生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本手册,了解研学基地,做好行前准备。
2.独立准备个人衣服装备、洗漱用品、学习资料,并科学分类装箱。
3.自己定时叫醒,在家长的帮助下到达指定集合地点。
4.从集合入队开始,全程严格遵守研学团纪律,听从研学导师及辅导员的管理。
5.乘车及参观过程中不大声喧哗,不擅自脱离队伍,养成良好的文明旅游素养。
6.研学活动中,自主探究,积极参与体验并做好记录。
7.讲文明礼仪,按时作息,夜间休息保管好私人物品,关好门窗。
8.积极参与研学导师设计的行中课程活动及晚间研学活动。
9.研学结束,按要求完成研学评价及研学总结。
研学课程安排
研学过程记录
研学问题:
1. 当年朝廷为什么要修建这两座石牌坊?
2.牌坊上的雕饰有哪些具有典型的民间吉祥意趣的图案
纹饰?有哪些具有浓郁的蓬莱地方色彩的神仙文化?
3.“父子总督”坊和“母子节孝"坊既有对称,又有对
比,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体现在哪?
研学评价:
兵器馆
研学过程记录研学问题:
1. 在浙江抗倭期间,倭寇代表什么人?
2.戚继光著有两部著名兵书分别是什么?
3.在长期反侵略战争中,戚继光发明的阵法是?这个阵
法是如何编排的?
4.兵器馆的兵器都有哪些?哪种兵器最吸引你?原因是
什么?
研学评价:
戚府
研学问题:
1. 你对戚继光南征北战、横槊千里的抗倭生涯有哪些了解?
2. 戚继光一生都有哪些军事著作?
3.戚府的“忠”“孝”两块石碑有什么含义?
4.戚继光写过哪些著名的诗篇?
研学过程记录
研学评价:
后花园、望云楼、戚家祠堂
研学问题:
1. 戚府的后花园里都有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浙江、福建、蓟州一代的人民为什么一直怀念敬仰戚继光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3.戚继光一生的主要功绩体现在哪些方面?
研学过程记录
研学评价:
研学课程总体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表现、收获):
小组成员评价(结合贡献、互助):基地导游评价(结合文明、效果):研学导师评价(结合全程表现):家长评价(结合收获、感悟):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研学之旅结束了,通过此次活动你都有哪些收获与心得体会呢?快快
记录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