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抗寄生虫药
- 格式:ppt
- 大小:5.56 MB
- 文档页数:80
抗寄生虫药教案第一篇:抗寄生虫药教案第三章抗寄生虫药第1节概述一、概念:凡能驱除或杀灭畜禽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称为抗寄生虫药。
二、病原性寄生虫分类:蠕虫: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
原虫:焦虫、鞭毛(锥虫、毛滴虫、黑色组织滴虫等)、孢子虫(球虫、弓形体等)。
蜘蛛昆虫:螨、虻、蛆、蝇等。
三、抗寄生虫药的合理使用(注意事项)抗寄生虫药不仅有驱去、杀死寄生虫的作用,还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1)准确选药。
尽量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便于投药、价格便宜、无残留或低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2)准确掌握剂量和给药时间。
有时要间隔用药或轮换使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3)混饮投药前,应禁水,混饲投药前,应禁食,药浴前应多饮水等;(4)大规模用药时应作安全试验;(5)停药后要经过一定的休药期,产品才能上市;(6)必要时可用联合用药;(7)严格执行休药期,控制药物在动物组织中的最高残留。
第2节抗蠕虫药主要分为:抗线虫、吸虫和绦虫药。
抗虫机理:1、影响虫体内的酶。
使虫体的神经肌肉痉挛麻痹,或能量缺乏。
2、作用虫体内的受体。
如噻嘧啶。
3、干扰虫体的代谢。
如三氮脒。
4、影响虫体内离子平衡或转运。
如聚醚类抗球虫药与K、Na、Ca离子结合形成亲脂性复合物,能自由穿过细胞膜,破坏细胞内离子平衡。
一、驱线虫药驱肠道线虫药:敌百虫、左咪唑、丙硫苯咪唑、哌嗪、伊维菌素等驱肺线虫药:氰乙酰肼、左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一)有机磷酸酯类-敌百虫性状:精制的敌百虫为白色结晶粉末,有氯醛气味,水溶液呈酸性,在碱性溶液中可水解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为有机磷中的低毒,本品广谱、高效、价廉、易得、给药方便。
体内过程:各种方法易吸收,由尿排出,残留少。
作用:抑制虫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使虫体内Ach蓄积,虫体兴奋痉挛麻痹死亡。
应用:1、驱肠道线虫:内服,肌注可驱去大多数线虫、蛔虫、鞭虫、钩虫、毛道线虫、线虫等。
2、某些吸虫:少数吸虫,姜片吸虫等。
对血吸虫,有一定疗效。
第四章抗寄生虫药一、教学目标1.掌握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药的驱虫谱和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氯喹、青蒿素、青蒿琥酯、伯氨喹、乙胺嘧啶及常用抗阿米巴病药、抗滴虫病药等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3.了解疟原虫生活史与药物作用环节及阿米巴原虫生活史。
二、课时分配本章共3个任务,本章安排4课时。
三、教学重点我们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药的驱虫谱和用药注意事项。
熟悉氯喹、青蒿素、青蒿琥酯、伯氨喹、乙胺嘧啶及常用抗阿米巴病药、抗滴虫病药等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了解疟原虫生活史与药物作用环节及阿米巴原虫生活史。
四、教学难点掌握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药的驱虫谱和用药注意事项。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抗疟药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由雌性按蚊传播的传染病。
临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和脾肿大、出血等为特征。
一、疟原虫生活史及抗疟药的作用环节致病疟原虫主要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后两者又称良性疟。
疟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和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图4-1)。
不同的抗疟药用于疟原虫生活史的不同环节,可治疗或预防疟疾。
1.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1)红细胞外期。
(2)红细胞内期。
2.按蚊体内的发育按蚊在刺吸疟原虫感染者血液时,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疟原虫经裂体增殖几个周期后,部分裂殖子分化为雌、雄配子体。
雌性按蚊在吸血时,雌、雄配子体随血液进入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进一步发育产生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内,成为感染人的直接传染源。
伯氨喹能杀灭配子体,能控制疟疾的传播。
3.抗疟药分类(1)控制症状药:氯喹、奎宁、青蒿素。
(2)控制复发和传播药:伯氨喹。
(3)病因性预防药:乙胺嘧啶、磺胺类。
二、常用抗疟药氯喹(chloroquine)【作用和用途】1.抗疟作用。
2.抗肠道外阿米巴病作用。
3.免疫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一般仅有轻度头晕、头痛、胃肠不适、耳鸣、皮疹等,停药即可消失。
长期大剂量应用氯喹时可导致视网膜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